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9 | 奥巴马新书:什么是他的至暗时刻?(下)

策划人:李仲轲

你好,这里是《邵恒头条》,我是邵恒。

今天我们继续昨天的话题,跟你分享奥巴马这个月新出版的回忆录《应许之地》。这本书里有一个章节,回顾的是奥巴马如何在美国推行全民医保。这个过程被《纽约客》杂志称为是奥巴马在任时期,打得最艰难的一场战役。

在昨天的节目里,我们先看了这场战役的时代大背景——它不是奥巴马一时心血来潮的想法,而是一场持续了100年的拉锯战。美国历史上好几任总统曾经想攻下全民医保的堡垒,可都折在了半路。

经过一系列的游击战、迂回战,等奥巴马来到这座堡垒下面的时候,他眼前横着两条鸿沟:一条鸿沟是医保的覆盖面还远远不足,全美国4000多万人没有医保;另一条鸿沟是医保价格昂贵,给美国人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奥巴马想在自己任上跨过这两条鸿沟,用“全民医保”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些问题,这就是“奥巴马医保”的由来。

如果我们去看奥巴马全民医保的法案,你会发现极其复杂,法案本身有2000多页。如果硬要概括一下,这里面主要有两个亮点:第一,为了解决覆盖面的问题,奥巴马希望,强制每个人购买保险,不买罚款。第二,为了解决价格昂贵的问题,奥巴马希望要求保险公司不能因为投保人的过往病史,拒绝他们的投保,或者对他们进行价格歧视、设置更高的保费。这两点是奥巴马医保最核心的构想。

从出发点来说,这当然是一个不错的构想啦。但是稍微想一下你肯定就知道,推进这个方案,肯定会遇到无数的现实难题。

比如一个最现实的问题,就是钱的问题。实现奥巴马医保,代价那可是相当昂贵。美国国会的预算办公室对第一版的奥巴马医保做过评估,结论是医改将会花费1万亿美元。在奥巴马的对手共和党人看来,这笔钱是从美国的中产和富人那里来的,相当于是劫富济贫,凭啥呢?在保险公司和药厂眼里,这些钱原本是他们的利润,现在要被拿去做公益事业,这又凭啥呢?

今天的《邵恒头条》,我们就来说一说奥巴马是怎么克服这些挑战,推动全民医保的。

理论上来说,奥巴马可以动员民主党的人,强行通过他的法案。因为2008年他上任之后,美国国会的参议院和众议院,都是民主党占多数,掌控了主动权。很多人也会留有这样一个印象,觉得奥巴马医保后来能通过,其实跟奥巴马也没啥关系,主要是党派政治的功劳。

但回到当时的情况,情况远没有这么简单。

奥巴马在书里回忆,要想要让医保法案通过,他需要国会的100个参议员中,60个人投票支持他。在当时的美国参议院中,有58名民主党议员,2名偏向民主党的独立人士。账面数字上看起来够了,但并不保险。为啥呢?因为有2位民主党议员身体不好,说得残酷一点,随时可能撒手人寰。另外,奥巴马还担心,一些民主党参议员也可能在关键时刻倒戈。

所以,即便是让法案刚刚好“擦边儿”通过,奥巴马当时也没有十足的把握。那怎么办呢?

他考虑得很实际,得从技术层面,增加投票上的容错率。

后来奥巴马做了两方面的努力,简单概括就是一句话,安抚会因为医改受到直接冲击的利益相关方,争取他们的投票。

首先,奥巴马需要安抚药厂和保险公司的情绪,得到他们的支持。要知道,保险公司和药厂对于参议院的票数,影响力相当大啊。美国最大保险公司之一,大都会人寿,以及美国最大的药厂辉瑞,总部都在纽约,而纽约是民主党的大本营。为了让自己利益不受损,保险公司和药厂会派出大量的说客给参议员吹耳旁风。所以安抚好这些公司,也是在稳固民主党内部的投票。

那怎么安抚好这些大公司呢?核心的方法很简单,就是让他们看到自己可以通过全民医保受益。

比如,在讨论医保计划的时候,奥巴马的医改团队会刻意避免使用“增税”的字眼,防止直接刺激这些公司。在谈判的过程中,医改团队会给这些大公司算账,让他们看到全民医保通过之后,美国会迎来一个参保的小高峰,这会给大公司带来一大笔利润。除此之外,医改团队也进行了政策上的让步,比如新医保仍然会保护本国药企的利益,禁止从加拿大进口药物。

在这些努力之下,医改团队和医院、药厂、保险公司达成了协议,得到了它们的承诺,让它们支持或者至少不反对医改法案。

得到大公司的默许之后,奥巴马还想争取另一个利益相关方的支持,也就是共和党。

奥巴马在回忆录中写到,在医保这种涉及全民的事情上,如果在最开始通过党派政治,也就是只靠民主党的力量通过法案,那之后这个法案只会变得更脆弱,在未来更容易被推翻。奥巴马希望争取到一小部分共和党人,让这个方案在未来能够更长久。事实上,奥巴马医保法案的最初方案,就是基于共和党的一个州级医保法案起草的,目的是通过这种方式向对手释放两党合作的善意。

起初,奥巴马还争取到了3名共和党参议员一起加入对医保的讨论中。但随着讨论的不断推进,两党的分歧不断激化,有一位共和党参议员因为压力,退出了会谈。

为了留下剩下的两个共和党议员,奥巴马经常邀请他们来白宫,定期给他们打电话,探探口风。还根据他们的意见,修改了医改草案中的几十处条款。

这两位共和党参议员中,有一位叫做奥利匹亚·斯诺。奥巴马有一次对同事说:“告诉奥林匹亚,如果她愿意投票,我们就把医改叫做‘斯诺计划’,我愿意和米歇尔搬到公寓里住,让奥林匹亚•斯诺住白宫。”这当然是一句半开玩笑的话,但你也能看出来,为了获得共和党人一票支持,奥巴马也是使了吃奶的劲儿。

好了,听到这里你大概明白了,奥巴马从一开始就知道他的医保方法案会遇到两只拦路虎。一个是保险公司和药企,一个是对手共和党。奥巴马也是使出了浑身的劲儿,想获得他们的支持。

但这就真的意味着,奥巴马的医改会一帆风顺么?

