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期-3 | 正增长如何推动工业革命?

英格兰金融革命也跟我们开篇要回答的问题有关。1750年之后人类为什么步入了快车道,也是因为正增长,因为有钱。而且这个有钱不是一小撮人有钱,是一大批人有钱。

为什么这么说呢?咱们都知道,工业革命里最重要的一个科技发明就是蒸汽机。但是我要说的是蒸汽机这个技术是一项在历史上被反复发明的技术,我没有开玩笑,这个人叫亚历山大的希罗,他生活在2000年前的古罗马帝国。

科技史学家公认他发明的汽动球是最早的蒸汽机的雏形,当然这个雏形比较简单,但是你不要因为它简单就忽视它,为什么?

因为希罗当时是有完整的物理学基础和工程学原理的设计。他写了一本书叫作《气动力学》,研究的是大气压强的基本原理,然后根据这个原理设计出了大概60多个发明,汽动球是其中之一。

他还发明过啥呢?他发明过自动门,当时是烧火,然后这个空气受热膨胀推开门。他发明过自动售货机,你扔个钱进去,然后一个饮料出来,他发明的。他还发明过能够自动演奏乐器的乐队,这跟鲁班的那些神话不一样,因为他这些发明在书里面是有详细的工程学解释的,是能够复原的。所以说,他是个古代世界的爱迪生。

那么你可能要问了这个人这么牛,那他的这个技术为啥没有没有影响世界呢?为啥工业革命没在古罗马诞生呢?其实这是一个宏观经济学的简单道理。因为在宏观经济学看来,技术就是一条成本曲线,如果你的劳动力成本过高,那么企业家就会倾向于用技术代替。而希罗的技术卖不出去,最大的原因就是古罗马的劳动力太廉价。为什么呢?因为当时主要的劳动力是奴隶,企业家不付给奴隶工资。

所以古罗马的企业家没有动力使用希罗的技术,希罗的技术最后只能卖给谁呢?卖给神庙。神庙把这个自动门一买回来,你看没有人,门自动打开了,神力啊。这个自动售货机,你扔了一个金币进去,自动给你一杯圣水,神力啊。这个说起来其实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希罗作为一个古代世界的爱迪生,他的发明最后是被神庙拿来愚民。但我要说,这不是他的悲哀,这是我们绝大多数普通人的悲哀。因为希罗自己过得很好,他靠着把这些技术卖给神庙,他衣食无忧。

所以我说,人类历史上蒸汽机被反复发明过,这不是开玩笑。每一代发明者其实都过得不错,他们把这些技术卖给国王,卖给宗教,他们个人活得很好。但是我们人类一次次错过了这些爱迪生。

为什么?因为古代社会是一个以暴力为中心的社会,就算你有先进的技术,你的技术也只能为暴力服务,成为他们的附庸。

只有到正增长秩序真正约束了暴力,让暴力服务于商人之后,我们才终于迎来了工业革命。这背后的根本道理,其实还是有钱。

在英国金融革命之后,伦敦工人成了世界上工资最高的一批劳动者。那么英国的伦敦工人工资高就造成了两个后果,第一,他把煤炭这种产品从一个to B产品变成一个to C产品。以前买煤炭的都是一些锻造厂、冶炼厂,老百姓是烧不起煤的,只能烧木柴。但是,英国工人有钱之后,他们更爱用煤烧火取暖,因为烧煤第一是效率更高,第二是更干净。

他们这样一买煤呢,煤老板就赚到了大钱,煤老板赚了大钱,又觉得工人工资太高了,那我能不能有一种机器它又是烧煤的,又能替我干活呢?

这就是第二个后果:蒸汽机的使用。其实1700年纽卡门发明蒸汽机的时候,这个机器很笨拙。它只能在煤矿里面干一件事就是抽水。

但是煤老板说没事儿,反正我挣钱,你这个能够替我省工资,你放在这儿试一试,一试之后发现效果不错。那咱们能不能慢慢地一点一点改?就这样改进了六七十年。直到詹姆斯瓦特这个工程师出现了之后,把烧煤的效率提升了4倍,然后又发明了一个齿轮传动系统,让它从简单的抽水变成能够给其他的企业提供动力。工业革命就这么展开了。

为啥2000年都没进步出来的技术,这六七十年能够取得进步呢?很简单,因为煤老板愿意出钱。他们愿意出钱发掘像詹姆斯·瓦特这样的天才,把它变成自己的东西,然后我们才有了改变。所以这一切故事背后,是一个简单的道理,但是经过了漫长的演进——只有让正增长秩序的力量彻底约束了暴力,才有可能。

