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4 | 美国密歇根州的大坝决堤给我们什么警示?

你好,这里是《邵恒头条》,我是邵恒。

这个月我关注了一条新闻,日本可能在最近几个月会出现大量的煤油缺口,这让这个国家会增加煤油的进口量。具体体现在数字上是,在今年第三季度,韩国对日本的煤油出口量为66万桶,但第四季度的出口量可能飙升至135万桶。

这背后的原因,是气候变化。日本气象厅在这个月初发布的展望显示,日本在今年冬季,有90%的概率会遭遇一种叫做拉尼娜的气候现象侵袭。日本有接近50%的可能,会遭遇30年以来的最低温度。

我相信通过这条新闻你也能感受到,那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气候变化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早已经不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需要长时间感受到的“慢变量”了。气候正在逐渐变成人类社会很多问题的直接原因。

而且,气候变化可能会在一些容易被忽视的地方,给人类埋下一些“定时炸弹”。今年我就关注过一条这方面的新闻——严格来说不是新闻,是旧闻啦。半年前,5月份的时候,在美国密歇根州曾经发生过一起大坝倒坍的事件。这起事件虽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后来却引发了美国媒体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原因是这件事让很多人看到,在气候变化的冲击之下,像大坝这样的基础设施可能需要从工程学的角度重新设计。

这个话题,我其实早就想跟你念叨念叨了,今天就一吐为快,带你回顾一下这起事件的来龙去脉。

出事的大坝在密歇根州一个叫做米德兰的县,在美国的五大湖区。在大坝倒坍之前,米德兰县连续经历了几天暴雨——咱们平时天气预报说“暴雨”,指的是24小时之内达到50mm降雨,24小时之内达到100mm以上,则是大暴雨。米德兰县在2天之内,降水量接近250mm,已经算是大暴雨的水平了。在这种情况下,米德兰县紧邻的河流水位急剧上涨,连续冲垮了上下游的两个大坝,导致40000居民紧急撤离,造成的损失预估2亿多美元。

周边的小镇很惨,因为在这些临湖区域,很多房子都是紧挨着水边建的,洪水一来,临湖而立的建筑首当其冲。另外,这个区域本来景色非常美,经常有人在湖区做水上运动,但是洪水过后,满目疮痍。

在这个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些让人想起来后怕的事情,比如洪水冲进了当地的陶氏化学公司,如果造成水污染,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那我为什么会关注这样一个,发生在美国中部地区的自然灾害呢?这跟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

因为我在国外对这次事件的讨论中注意到,不少水文学家和土木工程师并不觉得这是一个孤立的事故,而是一个值得我们警惕的信号。这些专家认为,气候变化大大增加了极端天气出现的频率,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对大坝这样的基础设施重新进行风险评估。

我们还是拿美国的情况来举例。这次的事故是什么引起的呢?

首先,这里面的确有一些美国的特殊情况。一个特殊情况是美国的很多大坝是私有的,不像咱们国家都是公共财产,所以维护的水平参差不齐,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私营公司的财力。

这次出事的大坝,运营方是一个美国叫做“博阿斯水能”的公司。美国政府的记录显示,在过去的13年中,这家公司一直被要求给大坝建一个额外的泄洪道,以避免在大风暴的情况下决堤。但是这家公司一直拒绝,理由是建泄洪道需要的800万美元他们负担不起。

与此同时,这家公司还跟当地居民产生了冲突。博阿斯水能公司为了防范洪水风险,希望把湖区的水位降低,但是湖区的居民不同意,他们认为水位保持在高位,才能从事水上的娱乐活动。

同时,当地检察院也站在居民这边,认为水位高还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所以博阿斯水能公司认为,这次事故的起因,也跟水位一直保持在高位有关。

这些都是这次事故里的特殊因素,具体谁对谁错,不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重点。

但是在这些特殊因素的背后,我们还能看到美国的大坝面临的一些普遍问题。

第一是,年久失修。跟你分享一些数据:美国大坝的平均年龄是60年,都属于“高龄”设施。甚至可以说它们是“超龄”设施,因为大部分的大坝设计时候的使用工龄是50年,目前已经在超负荷使用了。

在9万多个大坝当中,有15500个大坝的评级都是“high hazard potential”——潜在高风险。在这回出事的密歇根州,就有170个这样的高风险大坝。如果这些大坝都要修,那么花费肯定要在数十亿美元。

第二,由于这些大坝建设的年代很久远,所以无论是在当初的设计中,还是在现在的水坝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当中,都没有考虑到气候变化的因素。

比如在密歇根,专家评估导致这次大坝倒坍的事件,是“500年一次”,也就是说,在任何一年当中,出现这样的大暴雨的几率是1/500。

但是就在过去100年间,密歇根州所在的五大湖区遭遇极端降水的频率大幅度增加。美国一位气象学家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现在“百年一遇”的事件,可能实际上发生的概率是“75年一遇”或者“50年一遇”。对于那些寿命已经超过50年的大坝来说,这就意味着它们遭遇极端天气的概率很高了。

当然,一次性的强降水仅仅是气候变化带来的一类问题。长期多雨,就算是小雨,对于水坝的安全也会造成负面影响。这次的密歇根大坝倒坍就遭遇了这样的问题,当地连续两天的强降水,其实并不算是最极端的天气,但在那之前,连着好几天下小雨,这让土壤的吸水量饱和,水位升高了。

那你可能会好奇,像是密歇根州这样的大坝事故,现在在美国发生得有多频繁呢?

美国联邦政府定期会发布一份“国家气候评估”报告。我注意到,它们在2018年的报告里提到了这样一个数据:在美国,大量降雨在2005年、2015年、2016年、2017年引发了广泛的大坝溃决事件。

比方说,2015年,在美国的南卡罗莱纳州,10月份发生了一场连续三天的强降雨,这场降雨竟然导致49个“州管”水坝的溃决、1个联邦管辖的水坝溃决,以及数不清的未受政府管辖的小型水坝溃决。

2017年,就连美国最高的大坝,也出现了泄洪道失灵的情况。当时那场事件导致20多万人紧急撤离,维修费用高达10亿美元。

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到,美国水坝的溃决并不是一个偶发事件,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这样的事件,实际上在广泛地出现。

好,美国的水坝情况就跟你分享完了。我觉得美国的这个案例给我们敲了个警钟。我们知道,用于建水坝的材料,混凝土是有预期寿命的,一般就在50年左右。而现在气候变化的加速,可能还会进一步缩短这个数字。

不仅仅是水坝。对于欧美来说,那些二战之后兴建的混凝土建筑,达到预期寿命之后需要投入的维修费用,能占到基建总投资的40%-50%。而对我们来说,这样的时间点也许还尚未来到,但是有其他国家的前车之鉴,我们也需要未雨绸缪。

好了,这就是今天的《邵恒头条》。我是邵恒,我们明天见。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