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 | 如何体面地退休?

你好,这里是《邵恒头条》,我是邵恒。

再过一周,马云就要正式退休了。我看到有不少媒体文章在讨论,马云退休之后,阿里巴巴有没有准备好迎接“后马云时代”,张勇有没有做好接班的准备,等等。

但是我关心的是,马云,准备好了吗?

我们都知道,退休是人生最重大的转型时期之一。很多人想到退休,可能马上想到退休之后的好处,比如能在家颐养天年、能有更多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这种状态简直太爽了。

可是当退休期真到来的时候,你会发现很多人都会经历一个艰难的适应过程——职场上的成功人士尤其如此。有的人在退休后会经历严重的低潮期,陷入找不到自我价值的迷茫当中;有的人退休之后仍然在公司里忙活这忙活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退休不退责”。

那怎么才能体面、从容地退休,并且快速地重新找到自我价值呢?

前段时间,我刚好在《华尔街日报》和《哈佛商业评论》上看到两篇有趣而且又实用的文章,就这个问题给了不少好建议。今天的《邵恒头条》,我就来跟你分享一下这两篇文章的观点。

《哈佛商业评论》的文章采访了哈佛商学院的一位终身教授,特里莎·阿曼普(Teresa Amabile),这位教授今年已经69岁了。她为了筹备自己的退休期,干脆做了一个课题研究,深入采访了120位退休的职场人士,看看他们是怎么适应的——你看,这完全是学霸的退休方式。

这位教授在文章里分享了一个案例,说她访谈过一个上班族男士,这个男士在退休后第一天就把老婆给惹毛了。为什么呢?因为他在第一天,就把家里所有的调料,按照字母表的顺序从A到Z,重新排列了一遍。原因可能是,他闲来无事,想证明一下自己在家里的价值;也可能是,他平时在工作当中就是一个比较有条理的人,还没从工作状态里脱离出来。

但不管动机是什么,你也可以想象,他老婆肯定很生气。因为在过去30-40年的时间里,他老婆都是家庭事务的主要负责人,就相当于家里的CEO,有她自己打理家庭事务的方式。突然之间她老公闯进了生活里,而且闯进来的方式,还跟大象冲进瓷器店一样。换了你,你也得恼火。

那后来怎么解决的呢?两个人达成了一个协议,那就是这位男士每天必须出门至少4个小时,不能全部时间都在家呆着,得自己去找找事情干。于是他每天早上就像上班一样出门,跟朋友去吃早饭,然后还给自己找了一份志愿者服务的工作,就这样两个人的生活才归于宁静。

所以你看,退休其实是一个打碎重建的过程——你不仅需要重建自己每天的日程安排,还需要重建你的身份和价值所在,甚至得重建你的整个社会关系网络。

这种感觉恐怕就像是,你一直在跑步机上,突然跑步机停了,可你感觉自己脚下的地还在动,走起路来轻飘飘、晕乎乎的。那这个过程会持续多久呢?阿曼普教授的访谈结果显示,大部分人的适应期在6个月到1年之间,而在有些案例中,退休者经过3年才找到了全新的生活节奏。

那么,怎么才能让适应期加速,或者让这个过程更平滑呢?阿曼普教授和《华尔街日报》的文章,给了不少建议,我从中挑选出我认为比较重要而且实用的四条建议,跟你分享。

首先,在宣布退休这件事上,你就要谨慎。因为宣布退休本身可能就会耗费你大量的精力。你的同事很可能会“拷问”你,比如问你退休之后准备去干什么?为什么要在这个时间点退休(除了年龄到了)?退休之后你的工作交接给谁,等等。如果你还不知道怎么回答这些问题,那么还是先别大张旗鼓地宣布自己准备退休了。

第一条建议也和这一点有关,那就是:针对这些可能被问到的问题,事先准备好你的答案,甚至你可以在朋友和家人面前演习一下。你看,马云在宣布退休之后,有多少媒体去采访他,问他退休之后要干什么?他的回答很完备,说我要做三件事:公益基金会、湖畔大学和基础教育。

那你可能觉得,我又不是马云,又不用做公关,有必要准备这些回答吗?还真有。专门研究退休的专家指出来,对于知识工作者来说,“退休”常常会带来一种落寞感。不管是退休者自己,还是周围的同事,都会把退休跟“上年纪了”、“开始走下坡路了”相关联。而准备好这些答案,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你降低对自我价值的质疑,保持你的尊严感。

