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 | AI时代,金融专业还值得学吗?

你好,这里是《邵恒头条》,我是邵恒。

今年,全球有不少大型银行进行了大规模的裁员。这个月我看到一个数据,今年已经公布的银行裁员计划,人数高达75000人。其中,裁员最多的是欧洲银行,占据了全球银行业裁员80%以上的人数。仅仅是德意志银行一家,就裁掉了18000人。

今年裁员潮背后的主要原因是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银行为了节省成本、提高效率,削减了人力开支。

但是,要是从长期来看,银行裁员其实已经成为一个必然趋势,原因你肯定也早有耳闻:那就是人工智能可能会替代这个行业里大量人的工作。

富国银行在10月份曾经出具了一份长达225页的报告,专门研究了科技会对整个金融服务业带来的冲击。

报告里写到,银行其实比任何一个行业在科技上的投资都要高,大约每年投资1500亿美元左右。

越是大型的银行,就越是看重科技投资,因为科技会决定一个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比如说,大数据技术能让银行实现更精准的销售,人工智能技术,能大幅度降低贷款处理流程的成本。

而这种投资趋势的结果就是,在接下来的十年,美国的银行总计将会裁掉20万人。

中国的银行,在智能化上肯定也不会落后。我们在中国其实也观察到了类似的趋势。中国四大行,由于银行网点智能化,这几年已经裁掉了8万人。

面对这样的趋势,很多人都会对金融专业感到很悲观。有不少人会想,以后学金融专业是不是完全没有价值了呢?

传统来说,金融专业是非常挣钱的香饽饽、铁饭碗,不学这个,学啥能挣钱呢?难道大家都要去学编程吗?

得到上的香帅老师,在她最近刚刚上线的《香帅中国财富报告》里,专门回应了这个问题。今天的《邵恒头条》我就来跟你分享一下香帅老师的看法。

首先,开门见山,我先跟你分享她的结论:金融专业可以学,但你最好是考上顶尖学校的金融专业,比如北大、清华、常青藤名校。这样,你在金融行业里发展才可能有前途。

为什么这么说呢?

金融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行业,细分职业很多,各个细分职业的人工智能替代率,差距也很大:在金融行业里,大约有60%的职位被人工智能替代的概率极高,替代率超过90%。但是,也有25%的职位人工智能替代概率很低,不到30%。

那什么样的职业,有90%的概率会被替代呢?可不仅仅是银行的柜台人员啊。像是预算分析师、保险承包人、会计师、税务稽查员,甚至是负责放贷款的信贷员,都属于这类。

这类职位有一些共同特点,那就是他们的工作内容里都有很多可重复的细节,有明确的任务目标,所以很容易被计算机用算法进行编码,形成程序。

用香帅老师的话来说,这些都是“可编码”的工作。

如果你想有一个简单粗暴的方法来判断,那么,金融行业大部分基层和中层的岗位,其实都是“可编码型”的。

那什么样的金融职业,不可编码、不能被替代呢?

香帅老师举例说,比如银行家这种工作。他们的工作大部分是“找资源,协调关系,平衡利益”——这样的职业也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以人为本”。这种技能,恰恰是无法被程序化的。

再比如说优秀的基金经理。虽说他们会做大量的数据分析,看起来好像是人工智能可以干的事儿,但事实上,最终决策依靠的还是经验、直觉、判断力等等。类似这样的能力模型,也是人工智能没法轻易取代的。

如果我们还是用一个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判断,那就是,在金融行业金字塔尖的少数职位,不会被替代。

这些职位本来就很稀缺,所以自然在人才选拔上当然有很高的门槛,比如说你得是从顶尖名校毕业的,有高学历,甚至有好的家庭背景。

香帅老师在课程中给了一个数字,我看了之后感到非常惊人:

中国基金经理中的87%都毕业于12所高校。哪12所呢?基本上就是清华、北大、复旦、上财这个级别的高校。而顶尖私募基金、投资银行的高级职位更是常青藤、清北复交的专利。

所以,香帅老师对考虑学金融专业的人,建议非常中肯:

如果你家境优越,或者能考上清北复交、常青藤学校,那么学金融仍然是好选择,因为你很有可能成为这个行业金字塔尖的少数人才。

但如果做不到,那么毕业之后,大概率会在基层做“可编码”的工作,未来职业的风险度就很高了。

我们小结一下,金融行业的这种特征,是“金字塔型”的替代。整个行业平均的人工智能替代率在50%以上,但是细看下来,少数顶尖位置仍然有不错的前景。

你可以想想看,还有哪些其他行业,也可能呈现出这种特征呢?

其实很容易想到,像是法律、销售,也属于这样的行业。

我记得,在给第一期得到大学同学面试的时候,我就面试过好几位律师候选人。当时我们有一个面试问题是,如果你有一个月的时间,可以去学习任何一个领域或者话题,你会学什么?很多律师候选人的回答都是,人工智能。

显然,人工智能给这个行业带来的危机感非常强烈。

说了这么多,可能会让你觉得有点丧。因为听下来,似乎人工智能的大潮席卷而来的时候,原本那些有高学历的人、家庭背景好的人,在浪潮当中会依然会站得很稳。而那些本来在金字塔底的人,会被进一步打击,被技术浪潮拍在沙滩上。

但我要说一句,事实并不完全是这样。

香帅老师在课程里指出,放在整个社会层面来看,你会发现人工智能浪潮,会让一些传统的白领职业(律师助理、信贷员等等)被替代。但同时,也有一些人们以前不觉得是多有前途的职业,反而会成为创造财富的新星。比如说,社区服务人员、育儿嫂、健身教练、美发师。

我再剧透一点点啊,香帅老师在课程里提到的,像美甲师、美发师、美容师这些职业,年收入现在基本上都在10万到100万之间,而且这种行业的技能积累回报率非常高。

在比如,线下的心理咨询师,有50%以上的心理咨询师月收入都能超过2万元。

而如果你已经听了今天的罗辑思维的《年末精选》,你肯定知道,育儿嫂的平均招聘工资是6000元出头,已经比秘书、行政文员这样的白领职位要高出30%左右。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逆袭呢?

科技的影响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在中国的经济环境下,还一个跟科技同样重要的变量,也在推动着财富创造的革新。这个变量就是人力资本密集型的服务业,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新的驱动力。

而服务业又恰好是一个人工智能技术无法替代的行业,因为这个行业里做的都是跟人打交道的工作嘛。

技术和经济结构这两个大的变量,一起挤压、冲击就业市场,才会出现我们前面说的现象:

原本不错的白领职业变得不那么值钱,而服务型,甚至蓝领工作,可能会成为财富创造的新引擎。

所以,在某些行业没落的同时,也有源源不断的新机遇涌现出来。

比如三年之内收入翻了一番的医美行业,服务于“孤独经济”的心理咨询行业或者宠物行业——这些新机遇,香帅老师在课程里有非常详细的分析。我已经剧透得够多啦,我推荐你亲自去订阅学习。

好了,总结一下。在今天的《邵恒头条》中,我跟你分享了人工智能时代,金融行业的财富逻辑会发生什么变化。

在塔尖的人会持续收获财富,但是在塔的底部、腰部的,由于他们的工作是“可编程型”的,所以有大概率会被人工智能所替代。同样的变化也会发生在律师、销售等等行业。

不过,新的机遇也会从意想不到的,甚至人们过去不看好的行业涌出,比如以人为本、个性化的服务型行业。

新技术以及经济结构这两个大的变量,会一同塑造中国未来的财富格局。

好了,这就是今天的《邵恒头条》。我是邵恒,我们明天见。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