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的底层逻辑原来可以这样玩?

你好,欢迎来到《得到精选》,我是李南南。

今天咱们接着说刘润老师的《5分钟商学院》(第3版)。为什么一直强调第3版这个事?因为这一版,确实跟之前的版本不太一样,不仅增加了大量的内容,还增加了很多插图。而之所以要做出这样的升级,还是要回到这本书的初衷。

借用刘润老师的话说,这套书的目标,就是让想学习商业的你,不用在一堆书里面继续翻找了,只读这一本就够了。假如你想寻找一点具体的方案,那么可以去精读其中的案例;假如你想快速了解商业的思维模型,那么可以直接翻看书里的思维导图。

为了让你更好地了解这套书,今天我们还是为你请到了作者,刘润老师本人,请他来继续跟你聊聊这套《5分钟商学院》。

来,咱们有请刘润老师。

你好,我是刘润。

昨天我跟你说起,我的新书《5分钟商学院》(第3版)上市了。我们知道,交易这件事儿是古老的,而现代商业管理又是年轻的。但无论商业风云如何变幻,它始终跟人的行为和人的心理脱不开干系。换句话说,万变不离其宗,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商业底层逻辑是有限的。而这一次,我把我这几十年观察到的、研究过的400多个底层逻辑,全部集结在了这个版本里,就是想让学习商业的你,不用再去成堆的书里翻找了,读这一本就够了。

今天呢,我想举三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分享给你。如果你是一名创业者,一名产品人,一名营销人,或者是对商业感兴趣的人,相信能够给你一些启发。

好,我们一个一个来看。

我想分享给你的第一个有意思的商业逻辑叫作“适应性偏见”,它是行为经济学里的一个概念,什么意思呢?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人对任何一件事都会慢慢变习惯。好东西用久了会习惯,坏东西用久了也会习惯。比如说,你刚买了新手机、新电脑,稍微磕碰一下,那心疼的,恨不得被磕碰的是自己;但是几个月之后,就算整机摔在地上,你也没什么感觉了,俗称“麻了”。之所以说这是个偏见,就是因为我们对“习以为常”这件事,过于习以为常了。

那它在商业世界里有什么体现呢?我给你举个例子。

假设有这么一个员工,最近几个月表现非常出色,带领团队打冲锋,拿下了一笔大订单,给公司创造了不菲的利润。你作为公司的管理者,该怎么好好奖励这位员工呢?是发一笔奖金,还是给他涨工资呢?

有的人可能会说,应该给涨工资,代表公司对这位员工的认可。但是从管理角度看,涨工资或许并不是最好的激励方式。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通常一个人涨工资之后,他大概率是这样的。一开始肯定是很开心的,心想,今后一定为公司尽心尽力。之后呢,他会把钱规划一下,比如这部分还贷,这部分给老婆,这部分给父母,这部分未来旅行用,等等。很快一笔钱就分配完了。

一个月开心过去了,两个月开心过去了,等到第三个月的时候,新的工资结构和新的消费方式,就变成了习惯,他还会开心么?他大概率就习以为常了。那么这次涨工资的激励效用其实也就到头了。

那更好的激励方式是什么呢?就是为突出的业绩发奖金。我们对涨工资其实有一个误解,就是认为它是为过往的贡献做追认,但其实它是对未来的责任做支付。换句话说,工资越高,责任越大。

用奖金的方式来激励业绩,员工会在下一个项目里继续努力,哪怕他心有余而力不足,起码心气儿是好的;而涨工资,三个月之后,激励效果就不明显了。

你看,咱们刚才说的这是管理层面的激励机制,但它其实揭示了一个消费心理就是:喜新厌旧是人的本性,但新的东西也不要一次性给太足。

好,现在你知道了这个原理,在很多商业决策上遇到犹豫的时候,比如有些赠品要不要送,该怎么送,心里就更有底了。

假设你是个卖沙发的,沙发虽然一用就好几年,但卖出的前半年,你是不是可以每个季度给客户送一组沙发套,让他觉得自己的沙发总有新鲜感呢?

如果你是个做美容的,常规项目之外,是不是可以定期免费提供一次美甲服务呢?

如果你是个开餐厅的,在保留经典菜品的基础上,是不是可以每个季度做一次新菜免费试吃活动呢?

哪怕你是个普通消费者,拿了一笔奖金之后,是不是可以不用一口气清空你的购物车,而是每个月用一份礼物犒劳一下自己,让幸福感获得延长呢?

等等等等。

你看,我在这里尝试给你举一反三了,相信你在彻底掌握了这个逻辑之后,能够找到更适合你自己的应用场景。当你和同行看到同一个看似习以为常的现象的时候,你就马上能调取到这一段学习记忆,然后做出正确的决策。

当然,像这样既帮你回归商业常识,又能实际应用的案例,在《5分钟商学院》这本书里其实还有很多,像什么比例偏见、现状偏见、结果偏见等等,我自己琢磨至今,也还觉得意犹未尽,推荐你去书里的第三章读一读。

好,说完了适应性偏见,咱们再来探索一下另一个商业景观。有一段时间,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什么露营啊、钓鱼啊、采摘啊、农家乐啊一类的消费特别火,有的人会问了,这背后的商业逻辑究竟是什么?这就要提到我想介绍给你的第二个有趣的商业逻辑了,叫作“鸡蛋理论”。

什么是鸡蛋理论呢?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有一家食品公司,发现自己的蛋糕粉,一直卖得不好。研发人员不停地研发配方,可用户就是不买账。这可难倒了这家公司,他们就去请教了很多专家。最后,美国心理学家欧内斯特·迪希特发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正是因为这家公司的蛋糕粉配方太齐全了,家庭主妇们失去了“亲手做蛋糕”的感觉。于是欧内斯特就建议,把产品里的蛋黄成分去掉,让用户自己去打鸡蛋,加进去。虽然增加了一点烘焙难度,但是顾客真的很买账。这就是鸡蛋理论的源头。

