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得到精选》,我是李南南。
在正式开始内容之前,先做个特别提醒。现在,咱们得到电子书会员五周年特别活动马上就要截止了,活动截止到明天,也就是10月18日的晚上24点。在活动结束之前,购买得到电子书年卡以及得到听书跟得到电子书的联合会员,都可以享受相应的优惠,感兴趣的同学推荐你多多关注。
好,回到今天的内容。前段时间,得到电子书上线了一本非常有用的好书,书名叫做《清晰思考》。这本书说的是,怎样提升我们的思考水平?
这本书的作者叫沙恩·帕里什,他是一位企业家,同时还有个非常有趣的头衔,叫做“智慧探索者”。为了帮你更快速的了解这本书,我们今天为你准备了这本书的听书解读版。来,咱们一起听听看。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今天为你解读的书叫做《清晰思考》。在现代世界里做一个优秀的人是不容易的,我们需要关键的知识、强大的执行力,以及一定的运气。而在我看来,这一切都还需要一种能力来画龙点睛,那就是思考能力。
知识是学不完的,而思考能力能让知识触类旁通;意志力是有极限的,而思考能力能让行动抓住关键;运气是稍纵即逝的,而思考能力能让我们识别运气并学会借势。有句话说得好,一个善于思考的人和一个不善于思考的人,本质上过的是两种人生。而这本书就是在跟我们分享,怎么提高清晰思考的能力,从而过上高质量的人生。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的肖恩·帕里什。用作者的话说,他是一名洞见探索者。他创建了一个知识网站,主要关注自我提升类话题,拥有超过70万的订阅者,他跟著名的投资人查理·芒格、巴菲特和认知科学家丹尼尔·丹尼特和丹尼尔·卡尼曼等等,都有过多次的交流。
说到这儿,你是不是在期待,作者读了这么多书,见了这么多人,肯定总结出了不少思维工具吧?是不是要给我们交付各个大师的思考模型呢?这本书的思考角度,可能会让你感到意外。它没有交付任何思考模型,反而把话题引入了另外一个角度。在作者看来,普通人无法做到清晰思考,缺的根本不是思考工具和模型,而是另外一种更重要的东西。这个东西是什么呢?接下来,咱们进入第一部分的内容,为什么普通人无法清晰思考?
来看这么一个场景。有一次,作者路过总经理的办公室,听到他正对着电话大喊大叫。熟悉这位总经理的人都知道,他脾气很差,一点就着,所以都不去惹他。但这次情况很不一样。电话那头的人正在紧急汇报一个将对公司产生严重后果的问题。由于总经理情绪失控,对方决定把这个问题向更上一级反馈。不久之后,这位总经理被解雇了。
想想看,这位总经理被解雇,是因为他不懂思考方法,没有思考能力吗?相反,他大概率是一个思考能力很强的人,不然也不会坐上这个位置。问题在于,在接电话的时刻,他没有意识到,他应该思考。作者说,这也是他观察到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犯下愚蠢错误的最重要原因——不是缺乏思考能力,而是根本没有思考。
当别人跟我们意见不同时,我们本能地认为他心存挑衅,于是奋力还击;当事情的发展低于预期时,我们本能地失去耐性,破罐子破摔;而在人生的更多时刻,我们循规蹈矩,任由时光流去,等突然意识到哪里不对的时候,我们已经错过了很多。这就是普通人无法清晰思考,日子越过越糟的根本原因——在大多数时候,人们根本没有调用自己的思考力。
我们曾经以为,只要在人生的几个关键的节点好好把握,清晰思考,人生就可以成功了。比如,考上最好的大学,选择最适合你的人结婚,选择最适合你的工作。但有了一定的人生阅历,回头看,你会发现,即使考上了最好的大学,你也需要不断丰富工作技能,才能在社会上有竞争力;即使选择了最适合你的人结婚,婚姻也需要长期的点滴经营;即使选择了最适合的工作,如果不在一个个项目上努力积累,也不会得到晋升的机会。
帕里什说,人的一生不仅是由重大的时刻决定的,更是由这些平凡的时刻决定的。是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平凡时刻,点滴累积成了我们的人生。而在这些平凡的时刻,我们根本没有意识到,我们正在作出选择。
万维钢老师在他的专栏《精英日课》里解读过这本书,他为这种本能反应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说,这是一种“平庸的地心引力”。这是一种无时无刻不出现在我们生活中,自动地把我们往平庸里拽的一股无形的力量。如果我们不主动与之对抗,就会坠入平庸之中。
所以,这本《清晰思考》关注的重点,并不是具体的思维工具,而是如何对抗平庸的地心引力,对抗本能反应,为自己赢得思考的空间。作者认为,思考固然包含了对思维工具的应用,但思考首先是一种意识,你需要意识到,此刻,你需要思考。
在这本书中,作者把本能反应中最常见,也是最危险的部分,总结成了四种模式,也就是四种默认值。接下来咱们就来一一认识一下它们。在这个过程中,你也可以对应到自己的身上想一想,你最容易被哪一种默认值裹挟?
