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3|“忍痛”未必是美德,怎样科学对待疼痛?

精挑细淘,得到头条。我是李南南。

今天,我们说一个和这周很契合的话题,这就是,疼痛。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2004年,国际疼痛学会把每年10月的第三个周一设立为“世界镇痛日”。没错,算起来,2024年的世界镇痛日就是昨天。

而就在去年,我国正式把“世界镇痛日”所在的一整周设立为“中国镇痛周”。这一切的目的,还是为了提高大家对疼痛的重视。按照我们通常的想法,疼痛往往是某些疾病的伴随症状。但注意,假如疼痛的时间过长,就会导致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而这个变化并不会随着疾病的消失而消失。

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还重新修订了国际疾病分类,把慢性疼痛作为独立的疾病,纳入了慢性病这个分类。哈佛大学医学院讲师朱迪·福尔曼在《全球疼痛危机》这本书里就说,慢性疼痛是一个比心脏病、癌症和糖尿病加在一起还要严重的健康问题。

但回到日常生活中,咱们很多人对疼痛的认识很有限。根据《中国疼痛医学发展报告(2020)》的数据显示,我国慢性病痛患者的人数超过3亿,而且正在以每年1000万到2000万的速度增长。再比如,根据美国医学研究所(IOM)的统计数据,美国大约有1亿人在遭受慢性疼痛的折磨,约占成年人口的40%。

但是,根据全国疼痛诊疗研究中心主任樊碧发医生的说法,公众对疼痛疾病的知晓率只有14.3%,就诊率更是不足60%。目前,疼痛已经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第三大健康问题。

没错,在认识疼痛这件事情上,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改变观念。

目前,全球范围内已经出现了很多举措来纠正大众对疼痛的认识。比如,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把疼痛列为“人的第五大生命特征”,其他四项分别为呼吸、血压、脉搏和体温。没错,疼痛跟这些特征是并列的,是人体很重要的一项指标。

回到咱们国家。早在2007年,相关文件中就明确规定,疼痛科是一级临床,所有二级以上的医院必须设置疼痛门诊,三级以上的医院必须有疼痛门诊和疼痛病房。2023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了《疼痛综合管理试点工作方案》,表示要从患者、医护、医院三个角度科学认识和面对疼痛,做好疼痛管理。

回到自身,我们应该怎么科学对待疼痛呢?正好前段时间,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疼痛科主任路桂军在一席上专门做了演讲,同时在得到App站内,薄世宁老师的《医学通识50讲》也专门讲过“疼痛”这个话题。接下来,咱们就结合这些内容,聊聊疼痛这个话题。

首先,到底什么是疼痛?按照国际疼痛研究学会的定义,疼痛是与现存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联的,或者根据这种损伤可以描述的不愉快的感觉和情感体验。简单来说,疼痛就是一种主观体验。比如,陆桂军老师就说了一个洞察,我们可以概括为18秒法则。他说,假如是正常的躯体疼痛,病人在问诊的时候,他的主诉不会超过18秒。主诉,也就是病人对病情的主要描述。但假如病人表达了很多情绪,但没说具体哪儿疼,那主要还是情绪层面的问题。

按照薄世宁老师的说法,疼痛的发生主要分为这么几步。刚开始,各种损伤会刺激人体组织,释放致痛物质。接下来,这种化学物质会转化为生物电信号,由神经通过脊髓传给大脑。而经过大脑快速、复杂的分析和整合,最终就会形成疼痛的感觉。说白了,疼痛虽然是一种主观体验,但它有明确的神经传导通路。

薄世宁老师就举过一个例子,就是糖尿病病人经常会被暖水袋烫伤。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是,糖尿病会损害病人的末梢神经,这就导致致痛物质的通路受到影响,因此病人就感受不到疼痛,也就不知道要及时躲开。说白了,除了你自己,别人永远无法感受到你到底有多疼。

到这里咱们也能明白,为什么疼痛容易被忽视?因为它跟体温、血压、脉搏都不一样,它是个主观体验,并没有客观的测量手段。

这就引出一个问题,到底应该怎么判断自己的疼痛程度呢?在医学上,有一个专门的疼痛标尺,从0到10分来表示疼痛的级别。一般情况下,3分以内的就是轻度疼痛,4到6分是中度疼痛,6分以上就是重度疼痛。回到咱们日常生活中,路桂军老师给出了一个更简单的方法,看睡眠。什么意思呢?通常情况下,轻度疼痛不会影响睡眠,而到了中度疼痛就会出现疼得睡不着觉的情况,而重度疼痛会造成神经紊乱的情况。

最后,咱们再来说说疼痛的治疗。除了心理治疗和镇痛药物,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案。比如,神经阻滞技术,就是通过给患者注射神经麻醉药物,来阻断疼痛信号的传递。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治疗各种急性和慢性疼痛,像关节痛、头痛、神经痛等。再比如,神经介入治疗,像神经调控、吗啡泵植入就属于这一类。再比如,脊髓电刺激,是通过电流来干扰疼痛信号的传递,用一种电流感来覆盖原来的疼痛感。