换句话说,就是做产品不要追求十全十美,而是要给用户留有发挥的空间。

我自己有一个亲身经历就挺符合这个逻辑的。有一次,我在网上订购了几盒朋友推荐的小龙虾预制菜。原本以为直接放进微波炉里,热一下就能吃了,但没想到,这家的小龙虾,在说明上强烈推荐这样一种吃法:买一罐啤酒,把虾球加热后,再倒入啤酒,翻炒出锅。我照猫画虎做了之后,不知道为什么,居然觉得真的特别好吃,味道“秒杀”我在各大酒店吃过的小龙虾。

真的是因为这家的小龙虾特别好吃吗?不一定,而是它充分利用了鸡蛋理论。其实所谓的鸡蛋理论,不过是总结出了消费者的一种行为特征:就是人们对一个物品付出的劳动,或者情感越多,就越容易高估这个物品的价值。

俗话说,自己家的孩子永远是最好的。而鸡蛋理论就是让用户把你的产品,当成他“自家的孩子”。

那么,我们该怎么在商业里运用鸡蛋理论呢?通常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是让用户有参与感。一说起参与感,很多人立刻就想到了小米公司。小米公司通过让早期用户,参与到它的手机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体验设计,获得了一批忠实的种子用户,这是一个经典案例。

第二种,是让用户付出劳动。露营为什么火?你亲自搭帐篷,架炉子,煮咖啡,营造了一个独属于你和朋友的“诗和远方”。你买的不是露营产品,而是回忆。农家乐为什么火?你亲自去钓鱼,去收菜、去摘果子,端上来的农家菜,你觉得很美味很健康。你买的不是一顿饭,而是返璞归真。

你看,一旦你参与了共创,付出了劳动,你买的还是一个单纯的产品吗?显然不是了。你把自己的心血交给了这个产品,它在你心目中就已经甩开了其他产品。有朝一日,假如它真的让你失望了,那也会形成一种局面叫作“别人骂不得,只能你来骂”。

这种例子在我们身边是不是还挺常见的?但我想大多数人可能并不知道它背后的商业逻辑。而现在,你用短短不到5分钟,就可以搞懂它,未来看到类似的场景,马上就能想起它。

关于鸡蛋理论更多的背景和应用,限于篇幅原因我就不赘述了,推荐你去书里看看,还有像价格歧视、免费理论等等,相信你也会感兴趣的。

好,说完了鸡蛋理论,我们接着来看第三个有意思的商业逻辑,叫作“凡勃伦效应”。

一家中高端服装连锁品牌的老板经营了很久,但销售一直不温不火。为了提高销量和利润,他打算重新定位产品。这时有两个选择:第一,全线降价,把定位拉低一点,用低价格带动高销量;第二, 逆向涨价,反正卖得不多,不如多赚一点是一点。

有人也许会想,以现在的价格都卖不好,再涨价不是更卖不出去了吗?当然应该降价!真的不能涨价吗?有没有可能越涨价反而卖得越好呢?还真有这种可能。

有一种神奇的现象: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商品越贵,反而卖得越好。这就是“凡勃伦效应”。 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托斯丹·邦德·凡勃伦提出的。

凡勃伦研究认为:消费者购买某些商品,并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直接的物质满足和享受,更大程度上是为了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这就出现了一种奇特的经济现象,一些商品价格定得越高, 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回到那家服装店的问题上来。那位老板或许可以大胆地做个尝试:把店铺重新装修一番,越奢华越好,赋予产品一个神奇的品牌故事,然后在价格标签上直接加两个零。这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热卖效果。因为这样的生意,调动的不是理性消费,而是感性消费。

比如买运动鞋的朋友会发现,一些著名品牌的款式,论功能性,脚感差得不行,但就是因为样式或者配色独特,还数量稀少,就被炒上了天价。那么是因为他们工厂的产能不足,不想赚更多人的钱吗?当然不是。而是他们乐于见到这种炫耀性产品的出现。这让人们感受到的是,我穿的不是一双运动鞋,而是在玩“球鞋文化”。

换句话说,这都是在利用一种普遍的攀比心: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贵不是目的,能炫耀才是。

好,以上就是我想跟你分享的几个经典商业逻辑,像这样的经典逻辑在《5分钟商学院》这本书里还有400多个。如果你能够每天花5分钟,坚持学习的话,假以时日,你就能够高性价比地读完一整个商学院,逐渐练就一身看清事物本质的本领。如果你坚持不下来,也没关系,就挑你感兴趣的部分,反复学习,举一反三,我认为不用太多,只要你能吃透10个底层逻辑就够用,就能够让你从人群中脱颖而出。

电影《教父》里,有这么一句经典台词,“花一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而要成为这样的高手,没有其他捷径,只有不断地观察和学习。

常关注商业的朋友大概知道,著名营销专家菲利普·科特勒的《营销管理》这本书,至今已经出到了第16版了,经久不衰,可以说是营销领域的圣经。而我的这本书也是想向前辈致敬,希望通过不断积累更多的中国本土经验和案例,让《5分钟商学院》这本书也持续迭代下去。

也希望在探索商业世界的这条道路上,我能再多一个你这样志同道合的朋友。

好,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我是刘润,我们下次再见。

好,内容听完了。

现在《5分钟商学院》(第3版)正在首发中,现在购买这本书,还可以获赠352张电子版思维导图,外加55张商业模型PPT,而且在首发期内购买,还可以享受特价,只需要139元。

现在,在得到首页搜索“5分钟”就能看到这套书的购买入口,推荐你拿下。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得到精选,明天见。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