第14期-4 | 孔子的上升之路

说到这儿,你可能会形成一个印象:孔子这人还能叫圣人吗?你罗胖40分钟跟我们说的啥,这老头天天搞阶层突破,就是一凤凰男嘛。

平民因为偶然的机会当了贵族,从小贵族爬成大贵族。并且这个人好像还没什么道德准则,连他的仇人,和他一生反对的乱臣贼子,也去投靠。

儒家讲“夷夏大防”,就是说,我们华夏民族和其他民族之间是有区别的,可是他连夷狄都去投靠。

当年的楚国在中原人看来就是夷狄。他投靠楚王,这辈子对楚昭王印象好得不得了,为什么?

前40分钟,如果在你心目当中留下了这么一个孔子的印象的话,那是我的罪过。孔子是这样的人吗?他是。

那请问孔子留在后世的个理想主义精神应该在何处安放呢?

这是过去一周我上李硕老师这门课《孔子评传》过程中,让我最困惑的一个问题,也是给我启发最大的一个问题。

今天我可以把我的答案向大家做一个披露:“理想主义不是一张地图,而是一根指南针。”

这话怎么讲?

什么是地图?就是确定的道路,你按着图走,不走偏就是了。

什么是指南针?就是你心里一直有一个明确的大方向,但是并不耽误你绕个近道。在每一条道路上,你都坚决地向那个确定的方向偏转着。

过去我们讲起理想主义,心里想的就是董存瑞,明明知道风险,但是就是挺立在那里,纹丝不动,直到毁灭。

这样的理想主义很可敬,但是这样的理想主义者往往都牺牲了,这是按照地图走的理想主义。

但是,孔子的一生示范了另一种理想主义的类型:每一种现实的诱惑,他也接受,经常委曲求全,但是,那根指针坚定地指向心里的北极星。

比如,孔子所在的鲁国,当时国君没有什么权力,被架空了。真正掌权的是所谓“三桓”,就是季孙氏、叔孙氏和孟孙氏三家大贵族。那按照孔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理论,他应该和三桓死磕到底。死磕到底的话,估计他年纪轻轻就壮志未酬身先死了。

孔子跟这三桓的关系非常复杂。他既是孟孙氏的老师,还在三桓当家的朝廷里做官,拿俸禄。但是一旦掌了点权,他又要主动去削弱三桓的势力,比如那个著名的“堕三都”事件,要把三桓贵族领地的城墙拆掉。

再比如,孔子和阳货(名虎,字货)之间的关系。不是有个著名的“孔子拜阳货”的典故吗?他跟阳货不对付。阳货来他家拜见,他躲。然后他又按照礼节去回拜,而且专挑阳货不在家的时候。阳货在路上把他截住了,劝他去做官,孔子又答应。

你看,这个姿势很难拿捏啊。我看不上你,但我不失礼节。我接住你给我的机会,但是我按我的方向把握这个机会。

那个姿势,我只能用向日葵来形容。我是个脆弱的植物,你把我栽到哪块地里,我是没办法决定的。我也尽可能想到肥力充足的地里,我也努力长高。但是,我的头就是冲着太阳的方向。

就像《花房姑娘》这首歌里唱的:你问我想要去何方,我指着大海的方向。

孔子作为中国人的人格典范,他的一生,我们居然都找不到一个高光时刻。孟子这一辈子,一直是个暴脾气,梁惠王问他:“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你对我有什么用?孟子大手一摆:“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孟子每次出台的时候,亮相都是非常气派的:“何必曰利,仁义而已!”孟子那滔滔不绝地辩论,动不动“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我哪愿意跟你们废那个话,我不得已呀,“虽千万人吾往矣”,这都是孟子说的话。

比如,孔子师徒一行人周游列国的时候,有一次需要穿过卫国,特别不巧的是,那一次刚好赶上卫国边境起兵闹独立,当地一个小城的贵族联合起来反对卫灵公。孔子经过这个小城的时候,当地人知道孔子之前一直支持卫灵公,他们就拦住孔子不让去卫国,最后逼得孔子他们向神盟誓,说我不去卫国了。

结果,孔子一出了这个小城,马上就头也不回地往卫国的都城去了。这个举动是不是特别出人意料?连孔子的弟子都困惑了,就问他:老师,咱们跟人家都发誓了,这样不好吧?