同时,疼痛治疗作为一个重要的医学课题,目前也有很多新进展。比如,就在今年,佛罗里达大学面向全球成立了一个生物样本库项目。主要就是通过收集大量的人体组织样本,借助AI工具来比较不同个体在感知疼痛上的差异,从而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目前,这个项目还获得了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1000万美元的资助,未来有可能改变慢性疼痛的研究和治疗方式。

再比如,今年7月,美国制药企业福泰制药(VRTX.US)宣布,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受理了他们研发的新型止痛药VX-548的上市申请。假如最终能上市,那么这款药有望成为二十年来首款非阿片类急性疼痛治疗药物。根据现有的说法,这款药跟阿片类药物一样,主要用于中度到重度的急性疼痛治疗,而相比于阿片类药物,这款药最大的优势是,它不作用于大脑,只对周围神经起作用,因此有望避免成瘾的风险。

最后总结一下,疼痛是一种主观体验,但它有明确的神经传导通路。而且一旦疼痛的时间过长,就有可能变成一种慢性疾病。借用薄世宁老师的话说,疼是生命的一部分,但是不疼,才有无限的可能。

再来看今天的第二条。距离双十一不到一个月了。有人关注商家,有人关注消费者,但是有一个跟双十一关系很密切的东西,提的人好像不多,这就是,丰巢快递柜。

前段时间,丰巢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假如顺利,它有可能成为快递柜第一股。有人说,从商业的角度看,丰巢其实是一个很奇特的物种。为什么?你看,关于它的吐槽不少,但是,很多人又偏偏需要它。而且更让人好奇的地方是,从招股书的情况看,丰巢过去几年都在亏损,从2021年到2023年亏损将近38亿。但是,它在今年偏偏又开始盈利了,根据他们的招股书,今年前5个月,丰巢的净利润超过7100万。

抛开这个数字不说,丰巢的营收模式到底是怎样的呢?

今天,咱们就来回答这个问题。从中我们也能看到一个关于生意的,有趣的真相。

丰巢的营收,主要来自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快递滞留费。你懂的,这也是用户吐槽最多的部分。丰巢自己把这部分归类为畅存服务费。根据中新经纬的估算,过去三年半,丰巢对滞留包裹收取的畅存费超过8亿元。

第二部分,是寄件收入。在过去三年里,丰巢的寄件收入占比,从5.9%提升到了26.8%。没错,是原来的4倍。这个转变其实挺有意思。为什么用丰巢寄件的人会越来越多。这主要是因为,这几年直播电商兴起,而直播电商的退货率一直要高于平台电商。对消费者来说,退货最方便方式之一,就是从哪拿的,放回哪去。从丰巢取的,还放回丰巢。这套流程消费者熟悉,而且还省去了和快递员约时间的麻烦。

换句话说,人往往容易对近处的、熟悉的东西,形成依赖。而这种依赖,就可能会带来新的商机。

这就要说到,丰巢的第三类收入了,叫做,基于智能终端的运营。说白了,就是用丰巢快递柜,开展点其他的业务。

比如,广告。丰巢有33万组快递柜,都配了电子显示屏。在这里打广告,消费者想不看都难。据说,截止到今年5月底,丰巢已经为35个行业,6000个广告主提供过服务。

再比如,洗衣服务。用户可以在丰巢的应用上下单,把脏衣服放进快递柜,就有人来取,洗好了再放回柜子里。没错,就跟酒店的洗衣服务有点像。因这个路径用户最熟悉,因此就相对容易接受。据说丰巢现在已经有自己的洗护工厂,还和25个省份的35家第三方洗护工厂达成了合作。据说去年上半年,洗衣类的增值服务,已经为丰巢带来了数以亿计的收入。

我想请你关注的重点,倒不是丰巢本身,而是它所反映出的一个关于生意的真相。这就是,近处的价值。你看,在很多人看来,丰巢快递柜原本只是一个寄存装置。但是,就因为它离你足够近,而且它又不是虚拟的,而是实体的。这就给了人一份起码的确定感。人就容易在不知不觉间,对这份确定感形成一点依赖。然后,丰巢就可以基于这份依赖,去跟你做更多的生意。换句话说,近处的一份微弱的确定感,也许是撬动生意的关键杠杆。

最后,总结一下,今天说了两个话题。

第一,怎样科学对待疼痛?疼痛可能是某种疾病的衍生症状,但疼痛留下的影响,未必会随着疾病痊愈而消失。因此,需要把疼痛当做一个独立的议题,慎重对待。

第二,丰巢快递柜是怎么赚钱的?从中我们能看到一个生意的真相,只要在提供一个近处的确定感,就有可能以此为杠杆,去撬动更多的生意。

还要提醒你一下,这几天得到双十一大促开始了。双十一期间有很多新课、新书上架,比如《香帅中国财富报告》《老喻·决策算法100讲》《徐弃郁·日本简史30讲》等等,你可以点击下方图片链接了解详情。

折扣力度方面,今年得到课程、得到图书,都是每满299元减50元。比如,平时299元的日更大课,直接立减50;还有满赠活动,赠的是新款跨年演讲卫衣和新款胡桃木阅读支架。同时,对课程或图书感兴趣的同学,也推荐你在这个时间,趁着优惠,尽快入手。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得到头条》,明天见。

版权归得到App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