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人:陈章鱼
你好,这里是《邵恒头条》,我是邵恒。
在刚刚过去这一年,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感受:世界的变化太多、太快了,很多时候不知道如何理解,更不知道怎么应对。
比如在2019年,Z世代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群体,很多人大呼看不懂新生代的消费文化。
再比如,AI进入银行、律所,甚至学校课堂。娃还未出生,家长就要担心孩子未来学啥有前途,怎么竞争得过人工智能。
你的迷茫和焦虑,我在浏览《邵恒头条》节目留言的时候都能感受得到。但我想告诉你的是,别忘了罗胖在2019年跨年演讲上发布的得到APP愿景:让知识成为每个人的力量。你对这个世界的了解越多,你就越会找到,让你对未来保持乐观的力量。
在过去这一年,有很多新书曾经给了我这样的力量。我和我的同事,“每周新书盘点”节目的主理人陈章鱼,一起为你挑选出了2019年出版的7本新书。读过这几本书,你对于世界,对于自己的看法都会柳暗花明。在今天的《邵恒头条》中,我就给你说说,为什么这7本书值得你在2020年反复回味。
2019年我和陈章鱼读到一本书叫《事实》,这本书大部分的内容其实就是数据,却让我感觉非常震撼。因为当我们真的用数据了解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自己对世界的认识有多大的偏差。
比如我问你,在全世界所有低收入国家里,有多少百分比的女孩能上完小学?
A.20%
B.40%
C.60%
答案是C,在低收入国家,60%的女孩能上完小学。
再问你一个问题,全世界人口的预期寿命现在是多少岁?
A.50岁
B.60岁
C.70岁
答案是C,70岁。
答不对其实没有关系,《事实》这本书的作者带着一系列这样的问题,找来世界各个国家的12000人参与线上测试。又去动物园,扔给大猩猩一把贴着ABC的香蕉,然后念一个问题,看大猩猩会吃哪根儿香蕉,用这样的方法统计大猩猩的答案。
统计出来,人的正确率,不如大猩猩。
我们当然比大猩猩聪明,可是我们会过分情绪化地看待世界,当我们真的用数据理解世界时,才会发现这个世界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糟糕。
因为这本书,我觉得,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值得更乐观。
《时间的秩序》这本书的作者卡洛·罗韦利是一位理论物理学家,为时空物理学作出了重要贡献,最大的贡献是创立了“循环量子引力”理论,这是弦理论下边的一个分支。听完这样的介绍,我相信你已经彻底迷糊了,如果你看过美剧《生活大爆炸》,里面的主角谢尔顿就是一位研究弦理论的物理学家。你可以把这位罗韦利教授看做更有成就的谢尔顿,而且比谢尔顿更有情商。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时间的秩序》中,他用了诗一样的语言来描绘物理学,量子力学也好,弦理论也好,在他的口中变得特别迷人。
给你念念这段书的开头,你感受一下:
“我停下来,什么也不做。什么也没有发生。我什么也不去想。我聆听时间的流逝。这就是时间,熟悉又亲密,我们认它带领。秒、时、年的洪流将我们投向生命,又把我们拖向虚无。我们栖居于时间之中,就如鱼在水中……”
以往我们会觉得,科学是一种工具,我们是为了实现某种目的,才去学习科学。而读了罗韦利的书,你会发现,科学本身就是人生旅行的目的地,就像是大堡礁和乞力马扎罗山,就像是故宫和金字塔,你站在那里,看到不一样的景色,本身就让你无比兴奋又无比幸福。
让科学变得迷人,因为这本书,我觉得,我们对科学的看法值得更乐观。
2019年我读到一本烧脑神书,叫做《为什么》。这本书的作者朱迪亚·珀尔是人工智能领域的权威专家。这本书从人工智能讲起,一直讲到一门新的科学:因果科学。
珀尔认为,现在的人工智能,根本就不具备真正的智能,它只是一个庞大的数据库。所有的能力都是基于已有的数据,都来自人类的输入。但是真正的人工智能,必须能够超越经验,能够想象一些从来没有被录入数据库内的事。
而想要具备这种超越经验的能力,首先要具备因果思维。
对人类来说,因果是一种特别自然的思考方式。就是因为太自然了,以至于很多人都没注意到,这种思考方式其实反映了人类的一种超越经验的能力。这本书就是让因果这门学问重新回到科学的范畴之内,研究怎么用科学的视角看待因果。
这本书讲的内容非常深奥,不过让我最感兴趣的,是因果科学的诞生。
自从人工智能诞生以来,人们对它的未来有各种各样的猜想,悲观的猜想是人工智能会反过来统治甚至毁灭人类,乐观的猜想是我们能借助人工智能解放我们的脑力。而这本《为什么》,向我们展现了第三种可能:我们借助对人工智能的研究,反过来更加了解自己。仅仅是研发人工智能的过程,就在拓展人类的心智。
因为这本书,我觉得,我们对技术的看法值得更乐观。
我们什么时候最容易悲观呢?其实还不是面对问题的时候,而是我们根本不知道我们要面对怎样的问题。巨大的不确定性,才最容易让人感觉前途暗淡。
