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得到精选》,我是李南南。
今天的内容来自于心理成长圈。最近,心理成长圈的联合主理人李松蔚老师推出了一门新课,叫做《情绪管理15讲》。提到情绪管理,我们都知道这个事有多重要,不是一直有那么句话吗?叫做“成年人不要有情绪”。
但是话说回来,真正做到没情绪哪有那么简单,而且情绪是人的本能,是我们自身的一部分,怎么可能说没有就没有呢?因此,真正的问题并不是消除情绪,而是管理情绪。而李松蔚老师要给你讲的,就是管理情绪的方法。
这个事有多重要,估计不用多说了。来,咱们赶紧有请李松蔚老师,来给你讲一讲。
你好,我是李松蔚。要讲情绪管理,我们得先来做一件事,就是明确目标:什么是更好的情绪状态?
请注意我的用词,我没有说是一种“好”的情绪状态,而用的是“更好”的情绪状态。它们的区别在哪里呢?
好是一个固定的描述。而情绪是时刻不停在流动的,对于流动的状态来说,不存在绝对的好。
一个擅于管理情绪的人,是什么样的?应该整天乐呵呵的,很少难过?或者情绪超级稳定,喜怒不形于色?还是遇到天大的挫折,总是能在3分钟回血成功?
听起来确实让人向往,但仔细一想,这么高的标准,难道不是在给自己增加新的负担吗?反正我是做不到,身边的人也很少有谁真的能做到。估计不是大家的情绪都有问题,而是标准出了偏差。
更合适的标准是什么呢?我们可以用健康做个类比。
什么样的人是健康的?不是说他的各项身体指标每时每刻都处在巅峰状态,而是只要能够正常地运转就行。健康也是一个流动的状态,一个健康的人会不会生病?当然了,他会感冒,会过敏,摔一跤也会受伤,但我们能因为这些变化,就说他是一个不健康的人吗?不能。我们说一个人健康的时候,包含了他的高峰和低谷,也包含了在某些时刻,身体出现的各种小毛病,但是第一,他对自己的状态有正确的认识,第二,他知道怎么合理地照顾自己,第三,他的身体能够比较快地自我修复,生病对他造成的影响没那么大。这就是一个更健康的人。
情绪状态也是一样。评估自己的情绪状态,不能去看某一刻是正面还是负面,是高兴还是悲伤。你要关注的是,情绪在相对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整体的起伏规律。这个相对长的时间,至少要以月,甚至是以年为单位。
更好的情绪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快乐或平静,而是一种更丝滑,更自然,更灵活的流动。就像你在山水长卷里看到的一条长河,蜿蜒千里,时而舒展,时而湍急,但永远不会堵塞或停滞。从现象上看,情绪永远会在高峰和低谷之间波动起伏。有人波动得更频繁,有人起伏得更大,这都不是问题。只要你有能力觉知自己的情绪,做出恰当的疏导,让情绪在大多数时候不影响你的生活,甚至成为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你的情绪管理就是成功的。
在这个更好的情绪状态中,最关键的一步,叫做对自己的情绪有觉知,觉知就是能够看到自己的感受,还能用语言表达出来。心理学上,这种能力叫做心智化,我们可以把它拆成三个部分:
第一,当你有情绪的时候,你能不能在意识层面上,知道自己现在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绪状态里?比如工作没做好,你觉得心里堵得慌,说不出话,这是一种愤怒吗?还是愧疚,还是焦虑?这叫做对情绪的“命名”。
第二,理解这个情绪跟什么事有关,它是怎么来的?
第三,评估情绪的大小。它是一个问题吗?需不需要花一点时间去专门处理?
可能有人会想,这不都是一瞬间的事吗,哪里值得专门花一节课来学习?我有情绪的时候,怎么可能自己心里没数?事实上,心智化是一种复杂的能力,有些人擅于观察自己的内心,对情绪很敏锐,但也有很多人对自己的情绪是没有充分觉察的。就说对情绪的正确命名吧,它看起来很简单,但至少有三个陷阱。
第一个陷阱,是错误的命名,带来一系列的误解。
很多时候,我们会错误地理解自己的情绪,然后用错误的方式处理它。比如说,一件事让你生气,你只要表达出自己的不满,问题就能得到解决。但你见过这样的人没有?别人做了让他不舒服的事,他的脸色立刻沉下来了,但他却说:“我不生气”,这样一来,他就无法表达不满,这个情绪也一直挥之不去。你去问他:“你不是生气的话,为什么不说话了?”他会说:“我只是觉得有点没意思,不想说话。”本来很小的问题,就会变得越来越大。
也有一种情况,本来不是生气的,被命名成了生气。比如在亲密关系中,一方对另一方有不满,指责一句:“我让你订个餐厅,这么简单的事你都做不好”,另一方心里会有些不舒服,这个不舒服是什么呢?其实是害怕,懊恼,因为他犯了一个错误,要为此付出代价。如果他意识到自己是在懊恼,就可以及时道歉和做出弥补。但这个人如果错误地对情绪进行命名,以为自己是在生气,他就会用生气的方式反唇相讥,说:“你既然知道我做不好,为什么还要让我做呢?你自己不做,就没有资格说我!”可以想象,这只会让问题变得更严重。
