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收看深圳卫视、爱奇艺正在直播,六个核桃独家冠名的2021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今年六个核桃推出全新产品六个核桃2430。六个核桃2430,坚持30天,改变看的见。
好,我们要进入一个新的板块了。感谢这个板块的知识合作伙伴、我们的老朋友、服务高端高知精英的简一大理石瓷砖。
每次见到简一李总,我都能从他身上感受到匠心和极致,提起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他总是滔滔不绝,优秀的企业家都是如此。
去年我们重点讲了简一行业首创的密缝铺贴技术,让瓷砖间的缝隙细如发丝,肉眼几乎看不见。让整个新家空间更大气,效果更出彩。今年简一再次行业首创,推出简一成品交付一条龙服务,率先打破了瓷砖行业不提供售后服务的现象,让消费者省心安心放心。
越长大,越专一。简一18年专注高档装修,12年钻研密缝铺贴,就是为了以优质的产品和极致的服务,让家人住得更好。高档装修就用简一大理石瓷砖,我们再次感谢简一大理石瓷砖,对这一板块的支持,谢谢!
刚才那一段,讲的是国家,下面我们来谈谈个人处境问题。2020年,我有一个感受,其实越来越多的人看好国家的未来,但与此同时也有很多人对个人的未来感到担心。
原因有很多了,2020年个人遇到了很具体的挫折,技术变迁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构成了威胁等等。
今年流行一句特别扎心的话,叫“困在系统里”。相信你一定听说过这句话,没听说过没关系,我来给你描述一下。
假设你是一个送外卖的小哥。表面看,你骑着自己心爱的小摩托,穿行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你有一个很有古典美感的称呼,叫“骑手”。曾经有这么一个外卖平台的招聘广告,说:“假如你不自由,就来送外卖。骑车在春天的风中,很暖和。”
但实际上,外卖小哥都知道,你能接到什么单,系统会告诉你。到哪取餐,系统会告诉你。取什么餐,系统会告诉你。送到哪,系统会告诉你。怎么走,系统会告诉你。胆敢超时一分钟,会面对什么处罚,系统会告诉你。
而且,处罚不只是你一个人来承担,而是整个团队来承受。你会在何种程度上拖累别人,系统也会告诉你。假如你轻松完成任务,系统会知道,给你的时间,给多了。系统就会自动优化,以后再派单的时候把这个时间扣出来。
2016年,中国外卖小哥三公里送餐平均时限1小时。到2017年,这个时间变成了45分钟。2018年,38分钟。这就是系统和你的真实关系。
其实这样困在数字化系统里的,何止外卖小哥?还记得年初疫情的时候,那些在家办公的日子吗?在家线上办公,不用上班,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更自由了吗?
不,意味着早上起来,你还没洗漱利落的时候,一个接一个的消息就开始轰炸了,一直到晚上都不会消停。其实老板们也不堪其扰,以前老板对自己的时间说了算,现在线上系统里的一份文件流转到你手里了,没及时批复,被你耽误了,你的下属都看得见。
你看,每个人,包括老板,所有人不仅困在家里,还被困在系统里。
这个系统叫,数字化。
让我们再重新打量“数字化”这三个字,过去,数字化代表的是更清晰、更透明、更高效。但是,现在,它已经多了另外一种味道,代表着紧张、压迫、身不由己。
那么,哪副面孔才是数字化的真实面孔?来,我们请出金融学者香帅,这已经是她第二年撰写《香帅财富报告》。她在这份报告里,就回答了这个问题。
我们把香帅老师的这本大作和何帆老师的《变量:本土时代的生存策略》都收入了这个时间的朋友纪念礼盒。
在今年的这份报告里,香帅提出了两个非常关键的洞察。
第一,数字化趋势不可逆,而且被疫情大大提前了,至少加速了6年时间。第二,也是今年这份报告中最让人惊心动魄的结论:数字化的未来,是一个分化的未来。
有的人就是会被困在数字化系统里,甚至会被系统替代掉。而有的人,则会因为数字化系统而变得更强大。
那问题来了,这个分化的分水岭,是什么?
