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 | 火锅行业有什么新趋势?

策划人:嘉树

你好,这里是《邵恒头条》,我是邵恒。

前段时间,有一条美食方面的新闻引发了不少争议。米其林公布了2020年年度指南。一些传统的老北京小吃,比如豆汁儿、爆肚、卤煮店,登上了米其林北京地区的平价美食榜单。

这个榜单一公布,引发了很多网友的吐槽。我看到的最一针见血的评论,是中国的顶级厨艺大师、人称“大董”的董振祥的观点。他说这些北京美食的特点是“逐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闻起来臭,吃起来香”,但是逐臭其实是历史上特定阶段,人们因为没有选择而形成的一种味觉偏好。什么阶段呢?就是食物匮乏的时候。当时人们为了延续生命,不得不在边角料甚至腐烂的食物当中寻求蛋白质。

不可否认,现在仍然有人喜爱这类小吃,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它们已经变得相对小众了,大众的口味当然越来越“精致化”。大董认为,米其林的榜单没有重视这种变化,他们对中国美食的印象,仍然停留在过去。

如果你真的在中国生活个几个月,那你肯定很容易看到,餐饮行业的变化得用“日新月异”来形容。就比如说,一个特别传统的品类,火锅。这几年,火锅出现过多少新品牌、新形式、新需求?如果你拍脑袋想不全,没关系:这个月,36氪研究院发布了一份《火锅行业研究及消费者调研报告》。

这份报告30多页,对全国的火锅市场做了一个相当全面的盘点,还采访了1200位火锅消费者,了解大家的涮锅习惯。这里面有几个有意思的变化,在今天的《邵恒头条》中,我就为你来梳理一下。我们也从火锅来看一看,中国美食发生的变化。

你可能听说过“火锅经济”这个词。火锅能跟“经济”这个词挂钩,从侧面反映出火锅行业的市场规模不可小觑。这是一个4800多亿的市场,什么概念呢?这在咱们国家的餐饮行业中,占比13.7%,是所有细分品类里占比最大的。

而且火锅行业的发展势头也很猛,在2013-2018年之间,平均增速达到11.6%,比其他品类的平均增速高出1.9个百分点。报告还预计,火锅市场的规模在三年之内,会从4800多亿增长到7000亿。

其实我们不用看数字,按常识想想,就知道火锅市场前景广阔,在餐饮行业里是个优质赛道

火锅有三个独特优势,让它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第一, 兼容性高。火锅食材丰富,锅底和蘸料有很多组合方式。在组团用餐的时候,不管用餐的人多挑剔,都能在火锅这件事上达成一致。各个地方都发展出了特色火锅,比如麻辣火爆的川渝火锅,老北京火锅那样的北派火锅,还有粤系海鲜火锅、酸汤鱼云贵火锅等等。其中,最受欢迎的是川渝火锅,占据了64%的市场份额。

第二, 社交属性强。一个人吃火锅多孤单?调研报告显示,有83%左右的人都选择3-6人组团去吃火锅。朋友、家人、同事聚餐,火锅往往是一个受欢迎的选择。

第三, 火锅店更容易标准化经营,因为食材好准备,而且成本相对低廉。这也让火锅成为了一个典型的低门槛、高利润的行业。一般来说,我们会用平效,也就是每平方米的营业额来衡量一家店的场地盈利能力。报告里的数据显示,火锅平效达到2.63万元每平方米每年,高于其他所有品类,甚至达到了“中餐正餐”平效的2.5倍。

也是因为这些原因,很多人都想在火锅行业里分上一杯羹,导致火锅行业的竞争比较激烈。2013年有一波对火锅行业的投资热潮,进入了一批新玩家,但是很多只存活了短短一两年,2015年整个行业发生过一次整合。

但是进入2017年以后,随着海底捞上市,投资热潮又起来了一波。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火锅餐饮企业大幅度增长的时间节点上。火锅餐饮行业高度分散,头部公司也只占据了7.3%的市场。

你可能会想,火锅行业这么分散,要了解行业的全貌,似乎不太容易。其实梳理一下,火锅赛道上的经营模式现在主要分为三种,分别以海底捞、呷哺呷哺、巴奴火锅为代表

海底捞是火锅行业的龙头企业,定位中高端市场,已经成为“服务”的代名词。

呷哺呷哺是吧台式小火锅,走低价大众路线。

这两家都是头部的企业,品牌和模式我们都比较熟悉。不过还有第三个品牌,相对小众,但却堪称火锅行业的黑马:巴奴毛肚火锅。从名字你就能听出来,巴奴只专注于一个招牌菜——毛肚。

这份报告显示,毛肚的确是我国消费者心中最喜爱、最推荐、最在意的火锅单品。川渝火锅里的第一单品就是毛肚,2018年,毛肚在全国川渝火锅中点击率超过80%。毛肚在大众点评平台被推荐次数,也超过150万次。因此,选择聚焦毛肚、差异化细分也成了火锅赛道的一个新模式。

巴奴火锅其实2001年就创立了,但是它们是2012年之后转型专门做毛肚的。从门店数量上来看,这家连锁品牌规模仍然比较小,只有65家门店。但是从效率来看,巴奴有潜力和另外两家头部企业抗衡。报告中写到,海底捞和巴奴的翻台率都达到了1桌5次,呷哺是3-4次。但是在平效上,巴奴还稍微弱一些,海底捞平效最高达到5万/每平方米/每年,巴奴大约是在平均线附近,2.5万/每平方米/每年,呷哺呷哺的平效是2万。

