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陈章鱼,欢迎收听《每周新书盘点》。
上周啊,我们搞了一个特别篇,专门找得到的老师问扎心的问题。结果有一个人她说一点都不扎心,谁啊?脱不花、花姐。
据可靠的线报跟我说啊,花姐她早就想好了一个「万能答案」。不管我问什么问题,她推荐的书都是《了不起的我》。因为我问的问题不管多奇葩,要让对方感到扎心,一定是设想对方的人生遭遇了巨大的变动,而陈海贤老师这本《了不起的我》呢,就是帮助我们应对人生的变动。
确实,我那些问题就是按照这么个逻辑想出来的,我自己还特别美,因为按照这套逻辑,我能为每个人定制一个特别闹心的问题。可是如果有人像花姐这样,顺着这个逻辑往回想,就能以不变应万变,我的那些问题,就一点杀伤力都没有了。
你看,我自以为的优势,恰恰成为了的软肋。这期节目,我就从这个角度,来为你盘点一下本周最值得你关注的新书。
第一本书,我们来看,身体上的强者,他的软肋是什么?
本周袁泽老师为我们解读了一本书叫《生存心理》。这本书在我看来啊,就是一本儿野外探险的错题集,只不过一般的错题是扣分,这里的错题是要命,作者研究了大量野外探险的事故案例,告诉我们,那些野外探险的高手,他们的强处,也常常是让他们遭遇危险的原因。
比如说,野外探险的高手,非常重要的一个优势是什么呢?经验丰富啊,对环境非常熟悉,遇见什么问题都知道如何处理。
但是,熟悉也有熟悉的问题。因为我们的大脑,对新信息,特别是带有强烈情绪和感官刺激的信息格外敏感。所以我们遇上危险的环境,往往会特别专注。可是对于高手来说,环境太熟悉了,完全算不上新信息,很可能不会引起额外的注意。就容易出现细节上的疏漏。
比如书中有个例子啊,有位叫做林恩·希尔的攀岩专家,到法国登山,路线非常简单,是为初学者准备的,希尔只是把它当作一次热身。但是,在将绳子系到安全带上时,她分心了,一边和别人聊天,一边系绳子,没有把绳结打完。等她爬上山顶再往下降时,没打好的绳结突然松开,幸亏她掉到一棵树上,这才捡回一条命啊。
《论语》里也有一个故事,孔子有个学生叫子路,是个特别勇敢的人,有一次他大概是想让孔子在同学面前夸夸他,就问孔子:您如果带兵打仗的话,希望带上谁呢?言下之意,我这么勇敢,你肯定把我当成大将啊。
没想到孔子怼了子路,原文说:「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什么意思呢?就是孔子说,空手打老虎,徒步过大河,死了也不后悔的人,我不带他玩儿。我要的人,是遇见事情知道害怕,能小心谋划怎么样才能成功的人。
对于高手来说,身经百战是他的长处,可是经验多了,对这个事儿太不陌生,也就很难保持专注,这也正是高手的软肋。
第二本书,我们来看看,知识上的强者,他的软肋是什么。
本周我们新上线了一本电子书叫《追捕祝融星》。
祝融星是天文学家想象出来的一颗星,并没有真实存在过。他们想象出来这么一颗星,是为了解释天文学遇到的问题。
什么问题呢?水逆。对,就是大家在朋友圈里天天说的水逆。
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这些行星我们用肉眼就能看到,人们观测的时候发现,其他的行星都是向一个方向运行,只有水星,每隔4个月都会这样反方向跑一次,这就是水星的逆行,简称水逆。
于是天文学家就开始研究水星的轨道异常是怎么会回事儿。他们想到了之前的一个例子。
观测天王星的时候,它的轨道也和计算不相符,有人就猜想啊,是不是天王星附近还有一颗星星,它的引力影响了天王星。天文学家利用万有引力定律,推断什么位置上的星星能对天王星产生那样的影响,还真把这颗星星的位置给算出来了。用望远镜一观测,真发现了一颗新的行星,这颗星就是海王星。单靠计算就发现了一颗行星,这成了天文学的一段佳话,海王星也被称作「笔尖上发现的行星」。
有了这段故事,天文学家很自然地想,那水星逆行,可能也是因为附近有颗行星影响它?天文学家就假想出了这颗祝融星,之后整整50年的时间,全世界的天文学家,都在寻找这颗祝融星。
可是找来找去也找不到,直到爱因斯坦横空出世。1915年,爱因斯坦专门在当时的普鲁士科学院做了一场演讲,就是告诉天文学家,祝融星根本不存在,不是水星的轨道有问题,而是你们的计算有问题,你们用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来认识宇宙是不准确的,他拿出了一种新的理论,就是大名鼎鼎的广义相对论。
那么为什么全世界的天文学家,比不上一个爱因斯坦呢?因为当时的天文学家集体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路径依赖」。
