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人:韩亮
你好,这里是《邵恒头条》,我是邵恒。
得到高研院第9期报名已经进入倒计时,距离截止只剩5天时间了。如果你对得到高研院稍有了解,可能知道,得到高研院除了线上课程之外,每学期还会安排几门线下高手课,把得到打磨内容的手艺和一系列认知提升的工具教给同学们。
我们栏目的策划人韩亮就是得到高研院线下课的讲师。他跟我说,讲师们上高手课的时候,通常会面对大型演讲中最难的一种情况。
难在哪呢?首先,每一堂高手课,讲师都要面对近百名完全陌生的学生,而学生对讲师也不太认识。这种陌生感,会让课堂氛围很容易冷掉。我有一个在大学教书的朋友告诉我,如果老师和学生彼此熟了,那讲课就会很轻松,但新生就不一样了,哪怕是经验丰富的老师,面对新生,上第一堂课时也会有点打怵。而得到高研院的讲师,每一堂线下课都要面对这种艰难的局面。
更大的挑战,来自于讲师要讲的内容。得到高研院的第一门线下高手课叫《如何成为分享高手》,主题就是教同学上台分享时如何抓住听众的注意力。这类主题对讲师来说,会带来一种很强的“自我证明的压力”。什么意思呢?你想,讲师讲的就是“会分享”,但要是连他自己的课堂效果都不好,那岂不是当场打脸吗?
面对这两个难题,韩亮和我聊了聊他的破解方法,我觉得挺有意思。在今天的《邵恒头条》中,我就把他的方法分享给你。今后当你遇到需要做分享、发言、汇报的场合时,这些经验,会对你有帮助。
台下坐着一群陌生的同学,该怎么破冰呢?一般的思路,是赶紧做自我介绍,增加听众对你的熟悉度,对吧?但韩亮跟我说,这并不是最好的破冰方式。最好的破冰,是先在听众的认知上戳一个洞。
在“会分享”这门课上,韩亮开场就设置了一个场景,他问台下的听众:
“请你回想一下,你日常工作生活中听到的会议发言、汇报、演讲、培训等等,如果觉得对方讲得很没意思,下面的人一般会怎样?是不是打瞌睡,走神,玩手机?那现在,请你假想一下,假如那个站到台上做分享的人是你,面对台下黑压压的听众,你讲着讲着发现,下面的人慢慢开始走神,低头玩手机,甚至睡着了,你会是一种什么感受?你肯定不希望这种情况发生,对不对?那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始终牢牢抓住听众的注意力呢?有。今天这堂课,我就教你一套方法。”
你看,这就是在听众的认知上先戳一个洞。用一个场景,先带着听众感受到那种上台分享时的压力,这样一来,他们就会好奇到底用什么方法才能避免这种状况。这份好奇心,就成了一个认知空洞,听众非把它填满不可。
还有一种快速制造认知空洞的方法,就是适度“冒犯”一下听众。韩亮给我举了一个例子,得到高研院有另一门线下高手课叫《如何成为创新高手》。在这门课的开场,韩亮直接向听众抛出了一个问题,他是这么说的:
“大家对‘创新’这个词一定不陌生。当今社会,创新绝对是个热点,每个人都在谈论创新,也都渴望创新。不过,我要问你了:你所理解的创新,真的对吗?”
