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陈章鱼,欢迎收听《每周新书盘点》。
这是 2020 年的第 39 个周末,又到了咱们一起盘点每周好书的时候了。本周我将为你推荐 3 本最值得你关注的新书,而且这 3 本书,都指向一个共通的主题,我想先和你念叨念叨这个主题。
这个世界上的知识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拥有了能让你变得更好,你看我们天天推荐的也是这样的,掌握这种思维能让你变得更好,掌握这些方法能让你变得更强,都是这样的。还有另一类,那就是没有了就不行。
我们常常都在想,自己再多点什么能变得更好。但是很少问自己一个问题,那就是,什么东西是一个人不能被抽走的?
这周就有 3 本书,虽然话题各不相同,但是讨论的都是我们在人生中不能缺少什么。我想把这 3 本书推荐给你。
我要向你推荐的第一本书,叫《好爸爸不缺席》。你可以在每天听本书里边找到这本书。
顾名思义,这是一本教爸爸们怎么养育孩子的书,这本书的作者罗伯特·哈姆林是一个相当传奇的爸爸。他曾担任美国加州首席经济学家、美国环保署高级政策经济学家和参议院经济顾问,还曾经是总统竞选委员会成员。但是就在他的事业达到高峰时,他突然选择急流勇退,辞职回归家庭,为什么呢?就是希望自己能有更多的时间教育和陪伴他的三个子女,其中两个是一对刚满15个月的双胞胎。
为什么这本书的作者能够下决心,做出这么一个选择呢?就是因为在他看来,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最不能缺少的是父亲的陪伴。
今天咱们在互联网上,也能看到很多吐槽不靠谱的爸爸的段子,比如说,为什么叫父爱如山呢,因为孩子需要爸爸的时候,爸爸就跟山一样一动不动。还有的妈妈吐槽说自己就是「丧偶式育儿」,那个孩儿他爹有就跟没有一样。
那父亲的陪伴有多重要呢?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如果没有父亲陪伴,会有什么问题呢?这本书里边就提到了,有科学家专门做过研究,有父亲陪伴长大的孩子,比父爱缺位的孩子,在情感、认知、社交和身体健康上都更胜一筹。在情感和认知方面,有父亲陪伴成长的孩子,应对突发状况、压力和沮丧的能力更强,他们能更好地管理情绪和控制冲动,更容易获得幸福感;他们的好奇心、探索欲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更强。在社交方面,有父亲陪伴成长的孩子,和同伴的关系更健康,消极思想更少,攻击性更弱,更容易拥有亲密关系,婚姻也会更稳固。
听到这,你就明白,孩子的成长中,父亲的陪伴确实是非常重要。
那接下来的一个问题就是,总说陪伴陪伴,到底应该怎么陪呢?书中就给了建议,还挺出人意料的,说父亲给孩子最好的陪伴,竟然是游戏。别误会,这里不是说你自己刷手机玩游戏,而是说陪孩子做游戏,因为「游戏是孩子的功课」。
有研究发现,在玩游戏的时候,宝宝们更喜欢爸爸,而不是妈妈。在和爸爸玩的时候,男宝宝和女宝宝都比和妈妈玩的时候,表现得更加投入、合作和兴奋。孩子们希望爸爸能更多地参与他们的生活,不管是在16个月的时候,还是16岁的时候。
书中还提出了一些其他的陪伴方式,比如,无论什么时候,假如孩子骄傲地向你展示他所做的东西——拼图、图画、积木房子,那么问问他,能不能再做一次,因为你很想看着他做;如果你有某种爱好,比如,园艺、木工、雕塑、绘画,那么,可以邀请孩子在边上看你做,并且向他介绍一些基本的方法;另外,还可以带孩子去看看你的公司,事实上,在孩子们「最喜欢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清单中,「看看爸爸、妈妈工作的地方」往往是排名第一的。
除了这些,作者还提出,可以跟孩子一起干一些「疯狂而古怪」的事情。比如,在卧室里吃正餐,要铺上桌布、很正式的那种;某顿饭规定,人人都必须用他比较不灵活的那只手吃饭;在客厅地板上和孩子们摔跤,直到大家都精疲力尽为止;开一场特别的「庆祝星期一」派对,准备大家最喜爱的食物和点心,没有特别的目的,只是为了向孩子表示你多么在乎他们。
你看,在孩子的成长中,爸爸的陪伴非常重要,而且陪伴的方式,也可以很好玩。书中还有更多育儿的技巧,如果你正在关心养育孩子的问题,那么强烈推荐你听一听这本《好爸爸不缺席》。
我要为你推荐的第二本书叫《岂不怀归》,你在得到电子书还有每天听本书,都可以找到这本书。
这本书还有一个副标题《三和青年调查》。
你可能听说过「三和」这个词,它来自深圳龙华区的一个叫「三和人力市场」的地方。而三和青年,就是一群在「三和人力市场」附近游荡的年轻人,他们无家可归或者自我放逐,工作一天,玩三天,吃廉价的食物,往往睡大街和网吧或者住极便宜的床位,十天半个月不洗澡、不换衣服。
通常来说,身处困境的人,要么会触底反弹,摆脱困境,要么就会渐渐陷入坍缩,越来越糟。但是看了这本书以后,你会惊讶于,三和青年的生活竟然能够持续地糟糕着。与其说这是「困境」,不如说这是「困局」,在这种低能量的状态下,他们是如何年复一年地维持着生活的?
