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得到精选》,我是李南南。
你可能还记得,就在刚刚结束的“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上,罗老师发下了一个大愿,这就是要做一个特别节目,叫做《文明》。这是一个跨越20年的知识工程,捋着人类文明这条时间线,从公元1000年一直讲到公元1912年,而今天我们要听的,就是这场漫长的知识工程的第一份说明书,也就是,请罗老师来给你讲一讲,他筹备这个节目的时候有哪些思考,以及他的设计思路。
假如你对《文明》这个产品特别感兴趣,或者你也想设计一个文化产品,那么今天的内容或许对你有所启发。
来,咱们有请罗胖罗老师。
你好,我是罗振宇。
从2024年2月28日开始,我会开始做一个视频节目,名字叫做《文明》,每周一期,大概一个小时。
这个节目的选题方式很有趣,也很简单,就是从公元1000年开始讲起,第一期讲公元 1000年,第二期讲公元1001年,第三期讲公元1002年,一直讲到公元1912年。你算算看,这一共是913期。我做了一下排期,到了更新结束的那一天是2043年的4月1 日,那个时候老汉就70岁了。
你可能会觉得这个想法很疯狂,也不太现实。这个念头从我脑子里蹦出来,把我自己也吓一跳。然后我就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和同事们去论证这个想法。
在2024年2月28号正式开更之前,我就打算用几期视频,从几个角度来交代一下我们背后的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干?具体打算怎么干?
你现在看到的这几期视频是《文明》节目的说明书,如果你也想做一个文化工程,那没准我们这些思考对你也会有启发。
第一期视频,我就来回答一个问题,超长期的文化工程,为什么是可能的?
这个世界变化这么快,这么长期的、跨越20年的规划,它怎么可能实现得了呢?难道不会因为什么突发事件导致它的中断吗?听说过立flag的,没听说立这么高的、树大招风的flag的。
这件事,我还真有点发言权,当年的罗辑思维音频,每天早上发一条60秒的语音,是一秒不多,一秒不少,坚持了十年,一天也没有间断,那一共是3652条。我还干了一件事,就是“跨年演讲”,说要干20年,到现在我已经干到第九年了。
是因为我有毅力吗?坦白地说,在毅力这个方面,我的禀赋是中等的。这就是一个人生经验,如果你看见一个人干一件很苦的差事,而且体现的特别有毅力,特别能坚持。那我们作为旁观者,我们就不能归因于很有毅力,要归因于他一定得到了什么我暂时还理解不了的好处。
那作为一个超长期文化工程的好处是什么呢?
对个人而言,好处很多。
比如我可以倒逼自己生产。你就算算我过去10年,就我刚才说那个每天60秒的语音,光那个文案一条300字,我写了100多万字。要是没有这个任务的逼迫,我是完全不可能成为这么高产的一个作家。
再比如,我可以为自己获得社会信用。持续的、有规律的去做一件事儿,这就像是开了一家24小时的超市,附近的邻居们非常清楚可以在我这儿买到什么,更重要的是,他们知道,你24小时永远在,就是周边邻居心里的一份踏实,这本身就是很宝贵的社会信用。
但是今天咱们不说这些,咱们就说一个维度:为什么超长期的大型文化工程更容易做成?对的,看起来很难,其实更容易做成。
那主要是两个原因。第一个是规模效应。
用超长期的时间累积出来的工程规模,是非常可观的。司马光写《资治通鉴》,将近 300卷,300多万字。很多宋代以前的史料,就靠这部《资治通鉴》才保留下来的。这个现象很普遍,比如说,孔子编定《诗经》的时候,保留了300多首先秦时代的诗歌。《太平广记》,它保留了很多宋代以前的笔记小说。没有这样被大规模著作采用的,很多作品都消失在历史的烽烟当中。
为什么?
