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挑细淘,得到头条。我是李南南。
今天,我将从两个话题出发,为你提供知识服务。第一个是,中产新宠“白人奶”,遭网友吐槽。第二个是,上海疾控中心宣布,试点实施营养选择分级标识。
先来看今天的第一条。最近,外卖平台上有个品类很受关注,叫酸奶碗。也就是,在碗里铺上一层酸奶,上面放上燕麦、藜麦、水果之类的搭配,主打的是高蛋白、低脂肪与饱腹感。因为店面一般开在写字楼附近,也有人管这个酸奶碗叫中产“白人奶”。
但问题是,这个东西的味道似乎一言难尽,网上的吐槽很多。比如,味道太酸,口感太干。这主要是因为,酸奶碗里面用的一般是希腊酸奶,本身就偏硬。假如再不加糖,可不就酸了?
同时,顺着酸奶碗的火爆,很多人也开始发现一个问题。就是酸奶这个东西,假如不额外加很多糖,它居然这么酸。注意,很多酸奶品种,即使加了很多糖,顶多也只能它不酸而已。假如想吃起来有甜味,就需要额外再加很多很多糖。
说白了,酸奶好不好喝这个事,核心竞争力来自糖。其实,不光是酸奶,很多东西之所以好吃,并没有什么太多的秘方,核心就在于糖。糖加够了,自然就好吃。
注意,这个结论可不是我随口说的。之前有个《纽约时报》的记者,叫迈克尔·莫斯。他曾经花了三年的时间,走访了几个美国的食品巨头。最后得出一个结论,这些食品巨头之间的竞争,本质上,就是三种成分的竞争。糖、脂、盐。没错,全都是你想躲开的东西。
先强调一句,这是一项很多年前的研究。时至今日,从社会到个人,都在想办法解决相应的问题,并且已经产生了很多成果。但总归,看看前人的研究,还是能有很多收获。
接下来,咱们就重点说说这个研究。
第一,为什么要有糖?很简单,因为人对甜味,几乎没有抵抗力。曾经有个历史学者叫戴维·考特莱特,写过一本书,叫《上瘾500年》,里面对瘾做了个等级划分。最高层级的瘾,也是最致命的瘾,是毒,也就是指所有毒品。而你知道最初级的瘾是什么?不是喝酒,也不是抽烟,而是,甜。没错,人对甜味,是有一定程度的瘾的。
而且这个感觉你很难抗拒。因为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我们的祖先早就知道,甜意味着能量高,意味着对生存有利。借用现的话说,这都属于祖先严选。这个偏好已经写到基因里。而且天然的糖在自然界中很稀缺,过去只有蜂蜜算是高浓度的天然糖。直到现代,糖进入大规模工业化时代,终于管够了。但是,人类的基因早就定型了。我们对糖的痴迷,还跟我们的祖先一模一样。
这也是为什么,一个东西里只要加糖,人就会觉得好吃。而且美国的食品巨头最早发现,人在吃糖时,存在一个极乐点。也就是,糖的分量达到一定比例时,人吃起来觉得最幸福,多巴胺的分泌最旺盛。假如高于这个极乐点,人就会觉得腻。因此,一些零食,都会卡着这个极乐点加糖。
当然,现代人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大家已经知道,要控制糖的摄入,少吃甜食。但问题是,甜这个味道很明显,容易让人警觉。但有的东西的味道,没那么容易被发现。
这就是咱们要说的第二个东西,脂肪。人不知不觉吃进去的脂肪有多少呢?前段时间,《丁香医生》做过一份统计。
注意,干货来了。按照《丁香医生》的统计,1小份75克的薯条,有10克油。一包75克的薯片,有26克油。8根辣条有16克油。一袋5根装的大麻花,有68克油。前面这些算是比较明显的,还有很多不明显的。
比如,50克手撕鱿鱼条,大概有6.75克油;4片华夫饼,有20克油;一小包香蕉片,有30克油;80克蛋黄酥,大概有50克油;70克的巧克力冰激凌,大概有21克油;68克非油炸薯片,大概有20克油;100克素肉,也就是豆制品做成的仿制肉,大概有31克油;100克果蔬脆,大概有42克油。没错,就是这么多。
