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新书盘点 | 如何做一场幸福的告别?(2020年第52周)

你好,我是陈章鱼,欢迎收听《每周新书盘点》。

这是2020年的第52周,又到了我陪你一起盘点本周好书的时候。这也是《每周新书盘点》在2020年的最后一期了。

这一期音频,我将为你推荐3本最值得你关注的新书,而且这3本书指向一个共通的主题,这个主题非常应景,什么呢?就是告别。

还有不到一周,2020年就要结束了,我们一整年都是匆匆忙忙的,到了年底,意识到又一年过去了,往往才能想起来去和一些事情告别。

就像《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一句台词:「人生就是不断地放下,但最遗憾的是我们来不及好好告别。」

似乎一说到告别啊,就满是伤感和遗憾,那如果我们反过来想,有没有美好的告别呢?有没有让人快乐的告别呢?

这周就有3本书,虽然话题各不相同,但是3本书讲的都是让人感到快乐和幸福的告别。我想把这3本书推荐给你。

我要为你推荐的第一本书叫《发明圣诞节的人》,你在得到电子书和每天听本书都可以它。

这个发明圣诞节的人,讲的不是耶稣或者耶稣的妈妈啊,讲的是英国大作家狄更斯。听完这本书你会发现,圣诞节在西方如此流行,其实不过才是一百多年的事情,最重要的动力,就是狄更斯的一部小说《圣诞颂歌》。

但是今天咱们不讲这个啊,如果你感兴趣,可以去听「每天听本书」的解读版。我想和你分享的,是狄更斯写这部小说的过程,其实就是一场幸福的告别。

《圣诞颂歌》出版的前一年,也就是1842年,狄更斯刚满30岁,已经是家喻户晓的小说家了。表面看起来,狄更斯的事业蒸蒸日上,但是他心里却是烦恼不断,婚姻出现危机,新小说的市场反馈也大不如前,财务状况随时可能崩盘。狄更斯很快又写了一部旅行杂记,也开始了新小说。可惜,两本书的销量都很惨淡。

狄更斯不得不怀疑,自己是不是江郎才尽了?

整整一个月,狄更斯都独自漫步在伦敦黑暗的街道。他一边走路,一边酝酿着一个全新的故事。这个故事就是后来的《圣诞颂歌》。

在狄更斯心里,这个故事越来越清晰,他对自己也越来越有信心。但是,小说的主题是12月的圣诞节,他构思的时候已经是10月。如果不能在几周内写好、出版,他就得再等上整整一年。

狄更斯可不想等那么久。不过这个时候,他已经失去了出版商的信任,想要出这本书,就只能自己掏钱。这就意味着,他不仅要独自承担失败的风险,后续的编辑、排版、印刷、发货等等一系列工作,他也得自己想办法完成。

还好,11月底,他顺利完成了手稿,到了12月19日,设计、排版、印刷等等后续工作也都顺利完工。短短4天后,狄更斯自己印的6000本书就卖得一本不剩。出版商马上加印了一批,还没等新年过完,又印了第三批。

每卖出一本《圣诞颂歌》,狄更斯对自己的怀疑就减少一分。他也迎来了久违的肯定。同一拨批评家,之前还对他的作品不屑一顾,现在却众口一词,赞美这本书里振奋人心的寓意。以前批评狄更斯的人,现在甚至会说:这本书既是国家之福,也是读者之幸。

很多评论家认为,《圣诞颂歌》也可以看作狄更斯人生的寓言:他曾经功成名就,却面临危机,最终获得了自我救赎的机会。狄更斯用《圣诞颂歌》证明了自己,用一部小说和自我怀疑进行了告别。

我要向你推荐的第二本书叫《哲学研究》,你在得到电子书和每天听本书都能找到它。

你一听名字,这就是一本哲学的专业著作。但是你先别跑啊,我不会拉着你给你上哲学课。为什么给你推荐这本书呢?你肯定想不到,一位哲学家能用一本著作,和过去的自己进行一场告别。

这位哲学家,就是德国的大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告别呢?咱们得从维特根斯坦的上一本书《逻辑哲学论》说起。

这本《逻辑哲学论》是维特根斯坦的得意之作,他在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完成了《逻辑哲学论》,他自信地认为,自己完成了所有的哲学工作。一战之后,他一度放弃了哲学,在小学里当过教师,在教堂当过园丁,还给姐姐设计过房子。就这样晃了整整10年,直到1929年, 40岁的时候,他才返回剑桥大学。他用《逻辑哲学论》作为博士论文,顺利通过答辩,之后就留在剑桥大学任教。

但是没过多久,他就开始对自己的成果感到不满意了。这一方面是因为他的同事、朋友和学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迫使他不得不重新思考。另一方面,这也是因为维特根斯坦确实在自己的思想里找到了一些错误,而且,他一直是一个在思想上非常真诚的人,把哲学思考当作自己的全部生命,从来不怕否定自己。

于是他就又写了这本《哲学研究》。在这本书的前言里,维特根斯坦诚恳地说,自己之前的思想里有严重的错误,现在的这本书应该和之前的《逻辑哲学论》一起出版,读者才能清楚地看到他的思想发生了多大的变化。

这中间的哲学思想挺深的,我这十分钟肯定是讲不清楚,如果你好奇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推荐你听一听「每天听本书」对于《哲学研究》的解读版。总之,维特根斯坦的思想,发生了180度的变化。我在这想和你说的,是这一次变化,对维特根斯坦一生的影响。

维特根斯坦在临终前跟朋友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告诉他们,我度过了美好的一生。」这句话曾经让他的学生非常不解,因为在他眼里,维特根斯坦经历了两次惨烈的世界大战,人生境遇大起大落,思想中带着深深的悲观主义。这样的一生,本该被描述为「不幸的」,而维特根斯坦为什么说自己过了「美好的一生」呢?

