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怎样读书,才算对得起自己?

精挑细淘,得到头条。我是李南南。

今天,我将从两个话题出发,为你提供知识服务。第一个是,423世界读书日特刊。第二个是,法国巴黎恢复服务员赛跑。

先来看今天的第一条。今天是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也是咱们得到的破万卷节。你大概率上能看到好多人在谈论读书的方法,或者推荐这一年的重磅书。这些信息都很有价值,建议你有空去看看。

回到今天的节目,咱们换个角度,把姿态放轻松点,权当是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我想跟你说说,我昨天早上一个小时,在得到电子书随意刷书,获得的收获。没错,就是早上一个小时,在得到电子书的新书榜上随手翻翻。

有人可能会问,只是随手翻翻,能有多大的收获?你别说,收获还不少。接下来就跟你汇报一下我这一个小时乱翻书的收获。主要也是想跟你交流一下,乱翻书,快刷书,是不是也算一件很有趣的事?

好,咱们正式开始。这一个小时,我主要有三个收获。

第一,是安顿感。也就是,以前某些觉得很沉重的事,突然变得轻松了。

比如,昨天,得到电子书的新书榜上,有本书排名很靠前,复旦大学的经济学者,梁捷老师写的《表层的真理》。这是一本普通人了解经济学的入门书。刚翻开前言部分,就看到一个好玩的故事。

说的是,曾经有经济学家专门研究非洲的足球比赛。他们主要想搞清楚,踢足球,是怎么影响非洲人的国家认同的。我们都知道,非洲的很多国家是由部落组成的。尽管这些国家已经建成几十年,但很多人对国家其实没什么认同感,他们始终觉得,自己是某个部落的人。这也导致,很多国家内部,经常发生部落冲突,死伤惨重。

那么,怎么让大家建立国家认同呢?几位经济学家就去调查数据。结果发现,足球是个特别关键的因素。在足球比赛之前你问当地人,说你觉得自己是某个国家的人,还是某个部落的人?他们大概率会回答,我是部落的人。但是,在足球比赛结束你再去问,会有很多人改变想法,觉得自己是某个国家的人。尤其这个国家的足球队取得胜利,会有37%的人改变想法,从部落认同转变为国家认同。有资格参加非洲杯的国家,他们的国内冲突,要比没有资格参加非洲杯的国家,少9%。

这个感觉就好比,一个公司里,就算AB两个部门矛盾再深,一旦整个公司派出球队,跟别的公司比赛,这两个部门的关系也会好转很多。说白了,想团结团队,就去组织足球赛。

但是,这个故事,还不是这本《表层的真理》的核心。作者是想通过这个故事跟你说,你看,这就是现在的经济学家们正在研究的事。艰深吗?枯燥吗?并没有。因此,别对经济学犯怵。

你看,到这一步,我就有了两个选择。我可以接着读这本书,看更多有趣的故事。我也可以顺手就把这个故事转发给身边刚毕业的朋友,然后跟他说,学点经济学吧,你看,经济学多好玩啊。总之,读这本书的短短几分钟,肯定不亏,对得起自己。

第二个收获是,重逢。也就是,很多自己经历过的事,你读书时会发现,原来作者也有一模一样的经历,就像在大街上突然遇见多年不见的朋友。

比如,在新书榜上,有本书叫《吃着吃着就老了》,作者是著名的纪录片导演,也是《风味人间》的总导演陈晓卿老师。里面主要说的是他自己这些年的跟吃有关的回忆。书里面有几段说的是他工作时,单位附近的餐馆。

为什么说惊喜?因为我过去跟陈晓卿老师,就在同一栋大楼里办公。尽管没见过面,但他讲的餐馆,我正好都吃过。这个时候你再看书里的内容,就多了一层微妙的感受。

比如,说到单位楼下新开的连锁饼店,陈晓卿老师说,馅饼还行,但老板胆子大,还做老友粉,味道不好评价。但对我来说,我第一次吃老友粉这个东西,就在这家店。要不是后来去南宁吃到正宗的,我还一直觉得老友粉就是楼下饼店的样子。

再比如,说到北京的基辅罗斯,是家俄罗斯餐厅。也熟悉,我去那参加过朋友的婚礼,里面有俄罗斯人唱歌表演。顺着玉渊潭公园南门一路往西走就是。假如是晚上一个人走,还有点打怵。这条路总给人种灯下黑的感觉。

你看,作者讲的是他的回忆。但读者从中读到的,可能是自己经历过的事。

你看,到这里,我又有两个选择。继续读,能读到更多的故事。但就此打住也行,就像好久不见的朋友重逢。即使只是畅聊几句,也觉得很尽兴。这个感觉是不是很奇妙?

