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挑细淘,得到头条。我是李南南。
今天我们要说一场很受关注的会议。12月9日下午3点多,新华社发布了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内容通稿。这份通稿的影响有多大?说个事你感受一下,就在通稿发布之后,港股在收盘前的最后40分钟里,出现了一轮接近冲刺式的上涨,从下跌0.33%直冲上涨2.76%。
关于这个反应,很多人用超出预期来形容。那么,这次会议传递出哪些信号?新华社通稿说了什么重要内容?为了理清这些问题,我们专门请教了政经研究专家,马江博老师。马江博老师是资深的政经趋势研究学者,也是国家行政学院首届精品课优秀奖获得者、北京市领军人才,曾经培训过数千名领导干部和大型企业负责人,有20年的政策研究经验。
下面,我们就跟随马江博老师一起学习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内容。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这是一个什么会议。通常而言,中央政治局会议一年召开12次,每月一次,而专门研究经济事项的是放在4月、7月、12月,也是中央为下阶段经济运行定调,并对宏观及产业政策做调整和指导的重要窗口,是经济工作的“风向标”,对未来一段时间的经济走势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今年9月破例额外召开了一次经济主题的政治局会议,定下了全面转向的主基调,随后国内经济、楼市、股市迎来了一波快速回暖。
马老师说,12月9日的这次政治局会议很重要,它既是9月政治局会议的“大转向”后的关键衔接会议,也为后续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明年的经济工作定下基调。
按照惯例,在每年12月份的政治局会议召开后一周左右时间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将举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给出2025年经济工作的具体政策细节。我们都知道,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十五五”开局的重要一年,12月9日的政治局会议,也算是给“十五五”开局定调的重要会议之一。
知道它的重要性后,我们来看看,这次会议是如何给接下来的全盘经济工作定调的。首先,新华社1700多字的通稿里,有这么一句话: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打好政策“组合拳”。马老师说,这句话有三个关键词组,分别是“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马老师说,这三个表述的力度都相当强。
首先,第一个关键词,“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这是第一次出现这个表述。在已经有了“超常规”的定语的同时,前面还要再加上“加强”两个字,是强调之前的强调。你可以感受一下这个叠加传达出的基调,此前的说法一般是“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比如,7月30日政治局会议的表述是,“加大宏观调控力度”,9月26日政治局会议的表述是“加大财政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
再来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持续多年的“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表述,变成了“更加积极+适度宽松”。在积极前面加了一个“更加”,而上一次财政政策里突出“更加”,还是在疫情冲击期间的2020年7月。再说货币政策,上一次提出货币政策要“适度宽松”还是2008年,也就是全球金融危机的时候。
马老师说,当时中国推出了“四万亿”的财政大刺激,而货币供应量暴增了30万亿,这些都预示着巨大的政策倾向,那就是,国内政策轰油门在即。而“货币政策转向适度宽松” 是经济刺激政策即将大规模出台的一个最强有力的信号,也是财政和货币要同步开始大举用力的发令枪。
说到这里,你可能有一个疑问,为何这次的政治局会议,要定一个这么高的基调?
马老师说,有内外两个原因。首先,9月政治局会议虽然提出了许多具体的刺激性经济政策,却还没有做出如此高的定调,因为要看效果,之后四季度的经济数据,在政策驱动下呈现出了不错的趋势,所以这回高层会议才这么笃定地释放这个信号。至于外部原因也很明显,来自特朗普2.0的冲击。
换句话说,这次会议之所以定调如此之高,是9月以来的经济良好的正反馈带来的政策决心,也是对特朗普上台后可能带来巨大冲击的提前反应。内外因素之下,高层下定决心,将积极宽松的基调进一步扩大到了更高层面和更大范围。要从小步快跑,到大步快跑。
马老师说,定调高的目的只有一个,用超预期来稳定预期。说白了还是两个字,信心。马老师说,这是高层在非常明确地给大家信心。而经济的本质,就是信心和信用。
具体来说,怎么给信心呢?我们再看看这次会议的具体内容。
首先,会议指出要“稳住楼市股市”。这是对9月政治局会议上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努力提振资本市场”的接力。因为楼市是存量财富,股市是浮动财富,只有这两者稳住,才能稳住大家的财富预期。假如一个人举全家之力,在大城市买了一套房,这时房价一直跌,显然会影响他的消费动力。关于“稳股市”,也就是提高股市的长期资本回报率,让居民的财产性收入提升,就更有能力来消费。
第二,会议强调,要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你看,“大力”“全方位”这些措辞的力道都很强。马老师认为,内需和消费已经被摆到了整个经济中更加重要、更加突出的关键位置,关于内需和消费的增量政策措施将会是明年政策的重中之重。
为何扩大内需成为主基调?这里也暗含了我们可能要面临外需不足的冲击,会议指出,要“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和外部冲击”,说明决策层充分考虑到特朗普贸易战以及带来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必须采取更多增量政策来应对。
但是扩大内需、扩大消费,需要提高大家的收入,怎样提高收入?
前面说了,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来推动经济的发展。然后通过推动经济的发展来增加大家的信心,比如稳楼市稳股市,稳住大家的存量财富,去增加大家的增量财富。以此拉动消费,提振内需,最终实现良性循环。
另外,提高收入,或许可以通过增加人们的可使用货币数量,简单理解是“国家发钱”,而背后的货币政策也许是“放水”。而越靠近“水”的行业、企业和个人,越能第一波受益。比如基建,12月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住建部发布《关于抓紧报送城市地下管网管廊及设施建设改造实施方案的通知》,这是个大规模基建投资的信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苏社表示,预计在未来五年需要改造的城市燃气、供排水、供热等各类管网总量将近60万公里,投资总需求约4万亿元。你看,这显示出政府在推动基建投资方面的决心,以及对经济增长和市场流动性的支持。
第三,要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马老师说,“推动标志性改革措施落地见效”,是对之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落地执行”的进一步要求,简单说就是必须做出几个让大家能感受到的标志性大事,让大家有信心,背后的目的还是稳定预期。
而关于“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是高层会议再次宣示,中国会继续深入拥抱全球化体系,要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内部改革力度,还要努力吸引更多的外资回到中国。背后的另一层意思是,告诉所有人,以改革和开放为核心的发展,永远是硬道理。
最后,关于这次中央政治局会议,马老师说,它传递了一个关键信号:高层已经下定决心要稳住市场预期。在这样的背景下,新一轮大宽松的基调几乎铁板钉钉,甚至可能会比大家想象的还要宽松。换句话说,只有超预期,才能真正稳预期。
关于这个话题,咱们先说到这。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得到头条》,明天见。
版权归得到App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