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俱乐部,每周有进步。我是罗胖罗振宇。这一场是启发俱乐部的第46场。我们是在北京华贸中心北广场,得到学习中心,向大家直播。感谢得到直播间的用户,也感谢此刻正在看直播的今日头条、西瓜视频和抖音的用户,欢迎你们。
还记得大概在今年上半年的时候,我们去华为做启发俱乐部的时候,当时我心里就有一个念头,就是这个结怎么解呢?什么结?当然就是中美科技博弈这个结。我问过我身边很多的人,大家都有类似的感受,就是一想到“华为”这个词,大家都觉得我们被“卡脖子”了。一脱离“华为”这个词,就觉得其实中国也挺好,我们有庞大的市场,我们有勃勃的市场的生机,我们有如此勤劳勇敢的人民,中国科技没问题。
过去这一两年来,关于中美科技博弈这个话题,大家的情绪似乎就是在这两极之间摆动:一会儿被“卡脖子”很难受;一会儿充满自信,我们有美好的未来。但是我们都知道,历史的演化并不会像这样两条腿走路,它总是会给我们一个现实,这个现实到底怎么样?如果在10年后、20年后,甚至50年后、100年后,我们看待今天的中国和美国之间的科技博弈会是怎么样的一个现实结论?这可能是我们这个时代,关心国家命运的中国人心中最大的悬念。
启发俱乐部今天就承担了这样的一个使命,就是我们总要找人把这个话题聊一聊,而且不给大家俗知俗见。我就翻我的通讯录,翻来翻去就找到了王煜全老师。当然王煜全老师的社会职务可能有很多,但是他在我心目当中有三个身份都特别适合回答这个问题:第一,他是一个著名的科技投资人,而且是在美国筹资投资中国。好像他的业务还有在中国筹资投资美国,不对,他的业务好像是从中国和美国筹资,投资美国公司,让他们到中国来干活,他的投资业务非常精彩,也非常复杂,这是他的第一个身份,投资人。另外,他还是一个非常活跃的中美科技产业的专家。当然在我心目当中,他最重要的身份是得到老师,他的《前哨》曾经陪着得到用户度过过非常精彩的一段学习时光。所以带着这个问题找王煜全老师,我说无论如何你得来上一次启发俱乐部,来回答这个问题,中美科技博弈到底谁能赢?我们这些看比赛的吃瓜群众,往往最关注的只有这一个问题,谁能赢?
但是因为找到了王煜全老师,所以我提出了一个分外的要求,我说第一,你不许论证中国不行。第二,你也不许论证中国一定行。因为只要你把这两个结论放在这儿,凑一些论据是很容易的,中美现在在科技博弈这个心态已经展开,但是事实还在迷雾之中。我想知道多年之后,展开迷雾之后的那个事实到底是什么样,我希望王煜全老师给我们得到用户做一个预测。好,这就是今天晚上启发俱乐部的前因。
话不多说,下面有请王煜全老师给我们剖析“中美科技博弈,谁能赢”这个话题。
谢谢罗老师,其实我也是咱们得到的同学,我在得到上也没少学,我觉得在得到上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但是确实来启发俱乐部这是第一次,所以很荣幸,和大家汇报一下我们的观察。像罗老师讲的,我今天着重讲我们看到的事实,和我们根据事实所做的一些推断,而不是去讲预期和希望,因为我们都希望未来是美好的,是不是?其实要看这个事实是不是支持。
回到今天的这个其实是略有点沉重,有点大的话题,就是中美科技博弈的问题。首先,我们要承认一个事实,就是“卡脖子”这个事情是确实存在的,不管是针对华为也好,还是针对其他的一些中国科技企业也好,“卡脖子”这个事实是存在的。但是我们要问一个问题,为什么存在“卡脖子”这个现象?肯定是因为你有一些短板,我们都知道,中国有很多长板,比如我们的手机,销量在全世界都很好,这是我们的长板。但是,在每一部手机里,可能那个小小的芯片就成了我们的短板,这个短板就被卡住“脖子”了,所以我们都知道,如果你被“卡脖子”肯定是存在短板。
问题又来了,为什么你有短板?我们的理解是这些产业生态都不是今天形成的,芯片产业从美国八九十年代,甚至更早开始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而且产业生态的特点是什么呢?它有若干个环节,这些环节往往是从产业生态的初期就相互伴随着、相互合作着一起成长起来。我们原来讲过一个理论,叫“新木桶理论”,现在企业之间的合作叫强强联手,长板和长板合作打造一个木桶,这是一个短期合作行为。