第一种默认值,叫情绪默认值,也就是我们倾向于对情绪而不是事实或目标作出反应。争吵是因为愤怒,而不是因为争吵对自己有利。情绪默认值会受自身情况的影响,比如在睡眠不足、压力过大、饥饿、处在陌生的环境等情况下,情绪默认值容易发挥作用,我们需要提高警惕。
第二种默认值,叫自我默认值,也就是我们倾向于认为自己是好的,是对的,对于任何威胁到自我价值感,或者自己在团体地位的事情,本能排斥。比如,作者说,在职场有些人不愿意分权给别人,即使这样做对组织更好。因为他就是更相信自己做出的决策,或者想让别人觉得自己是不可或缺的。这就是一种被自我默认值控制的表现。还有的人,一旦别人跟自己观点不一样就会激烈反驳,结果耽误了正事。帕里什说,这类人“对于感觉正确的渴望,压倒了对正确的渴望”。
第三种默认值,叫做社会默认值,说白了就是随大流,倾向于遵循群体规范而不是打破它,毕竟打破群体规范有很大的风险。作者举例说,如果一群工人都在用双手挖土,大家干得很卖力,这个时候你想请一周的假去发明铁锹,你觉得队友会怎么想?他们大概率会觉得你想偷懒,或者你疯了。所以,作者说,要想打破社会默认值,得有点没脸没皮的素质。
第四种默认值,叫惯性默认值。我们会按习惯办事,追求舒适,抵抗变化。比如说,我们习惯了一种产品,即使市场上出现了更好的产品,我们也不去尝试了,我们明明觉得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够好,但是毕竟习惯了,也懒得改了。于是,生活越来越封闭,自我提升得越来越慢。
以上,就是把我们深深拉入平庸的四种力量:情绪默认值、自我默认值、社会默认值、惯性默认值 。清晰地认识这四种力量,本能反应在我们头脑里的认知就不是模糊一片了,就比稀里糊涂强。下一步,我们要学习跟它们对抗。
接下来,咱们进入第二部分的内容,如何对抗自动反应?
有句话说得好,“在刺激与回应之间,我们还有选择如何回应的自由和能力”。当我们一个一个短视频刷下去的时候,当我们应激性地跟对方大吵,抛出伤人的话的时候,我们多么希望自己可以有能力,喊“停”,把我们从负面的循环中拽出来。在这部分,我们要探讨的是,这种喊“停”的能力从哪来?
