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6 | “云手机”是怎么一回事?

策划人:李铁夫

你好,这里是《邵恒头条》,我是邵恒。

昨天,很多人都在关注一条消息:美国政府正在考虑对中芯国际公司限制出口。如果中芯被列入美国商务部的实体名单,那么各家公司向中芯出口任何美国技术之前,都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查。

如果你关注科技领域,可能知道,中芯是中国内地最大的芯片代工厂,跟很多中国科技企业形成了共生的关系。比如华为就是中芯的大客户,每年华为的订单能占到中芯年营收的1/5左右。

这条消息出来之后,中芯股价跌了不少,截止到周一收盘,A股跌11%,港股跌23%。

不过,前景是不是真的那么糟糕呢?也不一定。

最近,我在得到上李铁夫老师的《芯片技术》课程里,看到他分享的这样一个观点:美国卡中国芯片的脖子,主要卡的是高端芯片,比如华为手机的麒麟处理器。但是中低端芯片,很多我们自己已经掌握了生产技术,并不存在卡脖子的问题。

别小看这一点,因为它有可能成为芯片领域破局的一种思路。

李铁夫教授告诉我,他上周关注了一条新闻,就是华为的一款云手机正式开始公测了。李老师认为,这是华为“攻守兼备”的一步战略布局。在未来,它不仅有可能帮华为突破美国的限制,而且还能为万物互联的大时代打下基础。在今天的《邵恒头条》中,我就来跟你分享一下李铁夫老师的观点。

首先,李铁夫老师告诉我,云手机的概念并不是华为原创,也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

国内已经有了一些企业在经营云手机业务。比如说多多云手机、蜂窝云手机等几家公司。所谓云手机,就是把手机上的应用,比如文字编辑、手机游戏这种应用,转移到云端,原本必须要手机才能提供的计算能力,都改由云端的服务器来模拟手机提供算力。

有了“云手机”之后,你不一定非要买一部手机才能使用到手机的功能了。你也可以用一台台式电脑,或者平板电脑访问服务器,你在屏幕上看到的,跟你原来在一部真正手机上看到的画面是一样的。

像华为这次推出的“云手机”,就不是一个真正的手机终端。它是在服务器上虚拟出来的一个手机,它有一部手机主要功能,起到了延伸和拓展手机的作用,现阶段可以用在云手游、直播、移动办公等场景。

比如说,一些手游公司需要在不同型号的手机上做游戏测试,以前,这样的公司可能需要购买一系列、不同型号的安卓手机,但有了“云手机”的服务,这些测试都可以在云端进行,效率大大提高了。

这么看,华为的“云手机”就是一种新的企业服务。不过,李铁夫老师却认为,云手机的设计理念,如果继续向前推进,也许会成为芯片领域破局的一种思路。

为什么这么说呢?

李铁夫老师说,简单来说,“云手机”会降低对硬件的要求。即便一个性能不那么高的手机和电脑,仍然可以实现比较复杂的功能。因为那些繁重的运算,被放到云服务器上完成了。

那这件事,跟绕开美国的卡脖子有什么关系呢?

就像李铁夫老师在《芯片技术前沿》课里面说的,智能手机里面的处理器芯片,恰恰是对性能、功耗要求最高的硬件。

我们就拿华为海思的麒麟990芯片举例子,这是当下最先进的手机芯片了:一块指甲片大小的芯片,上面集成了103亿个晶体管,涵盖的模块包括神经网络人工智能模块、高速闪存控制模块、图像处理模块、音频和视频处理模块等等,甚至它还做到了,世界上首次把5G模块集成到了芯片上。

生产这样一块芯片,需要用到台积电极紫外光光刻技术的7nm技术节点——这个技术细节是什么意思,我们在这里不展开讨论,你只需要知道,这是台积电最先进的加工工艺之一,不仅成本高,而且工艺极度复杂。

李铁夫老师告诉我,生产这样的芯片,需要4000道工序,整体的设计成本达到上亿美元。

而这样的芯片,恰恰是美国要卡我们脖子的。现在因为受到了美国施压,台积电不能再为华为生产芯片了,我们只能转向纯国产芯片技术。包括芯片的设计、制造、封装,我们都得用纯国产的微电子加工技术。

可是咱们现在的技术水平,还做不到这一点。台积电可以量产7nm、5nm的芯片,咱们目前靠自己的力量,还只能生产28nm的芯片。可你要知道,对于华为这样的公司来说,28nm的芯片,无论在性能上还是功耗上,都没法支撑最先进的手机应用。

那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李铁夫老师认为,自主研发,那当然是最根本的解决方案。不过除此之外,云手机理念可能也可以提供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郭德纲不是有个段子说嘛,面不够,蒜来凑,面条不够吃,用大蒜来顶也可以啊。如果手机里面,一颗芯片的算力、功能不够强大,那么,我们能不能把这些任务挪到云端,聚合好几颗芯片来配合完成呢?

这件事在手机里比较难实现。手机有散热的问题,不能一下子集成很多芯片,但是在机房里的服务器就没有这个问题了。单机算力不够,云计算来顶上。这就是云手机提供的解决思路。

在这个思路下,我们可以把原本只能用高端芯片解决的问题,拆分出去,让我们可以用中国有能力生产的中端芯片,来实现类似的功能。

不过,这里又有一个问题了:华为可不是第一个做这件事的人。其实,谷歌早在2011年的时候,就用类似的思路推出过电子产品了,可他们并没有成功。

当时谷歌推出的倒不是手机,而是一个“网络”笔记本电脑,叫Chromebook。

谷歌当时的想法就是做一款低配置低成本的笔记本电脑,电脑上只保持最基本的一点功能,比如屏幕显示、网络连接等。但是,使用者只需要运行谷歌的Chrome浏览器,连接到云端,就可以使用其他的功能。比如,像编写文档、做PPT这种事情,就都直接连到谷歌的相关服务上,在线完成。

这款产品为啥不成功呢?李铁夫老师说,他还真借用过朋友的Chromebook体验了一下,发现最大的问题是,Chromebook对网络环境要求非常高,只要网速稍稍不给力,或者说在没有网络覆盖的地方,电脑就非常不好用甚至是没法用了,所以用户体验很差。

这么看来,我们今天讲的云手机如果真的变成一种硬件的话,未来会不会有同样的问题?

李铁夫老师的观点是,在今天,华为有充分的条件克服Chromebook的问题。因为今天华为的5G“专治网速慢”。而且我们国家网络基础设施这么完善,5G基站推广越来越多,手机这种高速联网的需求一定能满足。

而且,李铁夫老师还告诉我,我们应该再往前想一步:这个产品难道只是云手机吗?同样的思路是不是还可以做云手表、云眼镜、云家用电器、甚至是植入人体的一个芯片呢?李铁夫老师认为,按照这个思路发展下去,虽然今天华为云手机还只是针对企业的一项新业务,但也许在不远的未来,我们就会拥有一个,完全基于国产芯片、依托于5G网络的万物互联世界。

好了,李铁夫老师对云手机的畅想,就给你介绍到这了。如果你对芯片这个话题感兴趣,我推荐你去学习李铁夫老师的得到课程《前沿科技-芯片技术》。尤其是,如果你对于中国芯片技术要怎么破局感兴趣,那一定要去听听这门课,因为李铁夫老师所在的清华大学微电子研究所,就曾经对中国芯片技术的发展作出过重大的贡献。并且,李铁夫老师本人也曾经跟中芯国际有过深度的合作,所以,这门课融合了李铁夫老师站在科研和产业两个维度的观察和思考。

好,这就是今天的《邵恒头条》。我是邵恒,我们明天见。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