但是产业生态往往是个长期合作行为,当大家都还不是长板,大家都挺短的时候,就互相协作了。随着整个产业做大,每个链条、每个环节也变成了长板,也就意味着什么呢?当年七八十年代,八九十年代,当别人开始搞芯片产业的时候,它的每个环节就已经在和别人协作的过程当中在发展在壮大,到了今天芯片产业逐渐完备了,每个链条、每个环节都有很强的地方。
而中国呢,在这之前没有参与到全球的很多重要产业生态的构建当中,等到我们改革开放,等到我们打开门户向别人学习的时候,我们的做法不是生态式的,而是一个一个企业去学习,我们中国有个词大家都很熟悉,叫做“进口替代”。有个专项领域,某个环节,别人很强,而且又有钱赚,怎么办?我跟他学习,然后超越他。
单项的学习和超越中国做得非常好,是领先的。但是,在整个产业生态当中,有那么多项,你一项一项地超越,没办法把所有环节都超越掉,而且我们容易盯着那些比较强的项去超越,手机能挣大钱,我们就去学习超越了。但是那个相对来说不挣钱的领域,可能就变成被“卡脖子”的环节了。
今天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个规律,就是真正卡你脖子的并不是那个巨无霸企业,中国不是被苹果公司卡脖子,中国是被一个非常小的公司,叫阿斯麦(ASML),它只是负责芯片制造的设备,它都不是负责制造,是制造的设备。我们知道制造设备在整个产业里是非常小的环节,那个公司的规模体量并不大,但是它卡你“脖子”,为什么呢?因为在一个完整生态里面你替代的都是那个赚钱的,看起来很有利润的大环节,但是人家做起来的时候,是每个环节都有强的地方。你把那个大的替代了,别人还可以用相对小,但是又能够比你强的那部分来卡你的“脖子”,我认为这是“卡脖子”的真正来源。
那好,你如果理解“卡脖子”的来源你就知道:第一,人家之所以能卡你脖子是因为有一个完整的生态。第二,人家在生态的很多细微环节都领先,是因为在生态刚刚起步的时候,大家就协同合作,一直走到今天,人家就领先了。我们自然就知道答案了,我们如何能够不被别人卡脖子:第一,我们要知道未来的生态是什么,当然你可以说,今天的生态我能不能继续不断地进口替代,不断地仿制,把每个环节都替代掉?道理是可行的,但是难度相当大,为什么?因为人家是在协作当中,使得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链条都长成长板的。你现在除非也已经有了这么强的协作环境,而且人家已经强了以后,你去超越,很难。我们的说法是,如果是直道,其实很难超车,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弯道。但是幸而现在的科技进步越来越快,每个行业领域里有越来越多的科技推动这个行业产生了革命性变革,意味着这个行业只要有了大的变革,我们就可以借助这个变革的机会去实现弯道超车。所以这里面两个重点一定要把握住:第一,要有新的科技去改变这个产业格局,才能形成超车的机会;第二,当产业格局改变的时候,我们不能再用进口替代,一对一替代的办法,而是要用产业生态协作的办法,也就是说我们要面对未来培养生态。
甚至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弯道还没有出现的时候就开始布局。其实弯道一出现的时候,人家也已经开始布局了。但弯道还没有出现的时候我们开始布局,当弯道形成的时候,我们的生态已经逐渐完善起来,随着这个弯道越走越宽,变成了直道,变成了康庄大道的时候,我们的生态健全起来,就不用担心别人卡“脖子”了。这是我们一个重要的推论,就是说我们认为未来科技到底是什么,我们必须要事先做分析,分析到了未来科技的发展趋势,我才好去做产业生态布局,才会避免今天这个被卡脖子的局面。
那好,未来生态能不能了解它到底是什么,我们认为是可以分析的。为什么?因为科技改变社会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我们都知道工业革命是最深刻的一次改变,整个现代社会都是被工业革命所改变的。工业革命这个改变意味着什么?简单地说,叫做生产的规模化。所以你看到不管是蒸汽机,还是后来的电气化,不管是石油、铁路、公路,还是集装箱,就是干一个事,叫做规模化,我大批量地在工厂里能够生产产品,比如福特的T型车。同时我能够用很便利的方式,不管是铁路,还是公路,还是海运,能够把这个产品扩散到全世界各地,形成了规模化的生产和规模化的市场覆盖,这个是工业革命给我们带来的真正的利益。
