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这里是《邵恒头条》,我是邵恒。
在过去这个月,我身边不少媒体圈的朋友都在讨论一个概念:“中视频”。起因是在10月底,字节跳动旗下的西瓜视频宣布,将会投入20亿元补贴创作人,鼓励他们创作长度在1-30分钟的视频,这类视频就被称为“中视频”。西瓜视频提供了一个数据,说中国用户观看“中视频”的时长已经超过了短视频的一半。
当时很多人看到这条消息都是为之一振。你也知道,之前人们觉得短视频这个赛道已经挺饱和的了,抖音、快手各占据一个山头,每个山头都是大王林立,给新人的机会越来越少。但没想到,现在忽然杀出来一个“中视频”,强行开辟出一条新概念赛道,这让很多创作者跃跃欲试。
不过其实,要说今年视频领域值得关注的机会,除了“中视频”以外,还有一个竞技场不容忽视,就是微信的视频号。
今年1月份,微信开始对视频号进行小范围测试,之后逐步对微信用户开放,到了6月底,张小龙发了一条朋友圈,说视频号的日活已经达到了2亿。我看到媒体圈内的朋友预测,等到今年年底,视频号的日活预计会突破4亿。这什么概念呢?要知道,快手的日活现在才3亿。
但是不知道你发现没有,视频号这么活跃,却还没有出现快手、抖音上的那种超级网红,比如有几千万“粉丝”的李佳琦、毛毛姐等等。前两天,我和新榜的创始人徐达内聊起视频号,他告诉我从数据来看,目前视频号里最火的账户,“粉丝”也就200多万而已。
这只是因为视频号运行的时间短、“粉丝”还没有形成黏性吗?这可能只是其中一部分原因。徐达内跟我分享了一个有意思的观点,说视频号的“特质”可能注定会创造出一大批小而美的账号。在今天的《邵恒头条》中,我就来为你拆解一下这个观点。
腾讯推视频号,手里最大的牌就是微信这个日活10亿的社交平台。视频号依托于微信,意味着它从诞生起就具有很强的“社交属性”,而这一点就是视频号的“特质”。
这种社交属性,从视频号的推荐机制你就能感受到。在抖音和快手上,你看到什么样的内容,主要取决于抖快平台的算法。但是视频号不仅有算法推荐,还有另外一个维度,就是“社交推荐”,你可以看到你的朋友们点赞、留言的视频。这就跟微信“看一看”功能里的“朋友在看”一样。一个人在视频号上发了一个作品,大概率上,第一波传播的势能是从自己朋友圈里的熟人们开始的。
那么在社交推荐机制下,什么样的内容容易在视频号里传播起来呢?
我们分别从需求和供给这两端来看,因为什么东西能传播起来,是算法、需求和供给共同作用的结果嘛。先说需求。如果要概括需求端的特点,我觉得就是一个词,叫“爱惜羽毛”。
徐达内在新榜的公众号上写过一篇文章,叫《微信视频号,更微信还是更视频?》。
在那篇文章里他说,在公众号时代,人们经常会提到一个例子,就是《男人装》的那些美女内容,中年大叔们可喜欢看了。但是看了之后不会转发,最多转到几个狐朋狗友的小群里。因为在社交环境中,我们都会注重自己的人设。谁不想打造一个奋进向上的形象呢?
徐达内认为,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视频号。一个中年大叔,在抖音和微信视频号里可能看到了同一个靓女。在抖音里点个赞,问题不大,反正别人也不知道那是我。但在微信里,点个赞的心理压力就有点大,更不用说把这条内容转发到朋友圈了。那么多领导、同事、家人、朋友都在呢。
换言之,在视频号这个环境下,一个人愿意点赞和主动传播的,更大概率会是那些能维护自己社交人设,甚至给社交人设加分的视频作品。这一点其实和人们传播公众号文章的逻辑很相似。
徐达内观察到,情感类的鸡汤内容,在视频号平台就表现不错,因为人畜无害,分享点赞毫无压力嘛。如果你想看几个例子,可以去搜一下“夜听刘筱”或者“韩韩情感分享”,这两个号都有70万左右的“粉丝”。
好,这是需求端的特点。接下来我们再来说供给端。供给端同样会受到视频号“社交属性”的影响。
一个人开通视频号进行创作的时候,视频号的账号是和微信绑定的。徐达内说,自媒体圈子里现在有一个说法:如果说微信是一个人的身份证,那么视频号就相当于是一个人的名片。这种属性会筛选出什么样的内容呢?