因为文化工程的传承其实也跟生物是一样的,它符合进化论。所有的个体都要像生物物种一样,经过残酷的进化剪刀,它留下来的机会是非常少的。比如说李白、杜甫一生写的诗非常多,但是留到后世的,李白大概有1000首,杜甫多一点,大概是1500首。而同样是在唐朝,白居易,他能留下3000首。为什么呢?因为白居易在他生前就搞文化工程,把自己的诗集进行了筛选和编定,自己精挑细选,做了结构化的处理。
你发现这背后的规律了吗?在同等条件下,通常规模越大,越结构化的文化工程越容易存留到后世。
我们做一个文化工程,本质的目的是为了什么?是为了现在的流量吗?是为了收入吗?当然无可厚非了,但是所有这些都建立在能见度上,尤其是长期的能见度上。
文化其实是一种非常脆弱的东西,而做文化工程,本质是给这些脆弱的文化因子打造一个可以穿越进化剪刀的那个壳,壳越大,越结构化,它存留下来的概率就越高。
与其做一个随风而逝的东西,不如做一个更有机会存留下来的东西,这不就是所谓更容易做成吗?这是规模效应。
还有一个效应叫“确定性效应”。
经常有人说“不确定性”。明天的股市涨不涨,大国的关系怎么样,我能不能遇到合适的人,这些事好像都是玄学,没有确定性。近期没有,远期更没有。三年之后的今天天气怎么样?好像这个世界就是由不确定性构成的。
其实不是这样的。围绕时间,这个世界其实有一种超级确定性。比如你想,整个咱们北半球的寒来暑往,还有月球带来的大海潮汐,这是几十亿年前就定下来的,不会变。
还有,像我们中国人每年到了那个日子,就要过春节、过端午节、过清明节,这是几千年前定下来的,未来也不会变。在每年特定的日子,我们要纪念特定的人、特定的事,也不会变。
做一个超长期的文化工程,通常我们都会注意它不确定的部分。比如,很多朋友就为我担心,罗胖,你会不会生病啊?你这个项目会不会遇到资金的困难?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超长期项目也在享受一种超级大的好处,就是它有确定性。
比如,我经常问人一个问题,我说,你知道自己在2035年的1月2日在干嘛吗?大多数人都很懵,因为十几年后的事情,他怎么会知道?但是我知道我那一天在干什么。因为那一天是我最后一届跨年演讲结束之后的第二天,我一定是在飞机上,一定是去狠狠的度个假,来庆祝一下20年的跨年演讲大完收工。
同样的道理,我现在就知道咱们《文明》这个项目将在我70岁的那一年的4月1日完工。我还知道我60岁的那一年,我会讲到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陷君士坦丁堡。我的两个孩子18岁上大学的那一年,9月入学那一周,我是在讲明朝那一年,名臣海瑞出生。
那你可能会说,你知道这有啥好处啊?这不是把后半辈子变成坐牢了吗?
确实,对于个人来讲,这有点残酷。要不要这么干,这是一个个人偏好和个人选择问题。但是,我们对文化工程来说,这带来了巨大的好处。就是周边的人知道怎么和你这个工程合作。
观众知道自己要不要看,我看的节奏是什么,应该在什么场景下看,看了大致会有什么收获,确定性很大。
推荐者也知道自己要不要把这个节目推荐给别人,推荐之后给自己长不长脸,体面不体面,确定性也很大。
各个方面的合作者也非常好评估怎么跟它合作。我举个例子,咱们《文明》节目会在 2024年2月28日开始更新。讲的是公元1000年的事,大宋咸平三年。到了4月份,我们就要讲到大宋景德年间,今天中国的瓷都景德镇就得名于这个宋真宗的年号。所以,我们已经安排好了4月份在江西景德镇我们要搞一场线下活动。
再比如,2025年4月30日,那一天,我会讲到苏东坡父子进京赶考,那我们就可以去到苏东坡父子他们家乡的四川眉州,陪他们再走上一场。这个线下活动我们也已经提前在策划了。
十年后,2034年5月31号,我们正好讲到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没有哥伦布,我们没有辣椒吃,没有番茄吃,还有什么红薯、玉米、南瓜,所以我们就打算在那一天,我们要包一个川菜馆,请用户吃辣子鸡、番茄炖牛腩、红薯粉、金沙玉米、南瓜饼。感谢大航海给我们带来的食物。
你看,10年后的活动,我们现在居然就可以安排,这是何等可怕的超级确定性。不仅自己超级确定,我们的潜在合作者也超级确定。一个文化工程的品质和影响力靠的不是自己,而是有更多的合作者愿意共同参与进来,把一张我们事先公布的时间表,变成一个很多人可以在上面累加自己创造性的共识平台。
所以做到这一条,一个文化工程才算是成功了,因为参与者多。
既然我们要做一件事,为什么不做一件更容易成功的事呢?
你想想看,世界上哪有这样的好事?只要你开始做,只要你做完就能做成。这样的事太少了,超长期文化工程就是这种事。所以你不觉得我有机会做这样的事,是我个人的一种幸运吗?
好,这就是文明节目说明书的第一期,我给你讲的是《时间算法》,超长期文化工程项目的好处。
下一期,我会跟你聊聊设计一个大型文化工程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创造性。
好,我们下一期见。
好,内容听完了。
就在今天,也就是1月3日的零点,《文明节目说明书》第一集已经上线了,现在点击文稿中的图片,就可以免费查看这期节目。同时,《文明》将在2月28日周三正式开始更新。
除了正式的节目之外,还有两个特别提醒。第一,文明节目有一个设定,类似电影的幕后纪录片,这就是《文明节目说明书》,罗胖罗老师将在这儿,向你介绍文明节目的设计理念,这份说明书接下来也将在每周三上线。第二,#文明的知识城邦话题已经开通了,你对这个节目有什么看法,有什么想说的,都欢迎你来知识城邦,咱们一起探讨。
现在,在得到App首页搜索“文明”两个字,就可以看到《文明节目说明书》的领取入口,推荐你赶紧来看看。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得到精选》,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