第三个收获是,不同。也就是,你能看到很多不同的观点。这些观点你未必同意,但是,你会因为知道它而感到有趣。会觉得原来某件事,还可以从这个角度去思考。

比如,得到电子书有本最近上线的新书,叫《百岁生活》。作者是一位日本的精神科医生,叫和田秀树。书很薄,只有5万多字。看的人也不多。但是翻开之后,还是能发现一点不一样的东西。

比如,这本书里一直强调一个概念,叫幸龄。作者一直说,假如一个人能活到80岁以上,这就是幸运,就别想着整天去治病了。因为这会儿身体很多机能在衰退,有可能会因为治了这个毛病,导致其他的问题。这时假如身体出毛病,目标就不是根治,轻易也别做手术,而是想办法让自己能尽可能舒服地活着。这位和田秀树还举了很多日本的数据。比如有的地方因为特殊原因,医院停运了一段时间。结果这段时间离世的80岁以上老人,反而减少了等等。

这个观点一定对吗?未必。估计很多人也不会同意。但是,这本书至少给了我们一个提醒,就是在面对疾病时,系统的健康观很重要。不能只思考某个局部,而是要尽量全面地考虑自己的健康状况。

你看,读到这,我又有两个选择。一是继续读下去,看看这位作者还说了什么。二是带着这个提醒,转身就走,去读别的书。总之,至少读这本书的几分钟不白费,对得起自己。

好,关于昨天早上的刷书收获,咱们先说到这。注意,我们可不是想说,一定要按照某种方法读书。而是想告诉你,随手乱翻书,其实是一件很好玩,也很有收获的事。假如你现在有类似的感受,别犹豫,也来试试。同时,423前后,也是咱们得到的破万卷节。得到电子书有优惠活动,优惠力度很大,趁现在别错过。

再来看今天的第二条。前段时间,法国巴黎恢复了一项奇怪的体育比赛,服务员赛跑。也就是,穿着制服的男女服务员,手托餐盘,餐盘里放一个羊角面包、一个空咖啡杯和一杯水,从巴黎市政厅出发,沿环线跑完2公里赛程。

这本来是巴黎的传统活动,有100多年的历史。但最近13年一直停办,直到今年,又恢复了举办。

一方面,是在为夏天的巴黎奥运会造势,另一方面,这个比赛也有强烈的代表意义。咖啡馆是巴黎的标志之一。巴黎市市长伊达尔戈说,大大小小的咖啡馆是“巴黎的灵魂”。比如最著名的花神咖啡馆,15世纪就开业了。据说海明威在这里写了《太阳照常升起》。毕加索在这里的玻璃上作过画。萨特和波伏瓦也每天在这里畅谈,1943年萨特在这里写完了代表作《存在与虚无》。

其实,直到今天,在咖啡馆写作也特别流行。比如,奥斯卡最佳影片《寄生虫》的导演和编剧奉俊昊,就特别喜欢在咖啡馆写作,而且他会找一个角落,特意背对人群,这样,既能享受咖啡馆的环境,又能让自己专注于手头的任务。

顺着这个话题,咱们就来说说,一个写作者,怎么写才能写得更快更多?前段时间,美国专栏作家托德·布里森专门写文章做了分享,他给很多美国大媒体供过稿,还每天给读者写一份电子报,算是很高产了。假如你也是一名创作者,尤其是持续创作者,接下来的这三个技巧,你可以做个参考。

