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2|年终策划·致敬表达者:2024年度演讲盘点

精挑细淘,得到头条。我是李南南。

今天是2024年12月30日,再过48小时,我们就将进入2025年。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写过一本很著名的书,《人类群星闪耀时》。书里使用了一个很特别的描述历史的方式,不是宏大叙事,而是记录历史的关键时刻中,那些关键个体的行动与思考。一旦切换到这个视角,我们往往更能看出,世界的运转与个人的行动之间,是怎么彼此互动的。

今天,我们也借鉴这个方式回顾即将过去的2024年。咱们不看宏观的经济数据,也不谈赛道、行业、底层逻辑之类的抽象道理。而是看看过去这一年,最值得回味的几场演讲。从中看看那些正在思考的人,他们是怎样理解世界的计划?又怎样做出自己的计划?

好,咱们正式开始。

我们要说的第一场演讲,来自著名的心理学家、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院长,彭凯平老师。两周前,彭凯平老师参加了在上海举办的TEDx,并且发表了演讲,主题是《培养预见优势与时间韧性》。

什么叫预见优势?这说的是人类心智的一个设计,放眼整个地球,只有人类能够对那些从未经历过的事做出预测。

比如旅行,你可能从来没去过一个地方,但在你做计划的时候,你已经能感受到快乐。这就是你的心智在预先体验自己设想出的未来。你可能从来没见过大海,但当你在想象航行的时候,就已经有了乘风破浪的豪迈。

没错,当你对未来起心动念的那一刻,你就已经在提前体验未来。

彭凯平老师说,从进化的角度,在任何特定时刻,增加我们人类幸存和繁殖的机会都完全存在于未来。即使是最简单的行为,比如目光追随物体运动的细微变化,这在时间方面都是向前的,无法回溯,并且假如在此时此地能够准确预计即将在那时那地发生的事情,那么这一目光向前,追随变化的能力,都只会让人更成功。

人的大脑还有一个奇特的设计,叫做默认模式网络。也就是,我们即使不思考,不工作,大脑也依然在消耗能量,而且能耗不低。那么大脑在默认模式网络里做什么呢?是在加工过去的经历,把它们规整排列,重新编织,为我们的未来做服务。这是人类心智最大的优势之一。

彭凯平老师还介绍了一项研究,那些喜欢谈论未来,计划未来的人,往往学习更好、不良习惯更少、爱锻炼、能存钱、能奋斗。年老的人,有病的人,受苦的人,喜欢谈论过去。健康的人,年轻的人,富有的人,喜欢谈未来。

因此,彭凯平老师说,假如未来的巨变注定发生,那么作为人,我们更应该了解,我们最不缺乏的就是积极预见,模拟未来的能力。因此与其焦虑,不如去将优势放到最大。

我们要说的第二场演讲,来自盖茨基金会的首席执行官,马克·苏斯曼,今年上半年在清华大学的演讲。在演讲中,苏斯曼讲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

在苏斯曼的故乡南非,当地在城市的郊外建了一些学校。你也能想象,这对贫困地区的孩子来说有多重要。接受教育,可是他们改变人生最重要的机会。尤其对女孩子来说,这个机会就更难得。但是,等学校建好之后,女生们却不怎么去学校。

为什么不去学校呢?居然是因为学校的厕所太差了。整个厕所非常简陋,经常堵塞,假如赶上下雨,溢出的粪水就会涌进操场,教室里全是难闻的气味。连老师也不得不在课余时间去清理厕所。总之,一个学校,从学生到老师,都在跟厕所较劲。

后来,学校换了厕所,这个问题终于解决了。而这批新厕所,就是中国团队发明的。2020年,南非的学校安装了中国团队设计的厕所,缺勤率下降了80%。

你看,谁能想到,厕所跟教育会搭上边。发明厕所,居然能解决一群孩子的教育问题,进而改变他们的命运。

苏斯曼想通过这个故事说的是,尽管你能看到很多悲观的新闻,但回到行动这个层面,你可能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你至少有一万种方式,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

