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得到精选,我是李南南。
今天的内容来自心理成长圈。心理成长圈的联合主理人李松蔚老师,最近正在解读一本书,书名叫做《不原谅也没关系》。这本书主要讲的是,在经历心理创伤之后应该怎么做自我疗愈。那估计听到这个问题,很多人可能觉得跟自己没什么关系。
但是别着急,李松蔚老师说这本书其实就是有这个特点,很多人翻开它的第一刻都觉得跟自己没关系,但是看到后面才恍然大悟,原来书里面不仅描述了自己的问题,还给出了很多解决的方法。
为什么这么说呢?接下来咱们就听听,李松蔚老师解读这本《不原谅也没关系》。
你好,我是李松蔚,欢迎来到心理成长圈。这周我想邀请你读一本书,叫做《不原谅也没关系》。这本书的副标题有点长,叫做《复杂性创伤后压力综合征自我疗愈圣经》。看到这个标题,我们可以抓到一个关键词,叫做复杂性创伤后压力综合征。这本书里边讲到的复杂性创伤后压力综合征,也就是CPTSD。它和PTSD是不一样的。
有复杂性PTSD,也就有所谓的简单性或者单纯性的PTSD。其实我们之前讲的创伤很多时候是简单性的。
举一个例子:一个人在开车的时候经历了交通事故,这可能会危及到他的生命安全,当然也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心理上的应激,以至于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中,他都没法开车上路,甚至只要遇到一些路况的突然变化,就会被唤起闪回,出现扳机反应,处于高度的警觉中,这就是PTSD。也就是说,在经历了创伤以后,只要遇到跟创伤相似的场景或者事件,他都会有一种泛化的,或者说是超出了正常强度的恐惧和回避。
你可以看到,PTSD的核心关系是跟事情的关系。这其实也是《你经历了什么》这本书带给我们的知识,就是你曾经经历的那件事,会让你在未来很多相似的场景中被唤起。一旦唤起之后,这个人就会出现一系列的心理反应。
可是对于复杂性的PTSD,它的核心关系不是对某一件事。因为在从小到大的生活经验中,这个人经历了太多的创伤,这让他没有办法对某一件事情进行反应。它是对人的反应,更具体地说,是对自我的反应。他会有一种非常强烈的羞耻和无价值感。他变成了这样的一种反应,就是他不觉得自己是害怕开车的场景,他会觉得他这个人不行,他是一个没有价值和能力的一个人。所以,复杂性的创伤会让人对自我全面否定,这意味着我们在理解创伤时会有一个根本的出发点的不同。
其实很多复杂性创伤的受害者根本不觉得自己是创伤的受害者。为什么呢?因为你在听到创伤的时候,你首先想到的是事情,地震、车祸、火灾、战争,这些都是能够让你感觉到恐惧的的场景。可是如果一个人觉得是自己这个人不行的时候,就有可能是自我价值感的问题,他不自信、自卑、自我否定,也就是说,他会认为所有这些问题是自己这个人不够好,而不是因为小时候经历了那些可以被称之为创伤的事件。
听到这儿,你可能会有一个疑问,就是你本来觉得创伤这个事跟自己无关,因为你也回想不起来自己曾经经历过什么可以被称之为创伤的事。可是这种自我否定、自我怀疑和无价值感又好像是你身上的一部分。那有没有可能你一直以为是你的一些问题,其实它是复杂性创伤的问题。这就是为什么我会给你推荐这本书。
这本书的典型特点就是,很多人在翻开这本书的时候,以为这本书跟自己无关。因为我们在讲创伤的时候,它听起来太专门、太具体,可是当你对自己有怀疑、觉得自己不够好的时候,你就应该读一读这本书。也许你就会发现,这本书上讲到的很多症状和问题就是你在日常生活中的体验。你以为你的问题是自己的问题,但其实这有可能是创伤的问题。
我觉得这有点像是20年前很多年轻人读到原生家庭和早期的成长经历对自己有影响的时候,他们觉得恍然大悟。你很有可能会在《不原谅也没关系》这本书里再次体验到这样一种感觉。你从来想象不到,以前你一直以为这是自己自卑或者是个性的问题,它还可以有这样的一种解释机制,这不是你的错,而是你在过去的成长经验中被输入了一些错误的模式。
什么叫做复杂性创伤?我们用一句话说,复杂性创伤就是在早期的成长经历中持续不断地经历来自关系中的伤害。