第一个技巧是,给自己设定限制。说得具体点,就是把电脑电源拔掉。

这是布里森从一次咖啡馆写作中得来的。他去咖啡店写稿,原本计划集中精力写4小时。但是坐下之后他发现忘了带电源,剩余电量只够写一个多小时。于是,他集中注意力,用一个小时就写完了稿子。这篇稿子,最后成了他2020年最受欢迎的一篇文章。

你看, 有时候拥有无限的保障,可能反而会模糊你的注意力。因此有时候,需要把自己放在一个没有兜底的环境里。有了这个限制之后,没准反而会提高效率。

第二个技巧是,不要永远只盯着一篇稿子,你可以尝试同时面对三篇,每20分钟切换一次。

布里森说,这个技巧来自奥斯卡得主,《乔乔兔》的编剧塔伊加·维迪提。维迪提完成这部剧本,用了六年时间,听起来很久,但这六年里,他还同时完成了很多其他剧本。方法就是,不同项目同时开展,经常切换。具体到每天的写作上,你可以设置一个20分钟的闹钟,同时写三篇稿子,每20分钟切换一次。当你切回第一个项目的时候,过去了40分钟,这个时间,不至于让你忘了之前的内容,也能让你产生一些新的想法。

第三个技巧比较细节,跟打字这个动作有关,说的是,眼睛不要看屏幕,手里不要停,一口气把自己的想法打下来。

眼睛不看屏幕,是因为,盯着屏幕上的单词,会过多占用你的注意力,有时候你看着自己写的东西,纠结一个用词或者一个句子,速度就会被大大拖慢。布里森建议,确定好光标的位置,然后开始打字,尽可能少看屏幕。假如你用台式机写作,可以把显示器关掉,假如你用笔记本写作,就把屏幕压低。

写错了也无所谓,关键是,快速把你大脑里的句子写下来,等写完了之后再统一检查。布里森认为,要把写初稿当成一场冲刺,而不是马拉松,一鼓作气地写完,比什么都重要。

在这里,引用美国科幻作家雷·布拉德伯里的一句话,他一生写了超过500部作品,最有名的一句口号就是,你的直觉知道该写什么,因此别阻挡它。

最后,总结一下,今天说了两个话题。

第一,关于怎样阅读?读书不只是为了对书负责,更是为了对人负责,对自己负责。乱翻书,快刷书,往往能获得意外之喜。

第二,关于怎样书写?关键在于,不让书写这个动作干扰思考。就像刚才说的,你的直觉知道应该写什么,因此别阻挡它。

这两个话题,一个是关于阅读,一个是关于书写。顺着这两个话题,最后还有个特别分享。前不久,脱不花老师给我推荐了一首诗,说很适合在423这天读一读。这首诗的来历很特别。今年10月,NASA准备往木卫二发射一颗探测器,木卫二也叫欧罗巴,因此这枚探测器就叫欧罗巴快船。有趣的是,这回NASA请桂冠诗人阿达·利蒙专门给木卫二写了一首诗,刻在了欧罗巴快船上,诗的名字叫《赞美神秘》。

你看,这个事是不是也反映了一个真相。这就是,哪怕在宇宙深处,只要有人类在,那么有两件事就会始终存在,这就是,阅读与书写。

下面是这首诗的全文,我使用的是网络上Tina与大鸣两位老师翻译的版本,翻译得很精彩。

夜色深邃,如浓墨写意天空。仰望熟悉的满天星斗,脱口而出我们的祈愿。从地球了解太空,仿佛阅读一本关于宇宙的书,准确无误,专业易懂。然而,苍穹之下,仍有未解之谜。鲸鱼的歌声,风中摇动的树枝上,鸣鸟的对歌吟唱。我们是心怀敬畏的生灵,好奇于一切美好、叶子和花开,悲伤和快乐,阳光和阴影。使我们联系在一起的不是黑暗,也不是遥远冰冷的空间,而是水的馈赠。每一滴雨水。每一条小溪,像似每根血管,和每一次的脉搏。木卫二,我们恰巧也由水而生。源自于浩瀚而瞩目的海洋。我们的构成也充满奇迹,有着伟大而平凡的爱,有着小而未知的世界。更有穿越黑暗,探究宇宙的呼唤。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得到头条》,明天见。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