我们要说的第三场演讲,来自英伟达的创始人兼CEO黄仁勋。今年6月,黄仁勋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做了演讲。

在演讲中,黄仁勋讲了一个园丁的故事。这也是黄仁勋的启蒙故事,他在很多场合都讲过。

黄仁勋早年去日本,参观京都的一个花园。他发现花园里有个园丁,没错,整个花园就这一个园丁。只见这个人不紧不慢地摘着青苔,手上的工具是一把镊子。黄仁勋一看,这得摘到猴年马月去啊,他就上去问,你的花园那么大,照这个摘法能弄完吗?注意,重点来了。园丁说,我已经照顾我的花园25年了,我有充足的时间。

黄仁勋想通过这个故事表达的是,假如你认定一份终身的事业,你不管干什么,心里都不会慌,因为你拥有的时间是无限的。借用黄仁勋的话说,就是找到你的GPU,找到你的生成式AI,找到你的英伟达。

具体到行动,黄仁勋给年轻人提过一个建议,不要戴手表。因为手表会让你关注时间的流逝,而假如你真的找到毕生的事业,你就不该在意时间的流逝。

我们要说的第四场演讲,来自著名的职业生涯顾问,古典老师。12月28日,古典老师发表了自己的2024年度演讲,主题是《创造小环境,自在做自己》。

做自己,这是古典老师连续两年的演讲关键词。那么,到底怎样算是做自己?为什么要强调做自己?

这源于古典老师的一个洞察,叫做奋斗叙事的崩塌。什么意思?过去我们经常把很多事跟奋斗挂钩,你成功是因为你奋斗,你幸福是因为你奋斗,你富有还是因为你奋斗。反过来,一切的不如意,都是因为不奋斗。倒霉就等同于懒,不幸福就等同于一直懒。

但是,这个奋斗叙事现在正在崩塌。因为技术的进步,因为分工模式的优化,吃苦跟成功之间的确定性正在遭受挑战。你看,内卷说的不就是这个局面吗?大家明明使出了吃奶的力气,结果呢?付出与回报未必成正比。

怎么办?古典老师的建议是,不要跟从这个世界给你定下的KPI。我们需要找到自己面对的问题,解决自己的挑战。就像纳瓦尔说的,所谓履历,就是你经历过的痛苦的合集。你解决过的问题,就是你的成就的总和。

就像古典老师在去年的演讲里说的,当你真诚地做了一个选择,你就在自我实现。当你不断地、切实地解决各种吃喝拉撒睡的问题,你就是在自我实现。当你抛出一个深刻又长情的善意,你就是在自我实现。从别人的叙事里回来,从悲伤的腔调里回来,从屎感的流行里回来,从功能化的关系里回来。然后做你自己。

今年的精彩演讲还有很多,我们在这就不一一展开了。

回到今天的主题,演讲。今年正好有本新书出版,书名是《生活之道》。这是加拿大的著名医生,教育家威廉·奥斯勒的演讲合集。威廉·奥斯勒也被称为现代医学之父,是活在100多年前的人。书里的演讲也都是100多年前的。其中最著名的一场演讲,主题就叫《生活之道》,是奥斯勒1913年在耶鲁大学发表的。没错,是111年前了,当时还没有电视,听演讲的只有现场的观众。

看完你能明显感受到,100多年前的演讲并没什么特别高超的表达技巧,也没有什么巧妙的舞台设计,全凭演讲者胸中的一口真气。

尽管在这100多年里演讲的技巧一直变化,传播的技术不断升级,但演讲的其中一个本质并没有变。这就是,始终关心大时代下的个体选择。就像奥斯勒在1913年的演讲中,引用苏格兰哲学家卡莱尔的那句话,我们的要务不是辨明朦胧的远方,而是专注清晰的眼前。

同样,再过48小时,2025《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就要开始了。今年的主题是《来自未来的好消息》。罗老师过去一年中请教各路高人,走访各行各业。12月31日晚上八点半,罗老师将让那些来自未来的,与你有关的好消息,穿越朦胧远方,来到你清晰的眼前。

2025《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48小时后,不见不散。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得到头条》,明天见。

版权归得到App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