当然不是。我不知道你听没听过一句话,看得见的问题不是问题,看不见的问题才要命。奥巴马在医改的时候,遇到了一些始料未及的反对。这些反对也为他医改法案的前景,埋下了隐患。

这些反对中最扎心的,就是一些本该从奥巴马医改法案中受益的普通人,却选择站在了对立面上。

比如说当时,美国社会正在流行一股政治风潮,叫做“茶党运动”。这个运动很复杂,你只需要知道,它主要吸引的是工人阶级和中产阶级白人。奥巴马说,这群人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饱受着工资低迷、生活成本上升的痛苦,全民医保按理说应该能减轻他们的生活压力。

但是在茶党运动的参与者眼里,奥巴马是一个腐败的自由派,他所做的一切是让辛勤劳动的美国人多交税,用来给不劳而获的人扩大福利、奖励大企业主。他们反对奥巴马医保的方式非常激烈,阴谋论层出不穷。比如有一种阴谋论说,奥巴马的医保法案将设立“死亡小组”,用来评估一个人是否值得医疗;另一种阴谋论,你可能也听说过,说的是奥巴马是个穆斯林,还出生在肯尼亚,根据美国宪法,根本不能担任美国总统。

除了阴谋论这种聒噪的反对之外,还有另外一群人在用行动,无声地抗议奥巴马医保。

奥巴马回忆,有一则新闻让他印象深刻,说有一些美国人会驱车几百英里,去一个慈善组织开设的临时诊所看病,甚至有人会从凌晨就开始排队。这些人看个病这么折腾,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他们买不起医保,去不了医院看病。照理来说,他们应该是最支持奥巴马医改的人,但事实恰恰相反,这群人中的大部分,都来自美国的深红州,他们在政治立场上最反对奥巴马。

面对这样的反对声音,奥巴马一开始有点手足无措。为什么呢?奥巴马在回忆录中这样说,当他还是伊利诺伊州参议员的时候,他有很多机会直接接触到这样的选民。在面对面交流的时候,他可以通过简单的几句话,消除对方的误会、赢得他们的支持。但是现在,奥巴马和选民之间隔着白宫紧闭的大门、隔着警卫和保安,还隔着一些政治立场和他相左的新闻媒体。他永远都不知道,自己传达给民众的观点,会经过怎么样的过滤和曲解。

那怎么办呢?奥巴马想出了一个法子,能让他的声音直接被普通人听到。

他选择在国会联席会议前的黄金时段发表演讲。你有可能知道,美国总统每年会发表国情咨文,也就是政府工作报告,那个场合就是一场国会联席会议。一般这样的过程会被直播,全美国会有几百万人会观看。从传播的角度来说这是一个抓住注意力的黄金时段。于是奥巴马就决定要在一次国会联席会议上发表一次特别演讲。

要知道,上一次有人干这种事,还是9•11后,小布什宣布反恐战争。奥巴马之前的16年里,这个场合的总统特别演讲也就出现过两次。奥巴马就看上了这个与数百万观众对话的机会,用整整一个小时来阐述医保的意义,还顺便驳斥了关于他的阴谋论,给自己正名。

后来的民调显示,这场讲话提升了公众对医保法案的支持率。3个月之后,2009年的圣诞节,美国参议院破例“营业”投票,最终奥巴马医保以60票同意、39票反对的结果获得了通过。

说到这,你可能觉得这是一个奥巴马成功逆袭的故事。但是奥巴马在推行医改的时候,也留下了一些没能解决的问题,这为奥巴马医改在未来的命运埋下了隐患。

比如奥巴马医改在最后,并没有争取到共和党的支持。还记得我之前和你分享过吗?奥巴马一直试图拉拢两位共和党参议员,但是这两个人在最后都投了反对票,也就是说在医保这件事上,跨党合作彻底失败了。这让医保法案在未来受到了共和党人强烈的攻击。特朗普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着手废除“奥巴马医改”。

再比如,奥巴马医保的通过,让茶党运动愈演愈烈,他们成为了美国政坛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我看到有不少专家分析说,特朗普之所以在2016年能当上美国总统,和茶党的支持密不可分。

当然,奥巴马医保的是非功过,还得由后人评说。咱们在节目里就不讨论了。不过我相信,在经过我两天的介绍之后,你对奥巴马这本书会有一些不一样的认识。

在我第一次听说这本书的时候,我猜想会更多看到奥巴马的成功学,看他如何过关斩将,运用总统的影响力,把一件件看似不可能的任务搞定。但是从我们介绍的这一章节,你肯定也感受到了,越是大刀阔斧的改变,背后的博弈越是寸土必争,常常寸步难行。

在这场博弈中,我反而觉得,奥巴马呈现出的是另一种个人成长。这种成长不是一个简单的秀肌肉、释放力量的过程。相反,它是一个人逐渐摸到自己能力和权力边界的过程。也就是知道哪些事应该做、哪些事必须做,又有哪些事,其实自己无能为力。

好了,这就是今天的《邵恒头条》。我是邵恒,我明天见。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