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2 | 支付战争会重启吗?

你好,这里是《邵恒头条》,我是邵恒。

今年5月份,我们做过一期关于中国支付战争的节目《什么是中国的支付战争?》,那期节目讲的是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打了长达5年的支付大战,最终拿下了中国90%的支付市场,定下了相互对峙的格局。到2019年,这场支付大战总算落幕,两方都专心守护自己的份额,不再整天想着怎么打垮对方。

可没想到,两巨头刚想消停没多久,互联网圈里的其他人却坐不住了。这周,我在微信公众号“深响”上看到一篇文章,叫做《美团字节滴滴重启支付大战,王兴张一鸣不甘心》。这个标题太直白了,不用我多解释你也能get到剧情梗概。

互联网公司每开启某某大战,普通老百姓感受到的结果,往往是优惠福利从天而降。比如我就注意到,最近一段时间,美团为了让用户使用美团支付,给了不小力度的红包。我点一份五六十块钱的外卖,如果用美团支付,第一次能有10多块钱的优惠。好几次我都差点注册了美团支付,但只不过因为绑定银行卡太麻烦,犯懒放弃了。

看了“深响”这篇文章我才意识到,这波福利原来是新一轮支付大战“硝烟的味道”。

有不少征兆显示,这轮大战已经开打了。

比如说,其中一个最明显的征兆就是,从今年开始,大小互联网巨头,纷纷拿下了支付牌照:今年1月份,拼多多通过收购付费通,获得了牌照;9月份,字节跳动通过收购合众支付、携程通过上海国企东方汇融,双双获得支付牌照;到了11月,快手也通过收购易联支付,获得了牌照。

美团和滴滴的动作那就更早了。美团早在2016年就通过全资收购钱袋宝获得了支付牌照,据说为此花了13亿。滴滴则是在2017年收购了一九付获得牌照,虽然没有美团那么大手笔,但是也花了3亿。

理论上来说,有了支付牌照之后,这些公司就都有了绕开支付宝、微信,自建支付渠道的资格。下一步做支付业务,那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当然,如果你平时关注互联网行业,可能也会猜测,这些公司拿支付牌照,会不会主要是为了规避合规风险呢?尤其是做电商的平台,如果没有支付牌照,很容易涉嫌“二清”。这说的是,一个没有牌照的机构留存了商户结算的资金,并且自行开展了清分结算。美团和拼多多,都曾经因为涉嫌“二清”被举报。拿支付牌照,最直接的好处就是规避法律风险。

如果只是拿支付牌照而没有下一步动作,那这个理由还说得通。但现在的情况是,拿到了牌照的互联网公司,已经纷纷开始筹备自家的支付工具。这也是新一轮支付战争开打的另一个征兆。

比如说,拼多多开放了“多多钱包”的测试入口。9月的时候,拼多多就已经确定成为2021年春晚独家红包互动合作伙伴。“深响”的文章推测说,拼多多有可能是想要复制2014年,微信通过春节红包实现逆袭的成功经验。

再比如说,字节跳动申请了“DouPay”的商标,翻译过来是“抖支付”,所以抖音上线支付恐怕是早晚的事。

滴滴和美团动作更快,这两家不仅推出了美团支付、滴滴支付,而且还推出了类似于信用卡一样的金融服务,月付。你用这两个APP打车、点外卖、住酒店等等,可以本月不花钱,先由平台垫付,然后你到了下个月再还款。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这些公司要在现在搅起支付的第二次大战呢?

第一次支付大战打得多激烈,他们不是不知道。那场战役被称为中国互联网领域里的“最大战役”。微信当年从支付宝那虎口夺食已经够难的了。今天入局的人,那可是要从两只老虎嘴里夺食。他们凭啥就觉得,自己就有机会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分两个维度看。一个是这些公司的动机,一个是他们眼里的时机。

我们先说动机。

现在有一种说法是,这些公司自己做支付,是因为现有的支付平台手续费收得太高了。今年7月份美团曾经在平台上把支付宝下线了,王兴当时的吐槽广为流传,说支付宝手续费比微信高。

