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这里是《邵恒头条》,我是邵恒。
从昨天开始,今年的双十一购物节已经正式拉开帷幕——你可能还记得,之前节目里我们介绍过,今年双十一有两波高峰,除了11月11号当天以外,11月1号到3号也是一个高峰。昨天凌晨,我已经把我的购物车清空了一次。
不过我买东西的时候注意到一个现象:有一个代言明星,在消费产品里出镜率特别高,就是王一博。我买植村秀的卸妆水,是王一博同款;买SKG护颈仪,也是王一博同款。买化妆棉、买洗发水、买鞋、买衣服,总之哪哪儿都有王一博。
一开始我对这件事并没有特别上心,我觉得这也许就是“系统弱智”的结果。我点击了一两次王一博代言的产品,系统可能默认我喜欢这个类型的,因此持续给我推荐?这种推荐显然不合理,因为我平时不追星,对于小鲜肉类的明星更是没兴趣。就算我要找“某某推荐的产品”,我的第一选择,也是去看薇娅、李佳琦这样的直播带货达人的推荐。
但是昨天,我的一位同事给我推荐了一篇《巴伦周刊》上的文章。看了那篇文章我意识到两件事:第一,从用户画像的角度来说,我的确属于王一博这一类明星的典型“粉丝”消费群体。第二,即便在直播时代,有很多“素人”主播兴起,明星能给品牌带来的“名人效应”依然不可替代。这么看来,系统的推荐就一点都不意外了。
这篇文章刊登在《巴伦周刊》中文公众号上,作者是张苏昊。这篇文章的标题就已经概括了文章里最核心的信息,叫做《王一博投资组合,今年以来收益率32.5%》。在今天的《邵恒头条》中,我就来跟你分享一下这篇文章里一些有意思的观察。
所谓的“王一博投资组合”,指的就是王一博代言的上市公司组合。
《巴伦周刊》文章的作者张苏昊偶然注意到,王一博代言的几家公司,在今年的股价和业绩表现似乎都不错。比如说他代言的一家饮料公司魔爪,Monster Energy,从4月份代言开始到10月份期间,股价增长了20%;再比如耐克,从王一博开始合作的3月底到现在,股价增长了40%以上。
这个作者突发奇想,干脆把今年王一博代言过的所有公司都整合到一起,看看他们总体表现怎么样。如果剔除非上市企业,以及代言时间不超过3个月的企业,王一博今年代言过9家上市公司。对应的股票包括2只A股——伊利和燕京啤酒 ;2只港股——小米和阿里巴巴;6只美股——宝洁、百胜、高露洁、阿里巴巴,以及前面说到的耐克和Monster Energy。
如果有一只基金,从年初开始投资这些公司,投资业绩会怎么样呢?《巴伦周刊》的这个作者算了一下,平均收益率能达到32.58%。
当然,如果你是王一博“铁粉”,你可能会注意到一点,上面统计的组合里没有名创优品。这是因为名创优品美股IPO还不到一个月,所以作者没有统计在内。即便把名创优品算进去,这个投资组合的平均收益率,也能达到24%。
24%的收益率什么概念呢?作者对比了一下各大股指同期的表现,结果是只有科创50和创业板指超过了这个收益率,剩下的什么标普500、纳斯达克指数、沪深300等等,都没有“王一博投资组合”的收益率高。
用同样的方法,这个作者还统计了一些其他当红明星的“投资组合”。比如易烊千玺代言的上市公司组成的“投资组合”,今年的平均收益率是9.71%;另外一个明星,出演过《庆余年》的张若昀,“投资组合”的平均收益率是30.57%。
那这些例子说明什么呢?难道我们应该根据什么明星代言,选择要投资的股票吗?或者说,难道中国潜伏最深的股神,竟然就藏在这些明星的经纪人团队里?
我们都知道,跟股价相关的因素太多了,影响最大的恐怕还是一家公司的基本面。不过,在基本面好的前提之下,明星代言的确会带来名人效应,对于消费品公司来说尤其如此。
这篇文章的作者分享了《巴伦周刊》讲过的一个典型案例:2018年,美国的比萨快餐品牌棒约翰曾经陷入种族歧视风波,公司的高层对美国橄榄球联盟的球员发表了一些争议性的言论,导致棒约翰的股价从90美元暴跌到40美元以下。为了解决这次危机,棒约翰公司后来宣布,前NBA巨星黑人球星奥尼尔加入公司的董事会,并且担任公司的品牌形象大使。在接下来的半年里,棒约翰的股价回升20%,回到了60美元以上。这就是名人效应直接影响股价的一个案例。
更常见的“名人效应”是明星对于销售的带动。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跟明星买同款”都是一种强大的消费动力。
跟你分享一个国外的案例:麦当劳今年推出了一个套餐,6美元,里面包含一个培根巨无霸、中薯条、麦旋风。听起来没什么特别的吧?但这个套餐竟然一下子卖爆了,套餐里面的一部分配料都断货了。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套餐是以说唱歌手Travis Scott命名的,这也是将近30年以来,麦当劳第一次在菜单上,推出以名人命名的套餐,上一次还是1992年的迈克尔•乔丹套餐。这一次也让麦当劳充分尝到了名人效应的甜头。他们还准备推出另外一个,以一个拉美音乐人命名的套餐。
在国内,这种买明星同款的案例我都不用列举,你肯定能想到一大堆。
反映在宏观数据上的结果是,中国“粉丝”经济的关联产业,2019年市场规模已经超过3.5万亿元。到了2023年,这部分市场规模预计能接近翻倍,超过6万亿元。
不过如果你跟我一样,经常看直播带货,你可能会对“明星带动销售”这一点产生疑惑。你也知道,过去这两年,直播带货捧红了薇娅、李佳琦等等一系列“素人”。很多人都会觉得,明星的带货能力,跟主播相比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呀。就连薇娅自己都说,有时候明星进了她的直播间,销售量和观看量反而会下降。
但你要知道,明星带货和主播带货,背后撬动的消费者心态可不是同样的逻辑。主播带货的逻辑是,物美价廉,高性价比,邻家女孩真诚推荐。而明星带货的,背后撬动的消费者心态是“养成心态”——粉丝要无条件支持爱豆,买他推荐的同款产品,支持爱豆的成长。
这一点体现在消费者画像上就特别有意思。对于那些“小鲜肉”型的明星,他们的“粉丝”主力并不是00后,而是25岁到34岁的女性消费者,女性消费者贡献了75%的消费额。其中已婚“粉丝”的比例格外高,接近50%。在这个群体当中,90后又是最爱买“明星同款”产品的群体。这么看来,我自己好像也还挺符合这个用户画像,也难怪一些电商的推荐系统,会把我当成王一博代言产品的目标用户呢。
好了,总结一下,在今天的《邵恒头条》中,我跟你分享了“王一博投资组合”背后的名人效应。在这个效应背后,其实是关于明星产业的一个重要的变化。
之前我们追星,消费的更多是这个明星的作品,比如拍的电影、唱的歌等等,但是现在我们追星,消费的更多是这个明星的“人格”。我们追星的本质,是在选出我们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也正因为如此,我觉得今天的明星,赶上了一波“名人效应”的红利,“人”本身的重要性正在品牌当中得到更大的释放。
好了,这就是今天的《邵恒头条》。我是邵恒,我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