像瓦特、纽卡门、爱迪生、牛顿这样的人才,他们在以前的暴力帝国是被边缘化的。只有让暴力靠边站,他们才能走到舞台中心,发挥聪明才智,为人类服务。

当然,我们今天讲的很多都是欧洲的精彩故事,但是我要澄清一点。是不是只有欧洲才是正增长的代表,中国就完全是零增长秩序呢?不是。中国人又不笨,很擅长做生意。我书里面有写,如果咱们仔细看中国的商贸城市,比如唐朝的长安,宋朝的泉州、广州,也有很多精彩的故事,讲暴力机构是怎么跟商人博弈妥协的。但是时间关系,我讲一个我自己觉得最精彩,也是中国古代正增长秩序的巅峰。这个故事的主角大家都很熟悉,他叫郑成功。

我给的这张图是荷兰人画的郑成功父子的画像。你可以看到,荷兰人眼中郑成功,金发碧眼,穿着欧洲青年贵族的衣服。但是中国人眼中的郑成功,穿着官服,长的就是个官员样子。

这其实说明一个道理。就是在荷兰人眼中他们是自己人,在中国人眼中他们也是自己人。这是商人一个很大的本事,就是谁看他都像自己人,但他自己其实是个跨国人才。

我们还可以从其他细节理解这一点。比如说,郑成功的父亲叫郑芝龙,但是你搜英文搜这三个字的拼音,你搜不到,因为他在英文里面叫Nicholas Iquan,Iquan是闽南话,闽南人管老大叫一官,郑芝龙是福建人。他为什么有这么一个洋名呢?是因为他在澳门经商的时候皈依了天主教,这是他的教名。当时的珠三角是全球商人云集的地方,他为了做生意必须跟各国打交道,所以他皈依了天主,还学会了六种语言:西班牙语、葡萄牙语、荷兰语、日语、大明官话也就是南京话,还有闽南话。郑芝龙其实是海盗出身,但是当时东亚海洋上,海盗其实是个很重要的角色。

为什么呢?这个跟中国古代的地质条件有关。中国古代是一个缺少金银矿的国家,我们一百年的银产量相当于欧洲几年的银产量,这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不发达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它完全是偶然的,不是咱们中国人天生不会做生意。

很多朋友喜欢看穿越小说,讨论穿越回唐朝一两银子值多少钱,宋朝一两银子值多少钱,这都是外行话。因为古代银币供应不足,你今年一两银子值500,明年值1000,后年银子没有了,改用铜币,这样波动,商品经济没法发展的。

但是这个状况16世纪发生了改变。16世纪以后全球先后有两个大银矿被发现,一个在日本,巅峰时期一个矿供应了全球30%的白银,还有一个在美洲。这两个银矿一发现,就解决了中国的货币问题。所以咱们张居正才有条件搞一条鞭法。但是,儒家知识分子不知道对外贸易的重要性,明朝对待对外贸易,只允许官方少数特许商船,严禁民间私自从事对外贸易。但你需求那么大,摆在那里,怎么办呢?这个对外贸易的职责就被海盗撑起来了。郑芝龙当时就是因为这个,赚了大钱。

所以,郑成功的真正身份首先是个商人。他也会多门语言,而且他从小在日本出生的,是郑芝龙娶的一个日本女孩生的,7岁之前学的是武士道。7岁后才回国学四书五经。他有一支黑人火枪手卫队,一支日本武士特种兵,他还可能是当时最挣钱的商贸集团的领袖。他搞出了一个公司国家的制度。我不是开玩笑,他们家的组织架构图是一个公司式的。

咱们可以看这张图。最上面叫户官,那是个虚设的职位,代表他们忠实于大明。真正的机构叫天璜码头,是个外贸公司, CEO由郑成功本人出任,然后他的亲族将领都在里面占股份。咱们都读过鹿鼎记,里边韦小宝的师傅陈近南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小说里面写他一贫如洗,两袖清风,实际上这不是历史真相,陈近南本人很有钱。因为他在公司里入股,他每年分红2000两银子,而当时的明朝一品官的俸禄每年是500两,就等于这个人拿着部长4倍的工资,跟着郑成功造反。

这个公司的财务叫裕国库,同时这个机构还兼着主权基金。它真的是个主权基金,当时郑家的人或者他的将领,比如说陈近南、刘国轩,甚至冯锡范,他们要是觉得做什么生意好,比如说要在马来西亚开个票号,这个主权基金会投资他们。

裕国库之外设一个查验司,就相当于今天的审计署。裕国库下面设10家子公司,山五商叫金木水火土,负责在中国大陆收购原材料销往海外,同时收集情报,这是天地会的原型。

海五商是仁义礼智信,底下有两支舰队负责东西洋贸易。这个后来给我们创造了一个词汇,叫“东成西就”。这是一个朋友跟我科普的。他祖上是十三行的总负责人,他本人在马来西亚拿了博士学位。他说,东成指的就是郑成功。西就指的是马来西亚天地会分舵。这两支舰队一支往东,一支往西,都能取得成就,叫东成西就。

