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人:韩亮
你好,这里是《邵恒头条》,我是邵恒。
随着高校毕业日期的临近,我注意到,很多媒体都在关注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周末的速览我们提到了,这届毕业生人数创历史新高,达到874万。但疫情期间招聘岗位大幅减少。很多人都说,这届毕业生实在太不走运,碰上了“史上最难就业季”。
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大学毕业生同样面临找工作困难的局面。我最近在美国《新闻周刊》上看到一篇特别报道,专门讲述了疫情对今年200万美国毕业生带来的影响。不少人参加的实习项目提前终止,到手的offer黄了,甚至连打工都找不到地方可去。
但我发现,他们最重要的问题还不是赶紧找到工作,而是如何消解疫情带来的心理冲击。数据调查发现,美国的Z世代(Gen Z,相当于我们说的95后)是全社会压力水平最高的群体了,他们对钱、工作和健康的担忧程度居然远超平均水平。而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成了压在他们心头的又一根沉重的稻草。
你可能觉得,年轻人不该是朝气蓬勃的吗,怎么美国的“后浪”们比其他社会群体的压力还要大?在今天的《邵恒头条》中,我就来跟你分享一下这篇文章的内容。
这次疫情对美国应届毕业生的冲击有多大呢?文章采访了6位大学毕业生,几乎都是在名校就读,他们本该在今年信心满满地步入社会,可如今却都因为这场疫情前途未卜。我给你讲几个真实的故事:
24岁的泰贝莎·贝尔,在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学习工商管理专业,今年毕业。她原本已经在当地一家科技公司找到了一份销售专员的工作,可4月初,公司通知她无限期休假。随后她面试了一份新工作,眼看offer到手,企业那边又说因为疫情暂停招聘。
接二连三的打击让泰贝莎觉得透不过气。她自嘲说:是谁说工商管理专业就业面宽,工作好找的?
同样备受打击的还有21岁的安妮·李戴利,她就读于蒙特塞拉特艺术学院。就在几周前,她忙活了一整年的个人艺术展览,在眼看着就要完成了的时候,因为疫情被取消了。
对安妮来说,这还不光是投入的心血付诸东流,更意味着一个接触买家和雇主的重要机会消失了。由于学校关闭,安妮现在只能回到父母家里住,想方设法把最后一个学期的课程修完,熬到毕业。
和安妮一样,不少美国的毕业生都被迫离开学校回老家“隔离”。22岁的密歇根大学毕业生娜塔莎·尼尔森大部分室友都搬回家了,只剩她和四个姑娘宅在校园外租的房子里,无事可做。
娜塔莎说,自己和朋友们之前经常聚会,吃烧烤喝啤酒,学业上有困难,大家都来帮忙,可现在她感到很孤独,也很无助,因为身后的“支持系统”(support system)消失了。
密歇根大学明确宣布今年不举行毕业典礼。这意味着没有了毕业照,没有了扔学士帽,没有了篝火晚会,没有了毕业聚餐……娜塔莎说,这不是她梦想了无数次的毕业场景。
即便是不需要今年就业的学生,也对前途感到忧虑。文章采访了22岁的哈佛大学毕业生德鲁·彭德格拉斯。德鲁是个典型的学霸,今年秋天他选择了直接攻读博士学位,所以并不急着找工作,可他依然发愁。
为啥呢?原来,德鲁要研究的是环境污染问题,除了实验室数据之外,他还需要从飞机、地面站和卫星获得观测数据。可是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很多航天任务取消了,卫星数据处理中心也面临停工。那你想,没有数据,研究项目还怎么开展,他能不愁吗?
