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不花向你汇报沟通的最新思考

你好,欢迎来到《得到精选》,我是李南南。

今天是一期特别节目。我们要说的并不是任何已经上线的课程,而是想向你汇报一个正在酝酿中的重磅产品。这个产品来自得到CEO脱不花老师。

两年前,脱不花老师出版了一本书,叫《沟通的方法》,两年内销量突破了70万册。但是,很多同学都说,对于一些艰难的沟通场景,能不能给一些具体指导呢?其中,同学们反馈频率最高的,有两个场景,一个是患者和医生之间的沟通,还有一个,是家长和老师之间的沟通。

因此,针对这两个场景,脱不花老师制定了两个全新的写作计划,分别是《沟通的方法》医患版本,还有《沟通的方法》家校版本。现在这两本书,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当中。今天,就让脱不花老师来跟我们提前剧透一下,在这两种艰难的场景下,到底有哪些特别的沟通技巧呢?

来,咱们一起听听脱不花老师怎么说。

你好啊,我是脱不花。很高兴向你汇报《沟通的方法》这个图书项目的最新进展。

这本书出版两年,销量突破70万册,真的感到诚惶诚恐。一方面觉得胸前的红领巾更鲜艳了,一方面觉得从此可得夹紧尾巴做人,严格要求自己。

但我更想说的是,这意味着全中国已经有70万个明白人,在努力地、主动地提高自己的沟通水平,优化自己与外部的互动方式。哪怕是没读完书,甚至只看了一眼封面的人,相信“哎,我是不是该好好沟通”的念头,也会在他的脑海中划过一下子。这也很好呀。

当然更重要的是,这两年来,我找到了一大批具有“解决问题型人格”的读者朋友。没错,说的就是你和你们。

遇到复杂挑战,你们愿意带着一种“来都来了”的大无畏精神,愿意采取“想想办法”“抓抓落实”的态度,愿意给予他人“是个思路”“展开说说”的反馈,愿意拿出“先干为敬”“上个请教”的行动能力,遇事办事,有话说话,不躲不怂不应激,想办法成为那个解决问题的人。

所以,这两年每当遇到什么难事儿,我就想:作者可不能让读者比下去呀,要不再想想办法?于是,好多事情就这么挺过去了。必须说一句,你们可真了不起。

也正因为有你们的激励,我决定把《沟通的方法》所开启的我们之间的缘分再发展发展,把我和你身上的这种“解决问题型人格”再培养培养。具体来说,我斗胆发起了两个全新的写作计划——《沟通的方法》医患版本和家校版本,把“用沟通来破局”的方法往那些更痛、更紧急的领域再推进一下。

我相信你也有这样的经验:医生和患者、老师和家长经常因为信息不对称——一方过于专业或者说强势,而另一方不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完全业余——变成一种不平衡,甚至于不平等的关系。我发起这两个写作计划,就是想帮你归拢一下,患者和医生、家长和老师在不同场景沟通时有哪些好方法。

比如医患沟通。很多人说看病时医生老打岔,害得我没法好好说话,觉得很难受。但事实上,大部分医生这么做,不是因为傲慢、没礼貌,而是他想用医学专业知识来帮你梳理,你讲的东西跟疾病到底有没有关系。

一个患者心绞痛去看医生,觉得以前做过手术、割过阑尾,都得跟医生好好说说,但这些跟心绞痛没有直接关系。那咱是不是放一放,先把最近胸口憋闷的症状给医生讲清楚呢?明白了这一点,你就不会觉得医生打断患者陈述是在侵犯你的权益,你会试着把它理解成一个信号——哦,对方是在提醒我回到主线上,把症状和病史介绍清楚。而当你相比其他人更能在医患沟通中掌握关键信息时,同样跟医生面对面3、5分钟,你利用医疗资源的效率是不是更高了,从医生那里获得有效建议的可能性是不是更大了?

当然,患者这一侧努力还不够。医生也要意识到,患者并不具备专业知识背景。一方面,我们要带着患者用更高效的方式进行诊断,另一方面,咱心里也要有患者的体验和感受。

没错,像“患者、患者家属怎么与医护人员沟通”“双方怎么理解对方的立场和思维方式”这样的问题,是我想在这本《沟通的方法(医患版)》里解决的。而要提升医患沟通的质量,光患者或者医生单方面努力还不够;双方必须形成一种类似合伙人的关系,而不是甲乙方关系——医生是尊重患者的医生,患者也是明事理的患者——两方联手打败疾病。

为了确保医生、患者等不同视角在书中能够均衡,我邀请了两位很厉害的合作者,陈罡和孙轶飞与我一起研究和写作。

陈罡是北京协和医院副主任医师,美国哈佛—麻省总医院博士后,曾在2022年担任北京冬奥会医疗官。陈老师除了出版过《从书本到临床:诊断思维提升》等6部医学科普书籍,还在笔耕不辍地写小说。他的小说作品《因为是医生》,厉害了,曾获得第15届中国人口文化奖。

孙轶飞是一名科普作家。他写的《照进角落的光:行走在远古到中世纪的医学》,咱电子书里有啊,如果你对医学史感兴趣,推荐你去看一看。除此之外,孙老师还有两重身份值得向你介绍:他曾是外科医生,现在是一名大学老师,非常擅长把艰深的医学专业问题翻译成让你过目难忘的案例和故事。

所以,如果你或者你身边的人在医患沟通这个场景遇到过难题,觉得这个医生或者患者简直不可理喻,太难沟通了。不妨在听完今天的内容后,扫一扫文稿中的二维码,把你遇到的难题告诉陈罡、孙轶飞,当然还有我。我们替你出出主意。

再来说家校沟通。它和医患关系有一点很像,就是家长和老师之间也经常会陷入一种不平衡的关系。

在学校,老师要带四五十个孩子,但你在家里就管俩娃对吧?但凡娃出点状况,闹变扭不想上学、某门学科成绩下滑之类的,那在家长看来都是天塌下来的大事儿,当老师的怎么可以无动于衷呢?