天文学家曾经频繁地使用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只要遇到问题,这个理论都是有效的。小到苹果落地,大到行星引力,都可以用一套公式精确计算,天文学家会特别习惯使用这套理论,整个天文学的知识体系,很大一部分都会建构在这套理论的基础上。
天文学家这种建构理论的能力,原本是他们最大的优势,但是也变成了他们最大的软肋,让他们难以发现更新的理论,实现颠覆式创新。
其实,天文学家使用的万有引力定律,本身就是颠覆式创新,因为在古希腊,天文学家相信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它们能建构一整套地心说的模型体系,解释任何形式的运动。
你发现了没有,天文学历史上的两次重大的颠覆式创新出现之前,传统的理论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似乎可以解释一切。可是理论建构的能力太强,反而就再也不敢去发现新的理论,这就是知识高手的软肋。
第三本书,我们来看看,历史上的强者,他的软肋在哪里。
本周徐玲老师为我们解读了一本书叫《白银资本》。
自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西班牙殖民者在美洲发现了大量金银矿,多到什么程度呢?16世纪到18世纪,全世界85%的白银和70%的黄金都来自美洲。这家伙,放到今天就是连中了好几百张彩票啊。古今中外的人有了钱都一样,最想干的事儿就是买买买,当时最名贵的奢侈品,就是来自亚洲的香料、瓷器、茶叶、丝绸,于是一箱箱的货物往欧洲运,一箱箱的白银流进中国,以至于一位西方学者写了一本书,书名就叫《哥伦布是中国人》他的意思是,哥伦布辛辛苦苦发现了美洲,西方人辛辛苦苦开采了银矿,结果这些银子一股脑被中国收走,这不等于中国人发现了美洲银矿吗?明清时期,中国的生产、消费、贸易和人口都出现了大规模的增长,这些白银是很重要的动力。
当时的西班牙成了家里有矿的大财主,凭借雄厚的财力成为欧洲的霸主,可是这也带来了问题。就像现在一些阿拉伯国家,只卖石油,不愿意发展其他贸易和生产,反而衰弱了自己的竞争力。这在经济学上有个专业名词,叫「资源的诅咒·,过于丰富的资源,反而成了一个国家发展的阻碍。像英国这样的国家,因为没有这笔财富,只能专注于发展生产和贸易,这才成为后起之秀。
你看,财富是西班牙的强处,也恰恰阻碍了它的工业发展,成为了它的软肋。
本周我们还在「知识城邦」搞了个有奖竞猜,本周上线两本听书《伊丽莎白女王》和《雪隐鹭鸶》,一本书讲的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一本书讲的是《金瓶梅》。看似八竿子打不着,实则却能因为一本书联系起来,哪一本呢?就是《白银资本》。伊丽莎白一世的时代,正是英国打败西班牙,快速崛起的时代。《金瓶梅》呢,真正描写的是明代的商业社会。这三本书啊,不仅时代相同,而且英国的顺势而起,明代的纸醉金迷,背后都和美洲白银推动的全球贸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如果我们横着看历史真的很好玩:公元16世纪的某一天,在世界的西方,效忠伊丽莎白女王的英国战舰击沉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在世界的东方,一名叫西门庆的商人,不对,准确的说是西门庆这个小说人物的原型,正在谈笑饮酒。相隔万里,看似毫无关连,背后却有一条白银铺成的航线把他们连接起来。
好的,以上就是本周推荐的5本好书:
《生存心理》《追捕祝融星》《白银资本》《伊丽莎白女王》和《雪隐鹭鸶》。我又和你一起,盘点了本周最值得关注的新书。这5本书的链接,我已经放到文稿中了,欢迎点击收听或者阅读。
我是陈章鱼,祝你周末愉快,我们下个周末再见。
《生存心理》
《追捕祝融星》
《白银资本》
《伊丽莎白女王》
《雪隐鹭鸶》
【点击以上 5 本书,即可前往阅读/收听】
如果你想重复收听,或者周末暂时没有时间,想存起来之后再听,你可以点击屏幕右下方的那个小心心,收藏我们这期节目。
你也可以在「得到」APP 首页搜索「陈章鱼」或「每周新书盘点」找到节目。
还可以把《每周新书盘点》加入学习计划:打开「学习计划」,点击「调整计划」,在「未加入课程中」选择《每周新书盘点》。
如果你有其他需求,欢迎在节目下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