读了这本书你会发现,香帅老师提供了一个有趣的答案。数字化对你来说是蜜糖还是毒药,只取决于你是对人负责,还是对事负责。
这话听着特别抽象,甚至很难分辨清楚这二者。但是今年,我听到了一个绝佳的故事。你听完之后,马上就能深深地理解这句话。
过去两年的跨年演讲,我们这大屏幕上都出现了这位,北京十一联盟总校的校长李希贵老师。今年让我大开脑洞的事,还是他带来的。所以今年只好把他老人家又请来了。
作为一个名校,十一学校当然有很好的图书馆。但是,李校长上任后,把十一学校图书馆大部分的书搬到了教室。这个动作,表面看起来是为了方便老师和孩子们看书。但李希贵校长告诉我,其实,他做这项改革的起点,是想改造一个职业,那就是:图书管理员。
李希贵校长刚到十一学校上任的时候,他就问了图书管理员一个问题:假设有学生因为太爱看书,把书直接给拿走了,你会怎么办?
图书管理员说,这不是违反校纪吗?性质很恶劣,一定得严肃处理。
校长说,我想提醒你一个角度,作为一个图书管理员,你觉得这是在对你的工作负责,但是,你却因为负责,站到了一个爱看书的孩子的对立面。你不觉得这有点荒谬吗?
接下来,他提了一个灵魂拷问,下面这句话可是在我脑子里嗡嗡响了一年:身为一名图书管理员,你到底是对书负责?还是对人负责?
你要是对书负责,那当然,书得要干干净净的,不能在上面乱涂乱画乱折页,最好别碰,甚至干脆别看,这书最干净。你对书负责,实际上是对图书馆的管理规定负责,不管你看没看完,规定的时间学生必须把书还给我。在你捍卫书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站到了读书人的对立面。
但这还不是最严重的事情,最严重的是什么呢?
就是:你如果是这样的一个图书管理员,那么你做这些事需要的职业技能,在你上岗以后,最多一个星期,就能完全掌握,然后一辈子就用这一点技能混日子。那请问,你不困在系统里,谁困在系统里呢?那个数字化的系统,不代替你,代替谁呢?
好,我们再看十一学校后来是怎么做的。大量的书被送到班级,这绝对不只是给书换了位置。你再去琢磨那个图书管理员,这时他变成了谁?其实他已经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为什么?
因为他服务的不再是书,而是每一个教室里的老师和学生。我们算算账,就这么一个图书管理员,他每天要面对多少变量:
不同的班,上着不同的课;不同的老师,推荐着不同的书。为了能配合好每个老师,这个图书管理员需要不断地跟所有老师交流,动态调整这些书。
这堂课市面上还有哪些好书新书?在有限的预算之内,怎样到货更快?怎么优化登记流程,让新书第一时间送到教室,正好赶上学习进度?不用的书、撤下来的书,怎么处理?外面捐赠来的书怎么办?
你看看,从此以后,这位图书管理员就忙起来了,他再也没有一刻安生日子了。他面对的是无穷的变量,这个变量是谁带来的?是人,是大活人的需求带来的。听起来残酷吧?听起来挑战大吧?
但是你不觉得,这个人的职业生涯的天花板,从此就被掀开了吗?因为他每天在服务具体的人,他面对的,是无止境的需求。图书管理员这个职业,会不断地找他索取创造性。这样的图书管理员在这样的环境里,几年打磨之后,会变成什么人?
我们知道,用图书管理员这个概念,再也无法描述他。他只是在用书这个载体,来服务他人。在学校里,他不只是管书的,他可以成为专业的阅读指导老师。如果他愿意,他甚至可以凭这门日渐精进的本事,去创个业。比如开个书店,甚至是创办一个出版机构。
你看,人生的天花板不就掀掉了吗?他还会困在这个数字化的系统里吗?不,所有的系统,都成了他的工具。
我们再来看一下香帅老师的这句话:你到底是对事负责,还是对人负责?