问题是从上一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随着微型机,包括软件,后来的互联网,人工智能,一波一波的数字技术的发展,我们现在的科技革命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我们把它叫做服务的规模化。为什么说服务的规模化?以前产品规模化感觉已经很好了,但其实产品的规模化不够好,它是一个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比如我想要吃到一个冰镇的西瓜,夏天很热,但是没有人能够给你提供这个服务,其实不是没有人给你提供这个服务,如果你是帝王你是可以得到一个冰镇的西瓜的,但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想要,每个人都需要很多人给你提供这个服务才能做到,当然这个规模化就是不成立的。这时候怎么办?我卖给你一个冰箱,你把西瓜放在冰箱里就得到冰镇西瓜了。
所以我们说上一阶段,工业革命的特点是产品的规模化,它的特点是把服务固化到产品里,你想要服务,我没有,我卖给你一个产品。我们都知道那句老话,我想要的是墙上那个洞,但是对不起我只能卖你一个电钻你自己去打。幸而有了所有的这些数字革命的进展,有了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一个了不起的地方在于什么呢?它可以把我们人类的经验可以被固化下来,而且可以被复制,而且它固化的可以是人类最优秀的经验。这种时候就变成服务可以被规模化,而且是最好的服务,因为毕竟我们要的是那个墙上的洞,而不是那个电钻。所以现在终于可以实现了,你不要再去买一个电钻了,我直接给你洞,或者给你这个服务。我们认为这是真正的未来,叫做服务的规模化。
服务的规模化具体怎么体现?首先我们说,服务都是由人来提供的,所以服务规模化有两个阶段。一个阶段叫做职业的增强,我还做不到对人的服务实现完整替代,因为人的服务的灵活性、个性化是服务特别强大的地方,这也是为什么工业革命初期的时候做不到对服务的替代,而只能给你产品。但是增强是可以做到的,举个例子,比如特斯拉,除了乘用车搞自动驾驶以外,它其实还搞一个领域的自动驾驶进展更快,就是卡车的自动驾驶,那种很大的我们常见的货运卡车现在也在做自动驾驶。卡车的自动驾驶做起来的时候,他考虑的就不是完全替代掉卡车司机。五级自动驾驶,就是在什么情况下自动驾驶都能应付,完全不需要人,这个难度是非常大的。从本质上说,自动驾驶是需要学习的,而且学习的案例越多,学的越快。但是偶发事件就是案例非常稀少,而自动驾驶又缺乏想象力,所以让自动驾驶在任何场合都能应付,这件事可能需要很多年才能解决,短期解决不了。意味着说如果要实现完全无人的自动驾驶需要很多年,但是特斯拉的思路不是这样,特斯拉的思路是说我能不能让一个人多开几辆车呢?我们都知道一个卡车司机标准配置是开一辆卡车,特斯拉研究的是什么呢?自动驾驶的跟车技术,一个卡车司机开着一辆车在前面,后面第二辆第三辆不需要司机了,只要跟着前车就好了,甚至第四辆、第五辆,所以一个人可以开三辆卡车,而不是一辆,他的职业能力增强了,这是第一个阶段。但是这个还不够好,我们知道到最后一定要实现职业替代,根本不需要人干。
我这儿举一个例子,大家可能在很多酒店里已经见到了,叫做云迹酒店服务机器人。它是干吗的呢?就是在酒店里给你送货,我们到酒店以后,发现忘带拖鞋了,忘带牙刷了,或者我想吃个夜宵,比如说我前一阵在国内出差,点了个外卖,外卖小哥送到我们酒店楼下就问我,你是自己下来取,还是你让服务机器人给你送上来?我说当然送上来了,他还专门说一声,这个机器人比较忙,你要等一等,等一等没关系,等了20分钟,服务机器人送上来了。但是这个服务机器人送上来是两个阶段的,第一阶段,传统做法是说,它只是做到了职业增强,也就是说你打电话给酒店里的服务人员要什么东西,服务人员听了以后要把这个东西放到机器人那儿,再设定说把这个东西送到某某房间,这个服务机器人才能启动去送。其实还是需要人的投入,尤其在人工作很忙的时候,还是分他的心。