听到这句话,听众就会本能作出反应:我的理解怎么不对了?当听众觉得认知被挑战了,他们的注意力,就会全都集中在你身上,想听听你接下来想说什么。
对于一个陌生的课堂氛围来说,制造认知空洞,就是最好的破冰方法。认知空洞会在讲师和听众之间建立了一种强连接,因为听众只有通过你,才能把认知空洞填满,你在听众心中的重要性也会瞬间提升。等到这个时候,讲师再进行自我介绍就水到渠成了,听众也会更感兴趣。
很多人都期望自己在台上表现得很幽默。的确,对课堂氛围来说,幽默传达了一个重要信号,那就是听众和讲师“结成同盟”的信号。你可能也有过这种体验,上台讲话时,如果听众一直沉默地看着你,你会越讲越“干”,越讲越没底。但当你把听众逗笑的时候,那一刻简直如临大赦,你紧绷的神经也放松下来了。
不过韩亮说,讲课时想要用好幽默,你得把它当成加分项,而不是必选项。为什么呢?因为幽默的效果并不可控,你看,连很多职业脱口秀演员都遭遇过台下观众不笑的尴尬场面。万一提前设计好的“包袱”没响,你会更紧张。
该怎么办呢?韩亮的建议是,不要设计听众的笑点,而是要收集听众的笑点。因为收集的笑点,经过了验证。
他有一次讲课,讲到“什么是独特的解决方案”这一块时,举了个减肥的例子。他设想的是问同学,如果有人分享的主题是如何减肥,交付的心法是“管住嘴,迈开腿”,那能算独特的解决方案吗?下面的同学肯定会说,当然不算。
可没想到,韩亮在课上不小心说错了,他说成了“管住腿,迈开嘴”,结果下面同学哄堂大笑,纷纷纠正他,课堂氛围一下就炸了。后来他就将错就错,把这个笑点收集起来,之后给其他同学讲课的时候,也会故意说错,每次都会引发同学大笑。然后,他会补上一句“刚才是口误,不过,要是谁说减肥能靠‘管住腿,迈开嘴’,那还真算是独特的解决方案!”底下同学又笑起来了。
还有一次,他在课堂上做互动,问同学“如果端午节,老板让你给客户一份礼品,要求是必须有创意,你会送什么呢?”下面有个同学说“送月饼!”现场爆笑,他追问了一句“端午节送月饼,那到中秋节的时候怎么办?”同学回答说“送粽子!”又是一轮爆笑。于是,韩亮也把这个笑点收集起来,稍加改编,之后讲课用出来,果然效果很好。
不过,一堂课长达三个小时,而我们都知道,人的注意力最多也就保持十几分钟,之后就会下降。怎么才能持续抓住听众的注意力呢?韩亮也告诉了我三个小技巧:
第一个小技巧是:让听众站起来说几句。
具体方法是每隔20分钟左右,就来一次课堂互动。你可能以为,互动只是老师怕“一言堂”,想增加一些学生的参与感,但其实,互动是讲师管理听众注意力的绝招。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听众在自己发言之后,会听得更认真。
第二个小技巧是,不断调动听众脑中的画面。
我们的大脑天生就喜欢具体、形象的东西。而抽象的东西会增加大脑的认知负担,容易让人觉得疲劳。如果能把抽象的东西变得形象起来,就会延缓疲劳感的产生。
韩亮会在课堂上有意使用这个技巧,比如,课上讲到“今天的课程主要分四个部分,每一部分分别是什么,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一部分”,他会这么说:
“来,请你把今天的课程想象成参观一所校园,我就是你们的导游。请你跟我一起登上游览车,接下来,我们的游览车会停靠四个站点,等这四站都停靠完了,你们也算把校园都逛遍了。好,我们现在上车,出发!”这种具有画面感的表述方式,会让课堂变得轻松起来。
第三个小技巧是,给听众预期之外的获得感。
听众总是喜欢有一些意外收获,而这种预期之外的获得感会让人亢奋。韩亮跟我讲,备课时他会特意准备一些自己总结的技巧和窍门,在课堂上装作不经意地抛出来。
他会说:“看大家听得这么认真,那这样吧,我今天就额外再多教给大家一个技巧。告诉你啊,这个技巧是我独家开发的,在别的老师的课上你可听不到。你们想不想听?”他发现,每次一这么说,下面同学就会立马精神抖擞,翻开本子拿起笔。
好了,总结一下,在今天的《邵恒头条》中,我跟你分享了得到高研院讲师韩亮的一套关于怎样讲好一场百人大课的方法。这套方法是这样的:开场时,先在听众的认知上戳一个洞,然后用接下来的课程内容把这个洞填满。不要提前设计听众的笑点,而是有意收集听众的笑点,加以利用,引爆课堂气氛。如果听众注意力出现下滑,可以使用三个小技巧:
·让听众站起来说几句
·调动听众脑中的画面
·给听众预期之外的获得感
我觉得,他的这些技巧有很强的通用性,以后你无论是登台发言、汇报,还是演讲,都可以借鉴。
从这套方法中,你也能看得出,其实做好一场演讲的诀窍,重点并不在讲的人身上,而是在听众身上。每一次演讲,都是在为听众提供一场知识服务。所谓的“讲得好”,就是讲的人能把服务体验设计得更细致。
如果今天的分享让你对得到高研院的高手课感兴趣了,那么欢迎你报名,参加第9期得到高研院的课程。报名链接我放在文稿下方了。报名日期这周日就截止了,抓紧上车!
好了,这就是今天的《邵恒头条》。我是邵恒,我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