我们每一个感觉多多少少被困在系统里的人,都应该拿这句话来问自己。
就在前几天,薄世宁医生刚刚发布的《医学前沿报告》这门课程里,我看到一个信息。
2020年,一款颅内肿瘤诊断软件已经在北京天坛医院上岗。这可就是机器人、AI、人工智能啊,它看片子的能力有多强?准确率超过90%,完胜大多数人类医生。这就是个趋势啊。你可想而知,在这样的医疗数字化趋势下,一个医生,如果只会看片子,只会对病负责,而不会对病人负责,那数字化对他当然就是一种威胁啊,是迫在眉睫的威胁啊。
同样是在医院,护士原本好像没有医生那么厉害。但是,今年我有个同事告诉我,他因为出国回来,被隔离了一段时间。在这期间,他和外面一切的交流,是隔着玻璃的。
那天来了个护士,拍了拍窗户,举起一张A4纸,上面写着:“你今天有没有不舒服?”我的同事摇了摇头。于是护士又把那张纸反过来,纸上什么也没写,只是画了一张笑脸。
这个笑脸她可以画,也可以不画。但这位护士画了,她在表明:我关心你,我希望你开心些。
一听这个故事,你就知道这位护士不会被淘汰,不会被困在数字化系统里。做护士,她会是个好护士;不做护士,不论是做幼教、做销售,开个店,她都会是挺出色的一个人。
去年,我在跨年演讲上提到了一个职业:保险代理人。我说,他们不是走投无路,就是身怀绝技。我当时觉得,这本来是挺中性的一句话。但是我万没想到,过去这一年,甭管我走到哪儿,只要遇到保险代理人,他们都很感激,他们都激动万分地握着我的手,表示感谢。
很多人跟我说,他们这一行当中,也在大分化。那些天天盯着手头那点销售任务,只想着对那些数字负责的人,干不好,也留不下。而高水平的,都是有意识对人负责的人,他们不仅能在这一行里迅速成长,收入也高。
我确实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我的保险代理人经常在朋友圈里为我们得到App代言。其实也不光是为我,她的所有客户,她都是这个态度,谁的公司、谁的家里,但凡有点值得宣扬的事,在朋友圈里说得最起劲儿的就是她。
她告诉我,介绍她的客户和客户之间产生合作,是她给自己定的非常重要的任务。我就问她为啥?她说,就是你说的那个原因啊。她清晰地意识到,她的前途不在于对保险这个生意负责,而在于对相信她的那群人负责。
平安人寿在内部有个说法,让每一个保险代理人都成为客户的007。什么叫007?就是什么任务都能完成啊,多难的任务都能完成啊。
不仅能为你做保险服务,还能为客户操方方面面的心。平安人寿的朋友提醒我:“罗老师,你要是买了平安的保险,你就应该把你的保险代理人用足。比如说,咱爹咱妈要是病了,你要是没空去,你能信任谁代替你陪爸妈去医院?用你的保险代理人啊。
两个原因,第一,他未来要挣你好多年的保费呢,你们之间有长期的信任契约。这个长期信任契约保证了,他只要去,就肯定尽心尽力。第二,保险代理人,他干这一行,他当然对医院,对医疗系统,比你熟啊。
陪爸妈去医院,交给他们,没准比你自己去,效率更高。我们平安培养的队伍就是要有这个意识和能力。”
今年某个时刻,我劝我的朋友买保险。我就跟他说,保险产品我不懂,但是,你真的应该认识几个高水平的保险代理人。为什么?因为在未来,他们将是一群高价值的社会节点。我们应该认识几个这样的枢纽型的人。
你看,剧烈的分化在保险代理这个一千多万人的大军中也正在发生。平安人寿让我给大家带句话:如果你想切换一个职业发展赛道,试试保险代理人这一行,而且是想成为为人负责,因此有更广阔前途的那一拨保险代理人,欢迎加入平安人寿。想挑战一下的,一定要去他们微信公众号去报名。
他们的“繁星结点”,也就是他们的保险代理人大军,会把得到App推荐给他们自己的用户。我们的技术团队,一直在后台统计这个数字,到跨年前,我们会公布这个数字。我们一起期待吧。
当然我知道,对于平安人寿的这支力量来说,这当然不是纯粹给我们帮一个忙,在给得到做广告这么简单。他们是在编织一个网,把一部分客户那里有价值的资源,拿来服务另一部分客户。他们是拿得到的知识产品,来把他们自己也变成知识服务者。
你看,当一群人深陷在自己的社会分工中,只会对事负责的时候,总会有另一群人觉醒过来,能跨越出自己的社会分工,对人负责。
刚才我们是从人的角度来看这件事。现在我们换个角度,从系统的角度来看这件事。系统的嘴脸,真的那么狰狞吗?