但话说回来,加糖是为了甜,能理解,加这么多油是为什么?按照《纽约时报》记者迈克尔·莫斯的说法,主要是能让这个东西,吃起来更柔和,口感更好,让人更爱吃。我的个人理解,这应该就是咱们中国人所说的,香。就好比你嗑了一大堆瓜子仁,一口放进嘴里大口嚼,会觉得特别满足。脂肪带给人的就是类似的感觉。
好,说完了糖和油脂。最后咱们再说说第三个东西,盐。为什么要加盐?中国人有句话,叫盐是百味之首。一道菜再好吃,不加盐好像都没味儿。但是,反过来说,一个东西假如难吃,一旦加了盐,也能掩盖住这个难吃的味道。没错,盐,就像食物味道的修复剂。加盐,就是为了盖住其他不好的味道,能让它更好吃一点。
换句话说,一个东西,只要加糖、加盐、加脂肪,通通加到位了,人就一定会爱吃。这是写在基因里的偏好。
而且这三个东西,全都有一个特点。过去很稀缺,现在都已经进入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说白了,这些烦恼,本质上都是工业化的副产品。你看,这就是工业化的特点。它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给了我们无限制造资源的能力。但同时,那些跟资源相生相伴的问题,也跟着来了。换句话说,工业化,也让我们第一次有了大规模制造问题的能力。
好在,随着现代人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大家已经在注意控制摄入。同时,很多地方也在想办法改善这个状况。从行业标准,到政策制定,再到健康知识普及。这方面的努力有很多,咱们在这就不一一列举了。
最后,咱们再说个跟吃有关的,很实用的研究。前段时间,《奇点网》转载了一个《自然·心理健康》4月初刚刚发表的研究,来自复旦大学的团队。其中一个关键发现是,饮食对幸福感的影响。
研究者分析了18万人的饮食偏好。这些人大致分成四个类型。第一类是喜欢水果、蔬菜、蛋白质,但不喜欢淀粉类食物。我们可以管他们叫控糖组。第二组是喜欢蔬菜水果,但不喜欢蛋白质。可以叫素食组。第三组是肉食组,也就是不爱吃蔬菜水果。第四组是不挑食组,也就是什么都吃,摄入相对均衡。
好,这四组人摆在这,控糖组、肉食组、素食组和啥都吃组。你猜猜看,哪一组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幸福感最高?
答案是,啥都吃组。而且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是长期的饮食偏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大脑结构,进而影响了焦虑之类的心理问题的发生概率。换句话说,饮食对幸福感的塑造程度,可能比我们想象中更深。摄入均衡,不挑食,但也适度节制不贪嘴,这是最佳的饮食策略。
借用一句东北的老话,说人要想健康幸福,就得,该吃吃,该喝喝,啥事别往心里搁。从这个研究的角度看,这两句话也许存在一个因果关系。先做到该吃吃,该喝喝,才能有可能实现后面这句啥事不往心里搁。
再来看今天的第二条。顺着刚才的话题,我们再说一个跟吃密切相关的消息。就在3月底,上海疾控中心宣布,要在上海试行饮料的营养选择分级标识。简单说,就是饮料在成分表之外多了一个推荐度分级。这个分级标准,一共包含ABCD四级。越往后,越要注意控制摄入。
这回参加试点的,一共有4个品牌,分别是,霸王茶姬、奈雪的茶、快乐柠檬和杭州乐源。假如你现在在上海买这些品牌的饮料,就会在菜单上看到一个新的标准,上面写着这款饮料在ABCD哪一级。
