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人:李仲轲
你好,这里是《邵恒头条》,我是邵恒。
最近我看到一条对我很有启发的新闻,特别想和你说道说道。这条新闻,说的是在四川成都出现了一个很特别的群体,叫做“共享奶奶”——“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这些词我们都熟,“共享奶奶”是什么意思呢?
我和你具体解释一下。在成都有一个叫做吉福的大型社区,这个社区包含25个小区。因为社区里面双职工家庭的父母工作比较繁忙,经常会出现孩子放学之后没人管、没人辅导作业的情况。刚好,在同一个社区内,有不少退休的居民空闲时间比较多,希望发挥余热,参与社会活动。
于是在2019年暑假的时候,吉福社区的工作人员就搭建了一个平台、开辟了一个场地,把想要发挥余热的老人和需要照顾的孩子对接上。他们让老人负责接送孩子放学,之后给他们做饭、陪他们学习。这些老人就被称为“共享奶奶”。在吉福社区,这样的“共享奶奶”一共有20位。
这样听下来,“共享奶奶”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服务。但就是这个小小的举动,让整个吉福社区都发生了改变。
最直接的改变我们都能想得到,奶奶们减轻了社区里年轻父母的负担。
比如在新闻中说,有一位叫做易琴的“80后”妈妈,她有两个孩子,但是家里的老人都离得比较远,自己和老公根本忙不过来。甚至有时候,易琴为了照顾孩子,会在工作上作出牺牲。
但是自从社区有了“共享奶奶”之后,易琴的生活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如果遇到加班、开会等突发事件,她就可以让社区的工作人员,帮她预约一位奶奶,麻烦这位奶奶帮她接孩子放学。这样易琴也可以全身心投入工作,没有后顾之忧了。
而且,你别以为“共享奶奶”就是家长找了没有血缘关系的老人,给自己孩子当保姆。这群奶奶在照顾别人家小孩的过程中,也收获了生命的意义。
有一位叫做张慧英的共享奶奶分享了她的故事。
张慧英算是一位“空巢老人”,子女儿孙都不在身边,她虽然和老伴在一起生活,但不免仍然会觉得孤单。
可当上“共享奶奶”之后,张慧英的生活就有了新的动力。她现在觉得每天的生活非常充实,一来是因为自己在照顾孩子的时候,得到了陪伴,感受到了家人般的温暖。另一个原因是,为了更好地和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张慧英还会督促自己每天都学习。现在她每天会上网学习新的故事、新的歌谣、新的手工,希望自己能够给孩子更高质量的陪伴。
你看,回应孩子们的期待,成了奶奶们自我成长的动力。
除了让老年生活更充实以外,担任“共享奶奶”也让老人们找到了让特长“二次发挥”的场合。
比如有一位“共享奶奶”,叫做黄美英,现在已经80岁高龄了。
但是年龄并没有成为黄美英发挥余热的障碍,她在退休之前是一位医生,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她会运用上之前的工作经验,和孩子讲解防治新冠肺炎的方法。
除此之外,黄美英还会自己主动创作一些适合孩子的寓言故事。我在新闻里看到,黄美英用了两页纸,密密麻麻地写了一个叫做《根深才能叶茂》的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两颗松子在离开松树妈妈后不同的成长经历。
小朋友听黄美英讲她原创的故事时会非常认真,甚至有的小朋友会主动让父母拿手机拍下黄美英的稿子,好回家之后让父母再讲给他们听。
听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挺暖心的?你可以假想一下,如果你是孩子的父母,平时肯定也会因为照顾孩子忙得焦头烂额。但是如果在你家附近,就有这样一群热心肠的奶奶,愿意发挥余热照顾孩子,是不是你平时在工作上会更有底气,也不担心自己的孩子沾染上不好的习气?
不过,这条“共享奶奶”新闻最让我感动的,其实是这一件小小的事情,让整个吉福社区的氛围都变得不一样了。
你肯定对现在的邻里关系有这样的认识,无论你在一个小区里待多久,其实你都不怎么熟悉自己的邻居,大家关上门来谁都不认识谁。
这种情况在吉福社区也不例外,但是自从有了“共享奶奶”之后,邻里关系变得更融洽了。
比如有一位叫做诸泽云的老人,在成为“共享奶奶”之后,她走在路上,随时有小朋友跟她打招呼。除此之外,年轻的孩子母亲时不时会来探望她,询问她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地方。
这群“共享奶奶”在某种程度上,也真的成为孩子们挂念的亲人。我刚才和你介绍的那位张慧英老人,去年她因为身体不舒服,就在家休息了几天。没想到的是,她照顾的小朋友在父母的带领下,专门来探望她。
张慧英回忆当时的场景说,一开门就有五六个小朋友冲过来,一把把她抱住,一口一个“奶奶”叫着,这个场景对她来说,那真是特别受用。
我和我的同事李仲轲聊起这件事,他跟我说,他自己在十多年前,在成都上小学的时候,也受过这样“共享奶奶”的照顾。他的父母给他在学校附近找了一位老人,让他在放学之后到老人家里吃饭。也就是咱们俗称的“小饭桌”。有时候他父母出差没法照顾他的时候,甚至会让他在那里过夜。
而在这个过程中,李仲轲也和一起吃饭的别的孩子结下了友谊。他的一位朋友,就是从那个时候认识的,两个人的友谊持续到现在,已经接近20年了。李仲轲说,吉福社区的孩子可能现在还意识不到,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他们就会明白,在“共享奶奶”的陪伴下,他们还能找到一生的朋友。
你看,“共享奶奶”这样一个机制,带来了多少意想不到的收获?它解决了老年人在养老阶段觉得自己“无用”的焦虑,也解决了年轻父母由于要打拼,无法总是及时照顾家庭的困境,还打破了社区邻里之间老死不相往来的魔咒。
我觉得,“共享奶奶”这个故事还说明了一件事:人和人之间的信任、感恩、帮助并不来自血缘关系,这些美好的行为会出现,始终是因为有人相信一件事,那就是一个人和自己居住的社区之间是一种“共生关系”。他们为社区做的每一件好事,最终也会反过来作用到自己身上。
好了,这就是今天的《邵恒头条》。我是邵恒,我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