这几个毕业生的遭遇,折射出的美国今年这200万毕业生群体的共同困境。美国上个月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那些原本已经找到工作的毕业生中,有75%受到了影响,有的延迟入职,有的改为远程,更有的直接遭到解聘。
你可能觉得,既然工作难找,就先打点零工过渡一下呗!问题是,连打工的机会也没了。你也知道,美国餐馆和零售企业大量倒闭或停业,这让打工的机会特别难找,很多学生都在为生活费发愁。
就在几个月前,这些年轻人的未来还是一片阳光明媚。当时,美国就业市场环境相当好,经济长期增长,失业率又创下历史新低,没想到短短时间内形势急转直下。这么前后一对比,更让人唏嘘。
听了这几位毕业生的故事,你肯定能感受到疫情对美国年轻人带来的巨大冲击。但我注意到,就算在疫情之前,美国的95后们也并不轻松。调查发现,他们甚至是全社会压力水平最高的一代人。
我在文稿中放了一张图,你可以点开看一下。这张图显示,在Z世代群体中,觉得自己心理状态算健康的居然只有45%,比千禧一代和婴儿潮一代都明显要低。有81%的人对钱感到忧虑、有77%的人担忧工作、有75%人担心健康,每一项都超过了美国成年人的平均水平。
为什么这些年轻人压力这么大呢?这背后的原因,以前在节目里我们探讨过一次,但这篇文章进行了更深入的剖析:因为美国的Z世代从小到大经历了几次大的社会负面事件,而这些负面事件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带来了消极影响。
我们来捋一捋:美国的Z世代先是在幼年时代亲眼目睹了9 •11恐怖事件,我看报道才知道,纽约世贸大厦倒塌的画面居然是很多人的“童年噩梦”;到青少年时期,他们又赶上金融危机,经济衰退影响到原生家庭的稳固,很多人的父母因为财务出问题离婚了;到他们大学毕业时,刚要迈入社会,又来了一场全球性疫情,击碎了他们对未来的憧憬。
文章说,别小看这些社会事件的影响,它们会改变一代人的心态。社会学家发现,人在早期经历中形成的烙印会持续一生。从刚才提到的统计数据你也能感受得出来,美国的95后们早已对未来忧心忡忡了,疫情不过是火上浇油。
我看几位大学生的访谈,也明显感受得出他们缺乏安全感。他们中有人是这么说的:“经济衰退曾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没想到幼年时经历,如今还要再经历一次。” 还有人说:“在这种环境中长大,我们这一代人有个共同的感受,就是前方路途坎坷,你不能指望任何事。”
他们的担忧是有道理的。研究发现,凡是经济衰退期间毕业的一代人,整个职业生涯的收入水平都会更低。以千禧一代举例,他们是2008年经济危机期间毕业进入社会,目前来看,在同样的年纪,他们的存款普遍比上一代要少,买房子的时间更晚。2019年的一项研究甚至说,千禧一代到退休时很可能没有足够的退休金。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这些美国95后的未来就一片灰暗了。我看报道,很多人也没有坐以待毙,他们已经行动起来了。
报道中提到了美国纽约圣约翰大学传媒艺术专业的克里斯汀·圣地亚哥,他也因为疫情隔离在家,但他每天都和几个哥们儿通过远程视频软件聊天,讨论怎么用短视频创作,为将来铺路。与此同时,克里斯汀还积极在领英上投简历,他说,不管怎样都要找到一份工作,什么工作都行,存下能存的每一分钱,再想办法回到纽约打拼。
我注意到,文章也给这些没有放弃的毕业生几条建议。我选了其中三条,也给你说说:
好了,总结一下,在今天的《邵恒头条》中,我跟你分享了美国95后们是怎么应对最难就业季的。对他们来说,消失的不光是工作机会,还有内心之中本来就很脆弱的安全感。
美国的95后们之所以会倍感压力,很可能是因为他们成长环境中经历的几起重大事件:9 •11恐怖袭击、2008年金融危机和如今这场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这一代年轻人不光是伴随着科技长大的一代,同时也是伴随着危机长大的一代。
读完这篇文章,我的感受是:其实每一代人身上都有时代刻下的烙印。可是,我们不只是时代的产品,也是时代的开拓者,想到这一点,就有了继续前行的决心和勇气。
结束之前,我再做一个预告:这周的邵恒帮你问,我们邀请了上周末驻场的顾衡老师来返场。上周用户提问格外踊跃,有很多好问题顾衡老师都还来不及回答,所以我们决定,邀请他再来驻场一周。如果这次疫情,给你带来了一些人生困惑,比如找工作难、心理压力大等等,你想听听顾衡老师的建议,欢迎你继续向顾衡老师发问。
好了,这就是今天的《邵恒头条》。我是邵恒,我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