其实,这个分级已经酝酿了很久。早在去年8月,上海就试行过用红橙绿三色标识,给饮料分级。按照颜色红橙绿,含糖量依次降低,推荐度依次提高。
而这回的分级,又精细了很多。关于这个分级的细节,前段时间,《中国新闻周刊》旗下的《有意思报告》做了专门的解读,主要有这么两个重点。
第一,总体的设计思路,是看短板。也就是,一个饮料处在哪一级,主要不是看里面有多少健康成分,而是看有多少不利健康的成分。目前,全世界已经施行饮料分级制度的国家,主要有两类思路。一是综合模式,也就是,有营养的,像蛋白质、纤维素、矿物质,有这些就加分,不利健康的扣分,最后算一个综合分数。目前欧盟国家使用的就是这个模式。二是扣分制,也就是,主要看不利健康的成分。之前新加坡使用的就是这个模式。上海这回也采取了类似的做法。
具体来说,在上海版的标准中,有这么四个指标,分别是,饱和脂肪、反式脂肪、代糖之类的非糖甜味剂,以及非乳源性糖,也就是乳糖之外的其他糖,像蔗糖之类的添加糖都包括在内。简单说,这四个指标主要针对的就是饮料里的糖和脂。
这四种东西,都是含量越高,分级就越靠后。按照上海交大农业与生物学院的食品科学专家,高博彦的说法,在这个分类体系中,全脂牛奶因为含有脂肪,分级可能反而会靠后。
而且要特别注意的是,非糖甜味剂,也就是代糖这一项,是从0开始划分的,只要高于0,哪怕只有一点点,这个饮料就不能进入A级。而且这个分类很细,比如同样一款奈雪的饮料,不额外加糖的就可能在B级,正常糖就可能在C级。
好,这是大致的分级逻辑。那么,回到咱们最关心的问题,我们平时喝的饮料,都在哪一级呢?这就是咱们要说的第二个重点。
尽管目前上海的饮料分级还在小范围试行,但是,我们可以找一个参照对象,这就是新加坡,二者的分级制度比较接近。新加坡已经施行了几年的分级制度。
我们可以看看在新加坡的分级标准中,我们平时喝的饮料都在哪一级。之前《网易数读》曾经专门做过一份统计。
按照新加坡的分级,A类的饮品几乎只包括矿泉水、无糖茶,以及原味苏打水。
B类的饮品就多了,包括无糖可乐,以及市面上常见的气泡水,等等。
C类的饮品有,有糖可乐、有糖的拿铁咖啡、果汁调味茶、有糖的凉茶,以及高浓度果汁等等。
D类的饮品有,号称浓度100%的纯果汁、有糖的果汁汽水,以及特别甜的维C饮料,等等。
注意,前面这些分级靠后的饮料,不是不能喝,只是按照新加坡的分级标准,要适度。毕竟,我们都听过那句话,抛开剂量谈危害就是耍流氓。同时,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数据,中国人在吃糖这方面,在全世界范围内算是比较节制的。中国的人均每日摄糖量是21克。什么概念?排在第一的古巴是136.45克,第二名的新西兰是120克,一直到第十名的法国,都是92.19克,是咱们的好几倍。说白了,就是咱们平时控糖,确实值得注意,但也不用过度紧张。
好,这个研究先说到这。希望我们能从中获得提醒,养成更好的饮食习惯。
最后,总结一下,今天说了两个话题。
第一,怎样用吃来提升幸福感?我们说了两个重点。首先,糖、脂、盐,构成了现代食品工业的基础。其次,对我们个人而言,幸福感最高的饮食策略,不是走极端地完全避开某一类食物,而是要均衡饮食,什么都吃一点。
第二,上海的饮料分级制度有哪些重点?这个分级制的主要逻辑是采取扣分制。我们可以把它当成一个重要的提醒,在买饮品时多一重考量。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得到头条》,下周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