书中就有一个细节。年轻人都喜欢玩手机,不过手机并没有帮助三和青年联入世界,反而让他们进一步脱离了这个世界。手机的存在让三和青年对外部世界的依赖程度下降了很多,工作以及吃穿住行的大部分行为,都可以用手机实现。而手机最初的功能——联通世界、联系家人、联络感情,反而被忽略了,他们主动逃避外面的世界,躲避家人的关心。可能是感到羞愧,或害怕家人担心。有个青年说:接到父亲打电话问「工作怎么样,不要在外面混着玩,好好工作」,他直接关机了。因为不知道如何面对家人的期待,于是索性不再联系。
这样的原因,让很多三和青年习惯了没有手机的生活,或者说根本不再需要手机,因为他们不再与其他人产生任何联系,也不想被认识的人联系到。他们甚至会卖掉自己的手机号、微信号,你要知道,这就意味着和一切人脉资源告别了,你的过往经历和经验都再也无法找回了,这是很沉重的损失。我设想了一下,我是绝对不会卖掉自己的微信号的,我也无法想象自己要在什么情况下卖掉微信号码。
过往的经历、经验,与家人的联系,这也是我们人生中不能被抽走的一部分。
我要向你推荐的第三本书叫《骗局》,你可以每天听本书找到这本书。
我们刚才聊到了成长和自我,那我们走进社会了,在和别人打交道的时候,最不能缺少的是什么呢?就是诚信。
没有诚信的社会是什么样子呢?这本《骗局》里边真提到了,200年前的美国,就是那样。你就算上街买个东西,也得和商家斗智斗勇。
因为那个时候在美国,公认的商业原则叫做「购者自慎」。也就是说,消费者买东西时必须自己小心,凭个人经验去仔细辨别真伪,万一吃亏上当,只能怪自己。
就算是买主一怒之下告到法院,那会儿的法官多半也不会管。因为当时的法院担心,如果交易中有一点小纠纷就要闹上法庭,那法官们就没有充足的时间审大案要案了。出于节约司法资源的考虑,法院要求消费者自己对交易后果负责。甭管吃了亏还是上了当,就自认倒霉吧。
所以那会儿买家和卖家的每一次交易,都是彼此斗智斗勇的过程:棉花当成羊毛卖,而羊毛当成丝绸卖,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是名不副实的。买主装成有钱人的样子来欺骗卖方,而卖方则以缺斤少两来回敬买主。如果有人一眼就看穿了对方的骗局,那么他会对自己的本事非常自豪,到处吹嘘;如果他不小心被骗了,他会非常羞愧,甚至都不敢告诉别人,怕被别人嘲笑。那时候,公众通常对被骗的傻瓜幸灾乐祸,而对出神入化的骗术大师表示佩服。
前边说的,是1870年代之前美国的商业环境,这和后来美国严格的商业监管体系有着天壤之别。那么,情况是从什么时候发生变化的呢?也就是说,美国是在什么时候发现,没有诚信实在是不行呢?关键的转折点是美国的南北战争。
战争期间,联邦政府需要采购大量的军需物资,包括士兵的制服、食物、帐篷、马匹,等等。但是,军方发现,采购回来的物资中充斥着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包括掺假的食物、患病的马匹、劣质的武器、豆腐渣防御工程,等等。这些东西根本就没法在战场上用。采购流程也不规范,完全没有招标和监督,采购中出现了大量的腐败行为。
事情被曝光后,公众极为愤怒:士兵在前线冒着生命危险作战,后方的供应商却昧着良心大发国难财,是可忍孰不可忍。有国会议员提出,应该在军事法庭审判那些涉嫌欺诈的供应商,一旦定罪,判处死刑。当然,最后出台的法律没有那么极端。美国国会于1863年,也就是南北战争结束前一年,颁布了反欺诈法,规定涉嫌欺诈的供应商虽然罪不至死,但必须接受军事审判。到南北战争结束时,至少有20家供应商在军事法庭被起诉。
1863年反欺诈法的出台,是美国商业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从此,美国的商业环境从放任自流,转向了逐步加强监管。
你看,在战争这样严酷的环境中,当时的美国才发现没有诚信的社会,会是多么可怕的社会。
好的,以上就是本周推荐的 3 本好书:《好爸爸不缺席》《岂不怀归》《骗局》。我又和你一起,盘点了本周最值得关注的新书。
我是陈章鱼,祝你周末愉快,我们下周日再见。
《好爸爸不缺席》(徐学勤解读)
《岂不怀归》(真真解读)
《岂不怀归》(电子书)
《骗局》(徐玲解读)
【点击以上链接,即可前往收听/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