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这里是《邵恒头条》。我是李翔,这是我给邵恒代班的第8天。
今天探讨的问题是:怎么了解用户的需求。了解用户的需求,弄清楚大家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支持谁又反对谁,这件事在商业和政治领域都可以称得上是圣杯级别的问题。谁要是能搞清楚这个问题,那就相当于掌握了大众喜好的密码。
所以人类发明了各种方法来解答这个问题。媒体会请读者填写问卷,有各种各样的民意调查,也会有针对专家的调查,对于产品而言有用户调查、产品盲测,还有互联网产品界的AB测试。
但是也有大神级的人物很反对市场调查。比如大家可能都听说过,乔布斯说,“如果我想做市场调查,我就去照一照镜子”。他还特别喜欢引用福特的一句话,如果你去问消费者他想要什么,他一定会告诉你是一架跑得更快的马车。微信产品经理张小龙也调侃说,每次微信发布新版本,都会有无数人跳出来教他怎么做产品。
除此之外,也有市场调研时消费者嘴上说不要,推向市场上身体很诚实的例子。先来看一个例子,一款今天已经封神的办公椅艾龙(Aeron)。这个椅子是美国家具公司赫曼米勒在1994年推出的。
赫曼米勒公司的官网上是这么介绍Aeron椅的:“一款有益健康、适应多种姿态、具有包容性的尺寸和有利环保的座椅”“一款世人前所未见的设计”“Aeron在人体工程学技术和材料创新方面跨出了开创先河的一步,完全没有使用像泡沫、织物或皮革等标准的座椅材料就提供了一种舒适的解决方案。它改变了人们对于办公座椅的看法——也正因为这样,很快在流行文化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你可以很方便就在网上查到这个椅子的样子。很可能你用的办公椅,即使不是,也有点类似Aeron椅。因为Aeron还挺贵的,一把椅子要一万多。
这把椅子跟传统上大家认为的舒服的椅子都不一样。赫曼米勒公司当年从自己卖椅子的经验里也发现,大多数人还是喜欢看上去坐垫靠垫都很厚、椅背很高的椅子,我们会称之为老板椅。这点东西方都一样。Aeron椅相反,整个椅背和椅垫都是网状材料。设计师的目的是想要保持透气。
因为和之前的产品区别很大,所以这款椅子在设计过程里,不断受到挑战。1992年赫曼米勒公司把这把椅子的样品送到办公室做测试,让大家试用半天,然后用1到10分给椅子打分。和你解释一下,一款产品要达到上市的标准,需要在7.5分以上。但是Aeron椅在舒适度上的得分还不到5分。后来舒适度的分数提升到了8分左右,但是大家又都觉得这款椅子实在太丑了,美观分数一直在2和3之间。
1993年年底,公司对即将上市的椅子进行更多的市场调查,包括采用了常见的焦点小组调查,也就是公司专门召集了一群消费者,然后和他们聊天,调查。结果还是很糟糕。有一个教授安慰他们,椅子挺好,等你们外观设计好了再给我看下吧。
如果一款椅子普遍被认为难看,这椅子还咋卖?但是赫曼米勒公司很勇敢,还是把椅子推向了市场。结果今天我们也都看到了。这款椅子的设计可以说是已经封神。
为什么会这样呢?格拉德威尔给出了一个解释,参加调查的消费者混淆了两种感觉。当他们说自己不喜欢这把椅子的时候,其实是在说,这把椅子很不一样。当他们说这把椅子太丑了的时候,是在说,我以前没有见过这样的椅子。
这种情况也会出现在美剧的调查里。美剧在拍出来之后,会请一些典型的目标观众来看,收集反馈,然后决定还要不要继续拍,要怎么修改,以及要投入多少成本来推广。
同样,也出现了在调查时恶评如潮,但是播出之后大获成功的剧集。为什么呢?这背后的原因,也是因为消费者给出差评的背后,其实是有两种心理:一种是大家讨厌这部剧,另一种是想表达,我没见过这样的剧,它太特别了,我不知道该怎么表达对它的情感,只能讨厌它了。
你看,被调查者无法区分“讨厌”和“特别”这两种感觉,是市场调查失灵的第一个原因,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原因。
商业史上最著名的失败的新产品,可能是可口可乐在1984年9月推出的新可乐了。当时可口可乐的董事长说,新饮料是“公司迄今为止最有把握的一次创举”,新可乐在消费者盲测中的得分也很高。但等到新可乐投入市场,却在各地都引发了抗议。最后可可口可乐没有办法,只能恢复经典口味的可乐。
可口可乐为什么要改动经典配方呢?原因也是因为产品盲测。所谓的产品盲测,就是请一些消费者,在不知道是哪个品牌的情况下,对比使用产品,给出评价。