美国宇航局NASA面对的不确定性,应该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因为大多数的航天项目,做的都是没人做过的事情,去的都是没人去过的地方。别人在工作中遇到的是各种各样的问题,而NASA遇到的就是各种各样的谜题。
就这么一想,我都替NASA发愁。但NASA倒是没有那么悲观,为什么呢?他们有自己一套独特的心法。2019年新出的一本书叫《高胜算决策》,就是NASA资深工程师总结出来的心法。
NASA是怎么做的呢?他们把一个巨大的问题,拆解成尽量多的小问题,再把每个小问题的每个风险都列出来,再去计算这些小风险的概率。最后把它们加在一起,你就能对一件没人做过的事情,做出相对准确的评估。
你看,我们常常以为高手只有一种思考方法,是“破”,像破案一样,找到那个最最关键的环节,一举击破,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可是还有另一种方法,是“拆”,把大谜团拆成小问题,拆着拆着,这个迷自己就解开了,剩下的就是一个个的具体问题。
把谜题拆成问题,再从问题找到答案。世界上就没有困难的事情了。因为这本书,我觉得,我们对困难的看法值得更乐观。
我从陈章鱼那了解到一个有趣的数据,在得到的“每天听本书”上,2019年大家听得最多的职场类新书,讲的不是高效工作,也不是职业规划,而是幽默感。这本书叫《如何成为讲话有趣的人》。
很多人会认为,幽默感是天生的,可是这本《如何成为讲话有趣的人》就告诉你,幽默是一种可以训练的技能。学会书里的方法,你也能成为讲话有趣的人。
有人还会说,那你也得遇上有趣的事情,才能成为有趣的人啊。像我们这样天天上班下班,特别无聊,怎么能变成有趣的人呢?
陈章鱼告诉我,他在2019年还读到另一本奇书,叫做《642件可写的事》,书如其名,这本书就是列出来不多不少642件可以写成文章的事情。
很多题目都特别好玩,有些事是脑洞,你也许一辈子都没有从这个角度想过问题。
一株盆栽要枯萎了,如果你可以劝它活下来,你会说什么?
如果桌子有自己的想法,那么每天晚上家里人睡着之后,它在想什么?
有些事,本身就是好玩的小说情节。如果你的朋友说昨天看见你坐在警车后座上,你怎么解释?
因为这两本书,我觉得,我们对生活的看法值得更乐观,因为有趣的生活,对每个人来说都触手可及。
在我们看来,想要改变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想变瘦,想早睡早起,想戒掉拖延症,似乎都是难上加难。
但是,在《了不起的我》这本书里,资深心理咨询师陈海贤老师告诉我们,其实只要找到科学的办法,改变真的没有那么难。
举个例子,书中提到一个女生叫艾米。艾米刚从大学毕业,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这家公司经常开会,艾米是一个有想法的人,可是她总是不好意思在会上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时候鼓起勇气说出来,别人提出反对的意见,她也会附和。慢慢的,别人开始忽略艾米的想法,她感觉非常苦恼。
这是很多人都会遇到的情况,大部分人都会说自己胆儿太小,太懦弱,而在这本《了不起的我》中,陈海贤老师给我们介绍了一个工具,叫“心理免疫的X光片”,来发掘对于艾米来说,表达出自己的想法真正难在哪。
怎么做呢?只需要问自己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你希望达成的行为目标是什么?对于艾米,就是更自信地表达自己。
第二个问题,你正在做哪些跟目标相反的行为?对于艾米,就是经常附和别人。
第三个问题,那这个跟目标相反的行为有什么好处呢?在书中,艾米是这么分析自己的,她担心如果她说出不同的意见,别人会把她当做异类,如果她说得不对,别人会觉得她蠢。
通过这三个问题,其实发现艾米心中有个重大的假设,如果她发表不同意见,别人会用异样的眼光看她。
其实艾米要做的,就是先小小地尝试一下,一点点推翻了内心的这个假设,艾米自然就能勇敢地表达自我了。
这只是书中提供的一种方法,已经让我们看到,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自己不勇敢、不上进、没出息,其实是因为心中的一个结,找到合适的方法,解开那个结,改变自然就会发生。
因为这本书,我觉得,我们对自己的看法值得更乐观。
好了,这就是我和陈章鱼要和你分享的书单。如果你身边有家人、朋友、同事也因为对未来的不确定陷入迷茫,推荐你把这个书单分享给他们。
如果你想了解2020年出版的新书,也欢迎你关注我的同事陈章鱼的周末节目:每周新书盘点。
同时我也祝你在新的一年里,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那个“了不起的我”。
好了,这就是今天的《邵恒头条》。我是邵恒,我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