说它同时是一个国家,也是有道理的,因为它是有公共服务的。它有利民库,就是把盈利拨出来一部分做一个福利基金。如果你当时是穷人,你想种地,没有钱了,可以找它要低息贷款,你可以种出来三年之后才还钱。

它还有一个牌饷系统,就是国家给你发营业执照。你要搞外贸公司搞运输,必须有牌照。所以整个来讲,它是采取一个公司国家的框架去运作。这个制度是有先进性的。在郑成功领导时期,这个家族的现金流超过荷兰东印度公司亚洲分部,是世界上最赚钱的一个集团。

所以为什么他能以一个家族之力,坚持对抗满清20年?关键就在这里。

但是后来形势急转直下,因为满清用了一条毒计。当时郑成功有一个将领投降了满清,这个将领建议满清搞内迁令,就是从浙江南部到广东北部,沿海50米内不准住人。渔民在三个月内必须内迁,否则杀无赦。这一条政策当时造成大概100万人死亡,但是它的确有效。因为郑成功这样就没有粮食了。你再挣钱,士兵不能不吃饭呀,怎么办呢?所以郑成功是没有办法,然后不得不去打台湾。

下了堡垒,这才打下了台湾。

但是郑成功攻下台湾的第二年,明朝的永历皇帝在缅甸被吴三桂捉住,然后在昆明被处死了。我们都知道郑成功是忠实于南明的,这个时候他就失去了效忠的对象。

历史学家推测他接下来做了两个大的决策。第一个决策以推测的成分为主,因为没有实际的史料能够完全证明。这个决策是什么呢?是他认为皇帝死后,大明复国无望,他应该去往南洋团结当地的华人,打跑欧洲殖民者,直接搞一个海外的大明。这个抉择之所以说历史学家认为有根据,是因为他的第二个决策,就是他接下来准备去攻打吕宋,也就是菲律宾。如果他只是想割据台湾,占山为王。那么他打下台湾之后,他应该去开垦土地,发展经济。为什么要去打菲律宾呢?

因为中国人做事讲究一个大义名分。当时的东南亚也就是南洋的华人是非常多的,欧洲殖民者来了之后建立了各种各样的殖民地,华人在当地是二等公民,是被西洋人欺负的。郑成功认为,我就可以把这个作为名分大义,带领当地华人抵抗殖民。所以他就派了一个荷兰人,穿着大明官服,讲着一口流利的西班牙语去马尼拉,告诉西班牙人,这个地方自古以来是我们中国的地方,你们走。

当地华人是欣喜万分,举行了起义,但是起义之前走漏了风声,被西班牙殖民者知道之后,展开了屠杀,然后把尸体送到台湾去羞辱。郑成功极其愤怒,决定立刻出兵。但是很不幸,历史的偶然,出兵前5天他得疾病突然去世,死的时候只有39岁。这个人干了这么多大事,19岁满清入关,22岁起兵反抗,20年纵横东南,39岁就没了。如果他当时不是得疾病暴死,很难讲历史会走向什么样的方向。因为当时他完全有可能打下马尼拉。荷兰人的军事技术是欧洲领先的,他把荷兰人打败了。但是,历史有时候就是不讲道理的,偶然的因素就是能够决定走向。

但是,就是因为历史不讲道理,所以我们更应该学会如何总结道理。

不要觉得郑成功没成功,他就不值得学习。不要觉得有些朋友因为运气好成功了,他的经验就是完全正确的,历史没有那么简单。

如果让我总结的话,我认为这里面有两个道理特别值得我们反思。

第一、郑成功当然是一个民族英雄,但是我认为他的意义远不止一个民族英雄,因为他在当时是一个视野、格局、认知框架都跟国际直接接轨的人,是一个杰出的大人物,如果他成功的话,我们可以拿他跟华盛顿相比。

第二、郑家的崛起,本身又是明朝的悲剧。因为儒家知识分子不懂海外贸易的重要性,所以这个责任只能由海盗承担。如果大明政府知道贸易重要性,保护贸易、鼓励贸易,如果郑家的海军经验能够完全为大明所用,如果郑家的利润可以变成大明的岁入,历史又将会发展向何处?这个道理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当然,咱们胡主席曾经讲过,过去的落后不代表今天的落后,过去的辉煌也不代表今天的辉煌。时光荏苒,天旋地覆。今天的中国,又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商贸和制造业国家。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