百事可乐在1980年代初组织了一个市场活动,请一群可口可乐的死忠用户,把两种可乐倒在杯子里,让他们去尝,评价哪种好喝。结果答案是百事可乐。可口可乐肯定不服啊,就自己私下里组织了盲测,结果把自己吓了一大跳,因为有57%的消费者在盲测里真的就认为百事可乐好喝。
就是这种对比,刺激了可口可乐,让他们觉得经典配方可能该改改了。于是公司就投入重金来研发新口味的可乐,最后研发出一款,再进行盲测,这下好了,新可乐确实领先了对手百事。但就是这种在盲测里面大家认为好喝的新可乐,上市之后一败涂地。
为什么会这样呢?格拉德威尔采访和研究了市场调查的专家。给出了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这和盲测的方式有关系。盲测这种调查是怎么进行的呢?消费者喝上一小口,仔细回味一下,有的中间还需要拿清水漱下口,然后再换上另一种饮料,喝一小口。这被称作是“会场测试”或者“小口测试”。跟“会场测试”相对的叫“家用测试”。也就是你自己在家里喝饮料。这完全是另一种喝法,是边做其他事情边喝,几乎每次都会喝完一整瓶。调研专家发现,会场测试的结果,经常跟家用测试的结果相反。
具体到这两种可乐。在会场测试也就是小口测试里,人会偏向于口味更甜的产品,但是如果你要喝一整瓶,口味更甜可能就会适得其反。百事可乐的口味相比于可口可乐要稍微偏甜,所以自然就在小口测试里面占优。
第二个原因叫“感知转移”,这个词有点文绉绉,它的意思就是消费者在购买某样商品的时候,不会单纯考虑商品本身,而是会把包装、摆放、品牌知名度等都考虑在里面。比如消费者会认为玻璃罐的桃子罐头比金属罐的味道更好,也更喜欢圆筒形状的巧克力而不是长方形的。就好像人在吃东西的时候,不仅仅是用嘴巴吃,眼睛也参与了进来。
具体到可口可乐的例子上,消费者对可口可乐的感知也不单单是口味上的,它的品牌、包装和红白相间的颜色,都会被添加到喝可乐时人的感受上。也就是说,可口可乐的综合感知得分还是很高的。
既然有这么多的问题,那应该怎么办呢?
格拉德威尔也没有给出特别好的答案,不过,他倒是给了一个建议,把市场调查和专家反馈结合在一起。因为只有专家才能对自己的反馈和看法负责,能说出个一二三。
他采访了两个专业的试味员,顾名思义,就是去尝食品和饮料的味道,然后给出建议的专业人士。这种试味员厉害在哪里呢?
比如请大家尝一种新的果酱。一般人的反应无外乎两种,嗯,不错;嗯,我不喜欢。然后再强行解释下自己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这就会出现把没吃过这种口味,这种口味挺新奇,直接反馈为不喜欢,太难吃了。普通消费者的看法不能说是错的,但至少是表面的、笼统的、难以解释的、可以被影响的。
而试味员这种专家会怎么反馈呢?就蛋黄酱而言,他们会从颜色、色彩强度、光泽度、结块度、起泡度等几个方面来评价外观,从黏合度、结实度等10个方面描述口感,然后从14个层面来描述味道,这14个层面还要分成3组:香味、基本口味和化学口感。你看,是不是试味员能够把一些难以解释的感受,在多个维度量化出来,有助于生产厂家进行下一步的改进。
我再给你举一个可乐的例子。你听完我刚才的介绍肯定知道,百事可乐要比可口可乐略微甜一点。这是我们一般人,品尝两种可乐之后的体会。
那专家是怎么做的呢?
他们有一个叫“口味差异度”的标准,打分从0到10。10表示截然不同,1或者2是同一产品不同批次的差别。口味差异在6以下就很难区分了。可口和百事的差异度是4,而且,如果可乐放久一点,气泡没了之后,差别还要小。所以,可以说只有专门研究可乐的人,才能喝出两者的差别。
如果你要是不信的话,可以试一下,倒两杯可乐,看自己能不能区分出两种可乐。要是你能的话,可以再做一下三角测试,倒三杯可乐,把里面味道不同的那杯挑出来。据说1000个人里只有三分之一左右的人能做到。但是这个比例,你也知道,不用喝直接猜也是这样。
好了,简单总结一下,为什么通过调查去了解用户想要什么会这么难呢?一个原因是,消费者会把陌生感和不熟悉当成是反感;还有一个原因是,产品使用的场景不同,消费者的真实选择会不同。相反,真正的专家就能够给一个产品特别有针对性的反馈。所以,把市场调查和专家反馈结合在一起,可能是个了解产品如何改进的方法。
这就是今天的《邵恒头条》,我是李翔,我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