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这里是《邵恒头条》,我是邵恒。
最近,夏季达沃斯新领军者年会在大连举行。很多人都注意到了,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教授的发言。
黄教授提出了一个好问题:过去两年,政府加强了对影子银行的监管,这当然降低了金融系统的风险,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个挑战,那就是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流动性欠缺。怎么办?
这其实并不是一个新问题。因为全世界的商业金融机构本质上都一样,四个字:“嫌贫爱富”。
给小企业贷款,大型商业银行都不爱做,因为风险大、成本高,收益还有限,是个不赚钱的买卖。所以在过去,中小企业只能承担更高的融资成本,通过影子银行这样的方式来获得资金。
但是,随着对影子银行的强监管,中小企业哪怕以承担更高利率为代价,也很难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
这似乎成了个进退两难的困境:一方面,影子银行必须要监管,否则金融系统性风险很大。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又必须得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否则小企业不能发展,迟早会演化成社会竞争力的问题。
那这个困局,怎么破呢?
正好,我最近看到了一家美国智库发起的提案,很值得我们研究一下。
这家智库的名字叫“第三种道路”,他们做了一个关于美国小企业发展的研究。
在美国,小企业同样面临贷款难的问题。在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大企业贷款增长了35%,但是小企业贷款却下降了9%。这是因为原本给小企业贷款的小型社区银行,大量地被大型金融机构吞并了。
由于融资难,美国新成立的小企业一直都在走下坡路,在经济中所占的份额持续下降。
有两个关键数据:一个是,数量占比上的萎缩。在1980年,美国新设立小企业的数量占企业总数的13%,但是到今天,这个比例只有8%。
另一个数据是,企业规模的萎缩。在1994年,新设立的小企业平均每一家能雇佣7.3个员工,到2017年,这个数字下降到了4.2。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第三种道路”的专家提出一个方案:开办“机会银行”。
这个计划是要设立一个扶持小企业的基金,在未来10年内向小企业输送1万亿美元的政府支持贷款。不过,基金的作用并不是直接为小企业提供贷款,而是加强给小企业贷款的担保服务。
美国有一个联邦机构,叫小企业管理局。这个机构成立于1953年,它是专门协调、落实、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的。其中,特别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要给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
在美国现在制度下,如果银行发现给某个小企业贷款的风险特别高,就可以向小企业管理局来申请担保。如果申请获批,管理局将承担绝大部分的违约风险。一旦违约了,管理局会替小企业偿还相当一部分的贷款,这个比例在75%—85%之间。
这样一个机制,就降低了银行放贷的风险,因为相当于管理局拍胸脯保证,小企业出了事我担着。
这个机制的大方向没有错,但“第三种道路”智库认为,支持力度显然还不够。
他们设计的“机会银行”,就要对小企业管理局的计划进行重新设计和补充。
第一件事,就是要提升担保的额度。他们算了一笔账,2016的时候,小企业管理局用250亿美元的担保,支持了5.7万个小企业。他们认为这个额度,应该增加到每年1000亿美元。这样一来,获得贷款的小企业数量就会增加到20万个。
第二个提议,是提高担保的比例。比如说,15万美元到70万美元的贷款,现在的担保偿还比例是75%,而“机会银行”想要把这个偿还比例提升到85%。
不过,有一个问题就来了:既要增加担保总额,还要提高每笔担保的偿还比例,必然产生更高的担保成本。
按照以往的经验,一家小企业每贷款15万美元,就需要支付4500美元的担保费,大约是贷款额的3%。这些成本都是由小企业主负担的,每年会产生上十亿美元的担保服务费。这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吗?
所以这一次,“机会银行”计划的第三个提议,就是要大幅度下调担保服务的收费标准。
现在,大部分小企业需要的贷款金额,是低于10万美元的,在这个区间,“机会银行”会直接把担保费用完全免除。而在70万美元以上的大额贷款中,担保费用的比例也要降低一半以上。这是第三个提议。
最后,这个“机会银行”还会做一些系统底层的改造,消除那些一直以来阻碍小企业获得担保服务的限制。
在担保审核的过程中,小企业管理局早就设立了一套完整的审核标准,但是这家智库在梳理之后,发现其中有些标准已经不适应当下的情况,需要进一步推敲。
比如说,按照现在的规定,学生贷款没还清的申请人,没资格获得信用担保。可是现在,学生贷款已经成了全美国第二大的贷款,相当普遍。美国大学本科毕业生,有70%的人毕业的时候都身负债务。而且,对于普通人来说还款的周期也很长,像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就是到了40多岁才把贷款还完。那么设立这样一个门槛,就会阻碍上百万的人获得创业贷款。
再比如,另一个贷款担保的门槛,是信用评分。目前设定的分值是680分以上。这个数字表面上看来,是美国的全国平均值。但是深入看就会发现,这对年轻人、非洲裔美国人存在不公平。所以“机会银行”建议,要调整门槛,不要把这些人拒之门外。
好,以上就是“机会银行”计划的整体思路。当然,这个计划需要大量的政府投入。专家们估计,在头十年里,美国联邦政府需要投入360亿美元来启动和运行这个方案。
听到这,你可能会觉得这个方案全是花钱的事儿,花钱谁不会啊?而且,花这么多钱值得吗?
我认为,这个计划之所以值得我们研究借鉴,就在于它把钱花在了刀刃上。360亿美元,听起来是一笔巨额支出,但它起到了杠杆的作用,要撬动的是1万亿美元的银行贷款。
而且这笔资金,能换来的是巨大的活力。小企业吸纳了全美国一半以上的就业人口,在缓解就业压力、激发市场活力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们国家的小企业,也具有类似的功能。
你可以用“五六七八九”这五个数字来理解我们的中小企业群体的典型特征,也就是:中小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创造了60%以上的GDP,发起了70%以上的技术创新,带动了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形成了90%以上的企业数量。
仅7000万家个体工商户,就带动了2亿人就业。也就是说,中国有超过1/4的就业人口,都是在小企业里工作的。
所以,小企业虽然规模小、单体竞争力也不强,但是,群体效应非常显著。尤其是创造就业岗位的能力,这是小企业的重要社会价值。而一个个真实的就业机会,才是保障社会稳定和活力的最小单元。
说到就业,一般人都会关注新增岗位的绝对数量,但是,我建议你更多地关注以下两个指标:一个是就业容量,也就是小企业单位投资的劳动力。另一个指标是就业弹性,也就是创造单位产值所使用的劳动力。
从这两个指标来看,小企业都明显高于大中型企业。相同资本投入,小企业的就业岗位,单位产出更高。而且,同样的资金投入,小企业能吸纳的就业人员,平均比大中型企业多4到5倍。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高度重视小企业、帮助小企业扫除发展的障碍。
好了,这就是我今天要向你介绍的一套美国智库制定的小企业促进方案。
在最后,我特别想说一句,我非常喜欢这份方案的标题,“机会银行”。这等于是给一份方案进行了品牌设计。试想一下,一份叫做《某某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促进计划》的方案,和一份叫做《机会银行》的方案,哪个更容易被公众记住和传播呢?
好了,这就是今天的《邵恒头条》。我是邵恒,我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