你可能会想到要磨炼意志力,用意志力控制自己。但是作者说,“几乎所有人都会输掉与意志力的战斗,这只是个时间问题。”
你可能听过那个著名的实验,研究者在两组人面前摆上诱人的蛋糕,第一组人顺利品尝到蛋糕,第二组人则被要求吃下胡萝卜。之后,研究者让两组人做同一道难以解答的难题,结果第一组人坚持了24分钟才放弃,而第二组人坚持了8分钟就放弃了。研究认为,这是因为意志力是有限的,如果你使用过它,它就会变少。意志力如同我们的肌肉,虽然有一定弹性,但是过度使用就会变得疲劳。我们不可能指望用意志力来对抗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出现的自动反应。
那怎么办呢?作者认为,与其纠结去控制具体的动作,不如从系统层面改变问题。正如那句话说的“在你状态最好的时候设计一个系统,以便让这个系统在你状态最差的时候为你工作”。所以,作者提出了两类在系统层面自我修正,来对抗自动反应的建议。
第一种方法就是改写默认值。我们不是容易被默认值控制吗?那我们就用更好的默认反应去替换原始的默认方式,这就像是给我们的大脑重新编程。我们大脑原本有一套算法,它是被基因、成长的经历、文化习俗等等塑造的。现在我们要重新修改算法,让程序自动执行时,产生不一样的结果。
比如说,如果我们是个别人跟自己意见不同时,容易应激性反驳的人,我们可以给自己设下新的默认值,在我们反驳别人之前,先深呼吸,心里默念三个数,用这种方法来阻断我们自我保护的本能。美国戒酒协会曾提出过一项戒酒措施,叫“HALT”,也就是饥饿、愤怒、孤独和疲倦的缩写。协会对成员说:当你想喝酒时,先想想你是否处在HALT包含的情况下,如果是,那么你就去解决问题本身,而不是喝酒。这也是用好的反应来代替默认反应。
作者也提醒,重新设置自己的默认值,确实不容易,是一个漫长、不断自我博弈的过程。但是我们要有耐心,因为一旦设定好了,我们以后的人生就会过得越来越省力。
第二种方法,对我们的个人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你要让自己处在一个高势能的思考位。作者说,任何处在有利位置的人都显得像个天才,无论这个人聪不聪明,因为位置可以带来力量。如果我们能站在一个高势能的思考位置上,就能被这个位置赋能,正确的思考动作,也就水到渠成。
在这里,作者识别出了三种关键的思考势能,必须要说,它们对一个人的心智成熟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在现代社会修炼成强人的三种自我修养。接下来,咱们就挨个来看看。
第一种思考势能,叫自我认识,也就是一个人要清晰地了解自己,不仅了解自己的长处,也了解自己的短处;不仅了解自己的能力,也了解自己的局限。一个知道自己的能力局限和认知边界的人,更加不容易做出昏头的决策。作者曾经与一位非常成功的朋友共同参加一场晚宴,在晚宴上,一位精明的投资人开始向作者的朋友推荐他的公司。这位朋友干脆地回答,我对那个领域一无所知,我只喜欢在我了解的领域做生意。这就是清晰地自我认识自己的边界在哪儿。
自我认识也意味着,了解自己什么时候容易受到默认值的影响,这样才能够有针对性地改写默认值。比如我们刚提到的,对别人的意见容易反驳时,我们可以为自己设定开口前先深呼吸的新默认值。但前提是,你得能认识到,自己是个容易对别人意见应激反应的人。
第二种思考势能,叫做自信,也就是相信自己的能力和自己对他人的价值。因为相信自己,所以会更加专注于这件事有没有做对,而不是自己对了没有。因为相信自己,所以更加容易面对现实,也更加容易改变自己的想法,把结果看在自我之上。相信自己的人,不太容易被自我辩护、情绪化等默认值影响。
第三种思考势能,叫做自我问责,也就是永远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甚至对不是自己导致的,但却应该自己承担的后果负责。