现在酒店服务机器人进一步进化了,进化到什么地步呢?你打电话的时候,人工智能系统在自动接听,它能够分析你的语音语义,它能理解你的含义,如果你是问天气,它就知道给你答案了;如果你是想要个毛巾,它就会把这个指令下到自动售货机,自动售货机把这个毛巾直接送到机器人,完全是无人对接,机器人送到你房间,整个流程无人化;甚至说你要的不是毛巾这样的免费商品,比如我要一听可乐,一罐饮料怎么办,也是一样,一方面它听懂了以后下单到售货机,由机器人送给你,另一方面,你酒店房间的电视屏幕上显示出一个二维码,你可以付款了,你付完款那个机器人才会让你开门取货,要不然送到你门口也拿不到,整个流程无人化了,也就是说实现了职业替代。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未来有大量的繁重的大家不爱干的工作,都会被这些人替代,比如华贸旁边有商业场所的扫地机器人,我们都知道,扫地、擦地每天非常辛苦,人不爱干怎么办?现在都可以用机器人干。甚至进一步讲,我们再展望一下,未来服务的规模化会什么地步?大量的工作都被机器人干了,在白天我们都发现城市非常整洁,市容非常好,到了晚上我们都回家的时候,这些机器人出动了,从各个角落出来完成各个操作,等到天一亮又回去了,所以我们生活的环境永远是很美好的,不需要我们很辛苦地努力付出,干那些重复劳动。因为人就不应该干重复劳动,最值得我们自豪的部分是我们的创造力,是我们能够发明创造更新的东西,而那些重复性劳动就交给机器了。
所以现在云迹在研究机器人操作系统,将来的机器人应该是全部互联互通的,它们甚至能够配合着完成任务,机器人可以协作完成一个任务。对我们而言,我们就生活在一个由机器人协作的系统上面的,你看不到它工作,但是你能感觉到你周围的环境非常美好的社会里,是不是很值得期待。更重要的是什么,如果你认清了服务规模化这个趋势,发现我们就可以围绕着这个服务规模化做产业化布局,因为它也会形成若干产业,比如说服务机器人就变成一个产业,还有很多很多其他产业,围绕这些未来的产业做产业化布局。我们今天可能并不强,但是大家长期协作,变成这个产业蓬勃发展的时候,我们每个环节也都形成了长板,那种时候就不再会有被“卡脖子”的问题了。更重要的是,我们今天还在讨论被“卡脖子”,还觉得痛,但是随着我们的发展,早晚想的并不是如何摆脱别人,而是自己如何发展更好的问题。这儿我引用美国一个很著名的经济学家达特茅斯学院的教授,叫Diegp comin,他的一个说法,他研究了全球的经济,他发现全球的经济发达程度和发展水平,不是取决于先进科技引入的速度,很多穷国引入先进科技也很快,但它取决于引入先进科技的深度,用科技用的人的多少,是不是人人都在用,是不是天天都在用,用的频度决定了整个经济繁荣的水平。
我们看中国,其实也在印证这一点,中国现在经济发展得好,和我们高铁的普及是很相关的,和我们手机支付的普及是很相关的。高铁不是我们发明的,手机支付不是我们发明的,但是在使用的普及程度上,中国是非常靠前的。如果服务的规模化是未来,意味着如果我们把大量的先进科技,我们讲把产品整合到服务里,通过服务把大量的科技带到千家万户,尤其对很多老年人他要使用很多先进科技有很多不方便之处,因为这个产品让别人熟悉使用是要一个学习过程的,但是你把先进科技转化成服务,让老年人接受就很容易,因为你本身给他提供的是服务,他不需要了解后面的技术,后面产品到底是什么。所以如果你把服务规模化做好,其实也能够更快的让先进科技进入到千家万户,也能够更好的使我们的经济向上进一步发展,这对我们来说是有多重意义的。
如果我们认同这个前提,我们的未来发展,尤其科技产业的发展,是可以知道有一个明确方向。我们就说围绕这个方向,如何打造未来生态,不光不被别人卡脖子,我们未来还能繁荣。我认为培育生态是现在当务之急,当然培育面向未来科技的生态,培育生态有三部分需要关注:第一部分是企业,到底哪些企业是最主要的;第二部分是生态不是一两个企业的问题,我们刚才讲进口替代,未来可能就没有那么有效了,它是一个企业如何协作,形成一个整体优势的问题;第三个更重要,协作背后是土壤,才能长出这样的生态,这个土壤我们叫文化。所以今天我们主要从这三个层次跟大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