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得到精选,我是李南南。
今天我们要说一本最近刚刚出版的书,这就是《资治通鉴熊逸版》(汉家隆盛)。熊逸老师版的《资治通鉴》已经出过好几套了,而这回我们要把视线聚焦到汉朝。汉朝对中国的深远影响是很多朝代都无法替代的。
熊逸老师还说,假如在中国的漫长历史中,只挑选一段历史来读,那么他会推荐汉朝。我们今天的很多文化习俗,都能够在汉朝找到它的原始代码。换句话说,搞懂当初的汉朝,也就是搞懂今天的我们。接下来,咱们就有请熊逸老师来跟你深入地讲一讲,为什么读历史要从汉朝读起来?
咱们有请,熊逸老师。
你好,我是熊逸,一个不露面,也不怎么出门的读书人。
从2021年《资治通鉴熊逸版》的第一辑出版,不知不觉已经到了第四个年头了。很开心。在这个秋天,《资治通鉴熊逸版》(汉家隆盛),又一次如约跟大家见面,感谢一直追更的用户。
这一辑我们讲的是汉朝历史,从文景之治一直讲到汉昭帝。如果从悠悠历史长河中,拣一段历史来读,我会特别推荐你读一下汉朝的这段历史。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资治通鉴》是从周朝开始讲起的,而到汉朝特别是到汉武帝的时代,古代中国才第一次真正具备了泱泱大国的气象。我们最熟悉的大一统国家的精气神,到了这个时期终于一应具足。无论是在国家制度、民族认同上,还是在经济贸易和精神文化上,汉朝都为后世确立了基本的范式。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汉朝对中华文明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了解汉朝历史,对于我们理解中国为什么会是现在的样子,尤为关键。
我们一个一个来看。
汉朝影响后世的第一个方面是,大一统国家的政治生态、汉人的民族认同感在这个阶段形成。
什么是朝代,有硬指标,很好理解,但什么是民族,指标就比较模糊了。如果去问两千年前生活在长江流域的人,问他们觉不觉得自己和黄河流域的土著属于同一个民族,他们一定不以为然。
国家认同其实也是一件很软、很模糊的事。今天我们天然就知道自己是中国人,属于汉族或者中华民族,不觉得这会是个问题。
然而回到汉朝,生活在孔子故乡的父老乡亲会不会觉得自己是汉国人——或者简称汉人呢?很多时候并不会。在汉武帝时代以前,他们会认为自己是鲁国人,他们觉得只有大长安地区的人才是汉国人。
那从什么时候开始,地处天南海北、广大疆域内的老百姓才认为自己是汉人的呢?是在汉武帝之后。这和大一统国家架构的形成,密切相关。
虽然说起大一统架构的中央集权,秦始皇才是始作俑者。但是,在秦朝开风气之先的时候,全社会并不买账,在刘邦建立汉朝的相当长时间内,也是郡县制和诸侯分封制两套制度并存。但是经过文帝、景帝几朝,皇权不停扩张,终于到了武帝时代,正式形成了中央集权,各类王国和侯国的存在感一降再降,终于约等于零,中央政府因此得以集中调动全国范围内的人力物力,有千里运粮的,有千里戍边的,有千里征战的,还有千里搬迁的。
这样一来,普通人的视野自然超越了本乡本土,人身依附的终极指向,不再是本地的贵族老爷张三李四,而是远在长安,自己也许一辈子都见不到一面的皇帝。传统的家国意识被打破了,扩容了,从此大家都是战友,是同胞,是汉人。山东人不再自以为是齐人或者鲁人了,湖北人也不再以楚人自居了,京畿百姓也不再认为只有自己才是汉人了。
读《资治通鉴》(汉家隆盛)这一辑,你会回到中国国家认同感生成的现场,看到大一统的国家构造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是如何全方位影响到百姓的生活和观念的。
汉代影响后世的第二个方面是,华夏文明首次拓展了国际视野。
早在先秦时代,虽然有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但那时候的天和地并不很大。到了汉武帝的时代,人们才知道天外有天,尤其是西边,只要打通了河西走廊,远远近近大大小小竟然还有那么多的国家,那么多的奇风异俗和奇珍异物。
我们想起汉朝,通常的记忆都是著名的张骞出使西域。但读《资治通鉴》(汉家隆盛)这一辑,你会发现,打通河西走廊是当时数不清的冒险家们拼着身家性命探索出来的,只不过张骞是他们当中最耀眼的一个。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国力是最底层的支撑,因为国力越强,对冒险的容错度就越高。汉武帝给予冒险家们的政策支持有点像今天的风险投资,只要网撒得足够广,就不愁小概率带不来高收益。就这样,汉武帝以国力为凭借,以风险投资的思路为策略,使中国人的世界观从此改变。
在《资治通鉴》(汉家隆盛)这一辑里,你会发现,汉朝之于中华文明具有原生性的地方在于,大一统制度的形成改变的是中国人的国家观,而张骞出使西域,西亚、欧洲各国进入视野,改变的则是中国人的世界观。