作者举了一个自己的例子,他曾经参与了一个软件开发项目,那一段时间他特别忙,周日晚上要交的代码,到周日早晨还没写好,于是他赶紧来公司加班,没想到领导劈头盖脸地说了他一顿,说他的代码早就该完成了。
作者感到很委屈,于是给领导洋洋洒洒地写了一长篇电子邮件,诉说自己的不容易。结果,领导的回复是,我不在乎,因为完成任务是你的责任。后来作者想通了,自己举出的那一大堆困难点,难道真的无法克服吗?无论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遭遇了怎样的困难,归根结底, 他人最在乎的是两个字,结果。所以,自我问责的人不会给自己找借口,而是会对自己说,没人在乎,就是你的错。
有的时候,错误不是你犯的,是你的同事或下属让你受到牵连,你或许会感到这不公平。但是作者说,如果你对这个事件的运转方式不满意,那么你就去改变它。如果无法改变,那就停止讨价还价,接受现实情况,承担责任。还是那句话,世界关注的是结果,而只有把精力从为自己解释转移到解决问题上,才能获得更好的结果。
自我问责还在于摆脱受害者心态。我们每个人都会讲自己的故事给自己听,在那个故事里,主角或许是永远善良、正义、正确的,毕竟,面对自己的错误,总会让人感到不自在。但是自我问责的人会告诉 自己,我不是受害者,是我的行为决定了后果。如果我想改变这一切,我该做的不是抱怨别人,而是改变我自己。
所以自我问责,说白了就是跟自己说这三句话,“没人在乎,就是你的错”“错不在你,但仍然是你的责任”以及“我不是受害者”。你想想看,一个始终保持自我问责,提醒自己专注结果,接受现实情况的人。是不是更加的理性,不容易被本能默认值控制?
小结一下,想要对抗自动反应,需要让自己站在一个高势能位置,而这三种高势能思考位分别是:自我认识、自信,以及自我问责。这是我觉得这本书独特的地方,它对清晰思考的认识,不完全着眼在具体的招式,而是指向一种强势人格的修炼。
那么,怎么修炼强势人格呢?作者照样没有纠结具体的招式,而是提供了一个底层逻辑就是,做一个自我要求高的人。作者说,一个自信、自控、实事求是的人,或许有各种自我管理的手段,但是他们的统一特征是,对自己要求很高。
你对自己的要求够高吗?咱们来看这么一个例子。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经让一个工作人员起草了一份备忘录。基辛格问他,你是不是没法写得更好了?工作人员想了想说,我再改一改。第二天,基辛格又问,这是不是你能写到的最好的备忘录了?这个工作人员想了想,又重写了一遍。第三天早晨,基辛格又问了一次,工作人员的回答是,我确实没法写得更好了。于是基辛格说,好的,现在我可以看了。后来,这个工作人员步步高升,发展得非常好。你看,每一件事都有做得更好的潜力,只要你对自己提高标准。
这里我们就有点困惑了,我怎么知道自己对自己要求够不够高?有一个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找到你自己的榜样,分析他的标准是什么,然后效仿。我们常说,榜样的作用在于你可以模仿他的行为方式、思考方式,但是在作者看来,榜样最大的作用是让你看到一个高标准的人是怎么要求自己的。他们的标准可以帮你超越从父母、朋友那边继承来的标准。
榜样是身边的人最好,能直接与他一起工作是最棒的,但是把公众人物当做榜样也可以,你可以在网上搜到关于他的采访,好好观摩学习。你也可以在历史上伟大的人物中选择,把有关他们的书拿来看。具体你想选择谁,取决于你认同谁的标准。
作者说,他的榜样之一是知名投资者查理·芒格。一次,作者跟查理·芒格交流时,对方说,除非我比对方更了解他的论点,否则我不允许自己对任何事情发表看法。这句话一下子把作者击中了,让作者陷入了反思。很多人都想对别人的观点说几句,但是很少有人像查理·芒格那样,能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去做足够多的功课。查理·芒格的一句话,就让作者提高了对于发表意见的标准。
