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 | 为什么美国人会抢购卫生纸?

策划人:朱辉

你好,这里是《邵恒头条》,我是邵恒。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之下,国外的人生活状态到底如何,牵动着不少人的心。最近,我和《邵恒头条》的驻纽约观察员朱辉交流,询问他在纽约生活的情况。

他告诉我说,上周末他去美国最大的连锁超市购物,纽约居民抢购卫生纸的景象让他吃了一惊。

在超市里走了一圈,他发现不仅仅那些放大米、瓶装水、洗手液的货架都已经空了,平时堆积如山的卫生纸也已经所剩无几。很多顾客的购物车里都有大包的卫生纸,有的还有好几包,堆得连后面推车的人都看不见。

囤积食品、水、消毒用品,这完全能理解,但是卫生纸既不能果腹,也不能防病毒,怎么也有那么多人抢呢?

在今天的《邵恒头条》中,我就来跟你分享一下朱辉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以下是朱辉的《纽约来信》,我给你念念。

在美国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不只是纽约,美国其他地区也出现了抢购卫生纸的新闻。三月五日,加州的圣伯那地诺市(San Bernardino)有很多顾客因疯狂争抢卫生纸而产生争执,最后警察到来才平息了局面。三月二十一日,芝加哥附近的小城皮奥里亚(Peoria),警察接到911电话:数人在超市因为争抢卫生纸而打架。与此同时,美国各大城市的很多超市里的卫生纸被抢购一空。

还不只是美国,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出现了这种抢购卫生纸的现象。一段三月七日的视频显示,澳大利亚悉尼的家庭主妇为了争夺最后一包卫生纸而大打出手。在日本东京,人们抢购太疯狂,很多商店不得不限购,每人最多买一包卫生纸。

在纽约亲身经历了“卫生纸恐慌”后,我去查了资料,发现抢购和囤积卫生纸并不是今年的特例,而在历史上反复上演过多次。

比如,在1973年,美国股市经历了崩盘,经济陷入严重萧条。当时,原油价格飞涨了4倍,华尔街股票下跌45%,举国一片恐慌。几百万美国人涌向了商店,卫生纸售罄,这种状况持续了四个多月。

时间再近一点,到了2013年。当时,委内瑞拉深陷入经济危机和通货膨胀,因为物资短缺而人心惶惶。当时委内瑞拉的民众也开始抢购卫生纸。最后,政府不得不将所有的卫生纸制造公司收归国有,以此提振民众的信心,表示有国家支持,卫生纸不会短缺。

这真是奇怪了。为什么面对危机,囤积卫生纸会成为人们的首选呢?为什么不是囤积别的东西?

在我读商学院的时候,旁听过一门社会心理学的课程。教授在讲课的时候,曾经讲述过一个心理学理论,叫做自我决定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自我决定论由两名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Edward Deci)和理查德·瑞安(Richard Ryan)提出。这个理论分析了人类行为后面的内在心理动机。

这一套理论最核心的观点,是它提出人类有三个与生俱来的需求。这三个需求分别是:

第一,自主,也就是需要对环境和自我有一定的掌控能力;

第二,胜任,也就是通过操纵环境达到预期目的成就感;

第三,关联,就是我们需要和周围的人产生联系,在集体中找到归属感。

我发现,用这个理论框架审视当前的情况,抢购卫生纸就能被解释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抢购卫生纸恰恰是以非常低的门槛满足了前面咱们说的这三种基本需求。

首先我们来说说自主的需求,或者说,掌控感。

你想,如果气象局报道飓风或者暴风雪即将来临,可能持续一周,你会不会感到某种程度上失控,有一种惊恐、慌张的感觉?虽然你知道,按照已有经验来说,飓风和暴雪肯定会结束,但还是会很自然地去囤积一些水和食品,用来抵御未来的不确定性。

而这次新冠病毒就相当于一场飓风或者暴风雪,但是它带来的不确定性甚至要比暴风雪更大,因为它是一种未知的病毒,目前仍然没有任何疫苗,人类对它的高度传染性、死亡率和持续的时间都所知甚少。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很容易感觉生活失控了。

其实我们人类并不完全具备理性地处理失控的能力。我们经常会做各种合理或者不合理的事情,来创造一种自己仍然能控制局势的感觉。许多欧美国家出现抢购,其实就是人们在试图通过抢购来获得一种掌控感。

那为什么偏偏要抢购卫生纸呢?