这里边有几个关键词,一个是早期,一个是人际关系,还有一个是持续不断的伤害。比如在和父母的关系中,一个小孩子不断地遭遇情感的忽视。父母对他很冷漠,不满足他的需求,或者有时候是一种情绪虐待,打压、挖苦、讽刺、辱骂,再甚者可能是身体的虐待。这个孩子没有任何可以去保护自己,或者离开这段关系的途径,就只能在关系里边持续受伤,持续失血。
这种日复一日的创伤对这个人的影响,没办法像一个单纯的PTSD一样,只跟某件事有关。复杂性创伤往往会成为这个人的某种性格、某种底色、某种去看待世界并与他人建立关系的反应的模板,甚至它会成为人格中的一部分。这样的一种对人的影响更长远、更全面、更深重的创伤,就叫做复杂性的创伤。这是复杂性创伤的第一个特点,它是跟人有关的。
第二个特点是情绪性闪回。我们在《你经历了什么》中提到过“闪回”这个词。什么叫闪回呢?就是你经历的这个创伤是一个过去的事情,但是你有可能会因为某一个线索,被突然触发当时的体验。你感觉到好像自己又回到了当时的那个场景,那个时间又处在了那样的一个非常惊恐、无助的状态。
单纯的PTSD的闪回,特点是知觉性的。什么意思呢?比如,你看到了某个画面或者听到了某个声音,你被触发了。你被触发的是当时你在创伤场景下你的感官感受,视觉、听觉、嗅觉是跟你的知觉体验息息相关的,这叫做知觉性的闪回。可是复杂性PTSD不一样,它是情绪性的。也就是说,触发你的体验,它往往不具有那么强烈的一个知觉特征。
这本书提到了一个线索叫做表情。我们上次提到,有一些父母在养孩子的时候,会用情绪虐待的表达方式,表达一些打压、讽刺、鄙夷或者是厌恶。当父母在说这个话的时候,有可能会有一些习惯的表情或者是刻薄、嘲讽的语气,这可能就会成为一个情绪性闪回的线索。也就是说,当这个孩子长大成人以后,在一个正常的社交场合中,他听到别人的语气当有那么一丝丝的嘲讽的味道,他有可能就会觉得非常生气或者非常悲伤。这时他有大量的情绪体验被触发,但是他完全不知道这是因为他小时候曾经被那样的表情或语气伤到过。
这种情绪性的闪回具有极强的隐蔽性。这个人会觉得自己的个性好奇怪,明明是一个很正常的对话,人家好像也没有说什么很过分的话,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他就是在那一刻难以控制自己的愤怒。这似乎是一种个性上的弱点,但是本质上它是一个闪回,只是我们需要用复杂性创伤这样的理论去识别这个闪回是如何影响到我们的。
复杂性创伤还有一个特别关键的特征,因为创伤是发生在早期关系,所以最后它对人的影响往往会落在这个人长大成人之后的人际关系中。这给这个人的人际关系造成了很多困难,比如他总会跟别人产生冲突,以至于他好像没有特别亲近的朋友,或者是没有特别能够让他感觉到安全或者稳定的关系。
我们在《你经历了什么》这本书中也特别提到,一个良好的稳定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在应对创伤、疗愈自己的非常重要的基础。对于一个复杂性创伤的受害者来说,因为他无法持续地建立关系,所以创伤也很难获得一个有效的治疗。在这个过程当中还会有大量的污名化,因为我们往往不会很同情地把他看成是一个经历了负面体验、承受着灾难性的后果的受害者,我们只会说,这个人的性格好奇怪,这个人好像有点问题,这个人好像总是会做出一些错误的选择。也就是说,我们会把这解读为这个人的个性或者道德问题,这会让复杂性创伤的受害者在疗愈中雪上加霜。
到这里为止,我们了解了什么叫复杂性创伤,以及复杂性的创伤所形成的问题。也就是复杂性的PTSD,它跟单纯的PTSD相比,会给人带来怎样的的危害以及有什么样的特点。
好,内容听完了。
在心理成长圈,李松蔚老师还解读过很多心理学相关的名著,像《社会性动物》《叔本华的治疗》《你经历了什么》等。假如你对心理学这个学科感兴趣,并且想从中获得一份成长,那么在得到首页搜索“心理”两个字,就能看到心理成长圈的订阅入口。推荐你现在加入。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得到精选》,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