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 | 报志愿,为什么要报中文系?

你好,这里是《邵恒头条》,我是邵恒。

这个星期,高考成绩出来了,考生要准备报志愿了。报哪所学校,上哪个专业,不管你是考生本人,还是考生家长,估计这两天都挺焦虑的。

对于大多数的中国孩子来说,中学无非就是学那么几门功课,语数外、理化生、史地政等等。对所谓专业的了解,其实相当有限,家长呢?多半只熟悉自己工作的行业。等到高考完了填志愿表,你会发现,一下子,全中国大学有500多个本科专业可以选,而且有些专业,可能连名字都没听过。就这么几天,挨个去了解,也有点来不及了。

还有个问题,热门专业,录取分数会被抬得很高,报了担心录不上;冷门专业呢,又担心毕业找不到工作。所以高考志愿,专业到底应该怎么选?

最近,我刚好跟得到的副总裁李倩老师聊起来这个话题。她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选专业,个人的兴趣和特长,当然是应该重点考虑的因素。不过,如果孩子自己真没什么特别的兴趣偏好,文科生不如就老老实实读中文系吧。

同时我发现,吴军老师在他的得到专栏《硅谷来信》里,也提倡报专业最好是报基础学科。比如理工科院校,报数学、物理,文科院校报中文系。而且,关于这个问题,他们俩还交流过,看法相当一致。

这两位老师,是从中国两所最顶尖的大学走出来的毕业生,一个是北大毕业的,一个是清华毕业的。今天的《邵恒头条》,跟你分享一下他们是如何看这个问题的。

一般人会觉得,中文、数学、物理,这种大学里的传统基础学科,听上去也太不性感了。尤其是,咱们作为中国人,还用得着大学花四年时间学中文吗?学中文出来,又能做什么工作呢?在普通人的印象里,除了能当秘书、语文老师、出版社编辑,还能干什么呢?

这么想问题,其实是犯了大多数人选专业的时候,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把选专业当成找工作了。这两者有什么差别呢?

现在的职场人士找工作,是一个人匹配自己的能力,找到薪酬高、发展好的公司,相当于投资里面的买现货。但大学选专业,买的是期货,是为了增加自己未来人生的机会。尤其,我们正处在一个飞速变动的时代,几年前还很热门的专业,随着技术进步、社会转型,等到毕业的时候,有的已经变得就业困难了。相反,现在很多热门的工作,五年前根本就不存在。

通常,大学的具体专业知识,走出校门就有三分之一过时了,工作几年下来,又有三分之一也会过时。

比如说,在特别热门的AI领域,2017年的时候各大科技公司都在争抢AI人才,尤其是做基础学术研究的人。不过,就在今年,美国已经出现了这方面人才需求下滑的情况。因为AI领域成熟得很快,最大的需求已经不是基础研究人才,而是能让AI技术实现广泛应用的人才。

那么在变化这么快的时代,该怎么挑专业呢?用吴军老师的话说,本科阶段,应该尽可能选择那些适应面广的“高势能”专业。两个关键词,适应面广、高势能。

那什么专业适应性强呢?就是那些文理科的基础学科。一般说来,数学比生物、化学的适应性强,金融比会计强,同样中文比广告营销、市场策划强。

那什么又是高势能专业呢?说直白一点,就是本身难学,对其他学科来说,又是基础性的学科。比如,数学系,相对计算机和商科,势能就更强。

那你可能就奇怪了,中文系有什么难的呢?这也许是你对中文系的最大误解了,以为上大学就可以正大光明把看小说当专业了。李倩老师告诉我,中文系在中国的大学学科体系里,叫做中国语言文学系。中文,从甲骨文开始算,有四千年的历史;中国文学,从《诗经》《楚辞》起头,有三千年的历史。这种古典学科树大根深,比起那些新兴的只有几十年历史的时髦专业,要学的东西多很多。学了中文,你再想学营销不难,但没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就是读不懂《史记》。

当然,选这类专业,绝大多数人,将来不是要去当数学家或者作家的。那需要极高的天分,能有成就的人只是凤毛麟角。大多数人,其实是打好专业基础,养成系统学习的习惯,方便自己根据时代变化,发现适合自己的机会。

李倩老师自己的职业经历,就恰恰验证了这种基础学科的适应能力。她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读的是语言学专业,毕业以后进了传统媒体。这听上去好像跟学中文有点关系,但其实,随着媒体的专业化,具体的工作对象和领域都在不断变化,专业知识都靠现学,唯一一直能用上的,就是中文系培养的阅读理解和文字表达能力。

后来她从传统媒体进入得到这家互联网公司,六年时间,几乎经历了从罗辑思维到得到,所有业务条线的工作。从社群运营、互联网电商到得到课程开发。同时作为一位语言学者,她还在少年得到开了一门课程,给孩子们讲文言文。

如果说选专业是拿大学的几年时间做人生投资的话,李倩老师觉得,中文系这个看上去很古老、很基础的学科,自己当年的投资,直到今天仍然有源源不断的收益。

就这个问题,我还查了一下美国这几年的热门专业,最火的专业依次是计算机、传播学(communications)、政治学、商学、经济,但我没想到,你可能也想不到,英语紧随其后排第六。这不就相当于咱们中国的中文系嘛。

好,总结一下,今天的《邵恒头条》,我跟你分享了李倩老师和吴军老师对于选择专业的建议。选专业的时候,个人兴趣当然是优先考虑的要素,不过一个专业的适应性和势能也很重要。社会变化得越快,越是要选择适应性强,势能高的专业。从这个角度来看,中文系其实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在国外的常青藤大学,报专业这件事并不需要一进校就做。举个例子来说吧,哈佛大学就有以下三个机制,确保学生能充分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领域:

第一,大二下半学期才选择专业,也就是说从入学开始,你有整整一年半的时间可以思考自己的专业方向。

第二,无论最终选择了什么专业,大学四年期间,你都需要完成横跨多个学科领域的通识教育,在各个领域都有所涉猎。在我上学的时候,通识教育是八个学科领域,现在调整成了四个,分别是美学与文化、历史和社会、伦理,以及科学和技术。

第三,就算你选择了某一个专业,这个专业领域的课程数量,其实也只占到整个大学四年课程量的1/3左右,剩下的所有时间,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这给了学生极大的空间,去探索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

之所以有这样的自由度,其实离不开常青藤教育的一个关键理念:你在大学要习得的并不是某一个学科的具体知识,而是要培养一种能够快速学习任何领域的学习能力。

好了,这就是今天的《邵恒头条》。我是邵恒,我们明天见。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