首先,名片是一个人在商业社会里的身份,虽然经过了一定的修饰,但是不能和本人真实的身份相差太远。一个地方的小企业家,不可能拿出一张名片说自己是世界首富嘛。
所以徐达内认为,视频号里会出现更多“真实人格类”的内容。什么叫真实人格类?对比一下抖音就明白了。抖音上虽然有很多视频是真人出镜,但是这些真人做的是“秀场化”、“娱乐化”、“剧情化”的内容。比如说,抖音上有3300万“粉丝”的账号,多余和毛毛姐,就是一个男生扮演成女生,表演出各种搞笑的桥段。这样的内容,显然和创作者本人的真实身份相去甚远。
由于视频号是“名片”,因此一个真人出镜的创作者,可能会更倾向于创作那些符合自己社会身份、职业身份的内容。
比方说,一个中年大叔坐而论道,对着镜头聊聊自己的人生经验或者自己行业的专业内容——这类内容在视频号上,兴许比在抖音上机会更多。
除了真实之外,名片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是一个社交工具,你只会分发给在一些特定场合遇到的人,比如说同行、商务伙伴、老同学等等。视频号的内容可能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还原这种社交场景。怎么个还原法呢?
用徐达内的话来说,在视频号上可能会出现一类内容,叫“懂的入”,有点像是小圈子朋友间的聚会。比方说,一个科技博主,搞个几十人上百人的在线直播,其实就相当于在线上组了一个业内人士的小沙龙。即便博主没有化妆跳舞表演,但是同行依然觉得有价值。
在视频号里,可能就会出现一批这样的创作者。他们创作的具体内容,可能是按照职业,可能是按照兴趣,也有可能是按照地域。总之就是相当于搞了一次线上聚会,结交“懂的朋友”。这些视频注定不会获得特别广泛的关注,但是会在某些特定的小圈层传播,获得不错的长尾效应。
这样的生态就跟抖音不太一样了。在抖音上,算法的推荐很容易造成“马太效应”,火的账号越来越吸流量,最终出现很多超级账号。但是在视频号上,这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比较低。徐达内判断,视频号更可能会产生海量“小而美”的账号。
接下来一个问题是,小而美的机会,能赚到钱吗?视频号里赚钱的方式,无非就是现在其他平台上的那几种:广告、电商、打赏、知识付费那几类。如果视频号上的账户,获得不了抖音、快手上那么集中的流量,那么“钱景”会不会不理想呢?
必须要说,现在视频号上的生态仍然处于初步生长期,徐达内说目前为止,他还没有观察到从视频号上从0到1生长起来、到现在实现大规模变现的案例。
但如果要预测一下,他的观点是,视频号上的单个账号,虽然可能流量不大,但是优点就在于这些账号会聚集某一个圈子里的特定人群。对于广告商来说,针对一个特定圈子的人投放,反而效率更高。
对于本地生活服务商来说,视频号同样是一个值得抓住的机会。以前,本地生活服务商家都是通过朋友圈或者群来做推广,这种推广基本上也就是触达用户一次。但是,在视频号上,商家的内容可以通过社交推荐触达更大的客户群。如果视频号在未来打通小程序、企业微信等等功能,那对于商家的赋能就更强了。
好,徐达内对视频号的分析,我就给你介绍到这了。
总结一下,视频号跟抖音、快手最大的不同在于,由于依托于微信,它生来就带有极强的社交属性。
视频号相当于一张“社交名片”,模拟小圈子社交。这个属性可能会让人们在创作和传播视频号内容的时候,更加爱惜自己的羽毛。在视频号里,那些有助于建立、维护、强化或者提升一个人真实社会身份的内容,可能会更容易获得扩散的机会。
听了徐达内的分析,我也有一个感受:我觉得可能我们已经进入一个新的互联网时代。
之前的互联网时代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只狗”,很多人依靠互联网匿名的特性,在网上表达自我。
但是现在,我们对于互联网内容的要求,反而是“真实”。我们渴望真实的新闻、真实的故事、真实的人设,甚至在未来,我们还需要互联网呈现真实的社会关系。
从这个角度来看,今天的互联网其实正在逐渐回归它应该有的功能,不仅让人和人之间的连接更容易,还让这层连接更紧密。
好了,这就是今天的《邵恒头条》。我是邵恒,我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