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3 | 如何缓解家长的“教育焦虑”?

你好,这里是《邵恒头条》,我是邵恒。

国庆假期,旅游或者在家休息可能是绝大多数人的选择。不过,我也注意到,一些有娃的家庭,国庆假期也没闲着,有带孩子上课外班的;有带孩子参加亲子营的。得到上的刘润老师,更牛,跟我说这个假期他要带着11岁的儿子一起去走戈壁,培养孩子的意志力。

我把他的计划跟身边有娃的朋友、家人分享,没想到引发了焦虑:有的朋友回家就和老公说,你瞧瞧别人家,11岁就开始培养孩子的意志力了,咱们是不是也应该做点什么?

像这样的焦虑,现在特别普遍。每个家长心里不仅有一个“别人家的孩子”,而且还有一个“别人家的家长”,总有追赶不完的目标。往往搞得孩子也累,家长也累。这种情况,怎么缓解呢?

就这个话题,我和得到上《小学生家长必修课》的主理人沈祖芸老师聊了一下。聊完之后我发现,其实有不少让家长焦虑的问题,在她眼里根本就不是问题。对于缓解焦虑,沈老师也给了几个具体建议。今天的《邵恒头条》,就来跟你分享一下沈老师的观点。

沈老师认为,想缓解教育焦虑,家长们要学会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孩子的成长设定合理的预期,学会和现阶段的问题和平相处。

对于很多家长来说,焦虑的首要源头,往往是发现了孩子身上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认真,怎么办?孩子做作业磨蹭,不会管理时间怎么办?孩子性格内向,跟同学搞关系搞不好,怎么办?等等。

平时就这些问题去咨询沈老师的人不少,但是她发现,家长90%以上的求助问题,都是孩子成长中必然会发生的问题。而按照教育学的规律来看,大多数成长中的问题要靠成长本身的力量去解决。

比如说,刚上一二年级的孩子注意力只能集中几分钟,必然上课的时候会走神,或者小动作不断;另外,孩子在那个阶段还没有时间长短的概念,必然不会规划和安排时间等等。这些问题,都能随着孩子的成长逐渐被解决。

所以,当家长发现孩子遇到某种问题或者缺乏某种品质的时候,首先得告诉自己,保持平稳的心态。如果回忆一下,可能自己小时候也出现过这类问题。你可以问问自己,这些问题是什么时候消失的,现在这些问题还会出现在自己身上吗?你现在对孩子的期待,是否是她/他这个年龄段的合理预期?

沈老师在她的得到课程《小学生家长必修课》里,按照年龄拆分了小学期间每个阶段的合理期待。比如说在时间管理上,一、二年级,你可以鼓励孩子对要做的事情,排列出优先级——是先玩游戏还是先做作业?但是如果你想让他对每件事要花多少时间完成有个概念,那可能要等到三、四年级再培养。而如果你想让孩子对一周的时间做出安排,那到了五、六年级做这件事更合适。

而且,沈老师还建议,在制定每一个方案的时候,别期待一步到位,而是要为孩子搭建一个能一步步往上攀的“脚手架”。

用注意力的问题来举例吧。如果你想培养孩子的专注,那么一开始你可以先从孩子感兴趣的领域入手,让他看喜欢的书坚持专注5分钟。然后,可以聚焦在写作业上,练习专注15分钟。最后,再帮孩子对重要但兴趣不够的领域进行管理,比如练字或者做计算题。

在这个过程里,要对孩子的成果及时肯定。比如说,沈老师建议,你可以给孩子画一张台阶图,每一级台阶设定5分钟、10分钟、30分钟等等,每达到一级就画上成功的标志。用这种方式让孩子清晰地看见成长进步的轨迹,达到激励的效果。

听到这,你可能会问了,如果是比较听话的孩子,那可能会愿意攀着家长给搭的“脚手架”,一步步往前进。但很多家长最头疼的,恰恰是孩子不听话,不按照家长的想法来,这时候怎么处理呢?焦虑的另外一个重要来源,就是“失控感”,觉得孩子成长的过程,并不受自己掌控,怎么办?

沈老师的建议是,家长应该把对孩子的掌控欲,转化为对自我的审视,先做到“掌控自己”,再谈改变孩子。

大部分时候,家长总是单向要求孩子去做到,但很少思考自己能不能做得到。假如孩子犯了错,家长的第一反应是去批评他,而不是思考这个问题背后,自己的问题在哪里。

比如说,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写作业拖拉,面对这个问题怎么办?

首先,你要检查自己有没有做事拖延的习惯。因为很多时候,孩子都在观察和模仿你的行为。如果发现自己也有这样的问题,你不妨和孩子相互监督,结伴纠正。

然后,你要看看孩子的拖拉,是不是你带来的问题。举个例子来说吧,有时候孩子在学校就把作业完成了,回到家想玩会儿手机游戏。但很多家长就会想着给孩子报个班或者买点课外练习册,把他的时间填满。这对孩子来说就是一个很消极的暗示。孩子接收的信息是,原来我作业做得越快,爸妈就会布置更多的作业,那何苦呢?我慢慢做,消磨一点时间多好。孩子都很聪明,他发现反正自己不能自由支配时间,做作业就会拖延。你看,孩子拖拉可能并不是源于他自己的习惯,而是因为你占据了他自由支配的时间。

好,这是沈老师给的第二条建议,与其整天琢磨着如何让孩子变得更好,不如先审视自己做得够不够好。

当然,还有不少家长的焦虑,是来源于老师的反馈。

像孩子上课不专心这种问题,往往都是家长从老师那里得到消息的。有时候老师还会很生气地叫家长来,说你家孩子不听课还影响到课堂正常秩序,干扰了其他同学。

一般来说,家长遇到这样的问题都会很着急,回到家就把孩子给批评一通。可是,沈老师看这个问题的视角不太一样,她常年给学校做顾问,所以她看问题的视角天然是从学校和老师的角度出发的。对这样的情况,她的建议是,作为家长,需要理解老师的真正诉求:找家长并不是投诉,而是在寻求你的帮助。你想啊,老师要维持严格的教学进度,而孩子们的学习程度有差异,时间紧,任务重。老师叫家长,是请家长在家庭层面去做努力。所以,面对老师的反馈,先别焦虑和忧心,而是要想一想怎么跟老师建立一种合作的关系,一起设计一个循序渐进的养成方案。

好了,在今天的《邵恒头条》里,我为你介绍了沈祖芸老师针对家长的教育焦虑提出的两个解决方案,一个是与问题和平相处,设定合理的预期;另一个,是把对孩子的焦虑转化为对自我的审视,从自己身上找到解决方案。

当然,要说到困扰家长的具体问题,那真是每个家庭各有不同。在沈老师的课程里,她探讨了一系列常见的情境,比如觉得老师对孩子关注度不够,怎么办?别的家长都给孩子报课外班了,你要不要给你们家孩子也报班?如果你感兴趣,可以去学习一下。

听了沈老师的分享,我自己的感受是,一个人要想缓解焦虑,最重要的是从固定性思维切换到成长性思维。有固定性思维的人,遇到一个问题或者一个挑战,往往会觉得孩子天性如此,比如我家孩子数学就是不行,我家孩子就是天性内向。而有成长性思维的人,遇到问题的时候会觉得这只是一个暂时的坎儿,未来总有解决方案。

好了,这就是今天的《邵恒头条》。我是邵恒,我们明天见。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