其实20多年前,类似的故事早就发生过。阳光下没有新鲜事。
这位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23年前,他输给了超级计算机深蓝。但是,那又如何?他说,机器的胜利一如既往是人类的胜利。
就在第二年,他又杀回来了,而且还发起了一种新的比赛形式,就是把机器变成人的辅助,一个棋手带着机器,对战其他的棋手和机器。你觉得这是什么新发明吗?其实也不是。
就像以前,是人和人赛跑,后来汽车跑得比人快,那又怎样?人会沮丧吗,会说我怎么跑不赢汽车吗?不会呀,一定是发明了一种人加汽车的比赛,叫赛车。
还记得王朔小说里那个名场面吗?
“谁敢惹我?”
“我敢惹你。”
“那谁敢惹咱俩?”
你看,遇到这类问题,我们人类一直都是这么做的。叫背靠系统,面对人。系统只是我背后的支撑,面前这个活生生的人,才是目标。
比如,公司里的办公软件,是标准的强大系统吧?就像我们公司用的企业微信,现在已经服务了4亿人。这意味着什么?
只要你在职场,或者你是一个消费者,你就在这样庞大的系统里。那你说,我怎么能不被这个系统困住,而能背靠系统面对人呢?最近,我们公司就有一些实践,还真是挺有意思的。
你就想,如果你是我们公司新入职的一个编辑,要接手服务某个老师。但是,你这工作可是从别人手里交接过来的啊。课程进度好交接,但是其他的、跟人相关的细节呢?
比如说,老师是习惯上午写稿还是晚上写稿啊?爱喝茶还是咖啡啊?拖稿不拖稿?一般拖几天?什么招对这个老师催稿有用呢?这些跟人相关的东西,太细碎了,没法交接。
但是,在现在的数字系统,比如说企业微信里面,就有很多这样的功能,比如一键继承。上一个同事服务对象的所有关系、细节,都可以用接口全套转交给你。
这就相当于你和公司的所有同事共享了一个超级大脑,它能够记住公司服务过的每一个人。你说这个能力有多强大?我们还只是一家小公司,还只是用来服务老师的,你的企业要用这套系统来服务自己的大客户,那对人负责的能力,是不是就飞涨?
再往前发展,像这样的系统,可以把每一个分散的个体的努力、成功的经验,集中起来,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语义分析,筛选出最佳话术。当你要回答客户一个问题的时候,企业微信会把整个系统中三个以往的最佳答案,推到你的面前,供你参考。
我是搞知识生产的,我深深地知道,萃取知识有多难。尤其是那些在日常的经验里通过漫长时间才能形成的知识,过去几乎不可能被传承,被结构化、显性化,所以它才叫“经验”嘛。而现在,这些办公系统居然能实现这件事。这样的系统,就真的是具备了对人负责的能力啊。
你意识到了吗?我们其实处在一个时代的转折点上。过去,没有强大的数字化系统,我们是人找知识,而未来,数字化系统会把知识根据我们的需求,推到我们的面前。那个时候,就是知识找人。这是人和知识之间关系的重大进步啊。
关于系统,我的朋友,数据科学家吴明辉,给我开了一个脑洞,他说:未来数字化能达到什么程度呢?
比如,你看这张图。不严谨地说,这叫把你在单位的人缘可视化。严谨地说,这叫社会网络数字化。也就是说,你在你公司用的系统里正常工作,你肯定会和不同的同事交流、互动。只要这些行为发生在系统里,你老板面前就会呈现出这样一张图。
这中间有一个人叫张三。老板一看这张图,他可以完全不认识这个人,但是他会知道,这人了不起。为什么?因为这个团队的其他人都跟他有密切的交流,这个人虽然职位不高,他跑动积极,成了一个网络超级节点,显示出他很有领导力。老板心里知道,这得提拔啊。
我们再看一个人,李四。哎,老板发现,他对内交流只占40%,对外交流占60%,他对外交流的比重,比他同部门的同事要高好多。那老板心里就有数了,这个人对公司很重要,因为他对外承担了公司的脸面。
你看,一个职场人,过去你想升职加薪,想让自己的价值被看见,你只有两条路:要么是通过自己的业绩,要么是获得直接上级的赏识。但是,在未来的数字化系统里,一个人的价值,你的友好度、协作度和建设性,是能够随时随地被所有人看见的。不是有心理学家说过吗,一个人终其一生的追求,是被看见。好的系统,让人真的被看见。
过去一年,很多人都在说,被困在系统里。我觉得香帅老师的这番分析,对我的启发特别大,她提醒我们,长大以后,我们必须学会和系统协同进化。
再看一眼康德这句话吧,这是在大分化时代,值得我们反复琢磨的一句话,人是目的,不是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