前面说的这些情绪,是我们察觉到了内心的变化,只是命名错误,但也有很多时候,我们对有的情绪习以为常,比如焦虑、疲倦、紧张,根本就察觉不到。这就是第二个陷阱,被遗漏的命名。
项目DDL前、工作压力爆炸的时候,有人连轴转也感觉不到累,到事情收尾、休假了,会大病一场。还有人已经处在情绪的临界值,却毫无察觉,还在给自己增加新的工作任务,最后突然崩溃。
再讲一个我朋友亲身经历的例子。他去参加一个业内重要的会议,在这个会上要面临一些质询和挑战。我们问他心情如何,他说:没问题,我很放松。整个一天的会议,他也确实表现得头脑清晰、能量充沛,每一个问题都应对得滴水不漏。到了晚上有一个聚会,我们问他要不要早点回去休息,他说没问题,一点都不累,非要跟我们去看电影,结果电影开始没几分钟,他就睡过去了。他后来告诉我们,那不是睡眠,而是昏迷,他完全没感觉到累,但是大脑直接进入一种没有能量的状态,“断片”了。他的紧张和透支,到那个时候集中爆发了。
还有第三个陷阱,就是感知到了情绪,却不知道怎么命名。
一种常见的难以被命名的情绪,就是焦躁。熬夜加班的时候,很多人会想“工作怎么就干不完呢”,心里很不爽,他知道自己不爽,但他并没有命名出,这是一种叫做焦躁的情绪。这会让当下发生的一切都加倍煎熬。
另一种经常不被命名的情绪,就是无意义感。它往往会用另外一种说法,就是“无聊”。每天的工作也很无聊,生活也很无聊,干什么都觉得没意思。经常会有陷入这种情绪的人问我,这是不是抑郁?其实不是,只是因为找不到做事情的意义。如果正确认识到这种情绪,我们就可以从意义的角度出发,问一问自己:做事情是为什么?
长期无法表达的愤怒,会变成向内的自我攻击,觉得是我自己太没用,这么点事都处理不好。长期没有处理的焦躁,会变成生活的失控感。得不到正确命名和处理的情绪,长期淤积,就有可能变成泥潭和漩涡。
该怎么办呢?答案就是,练习心智化的能力。从单次的觉察,到持续地、习惯性地觉察你的情绪。
心理学家曾经把情绪和理性的关系比喻成大象和骑象人。情绪是那头大象,你的理智是骑在大象身上的人,不怕大象发脾气,怕的是不知道为什么大象发脾气。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跟大象日常培养感情,多观察,多交流,只要你跟它有很好的连接,在它发脾气时你也知道它真实的诉求是什么,有能力让它回到稳定的轨道上。
我给你一个一目了然的工具,叫情绪记录表。这张表我给你放在文稿区,你可以一边打开一边听我讲。
任何一个时刻,当你看到这张表,你就问一下自己:我现在是什么情绪?然后把它记下来。除了时间之外,你要记录三个信息,也就是刚才提到的心智化的三个步骤:第一,情绪的名称;第二,当下的情绪和什么事有关;第三,感受一下这个情绪有多强烈,从1-10打个分,情绪越强烈,分数越高。
你可以在任意一个时刻进入这个练习,哪怕你觉得自己现在没什么情绪,你也可以问问,“没什么情绪”里包含了什么情绪?(是疲倦?是烦躁?是轻松?是满足?还是累了?)给这些情绪打个分,会是几分呢?
你也可以感觉到情绪有起伏的时候,特意记下来,比如你突然有点不高兴,这是怎么回事呢?赶紧记一下。
记录的频率不用太勤。每天1到3次就差不多,它有点像一个以情绪为线索的日记。贵在坚持,坚持的时间越久,你就越能够对自己的情绪规律有觉察,也就越容易让自己进入更好的情绪状态。
在这呢,我要提醒两件事。
第一,当你记录完情绪,如果是正面情绪还好,假如遇到负面情绪,你肯定急于知道,该如何处理它?不用急。只要坚持这种心智化的练习,你就拥有了处理情绪最重要的能力储备。具体的应对方法,我们马上就会讲到。
第二,放轻松,这不是一蹴而就的练习,也不是一个严格遵守的任务。如果哪一天你忘了记录,也不用担心,你只要在新的一栏写下这一刻的情绪就好(可能是焦虑、懊悔,或者自责)。不过,你不用有太大负担,培养心智化的能力,是一件细水长流的事,管理情绪是为了不再被情绪烦恼,千万不要舍近求远,过度管理,反而多了很多烦恼。
好,我们做个总结。什么才是更好的情绪状态?就是把情绪看成一种健康的流动状态,不但要允许自己的情绪波动,还要有能力觉察自己的情绪,恰如其分地应对它。想要正确认识我们的长期情绪规律,提升心智化的能力,需要长期的练习。理解了自己的情绪规律,以后再遇到情绪时,你就会把它当成一回事,但不会太当一回事。
好,内容听完了。
李松蔚老师的《情绪管理15讲》目前已经完整更新。在这门课中,好多成年人的情绪问题,比如如何管理情绪波动,如何应对心情低落,如何化解工作压力,这些问题都能在课程里找到答案。
而且心理成长圈除了各式各样的心理学课程之外,最近还推出了一个新功能,叫做AI陪伴助手,你可以把它当成是你的私人心理咨询师,或者是个人的情绪树洞。
假如你对心理学感兴趣,那么现在,在得到首页搜索“心理”两个字,就能看到心理成长圈的订阅入口,推荐你现在加入。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得到精选》,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