好,到这里,咱们明确了提高思考势能的几个方法,说白了就是,提高对自己的标准。到这里,咱们讲的内容,也有些务虚。下面咱们就要进行一场具体的思考了。在这里,作者还原了一场高质量的理性思考应该具备的几个步骤,以及每个步骤的核心点和关键动作。作者指出,现实操练的时候,不要嫌这些步骤麻烦,理性思考的前提是遵循程序正义,有系统、讲流程,随意跳跃步骤,那就约等于在做本能反应。
作者选择的思考场景是决策场景,因为它对我们的生活影响更大。所以,本书中理性思考的步骤,其实也是科学决策的步骤。接下来咱们逐步来看一看。
第一步,界定问题。
思考清楚两点,第一,你想要实现什么目标?第二,实现目标的道路上有哪些障碍?被本能控制的表现是,想到一个问题就扎进去解决,根本没有弄明白,你要解决的这个问题到底是什么,它的核心卡点在哪,所以想着想着思路就偏了,或者提出很多不切实际的方案。
什么叫真正界定了问题呢?在作者看来,就是抓住了问题的源头,而不是满足于治标不治本。作者举了这么一个例子。在美国,每年有超过300万只狗进入收容所,收容所工作人员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能让更多的人来领养狗?但其实这个问题并没有抓到本质。有一个动物收容所,通过调研发现,进入收容所的狗中有30%是主人自动放弃的,而主要原因是他们无法继续负担养宠物的费用。有了这样的认识,一个更加持久的解决方案就显现了。每当有人来移交宠物时,工作人员就会询问他们,是否愿意留下宠物继续养。如果愿意,收容所就会帮助主人解决问题,比如说免费打狂犬病疫苗、免费供应宠物食品等等。这个项目让75%原本打算放弃宠物的家庭,撤回了申请。这就是追溯到源头,重新定义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找到问题的源头往往需要长时间的讨论,一步步顺藤摸瓜,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特别容易失去耐心,所以作者在这里分享了一个具体动作,就是一定要把界定问题的会议和提出解决方案的会议分开。用一场或多场会议,专注地讨论问题界定。否则的话,往往会出现界定问题只花了一两分钟的时间,人们就迫不及待地投入到寻找解决方案中。用这种物理防火墙确保界定问题的时间。
第二步,探索可能的解决方案。
这一步的要领在于,把思路打开,充分挖掘新选项。为了保证打开思路,作者也提供了几个具体动作。第一,针对一个问题,强制探索出至少三种可能的解决方案。一个方案显然会让我们没有选择余地,两个方案又容易陷入二元思维,三个方案,至少能保证一定的多元性。第二个措施是,把你列出的每一个选项拿出来,一个个问自己,如果它不可行,我该怎么办?逼自己再去挖掘新选项。
第三步,评估各个选项。
这个步骤的主要卡点是,我们觉得选项之间有利有弊,难以区分优劣。这个时候,我们要做的是,筛选出最重要的那一个评分标准,请注意,只有一个,然后用这一个标准来对选项进行排序。
这一个标准怎么筛选出来呢?作者说,要让你的标准相互竞争。你可以准备一个白板,在上面写下你的一个标准,然后拿第二个标准跟它比较,强制自己必须选出一个,如果第二个标准更重要,就把第一个标准擦掉,把第二个标准写上,以此类推。最终找到那一个最重要的标准。
第四步,执行方案。
在这个阶段需要遵守的原则是,严格按照决策选出的方案来,不能遇到现实困难就绕路走,如果要推翻之前的方案,那就要重新进行理性思考的四个步骤。既然决策了,就要一往无前地坚持。
好,刚才咱们说的是理性思考的一套标准流程。接下来咱们再来说一说你的底线是什么?也就是怎么能确保自己在执行流程的过程中不犯错?