孔子是这样回答的:受胁迫发的誓,神不会听的。我读到这里的时候,就看到了一个特别狡猾的小老头儿形象。孔子他绝不在这种非常时期讲究“守信用”,你看,是不是非常像脱口秀演员。

你去看孔子的一生,他永远是这样,第一件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你们都要守规矩;第二件事,你们谁也不要欺负谁,得有仁义。他这辈子翻来覆去就讲这么两句话,他不会变。

再比如,孔子的学生颜回死了。孔子哭得很伤心,比自己的儿子孔鲤死了还伤心。但是,颜回的父亲颜路,想到孔子家还有一辆马车,就劝孔子把马车卖了,给颜回买大棺材。孔子觉得很为难,说:“我儿子孔鲤下葬,也没有椁。既然都是咱们的儿子,就都一样吧。再说,我是退休的大夫,出门也不能靠走路啊。”

你看,这个老爷子一点也不顾自己的形象,该舍不得就舍不得,一点也没有摆那种很决绝的英雄姿态。

但你要说孔子不关照弟子吧,也不是。他这辈子,也没有什么权力,就是靠那一点点方向上的坚持,越滚越大,还真就滚出一个势力庞大的弟子网络。像子路、冉有、子贡,居然都在这个网络里面获得了巨大的政治利益,当了各国贵族的管家。

他虽然一辈子也没找着什么机会,但你会发现他这辈子成就其实不小,他从一个贱民的孩子一直当到鲁国除了三桓大贵族之外,最大的职业经理人——鲁国大司空,这个阶层跃迁也挺吓人的。

他的一生,培养出了七十二贤人,三千弟子。

你再往他身后看,全中国没有任何一个家族有孔子混得好,他当年就死在曲阜,围绕那里建了孔府、孔林,他的弟子在外面建了房子、越建越多,一直留到了今天。

这真是一种可怕的像水一样的力量。没有什么强硬的棱角,但是有确定的方向,时间一长,居然就能水滴石穿。

孔子手里,没有地图,只有一根指南针。你会发现,这恰恰是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最好的结合方式。

学完李硕老师这门课,有一个很有趣的感受。就是孔子在任何选择关头,都没有那种倔强的姿势,但是有一种态度——温和而坚定。

这种态度非常有用。孔子每一次地位的上升,都是因为这种温和而坚定的态度。

鲁国的当权者在新老交替、局面不稳定的时候,就会想起孔子,就会觉得孔子提倡的“道德”有用。这也能理解。要死的当权者,担心接班人不孝,乱改自己的路线;而刚上台的当权者呢,怕别人不听话,也只好提倡尊卑道德。这种时候,正好需要请孔子这样的人来帮忙,同时装点门面。

每次有这样的政局动荡,孔子和弟子们的机会就来了。你看后世的儒家是不是也这样:汉武帝想用儒家,宋代的皇帝想用儒家,明代的皇帝想用儒家,清代的皇帝想用儒家。

这条道路看起来很怪,其实,这是一个有现实精神的理想主义者唯一的道路,是一个好人唯一的道路。

看到有人问了一个问题,说,为啥坏人做坏事,往往经常得手,而且特别有效率?回答也挺有意思的。要知道,坏人他不是一个人在行动,他的背后其实是一个价值网络。

比如,一个贼偷东西,他背后的价值网络就包括同伙、销赃渠道,包括他那伙人共享的那种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价值观。这些价值网络,支撑他做坏事,而你是一个人,他当然显得非常有效率。那好人怎么办呢?

好人在面对坏人如此强大的网络的时候,不是去硬抗,而是也去编织自己的网络,求助于自己的网络。

请问坏人的网和好人的网哪个更强大?道理很简单,当然是好人的网强大,好人的网蕴含的价值观,是去动员人去凝结力量的时候成本低、人人都以为自己是好人——就这么简单。

孔子这辈子干的是一件什么事,就是我说了两件你们人人都懂、人人都知道对的事、我说了一辈子。但凡需要借助这张好人之网的时候,孔子就会被利用,被人利用怕什么,被人利用你的网就能结得更大一点,这就是孔子的一生。

比如,你可以求助邻居、路人,你还可以报警,等等。那么从长期来看呢?好人价值网络比坏人的价值网络还是要强大很多。

为啥?因为做正确的事,是一件人人心中都有的种子,所以好人背后的,是一个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价值网。

这就是我们永远要做对的事的理由,因为你会加入一个更强大的网络。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