因为,卫生纸很便宜。它不像蔬菜、水果非常容易过期,卫生纸能存放很长时间,而且肯定能用完。当人们想疯狂采购,重新找回掌控感的时候,卫生纸就成了一个风险很小、门槛很低的选项。

事实上,卫生纸不仅是风险小,它还具有其他物资并不具备的文明属性。

现代卫生纸是美国人约瑟夫·盖迪(Joseph Gayetty)在1857年发明的,但是一直等到美国和欧洲绝大部分城市拥有公共和私家厕所后才开始广泛应用。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卫生纸一直被认为是生活中干净、舒适和文明的象征。

在很多人的潜意识里,卫生纸其实就是正常生活的代名词,买卫生纸,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在给家人提供文明、舒适的物资基础。

当欧美的疫情恶化时,主妇们或者家庭内负责采买的成员,往往会感受到强烈的照顾家人的意愿和责任心。而买卫生纸就意味着,他们只用最小的投资和努力,就能够获得照顾了家人和自己的成就感——这不就满足了我们前面说的第二类基本需求吗?胜任。

除此之外,前面我还说道,人还有第三类基本需求,关联。下面我们再说说,卫生纸跟关联有什么关系。

我在查资料的时候发现这么一件事,在1973年美国股市崩盘期间,以及今年国外出现的抢购事件里,都埋着这么一个细节:刚开始,往往是某个国家出现这种抢购行为,然后逐渐产生区域性或者全球性的连锁反应。比如今年是日本最先出现了抢购。接下来是澳大利亚,随后是美国。换言之,这种抢购似乎有一定的传染性,人们在互相模仿。

其实,这种模仿是写在我们基因里的生存直觉。我们的祖先生活在远古丛林中,当其中一名成员发现某种危险而开始逃跑时,其余人也会开始奔跑,不管他们是不是看见了真正的危险。集体行动提高了我们的生存率,在演化过程中就逐渐成为一种直觉,让我们不自觉地会模仿其他人的行为。

同样的,在超市里,你看着周围有人在抢购某种物品,会不会想:也许他们知道什么我不知道的事情?如果我不照着做,会不会陷入糟糕的、危险的境地?这么想着呢,于是就随众买一大包吧。

前面我们说,关联需求,指的是我们需要和周围的人产生联系,在集体中找到归属感。而买卫生纸,就是此时此刻我们能做的,跟集体保持一致的行为,这样的行为就满足了我们心里的关联需求。

所以你看,抢购卫生纸表面上看对于防控病毒没啥用,但放在人类需求的基本框架下去看,它反而是合情合理的。这种行为,用极低的成本和非常小的努力,满足了人的三大基本心理需求:自主掌控感、胜任满足感、群体归属感。

不过,抢购虽然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求,却会给供给链带来巨大的压力,同时给社会造成混乱,我是不鼓励的。但是,在巨大的不确定性面前,我们每个人又都不喜欢失控的感觉。这时候,我们还能做点什么,来获得掌控感呢?

你知道,我是一个惊险小说作家,在我的小说里,主人公也会遇到让他们恐慌、失控的情况。比如我最近的一部小说《寻骨者》,主人公被指控谋杀,需要在最短时间里找到真凶。

当然,我自己给主人公设计了一个相对理智的头脑,让她能快速冷静下来。

但除此之外,我还给了她设计了另外一个应对恐慌的工具,就是快速搜集、整合信息,获取知识的能力。我很佩服的恐怖小说家霍华德·洛夫克拉夫特就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类最古老而强烈的情绪,便是恐惧,而最古老最强烈的恐惧,便是对未知的恐惧。

知识正是对未知的恐惧最好的对抗。

好了,以上就是特约观察员朱辉发来的《纽约来信》。

朱辉老师还告诉我一个好玩的细节:那天他离开超市的时候,购物车里也多了一包24卷的双层厕所纸。还别说,看着它庞大的体积和它上面印着的柔软云彩和羽毛的图案,他还真有一种舒服和满足的感觉,一时间都忘记了家里还没有准备食品、洗手液或者口罩。

听他这么说,一方面我觉得有些无奈,但是另一方面也有一点释然:既然掌控感的来源常常是非理性的,与其绞尽脑汁试图掌控,我们还不如先让自己放下一些对掌控的执念。

好了,这就是今天的《邵恒头条》。我是邵恒,我们明天见。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