我们先把概念精确化,什么叫犯错?这里犯错不是指试错。我们想探索一下某个领域是不是有机会,所以就大胆地尝试一下,结果失败了,这是一件很有勇气的事,也能让我们积累很多经验,这叫试错,不叫犯错。
还有一种情况是,我们按照理性思考的四个步骤进行了决策,但是结果还是失败了。这也不叫犯错,因为毕竟除了个人努力,还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影响结果。而犯错是指,我们被本能拿捏住了,没有清晰思考,如果再给我们一次机会,我们绝对不会那么去做了。这叫做犯错。
怎么去降低自己犯错的概率呢?作者列举了几个实用的方法。咱们听完本次听书后,立马能够用起来。
第一个方法是,预防。就是识别出自己在什么情况下容易理性破防,在那些情况下就不做决策。行为经济学家丹尼尔·卡尼曼曾告诉作者,自己从不在电话里答应别人的请求。他知道自己有讨好他人的倾向,容易不假思索地答应别人。于是每当有人在电话里提出请求时,他都会说,我得考虑一下。这样一来,他能拒绝80%的需求。
第二种方法是,创造摩擦力,让发挥本能这件事情变得很难。比如说作者发现自己一有时间就忍不住查看电子邮件,即使手头上的工作比处理电子邮件重要得多。于是他跟同事们说,如果有人发现我在上午十一点前还在看电子邮件,我就要请所有人吃午饭。这件事就产生了足够大的摩擦力,让作者戒掉了不时查看电子邮件的习惯。
第三种方法叫做,设置检查清单,把完成一件事情的核心步骤都写下来,然后每一次执行任务前后,都拿起清单来检查一遍,确保其中的每一项自己都考虑到了。这种做法是让我们暂时退后一步,回归最基本的问题,我应该做什么?我做到了吗?
最后一个方法,叫做转换视角。站在别人的角度去观察一下自己,想想看,如果是别人,会怎么样?这个视角能把我们从自我保卫中拉回现实。就像著名的英特尔前CEO安迪·格鲁夫的故事,他在裁撤英特尔曾引以为傲的存储器业务时,问了这么一句话,如果是新任CEO,他会怎么做?答案是,他会立马放弃存储器业务。于是,格鲁夫决定自己来做这件事。
小结一下,怎么降低自己在思考决策中犯错的概率?有这么四种方法,第一种,预防,识别自己什么时候容易理性破防,在那种情况下不做决策。第二种方法是,创造摩擦力,让发挥本能这件事情变得很难。第三种方法叫做,设置检查清单。用这种方法让自己后撤一步,回归本质。最后一个方法,叫做转换视角。站在别人的角度去观察一下自己,想想看,如果是他,会怎么样?
好,到这里,这一部分就为你解读完了,这本书也为你解读完了。这本书给我们最重要的警醒是,那些潜藏在身体深处的本能,正在怂恿我们不假思考地作出错误的反应。当我们在生活中的平凡时刻,让本能默认值占据上风时,我们会说一些无法收回的话,做一些无法撤销的事,于是生活越过越糟。
大多数关于思考的书都聚焦于交付多种多样的思维工具,但这本书提醒我们,比这些优先级更高的事情是,你得学会给自己按下暂停键,意识到,此时此刻,你要思考。
为了对抗本能反应,我们可以改写默认值,用好的默认反应替代不好的默认反应。我们还可以增强自己的思考势能,自信、自知、自我问责,修炼强势人格。我们也需要培养自己的思维习惯,用科学决策的四个步骤来进行理性思考,并且为自己不犯错设立各种保障措施。
作者说,我们的理性会在一点一滴的坚持之中逐渐强大。而我们习惯了清晰思考,我们会发现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变少了,因为这些问题一开始就不应该存在,我们也会发现自己的压力和焦虑变少了,快乐多了起来。
整本书看下来,我的感受是,清晰思考它并不取决于你学了多少方法,拥有多高的智商,而是你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强人,一个自信、自省、自我问责,始终用高标准要求自己的人,那么清晰思考的能力就会与你同在。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恭喜你,又听完了一本书!
好,内容听完了。
最后再特别提醒一句,现在正是得到电子书会员五周年特别活动,我们也为你准备了很多的优惠。现在,得到电子书会员以及得到电子书得到听书联合会员都有相关的优惠活动。只要在得到首页搜索“会员”两个字,就能看到相关的优惠购买入口,推荐你现在入手。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得到精选》,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