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来了,大学如何应对新挑战?

你好,欢迎来到《得到精选》,我是李南南。

今天的内容来自AI学习圈,我们来关心关心AI与教育的融合。其实AI与教育的结合,一直是很多人关心的课题。教育领域一直都有一个目标,就是实现教育的个性化,每个人都有一套适合自己的课程,以及适合自己的成长方案。

但是,要想实现这个目标,成本是非常高的。而现在AI技术的成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这个成本。那么,具体到应用AI又是怎么在教育中落地的呢?

今天,快刀青衣老师将给你讲述两个案例:一个来自于咱们国内的南京大学,另外一个来自于耶鲁大学。那么,这些高校都是怎么使用AI的呢?

来,咱们有请快刀青衣老师,来跟你展开说说。

你好,我是得到联合创始人、AI学习圈主理人快刀青衣。

这两年,AI对教育的冲击非常大,尤其是大学教育。毕竟中小学教育有一个比较固定的脉络和大纲,AI哪怕起到作用,也是一个辅助角色,再加上有老师和家长在旁边,上课时间固定,所以现阶段,AI对中小学教育的冲击没有对大学教育的冲击那么大。

而对大学教育来说,以前很多本科需要学一两年的知识或者技能,现在直接问AI一句就可以了。此外,当前很多正在教授的课程,在AI的冲击下,其存在的价值也在受到质疑。

根据得到公司的传统,新年第一天中午,我们会借跨年演讲的机会,跟得到的老师们一起坐下聊一聊,吃顿饭。在这次聚会中,我遇到了南京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刘嘉老师。他不仅是得到《概率论》《统计学》两门课程的老师,同时也在咱们AI学习圈里教大家用AI零基础编程。

在饭桌上,我问了刘嘉老师一个问题,AI对传统计算机课程的冲击有多大?他叹了口气说,在这个问题上,大家都在找各种应对的方式。不过,作为国内计算机专业的顶尖学府之一,南大软件学院并不仅仅感到焦虑,而是在积极探索。

他给我分享了一个细节例子。计算机算法里,有一个非常基础的理论叫“递归”。传统课程中,老师通常需要花好几节课,逐步拆解这个概念。

而刘嘉老师做了一个小实验:一批学生听老师讲解递归理论,而另一批学生不学理论,而是直接告诉他们在实际编程中遇到问题时,应该如何询问AI。

实验结果显示,在真实的编程任务中,跟着老师学过这个理论,了解基础知识的,犯的低级错误会更少,效率也更高一些。不过作为严谨的概率学老师,他说这个对照实验,样本数还不太多,再加上并没有严格禁止学理论的样本组不用AI,所以结论还不够严谨。

尽管如此,刘老师做的这个实验还是给了我很多启发,那就是AI很厉害,但是只有我们自己也很强的时候,才能发挥出AI的完整战斗力。

不久前,一个叫赵纯想的独立开发者,此前完全不懂代码,但却靠AI做出了一款叫做“胃之书”的产品。这个产品曾经在分类应用榜单上飙升到前三。它的定位跟我之前介绍的国外那款17岁高中生做出来的产品Cal类似,都是用来记录我们每天的饮食和卡路里。

赵纯想在一次AI大会上的分享让我印象深刻,尤其是他说的这句话:“不管是做AI产品还是用AI产品,假如全过程是从0到100,AI可以帮你跑完第2步第3步一直到第100步,但是从0到1的第一步,必须靠自己迈出去。只有这样,AI才会主动向你跑过来。”换句话说,从0到1的这个需求,还得人自己来提,AI不会主动提需求。

我们回到大学使用AI这件事情上,2024年9月,全球知名的耶鲁大学宣布了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未来五年内,他们将投入1.5亿美元(约合10亿人民币),专门支持教职员工、学生和工作人员更好地使用AI。

当然,他们不仅仅是财大气粗,只是嘴上说说要投入很多钱,而是做了这么几件事。

首先是对AI的态度。在有些学校还停留在争吵“人工智能会不会导致学生作弊”这类无聊话题时,耶鲁大学的教务长斯特罗贝尔以实际行动回应了这一问题。他发表了一封公开信,详细阐述了这笔投资的背景和愿景。信中,斯特罗贝尔表示:“耶鲁大学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人工智能开发和研究的前沿。随着这项技术的持续发展,我们要继续保证学校在这个领域的领导地位。为了实现改善世界和培养下一代社会伟大领袖的使命,我们必须积极探索、推进和利用人工智能带来的好处,同时从道德、法律和社会层面应对其带来的挑战。”