事实上,自2015年以来,海底捞和巴奴就成为火锅业内被频繁讨论与比较的对手。2015年的时候,海底捞有149家店,巴奴只有37家店,都位于二、三线城市,但是,巴奴在区域中的表现却超越了海底捞。

巴奴火锅成为黑马,这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趋势。它背后反映出的是火锅消费者在偏好上的变化。

在过去,海底捞绝佳的“服务”成为最能被公众感知的优势,但是随着“80后”和“90后”成为消费主力,这部分消费者对过度的服务和干预反而是持消极态度的。

我自己就有这种感觉,我去海底捞,当服务员过来嘘寒问暖的时候,反而会感到坐立不安。

那现在的“80后”和“90后”们去火锅店,他们看重的是什么呢?

报告的调研结果显示,他们更注重的是产品本身。消费者对火锅菜品的质量是最关注的,其中,食材新鲜、干净卫生、种类丰富、口味正宗是消费者最关注的前4个因素。价格、环境、服务等因素都被排在质量后面。

而巴奴走的正是“产品主义”的路线。虽然毛肚是个传统菜品,但是巴奴重视改善毛肚的口感,保证健康,还要开发冰鲜毛肚。

在菜品的选择上,他们也选择了精简,从100多个减到了30个左右。从报告里你会看到,虽然吃火锅的人想要有丰富的菜品种类,但是实际上他们常点的、喜欢的火锅菜品是高度一致的,除了毛肚外,有五成左右的消费者都喜欢肥牛、金针菇、虾滑。豆腐、豆皮等豆制品,羊肉、海带和娃娃菜也在top10里。

从产品主义这一点延伸一下,你马上就会明白:对于未来火锅市场的竞争来说,火锅品牌的供应链管理能力将会很关键。因为这会决定产品质量,当然还有成本。

火锅行业的产业链,分为上中下游。下游是海底捞、巴奴这样的火锅餐饮店,中游是火锅调味料和速冻制品,上游是火锅食材原料的生产、加工与配送。这份报告指出,头部的火锅企业其实已经把整个链条打通了,建立了稳定的供应链管理体系。

比如,在食材供应上,海底捞有自己的子公司“蜀海”。在调味料上,海底捞也投资了底料公司颐海,布局行业中游。巴奴毛肚火锅也有自己的调料生产基地。

基于成本考虑,仅头部企业有这个能力。这也意味着,未来火锅行业的头部聚集效应会更明显。目前,中国火锅的top5是海底捞、德庄、呷哺呷哺、小龙坎和刘一手。报告预计,到2022年,这5家头部企业的市场份额将从现在的7.3%,增长到10%。

好,前面跟你分享了火锅行业的三种经营模式,以及“产品主义”为什么能让巴奴成为黑马。

除此之外,这份报告还指出了一个有意思的趋势:有两类火锅业务增长很迅猛,一个是火锅外卖,一个是自热火锅。先说火锅外卖。

近年来,外卖市场迅猛发展,也带动了火锅外卖行业的发展。2018年,火锅外卖占据了行业5.7%的市场份额,并且火锅外卖的增长速度是12.4%,远远高于其他模块。报告预计,3年后外卖整体的市场规模会翻番,80%的餐饮行业会被外卖渗透,而火锅外卖也有望成为新的增长点。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9月,共有28个项目涉及火锅外卖业务。除了海底捞和呷哺呷哺以外,其他都处于早期融资阶段。

火锅行业另外一个增长点,是自热火锅。自热火锅自带加热包和速食食材,加水后就能加热,十几分钟就能热一小碗,是非常方便的一人食。如果你吃过小龙坎,那你肯定知道这种火锅。

2018年,自热火锅热度呈爆发式增长,市场规模达20亿左右。新零售百科数据显示,2018年,已经有300多个自热火锅品牌,市场规模达到了20亿左右。除了传统火锅品牌海底捞、德庄外,统一、康师傅等方便食品品牌也出了自热火锅,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等零食品牌也纷纷入局。

报告预计,2025年自热火锅市场规模将达到130亿元。

好了,总结一下。在今天的《邵恒头条》中,我为你介绍了36氪这个月发布的火锅行业报告。火锅行业正处在一个快速增长的时间点,形成了以海底捞、呷哺呷哺、巴奴毛肚为代表的三种经营模式。

与此同时,随着年轻消费者成为主力,外卖火锅和自热火锅成为新的增长点

年轻消费者的口味虽然多元化,但是产品品质正在成为他们共同追求的重要的因素,这会让头部企业的聚集效应更为凸显。

其实,火锅是特别古老的饮食形式。这份报告的开头,回顾了火锅发展的历史:从战国时期起就有了火锅的原型,三国时期出现了鸳鸯火锅的鼻祖;宋代,火锅已经传入民间;明代,随着辣椒传入中国,又出现了辣椒火锅。火锅美食的文化一直都在演化,而它背后的推动力量,是经济、技术、社会文化等等诸多因素的演进。

今天,社会环境迭代的速度,可以说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要更快。美食文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会发生怎样的演化呢?这一点,很值得我们期待。

好了,这就是今天的《邵恒头条》。我是邵恒,我们明天见。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