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 | 直播网红怎么影响供应链?

你好,这里是《邵恒头条》,我是邵恒。

在过去这个周末,周杰伦和蔡徐坤的打榜战,让我们见识到了流量的力量。我最大的“观战”感受,就是流量把我们所熟悉的、旧有的商业模式和规则,完全颠覆了。

最近,我就注意到另外一个跟流量有关的现象,那就是网红流量正在改变国内的服装行业,让供应链发生重大的变化。

你可能听说过,靠直播卖口红火起来的李佳琦,或者网红淘宝店主张大奕、雪梨。我在36氪上看到一篇文章,叫做《抱紧李佳琦,带货赚钱才是正经事》。这篇文章指出:过去两年火起来的直播网红,正在让国内供应链把柔性发挥到极致——柔性,指的是供应链根据需求的变化,快速做出反应的能力。

今天的《邵恒头条》,就来跟你分享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果你看过网红直播卖货,你就会知道,这是一个节奏极其快、销售能力极强的大卖场。比如说,李佳琦曾经在5个半小时的直播里,试用了380支口红,销售额350多万元。

再比如,有“淘宝第一主播”之称的薇娅,每天直播五到六个小时,每次平均要推荐60个商品。在去年的双十一,薇娅开播2小时,销售额就达到了2.67亿元。这个数据看得我都想转行去直播卖货了。

一般人会认为,主播成功是出于个人魅力。不过,36氪这篇文章却让我们看到,成功的主播背后,有一个强大的供应链体系在支持着他们。

过去,网红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卖其他品牌的产品,但是现在,有不少主播网红,都卖的是自己的产品。而且,他们还自己搭建了供应链,因为他们对供货速度的要求极高,跟过去相比已经不是一个量级了。

举个例子来说,传统的服装厂,一个款式的衣服可能会生产几千、上万件。卖到这个量,就算是爆款了。而一个爆款,可以持续卖好几个月。一年只做几个爆款就够了。

但是薇娅这样的直播网红,现在每天在直播间卖的商品,都需要是新的。一天不上新货,粉丝就有可能就会厌倦。所以,现在对于工厂的要求是,半天时间就得能做出样衣。有了样衣之后,主播就可以卖货了。边卖边统计订单,直播一结束,就向工厂下单,要求工厂快速出货。

像这种先收集订单、再下单的模式,其实在第一代淘宝网红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只不过,相比起早期的网红,现在的直播网红对工厂反应的速度要求更快。

这篇文章里引用一位业内人士的估算,说如果一个工厂,只需要给用图文销售的网红店主供货,那么更新的频率只需要一个月一次,一次几十款商品就可以了。但是,如果是给直播网红供货,那么每天都得用新款换掉部分旧款,整个换新周期要在7—10天之内就完成。一批货至少要300个款式。

为了确保有稳定的货,有不少网红现在都搬去了离供应链最近的地方。有一个堪称电商直播中心区的地方,就是杭州的九堡,数字九的九,堡垒的堡。这片区域常驻人口4万左右,但是外来人口有10多万。在这儿,服装工厂有成百上千个,密密麻麻的。还有面料、拉链等等这样的供应商。而且,在附近就是滨江、萧山、西溪,这些供应链聚集地。所以,在九堡,有不少网红都设立了自己的供应链基地,在这儿挑货,选货,卖货。

你看,在网红经济的推动之下,现在的服装供应链,在速度和灵活度上,已经发生了质的改变。网红的带货能力这么强,离不开背后这个庞大的供应链体系。

好,这是我今天给你推荐的第一条材料。

其实,最近一段时间,国际媒体也一直特别关注供应链这个话题。这是因为全球的贸易摩擦,给国际供应链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和不确定性。

我注意到,《经济学人》刚刚推出的7月特刊,就连出七篇文章探讨了全球供应链的变化。比如说,数字化怎么能让供应链反应更快,大数据怎么能让供应链更智能,等等。

我把这几篇文章都看了一遍。其中有一篇,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预测,我认为格外值得你关注。这个预测就是全球供应链可能会开始缩短。这是今天我想给你推荐的第二个材料。

那你可能知道,全球供应链已经成了跨国公司管控、节省成本最有效的工具之一。有些大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拥有一个遍布全球而且反应迅速的供应链,像亚马逊就是这样一个公司。

