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这里是《邵恒头条》,我是邵恒。
这周我为你邀请到的驻场导师,是经济学者何帆老师。何帆老师是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的教授,也是得到上三门课程的主理人,分别是《何帆报告》《何帆大局观》以及《何帆的读书俱乐部》。
本周的节目里我提到了,国家统计局刚刚发布上半年的经济数据。关于如何理解这些数据,以及中国经济的未来如何,我跟何帆老师一起挑选出三位用户的提问,以下是何帆老师的回答。
回答:如果打个比方的话,宏观经济好比是天气,你的日常生活好比是要给小孩子穿衣服。宏观经济学能告诉你节气,比如是春分或是谷雨,它也能试着预测今天的天气,比如是晴天还是下雨。
但这能不能对你有用呢?好像有用,也好像没用。
你要是有心,就会知道该怎么利用天气变化的信息,为孩子斟酌增加衣服或减少衣服。但孩子到底穿多少,不是仅仅由天气原因决定的。他可能跑得满头大汗,又或者发烧感冒了,那你就要根据他的具体情况,也就是微观的数据来做出决策。
解读宏观经济数据的时候,你主要需要注意几种变化。一是方向的变化,要是一个指标从增长变成下降,比如房价不涨了,开始跌了,你就要注意了,这可能预示着拐点。
二是加速度的变化,比如房价从暴涨变成平缓增长,这也预示着背后发生了变化。
三是要注意异常点,当某个数值超出了它的正常范围,也值得去关注。
最后,要注意检查数据的真伪,这可以通过各种数据之间的反复校验,努力去发现蛛丝马迹。
好,那我就为你解读一下上半年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你可以记住一个关键词:“平稳下行”。什么意思呢?中国经济仍然存在下行压力。
其实,中央在2013年就给出了这个判断。当时提出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经济增速逐渐下降就是新常态的最突出表现。我们能看出,消费虽然还在增长,但增速在放慢、基建投资在回升。但是,如果你再看看财政货币状况,又会发现出现基建投资“大跃进”的概率不大。
那么,这说的是“下行而平稳”是什么意思呢?你要知道,中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空间,相比其他国家来说,还是比较宽松的。从2018年底,政府为应对经济下行做了很多的宏观政策应对,比如说降低市场利率、减税等等。这些政策对冲了一些经济下行的压力,让经济能够比较平稳地下行。从2019年到2021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三年窗口期,这三年能够为中国经济的转型,以及企业的转型,带来一个相对稳定的机会。
回答:这是因为我们个人的感受相对微观,而宏观数据里包含了我们易于忽视的其他因素。
举个例子来说吧,我们会感到工资增长和GDP增速不一样。GDP年年都在增加,但我的工资好像不是每年都涨。这有三个原因:
一是很多情况下,工资的增长是非连续的,也就是说,你的工资不会每年都涨,每次都匀速地涨。但是,如果我们拉长时间,比如看10年的话,工资增速还是很可观的。
二是跟群体有关,普通工薪阶层的工资增长会感觉慢一点,但农民工的工资,增长是很明显的。
三是GDP中有一部分反映到了福利增加,比如基建投资增加,我们出行更方便,居住环境更好,这些福利的增加并没有反映到你的工资上涨中。
再举个例子来说,国家公布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每月好像都只涨这么一点,但我们每次去超市买东西,都会感觉工资不够花,更不用说一年一变的房租了。为什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变化跟我们的感受很不一样呢?这也有三个原因:
一是CPI主要是统计商品和服务整体变化的指标,而我们日常能够接触到的主要是食品和房租。国家统计局没有公布具体的计算权重,大致测算一下,食品在CPI中的权重也就是30%,房租大概是5%左右。所以,我们感受到的是局部的变化,统计局统计的是整体的变化。
二是CPI的数据采集是大范围平均价格,每周都有统计人员去全国的主要菜市场询问菜价,比如北京的新发地。而我们主要是在超市,受到运输等因素的影响,超市的价格会比新发地的价格更贵。
三是我们会比较关注涨价,而不太会关注降价。我们经常会看到菜价又涨了好多,黄瓜都10块一斤了,但菜价降的时候我们不是很关注,而这种情况其实也经常出现。有多少人记得,2017年全年菜价都是同比下降的呢?从数据来看,菜价基本是一年一循环的,波动很大,但没有持续上涨的趋势。
回答:城市扩张的过程中,收缩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有的城市在扩张,一定就会有别的城市在收缩。不过,收缩并不是一件坏事,我在《何帆报告》里就讲过,义乌就是一个精明收缩的案例。如果你感兴趣可以去看看。
我还想告诉你,以后城市化的格局也会出现较大的变化。一线城市仍然会是“强中之强”。在一线城市之中,我的预测是,南方城市的未来发展潜力比北方城市更大。
以后,你还会看到,三、四线城市将继续出现分化。那些紧密团结在长三角、珠三角城市圈周围的三、四线城市会有比较大的发展机会,而那些落单的三、四线城市,如果周围没有核心城市带动,本身又没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很可能会落在后面。
总体来说,大城市能够提供的机会远远超过小城市。
不过,我们也看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中低收入家庭出身的年轻人,他们中很多人会把大城市当作一个“实习单位”。在这里体验一下都市生活,汲取人生经验,尝试事业发展,等积累了一定的资本和技能之后再回到老家。
当然,他们如果能够留在大城市,我认为发展机会可能更好。而一个大城市,也应该源源不断地吸收各方人才,继续保持开放,这样才能成为一汪活水。
好了,以上就是经济学者何帆对于中国宏观经济数据的解读,以及他自己对于未来经济发展趋势的判断。如果你想了解更多何帆老师对大趋势的观察,你也可以学习他近期的讲座,2019年全球制造业专题讲座。
好,这就是本周的#邵恒帮你问#。我是邵恒,我们下周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