在后人看来,恰恰就是因为那一次思想的转变。他曾经用思想与世界战斗,但是最终又选择用思想与这个日常的世界达成了和解。

他用一本著作,和过去的自己进行了告别,这可能是他一生最美好的时刻。

我要向你推荐的第三书,叫《我的二本学生》,同样,你在得到电子书和每天听本书都能找到它。

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来自湖南的大学老师,叫作黄灯。黄灯自己也曾经是一所二本院校的学生,回来考上了武汉大学的文学硕士,又进入中山大学攻读博士。毕业之后,她在一所二本学校——广东金融学院任教多年。

从二本学生到二本老师,黄灯对二本学生这个身份,有将近30年的观察。她教过4000多名学生,还当了七年的班主任。更特别的是,她以文学老师的身份,给学生布置作文,让学生书写自己和家族的故事,所有这一切,其实都是因为,她想帮自己的学生打开一个心结。

黄灯所执教的学校,接近一半的生源来自广东的粤北、粤西和其他经济落后区域,很少有外省来的学生。在我们的想象中,广东属于经济发达地区,但是,因为班上的学生很大一部分来自非珠三角地区,这些地方的经济状况和内地相比,并无明显优势,有些地方甚至更为落后。这些学生大多出身普通,要么来自不知名的乡村,要么从毫不起眼的城镇走出来,身后有一个打工的母亲,或者一个下岗的父亲,还有一排排尚未成年的弟弟、妹妹。

她列举了学院2016至2017年度的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全年级有160人向学校申请了困难补助,其中特困37人,贫困123人。

这些学生必须一边完成学业,一边努力生活,打暑假工、勤工俭学、去找兼职,挣够自己的生活费,甚至还要把钱寄回家补贴弟弟妹妹。

从大学期间到走进社会,他们都需要靠后天的努力去弥补出身的缺憾,改变原生家庭的不利条件,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黄灯作为这些学生的文学课老师,她有的时候会感觉挺无力的,因为她没法教授这些学生一些可以直接变现的技能,但是她找到了另一种解决方法,如我们前边所说的一样,她以文学老师的身份,给学生布置作文,让学生书写自己和家族的故事,帮他们打开心结。

她发现,自己能给他们最大帮助,就是尽量帮助他们唤醒对真实生活的感觉,让他们说出自己真实的困惑,引导他们坦然面对个人生活中挫败和不堪的经历,诸如贫穷、自卑、无力等等。只有走过这一关,才能坦然面对自己的过去、坦然面对真实的自己,才能更顺畅地进入社会,更好地承受社会的复杂和压力。

这就是黄灯老师给她的二本学生们上得最好的一课。只有坦然面对过去,和过去的种种不幸告别,才能大步奔向更好的生活。

这也是在2020年的最后,我最想和你分享的。

我曾经看过一部美剧,剧中有一个情节,主人公要离开纽约,去往别的城市生活。为了和朋友们告别,也和这座城市告别,他列了一张长长的清单,上边列的,都是他在离开纽约之前想要最后再做一次的事。

但是他的朋友,对他讲了下面这段动情的话:

你写下了所有要告别的东西,但其中许多是美好的回忆,为什么不是反过来,和不好的回忆告别呢?告别所有失落的时光,告别所有的失败和不被接受,告别所有的淤青和伤痕,告别所有让你心痛的时刻,告别那些你真心只想经历一次的事情。

不要去和朋友喝最后一杯酒,你喝的是开启新生活之后的第一杯酒。这才是美好的回忆,而美好的回忆会在这里永远等着你。」

我想把这段话送给你,回看2020年,也许我们都需要的是这样的告别,告别那些不好的回忆,告别那些你真心只想经历一次的事情。

好的,以上就是本周推荐的3本好书:《发明圣诞节的人》《哲学研究》《我的二本学生》。我又和你一起,盘点了本周最值得关注的新书。

最后,我还想要和你做一个小小的告别。这也是《每周新书盘点》的最后一期节目了。

不过在2021年,我还会继续活跃在得到APP,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去为你推荐各种各样的好书。在1月4号,我和邵恒还会在这里做一场大盘点,推荐我们在2020年读到的最棒的书。

谢谢你一直以来的陪伴和聆听。我是陈章鱼,祝你周末愉快。也提前祝你,新年快乐。

《发明圣诞节的人》(每天听本书解读版)

《发明圣诞节的人》(电子书)

《哲学研究》(每天听本书解读版)

《哲学研究》(电子书)

《我的二本学生》(每天听本书解读版)

《我的二本学生》(电子书)

【点击以上链接,即可前往收听/阅读】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