尽管这是一封学校高管的官方表态,但耶鲁的投资并不是某位领导对AI的偏爱,也不是一时拍脑袋的决定。这项计划的出台,是经过严谨调研和科学规划后形成的。

他们首先成立了一个18人的人工智能工作组,成员包括普通教职员工、AI领域的专业人士和学校领导。这个团队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工作,最终推出了这份详尽的投资计划。

这个计划列出来要做的几个核心事情,展现出耶鲁大学在AI领域发力的决心。

第一件事是扩充AI基础研究设施。他们将构造一个包含450张高性能GPU的算力集群,专供校内师生进行科研项目使用。要知道,咱们国内的很多高校里的实验室,可以使用的算力资源非常紧缺。

第二是开发内部AI平台。耶鲁内部建了一个名字叫做Clarity的平台,方便老师和学生使用。虽然该平台背后接入的是OpenAI的服务,但所有数据都保留在耶鲁的私有平台中,仅供校内师生使用。

第三是加强AI研究和教学能力。耶鲁计划在艺术与科学学院、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以及医学院,招聘了20多位AI领域的顶尖学者,以此来帮助深化学生们的知识深度,并推动相关课程的调整和创新。我们可以稍微琢磨下要招聘AI大神的三个学院,其实分别对应了AI设计、AI应用与科研、AI医疗健康三个领域。可想而知,如果这些在校生在学校里就能接触到顶级AI大神,那么他们怎么会担心毕业后会因为AI而找不到工作呢?

这是耶鲁大学为强化AI实力所制定的三大关键举措。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计划一经发布,就迅速开始落实。例如,耶鲁在9月下旬便启动了固定的AI话题讨论沙龙,名为“人类的AI咖啡谈话”。这项活动向全校师生开放报名,第一场便围绕“AI应用对文化与伦理的影响”展开了深入讨论。

此外,耶鲁大学的图书馆也在AI领域迈出了创新的一步。去年11月,他们上线了一个名为“数字收藏AI”的助手,利用人工智能从数字化扫描的文本中提取信息和见解。

我们知道,像耶鲁这样全球顶尖高校的图书馆,藏有海量历史文献,覆盖多种语言和不同历史阶段。然而,在AI技术普及之前,这些文献大多静静地“躺”在书架上,真正被利用的机会并不多。

耶鲁图书馆从自己的藏书入手,通过AI技术帮助师生更好地使用这些宝贵资源。这一举措不仅仅是将图书数字化那么简单。可能有人会疑惑:这不就是OCR文字识别或电子书技术吗?有何难度?事实上,大量馆藏文献,尤其是手稿类书籍,至今并未完成数字化。一方面,部分学校缺乏积极性或技术能力;另一方面,许多手稿文献即使经过扫描,也只能生成图片格式,具体内容仍难以被AI准确识别和理解。

耶鲁图书馆的尝试是一个重要的起点。随着AI图像识别技术的进步,许多早期的手稿藏书有望逐步被读者阅读和理解。如果你仍不理解为什么这些文献对AI来说是巨大的挑战,不妨看一下我在文稿里贴的两张图,是中华书局出版的《钱钟书手稿集》里的图片。看到之后你就明白为什么我刚才会说,很多藏书用现在的AI能力还很难识别出来,但是如果AI做到了,会很有价值的。

当然,每所大学和老师在面对AI的冲击时,都会有自己的应对方式和独特思考。今天,我和大家分享了刘嘉老师和耶鲁大学的一些做法。未来,如果有其他值得关注的教育领域的AI落地案例,我也会在AI学习圈里跟大家第一时间分享。

最后对所有关心AI教育的朋友,我要向你分享一个好消息,AI学习圈请到了北京海淀未来学校的肖妍然老师,为你带来一门新课:《给孩子的AI入门课》。课程内容包括:孩子如何用AI做绘本、写歌、做视频、做演讲、写报告,等等。

肖老师是我去海淀未来学校做分享时认识的,当时她给我展示了一批七八年级孩子用AI画的漫画、做的小动画片。说实话,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与AI强大的设计能力结合,几乎让每个孩子都变成了一个小小艺术家。

很多家长担忧AI时代到来后,孩子大学毕业后可能面临就业困难,但是如果这批孩子,很小就开始跟AI互动并动手实践,那么等他们大学毕业的时候,他已经是有10年AI设计经验的老资格设计师了,怎么可能会找不到工作呢?

好,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

好,内容听完了。

在这里,再次向你推荐快刀青衣老师主理的AI学习圈。AI学习圈并不是一门单一的课程,它更像是一所AI学院,里面有很多关于AI的方法、技巧和应用案例。而且,还有各行各业的AI高手来分享他们的经验。

现在,在得到首页搜索“AI”,就能看到AI学习圈的订阅入口,现在课程正在优惠期,原价399元,现在只需要339元。推荐你现在加入。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得到精选》,明天见。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