从数据来看的话,全球供应链也是越来越普遍。在1990年,一个国家的出口产品当中,平均有20%是来自于国外的价值。但是现在,这个比例已经上升到了30%。也就是说,一个产品成本10块钱,其中国外的零部件在这个产品里,能占到3块钱。

但是,《经济学人》的这篇文章认为,有两个因素,可能会造成供应链逐渐开始从全球化,向本地化转移,也就是前面我们所说的供应链缩短。注意,这里说的是“可能”,因为这是《经济学人》的预测,还不是实锤。这两个因素我来分别给你说说。

第一个因素是,跨国公司开始意识到,全球化供应链的风险越来越高了。

现在的全球供应链是极度复杂的,有很多跨国公司,虽然知道直接供应商是谁,但对下面的三级、四级供应商却一无所知,而这恰恰可能成为风险的源头。

比如说,在2011年日本的海啸地震发生之后,有一家全球半导体巨头,想系统地评估一下公司在灾情中的供应链风险,于是他们想看看,三级和四级供应商到底都有谁。结果,就这件事,花了他们一整年时间,而且是派了一个100人的团队才搞清楚。

像地震,海啸这样的自然灾害,一般公司有相对成熟的预案。但是,最近一段时间,全球供应链面临的更大挑战,是贸易摩擦。贸易摩擦的不确定性更大,因为今天施加了关税,下个月可能就去掉了,比起自然灾害,就更难预估了。

而且,《经济学人》的这篇文章还指出,近期的贸易摩擦打破了一个常态,那就是全球性的低关税。这会让跨国公司在部署供应链的时候,重新思考成本问题。

瑞士信贷集团最近就对欧洲公司做了一次集中调研,他们发现有很多公司在布局下一轮投资建厂的时候,都更愿意把投资地点设定在欧洲内部。

好,这是供应链可能会缩短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是在国际贸易中,服务带来的附加值,现在的占比在持续增长。这里的服务,指的是在全球贸易当中涉及到的运输、信息、通信、咨询等等。

《经济学人》认为,这可能也会导致跨国公司主动缩短供应链,因为只有离客户更近,你才能提供更好的服务。而且,相比起服务带来的附加值,便宜的劳动力就会显得不再那么重要。

麦肯锡曾经做过一个估算,他们发现在过去10年里,服务贸易增长的速度,比商品贸易增长的速度要高出60%。在通信和信息技术服务里,增长的速度更是商品贸易的2—3倍。

其实,《经济学人》的这篇文章,并没有给出特别扎实的数据和案例,来支持它的结论,所以在前面我反复强调,这是一种预测。不过,即便是预测,我认为也非常值得我们重视。

这是因为一般来说我们谈到全球供应链的时候,很多人关注的都是在中国的供应链会不会转移到东南亚,因为那里的劳动力成本更低。但是,这篇文章却提醒我们注意另外一种可能性,那就是供应链本地化。

在上个周末的时候,我在得到上学习了何帆老师的《2019年全球供应链专题讲座》。我注意到何帆老师对于全球供应链,也做出了类似的判断。

何老师认为,未来的全球供应链,会离消费者越来越近。不过,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他认为,是因为消费者越来越在意商品的品质和个性,而不是像十几年前那样,那么看重商品的价格。如果个性化成为消费者的主要需求,那这就意味着,一件商品不能再慢慢悠悠地环游世界了,而是要立刻、马上满足需求,并且能根据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来随时改变。

这对于中国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何帆老师认为,这其实是中国企业的机会。因为中国的消费者现在是全球最大的市场,而在这个巨大的机会面前,中国供应链最大的优势,就是我们离得近,近水楼台先得月嘛。

而且,我们一直以来都有强大的量产能力,这是国外的企业不具备的。国外公司擅长的,是研发。何帆老师认为,在服务中国市场的时候,这两种能力也可以充分的结合起来。

回过头来看网红直播的那条新闻。你会发现,网红带货,其实不就是发挥了近距离和量产优势的典型案例嘛。

好了,总结一下,今天的《邵恒头条》,我给你介绍了两条关于供应链的新闻。虽然一条是关于国内的网红经济,一条是关于全球供应链,但是它们都在指向同一个趋势:那就是未来的消费市场要求供应链离消费者更近,对消费需求的反应更快、更灵敏。而中国的供应链,早已经开始向这个方向演化了。

这就是今天的《邵恒头条》,我是邵恒,我们明天见。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