除了观念层面的影响,首次拓展国际视野还为后世诸多方面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汉朝开辟的丝绸之路,成为了此后东方与西方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交流的主要通道。两千多年之后的今天,我们的“一带一路”倡议,仍然沿用的是汉代丝绸之路的符号,仍然是以积极的姿态投身到与周边多个国家的经济贸易关系中。
汉朝影响后世的第三个方面是,以农耕文明击退了游牧文明,为后世树立了范式。
劫掠是草原民族的核心生存模式,安土重迁是农耕民族的核心生存模式,一个隔三差五就要来抢,一个拼了命也要守护安身立命之本,碰撞必不可免。
翻开《资治通鉴》(汉家隆盛)这套书,你会发现,汉武帝打匈奴,是拿全部国力和匈奴硬碰硬。这种打法前无古人,因此不断制造出战争史上划时代的战例,给后人留下一个个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按说开疆拓土是获利的事情,但在当时并不是。
假如我们真的生活在武帝时代,大概率会过着很糟心的日子。然而当时过境迁,站在后人的角度回顾历史,切身的利益链条变了,看法也会改变。
对于后世来说,汉武帝从此在中国人的历史记忆中创造了一个先例。让中国人知道,我们农耕民族彻底击败游牧民族是可能的。
从此,反抗外族入侵,对中华民族来说,就只是个方法问题,不是一个可能性问题了。朱元璋反抗蒙古,打出的旗号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与汉武帝遥相呼应。那个先例一旦创立在那里,它就成了这个民族精神世界的一部分,永远不可消磨。
汉代影响后世的第四个方面是,儒家文化在这个阶段确立了统治地位,为儒家文化对中国人千百年的影响打下基础。
新时代的文人抨击儒家,总爱说礼教吃人,或者批判儒学教人规行矩步,唯唯诺诺,但如果看看汉武帝“独尊儒术”时代的儒家面貌,一眼望去尽是各种各样的热情奔放。那时候的儒家,有通天彻地之能,神鬼莫测之妙,断得了案,治得了水,预测得了未来。儒家人物一出场,甚至还可以杀伐果决。我们理解儒学的演进,理解中国人价值观的演进,武帝时代是关键中的关键。
从这个意义上讲,汉朝不仅将中国人的国家观、世界观做了初步的定型,还对中国人价值观的改变,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
当然,《资治通鉴熊逸版》(汉家隆盛)之所以好看,除了汉朝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之外,还因为,这段历史是冒险家的乐园,野心家的坟场。这里满载着光荣与梦想,充斥着喧哗与躁动。
汉朝的主流价值观是所谓 “滴水之恩必偿,睚眦之仇必报”,讨厌谁就直接讨厌,不必非得维持表面上的一团和气。 很多历史人物的交往和故事都非常精彩,比如晁错和袁盎、田蚡和窦婴、李敢和霍去病、刘嫖和卫青……
对照我们《资治通鉴》之前讲到的先秦时代,那个时候,人事间的变迁与沉沦也不过是“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怎么看怎么显得车迟马慢,而在汉武帝之后,才有了我们耳熟能详的“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剧变急急如电光石火。
我们看武帝一朝的名人,总是乍起乍落,人生轨迹格外的跌宕起伏,充满戏剧张力,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这完全是电影里才有的桥段。快意恩仇的戏码纷纷登场,让这一辑的《资治通鉴》读起来格外地淋漓畅快。
总的来看,汉朝可以说是蕴藏了两千年古代中国的基因图谱——大一统国家的政治生态、汉人的民族认同感得以形成,加之汉朝持续时间长、影响力广,中央集权程度高,汉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制度都成为了中华文明的核心和代表。汉人的称呼也从汉朝开始被广泛使用,逐渐成为今天中国最大的民族群体的名字。
这就是汉朝这个时代的特殊性。
《资治通鉴》,我们是从周威烈王开始讲起的,到《汉家隆盛》这里,可以说是,正片正式拉开了帷幕。此前所著,皆为序章。
如果你是一直追更的用户,欢迎加入到《汉家隆盛》的队伍;如果你还没有读过我解读的《资治通鉴》,我强烈推荐你从这一辑《汉家隆盛》开始读起。
好,内容听完了。
现在,《资治通鉴熊逸版》(汉家隆盛)正在首发期,我们还为你准备了一个特别优惠,整套书原价399元,现在加入只需要269元,优惠截止到9月30日。
假如你感兴趣,那么现在在得到首页搜索“资治通鉴”就能看到这套书的购买入口,推荐你现在入手。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得到精选,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