除此之外,有一个能跟别人分享的退休计划,也能帮你保护好你自己的时间。在退休者当中,有一种很常见的情况,那就是退休之后发现自己的生活反而更忙了、更不受自己掌控了。原因是一退休,身边的人认为你闲下来了,各种邀约就来了:比如子女可能会让你照顾孙辈,老朋友可能会找你帮忙或者找你出门旅游等等。如果你没有自己的规划,而且你也不擅长拒绝,那么你的时间很可能会被这些请求裹挟。

有自己的退休计划,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有助于帮助你跟上级讨论退休的安排。对于今天的知识工作者来说,在退休之后被返聘回公司工作的情况并不少见。如果上司提出这样的要求,很多人会觉得很难拒绝。但《华尔街日报》的文章建议,这种情况下你要坚定你自己的立场,而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就是告知对方自己已经有了哪些规划,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帮忙,比如说只给特定项目做短期咨询。

好,这是第一条建议:要准备好回答那些关于退休规划的“棘手问题”,就像筹备一个正式的媒体发布会一样。

说到这,你可能也会想问了,那怎么才能制定一个合理的退休规划呢?

其实,要想回答关于规划的问题,你首先应该问自己的,是一个关于身份的问题,那就是:退休之后,你最想扮演什么角色?因为这会决定你如何分配精力。阿曼普教授在访谈中发现,那些在退休之后很快适应的人,往往是抓住了自己的某一种身份进行放大。在她的访谈对象中,有一个人是三个孩子的父亲,小女儿还在上高中。退休后他就把大部分时间都用来陪着小女儿做功课、做手工等等,“父亲”这个身份就被放大了,成了他最重要的身份标签。

而我观察我妈妈退休之后的生活,我发现她放大的身份,是家庭里的“凝聚者”的角色。她专门阅读了关于打造家庭文化的书,重新设计了兄弟姐妹之间承担家庭责任的分配制度,还牵头制定了大型家庭聚会的计划。 她还鼓励我去采访家里的老人,记录他们的故事,用来梳理家族的谱系。听说我在写这期节目,她还跟我打趣,说你看看,咱们家里人也姓马,如果好好梳理一下谱系,说不准会发现咱们跟马云是亲戚呢。

这当然是玩笑了。但回到身份这个话题,阿曼普教授指出来,平时工作越是投入的人,在退休之际就越需要有意识地设计自己的新身份。她把这称之为“身份桥接”。这是我想跟你分享的第二点建议。

如果有条件,阿曼普教授还建议,在决定正式退休之前,可以先体验一下退休的状态。现在有些公司,会允许资历比较老的员工进入“半退休”状态,不用每天坐班,但仍然有一部分时间来公司工作。如果有这样的机会,那一定要抓住,别着急进入完全退休的状态。

在试验期,你可以重点观察一下家庭里其他成员的日程。你可以想一下,你想用什么方式跟他们相处?你是想更深度地参与到家人的生活里呢,比如每天拿出定量的时间辅导孩子的功课,还是说你自己钻研兴趣爱好?建议你提前跟家人讨论这样的问题,甚至跟他们一起做“退休演练”。这是第三点建议。

最后一点建议,我认为对于体面地退休特别重要,因为这条建议关乎一个人在职场上留下的声誉(legacy)。那这条建议就是,要抱着积极的态度告别职场。比如说你应该让同事意识到,你离开职场纯粹是个人生活方式的选择,而不是因为跟公司有什么过节,你还要让同事知道,你很荣幸跟他们一起共事,等等。可别让任何职场上的不愉快延续到退休生活里。

那为什么这一点重要呢?心理学当中,有一个“峰终定律”。什么意思呢?这说的是,一段经历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这段经历里最好或者最坏的峰值体验,以及这段经历结束的瞬间。所以,优雅地告别职场,不仅是为了给同事留下好的印象,也是为了给你自己关于职业生涯的记忆画一个完美、愉快的句号。

好了,总结一下,今天的《邵恒头条》,我跟你分享了《华尔街日报》和《哈佛商业评论》关于退休的文章。四条建议,帮助一个人完成从职场到退休阶段的人生转型。分别是:第一,制定一个能跟别人分享的退休计划;第二,设计自己的新身份;第三,如果可能,进行退休演练;第四,重视职场告别,给同事和自己留下优雅愉快的印象。

最后,再分享一点我自己的个人感受。虽然我还没有退休的需求,但是看了这些文章依然很受益。一方面它们让我理解了我父母的状态,我能用这些建议帮助他们完成转折。另一方面,这些文章也让我看到,做个斜杠青年真的很重要,别把自己的身份认同完全建立在工作上。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有价值,那么我也鼓励你分享给自己的父母,或者身边正在经历转折期的朋友,比如你的好朋友马云。

开个小玩笑。这就是今天的《邵恒头条》。我是邵恒,我们明天见。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