不过对于这些大公司来说,掺合进这么一场战争里,难道就只是为了省手续费嘛?这笔账当然没有这么简单。

我看“深响”的文章分析,互联网公司入局支付,盯上的其实并不只是支付业务本身,而是金融业务这一整个板块。

互联网公司最核心的资产是流量,怎么通过流量变现也是每家公司都要琢磨的事。但其实,变现的途径也就那么几种模式:广告、游戏、电商、金融。而金融恰恰是一个利润空间比较大的业务,谁看谁眼红。

“深响”的文章用蚂蚁集团的业务作为参照系。蚂蚁招股书披露,今年上半年毛利率达到了58.6%。腾讯的业务基本都在线上,毛利率也只有50%左右。美团的毛利率就更低了,30%。

要说细分业务,蚂蚁旗下的微贷业务更是营收的核心驱动力。这块业务包括花呗、借呗,以及面向小微企业的网商贷,占蚂蚁集团总营收的比例接近40%。如今,美团、滴滴、字节、拼多多都瞄上了这块业务。

比如,之前就有媒体报道,拼多多今年在官网上,公开招聘支付金融方向的产品经理、消费信贷方向的算法工程师、策略工程师等等。当时的报道还说,信贷方向的策略工程师,需要熟悉小微企业融资、零售贷款行业模式、风险管理机制等等。

字节旗下的今日头条,也推出了一个叫“备用金”的现金贷产品,并且据报道,这个产品已经在12月份转为自营。

理解了这层动机,你就明白为什么这些公司都要做自己的支付产品了。

你肯定也知道,对于贷款类的金融业务来说,分析消费者或者企业的交易数据有很多用处,比如,可以用这些数据,来建立风险评估的模型。这部分交易数据握在谁手里,谁就有了开展金融业务的底气。

不过,动机是有了,但是时机呢?就算这些公司有做支付业务的理由,但他们应该也知道,这条路是道阻且长的。用户这么多年来形成的习惯,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打破的。

更何况,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壁垒深厚。微信支付有日活10亿的国民APP撑腰,支付宝则有淘宝天猫兜底,保证了万亿级别的支付规模。虎口夺食,谈何容易?

我看了“深响”这篇文章,发现今年互联网公司入局支付,可能的确是因为他们看到了一些时势上的优势。这里说的“时势”主要有三点:

第一, 互联网金融今年受到的监管更加严格了,反垄断的措施也愈发严厉,这可能会让两巨头在商业扩张和打击竞争对手上有所收敛。

第二, 数字人民币今年开始测试推广了,央行和不少互联网公司都展开了合作,包括京东、滴滴、B站、美团等等平台。其中,京东在双十二期间已经开始给用户提供数字人民币服务,涉及的支付订单达到2万笔。这些迹象说明,数字货币可能会给支付市场的新玩家赋能,创造新机会。

第三, 美团、滴滴、抖音快手这些平台,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交易和合作生态。对餐饮商家、滴滴车主、抖音快手直播商家来说,如果要寻求贷款服务,与其往外看,不如选择各自平台的产品。另外,随着这些平台变得越来越强大,他们跟微信、支付宝的力量平衡也在变化。如果真打起仗来,这些平台采取强硬措施,真有可能分走一部分线上支付量。

当然,这些都是推测和分析。这场新的支付战争能不能打起来、战果如何,我们还得拿数据说话。

“深响”的文章提到一个数字,说滴滴支付的用户数量现在是3000万,日交易额在百万级左右,这还没有达到两巨头的零头。起码在现在这个阶段,新玩家距离撼动两巨头的地位,还隔着十万八千里。

好,“深响”这篇文章我就给你介绍到这了。

其实,从普通人的角度来说,我们看互联网巨头打仗,要么是抱着围观的心态,要么是抱着薅羊毛的心态。因为就像我在开头说的,巨头一打仗,福利从天降嘛。

不过,从结果来看,每次巨头打仗,其实都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更深远的影响,甚至是彻底打破旧的行为模式。上一次支付大战,不就让移动支付在国内普及开来了嘛。在这里,我也想邀请你讨论一下,新一场支付大战如果打起来,你觉得它可能会怎么改变我们的生活呢?

好了,这就是今天的《邵恒头条》。我是邵恒,我们明天见。

参考资料:

微信公众号“深响”,作者婷婷:《美团字节滴滴重启支付大战,王兴张一鸣不甘心》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