但是,老师可能同时要面对四五十个追着他问问题的家长,总得有个优先顺序吧?很多时候家长看来天大的事儿,在老师眼中其实是孩子的阶段性反应。在这种不平衡的关系之下,家校沟通就特别容易产生矛盾。

曾经有一个焦虑的妈妈在“沟通训练营”里向我提问:“花姐,我的娃上幼儿园大班,今天回家兴高采烈地跟大人说,‘我上课的时候跟小朋友讲话,老师让我去讲台上讲,老师批评我!哈哈!’”这个妈妈听完就愣住了——老师怎么把孩子叫到讲台上当众批评呢,完了孩子被批评了咋还这么高兴呢?——着急忙慌想找老师理论。

正好啊,我们家妹妹跟这个孩子同龄,我就和这个妈妈分析,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一个上幼儿园的孩子这样想很正常,因为孩子在这个阶段还没形成是非观念呢。老师批评他,让他上台,他感受到的其实是自己被老师、被所有小朋友关注了,所以很开心。而我们做家长的在干嘛呢?我们在以成年人的认知水平来理解孩子——分不出好赖话吗?老师是在批评你啊。但是显然,这种担心、这种论证完全没必要嘛。

你会发现,家长要做的不是找老师兴师问罪,而是通过老师了解清楚情况,比如这是不是老师正面正向的教学方法。如果老师是正向的,孩子的反应也很正向,那不就说明老师的教学方法挺有效吗?我们最多可能跟老师表达我们作为大人的担心,问问老师在这个问题上是怎么考虑的。如果可以保持一个循序渐进、心平气和的状态,那么家校沟通就会变得非常良性。

反过来,很多老师也很痛苦,问我怎么才能礼貌地请家长不要在休息时间跟老师单独联系。他说,“我不是不愿意解决家长的问题,但是我真的太疲惫了,还有很多生活和家庭上的问题等着我处理。”但是这句话不管怎么说都显得我没担当、不愿意管学生家长的问题,很容易产生误会。

你看,这其实也是有办法应该得到更好的解决的。在《沟通的方法(家校版)》这本书里,我想通过具体的案例,去穷尽一下家长与老师之间沟通的好方法,像是家长怎么和老师心平气和地讨论问题?老师跟家长怎么“有言在先”?老师、家长怎么通过对方更好地理解孩子,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成长环境?这些都是我们的研究课题。

当然,为确保家长、孩子和老师的观点在书中都能够充分表达,我请到了两位重磅合作者,你应该不会陌生。

第一位是李希贵校长,著名的教育家,现在是北京第一实验学校校长,中国新学校研究会会长。如果你看过希贵校长的代表作《家庭教育指南》的话,你应该知道,他跟孩子、老师和家长三方打交道30多年,尤其懂得要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家庭和学校应该如何协同。可以说,在家校沟通这件事情上,听希贵校长的,更省心。

第二位是教育专家沈祖芸老师。你可能已经听过沈老师干货满满的课程《小学生家长必修课》和《全球教育报告》了。没错,沈老师深耕学校研究20多年,每年她都会收集整理全球各地的教育优秀实践案例,把家校沟通难题的创新解决方案呈现给你。

所以,如果你或者你身边的人在家校沟通这个场景遇到过难题,也请扫描文稿中的二维码,把痛点告诉我们吧。

最后,我还想和你说几句掏心窝子的话。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发起这两个写作计划,研究医患沟通和家校沟通呢?其实说到这里,你肯定懂了——

如果说《沟通的方法》是为你遇到的沟通问题所服务的,那么在这本书出版2年,有70万名读者读过这本书以后,我自己的人生使命其实被你们召唤和重塑了。我觉得自己有义务,通过研究沟通问题,帮助大家过得更好一些、更舒心一些。说白了,写这两本新书,就是想在“为您服务”的这条路上走得更远一些。

所以现在,我们向大家征集问题,希望知道大家有哪些痛点,需要我们在这两本新书里给予解决和回应。如果这两本新书最终可以交付,那么,我们也算是在经历一个小小的奇迹——它们也许是史上合作者最多的书。每一位提出问题的朋友,都参与了这次共创。

很多次,在线下的读者面对面活动中,我都会指着《沟通的方法》的封面问:“‘别怕,沟通是一场无限游戏。’这句话最重要的是什么?”

不是沟通,也不是无限游戏,而是“别怕”。

别怕,总有办法。

别怕,总有朋友。

别怕,还有我们呢。

别怕,让我们一起把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一点。

好,内容听完了。

晚上8点,脱不花老师将和她新书的合作者沈祖芸老师、陈罡老师、孙轶飞老师进行一场特别的新书策划直播。欢迎你来直播间,向各位老师提出你的沟通问题。尤其是《沟通的方法》的老读者,以及脱不花《沟通训练营》的老同学们,如果你有任何关于沟通的新想法,欢迎你来直播间,跟脱不花老师一起交流。而且,如果你的问题或者想法被新书收录了,我们会在新书出版之后,免费赠送你一本。欢迎点击文稿中的图片预约直播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得到精选》,明天见。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