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2|爱眼日:怎样修炼“眼神不败术”?

精挑细淘,得到头条。我是李南南。

今天, 我将从两个话题出发,为你提供知识服务。第一个是,6月6日,第29个全国爱眼日到来。第二个是,普利策小说奖得主迪亚斯的新书,确认由HBO改编成电视剧。

先来看今天的第一条。今天是2024年6月6日,也是第29个全国爱眼日。全国爱眼日,是1992年,由天津医科大学眼科教授王延华与流行病学教授耿贯一,一起倡议提出的。最开始定的是5月5日,从1996年起,更改为每年的6月6日。

设立爱眼日的目的,是提醒人们重视视力健康。同时,在这一周,国家卫健委也会牵头,做大量的眼部健康科普。今天,你大概率上也会看到很多相关的科普文章。这些文章都很有价值,建议你看看。

而回到今天的节目,趁着全国爱眼日,我们想从另外一个角度,说一个跟眼睛有关的,而且很实用的问题。这就是,怎样修炼眼神不败术?说白了,就是怎么在社交中用好眼神交流?

不是一直有那么句话吗?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比如,电视剧里的正派一定浓眉大眼,奸细一定贼眉鼠眼。再比如,我们夸一个人有灵气,也经常说,这个人的眼睛会说话。对演员来说,整个面部最能传达情绪的器官,就是双眼。再比如,前两年,网上流行一个挑战项目,叫做,与亲人对视三分钟,你一定会泪流满面。据说,和父母对视,和结婚多年的爱人对视,都有这个效果。你要是好奇也可以回去试试。

同样,回到社交,很多时候社交的效果,关键就看眼神。眼神对了,就叫有眼缘,两个人就能成为朋友。眼神不对付,就可能变成,你瞅啥?瞅你咋地?没准最后就干起来了。

咱们抛开玩笑成分,总归,眼神交流很重要,这个事应该没争议。

关于眼神交流,职场培训专家戴愫老师,曾经引用过一个说法,很有意思。来自著名的英国动物学家莫里斯,也就是《裸猿》的作者。莫里斯说,当一个人和另一个人相视的时候,这两个人会发现自己很矛盾。既想要和对方眼神接触,同时又想避开对方的眼神。如此的来来去去,便发展成人类一套复杂的眼神移动模式。

你可以感受一下这个状态,是不是很真实?是不是很纠结?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接下来,咱们主要就回答这个问题。有这么几个方法,可以做个参考。

第一,应该怎么适应直视对方的双眼?假如你本身性格害羞,那么这部分请你留意。之前有位美国的畅销书作家,叫迈克尔·埃尔斯伯格,专门研究过这个问题。迈克尔建议,假如不习惯眼神接触,那么你可以做这么几个脱敏练习。

比如,找个身边的朋友,每天跟他对视1分钟,请他当你练习的靶子。再比如,走到大街上,看陌生人的眼睛。注意,千万别一直盯着看,避免发生矛盾。看到什么程度?大概看到你能分辨出,对方有没有戴美瞳的程度。到这一步就赶紧转移视线。再比如,跟人说话的时候,假如看对方的鼻子或者嘴巴,对方其实能发现你没看他的眼睛。怎么办?迈克尔建议,你可以盯着其中的一只眼睛,先别盯着一双眼睛。你可以试试看,这个感觉确实不一样。只盯着对方的一只眼睛,好像压力就没那么大,而且对方也会觉得你在看着他。

好,这是给社恐的方法。假如你早就过了这一关,接下来,我们再看几个高阶的眼神用法。

第二,在演讲之类的要面向好多人的公开场合,应该怎么使用眼神?你可以在上台时,大概看看观众的情况。你放心,不管多热闹的场子,都会有那么几个人全程绷着个脸。别怕,关键是别跟他们对视。你只需要跟那些,一直注视你,一看就对你充满善意,充满欣赏的人对视。至于对视多长时间,大概是3个心跳节拍。别太长,也别太短。而且注意,千万别翻来覆去地只跟一个人对视。你就想象,你出去听课,台上的老师偏偏只盯着你一个人看,你什么感觉?是不是很有压力?

但是,这是不是说明,在跟人交流时,一定不能持续盯着对方的眼睛呢?并不是。这就是咱们要说的第三个要点。

第三,假如是一对一的交流,注意,是一对一,而不是在台上讲话这样的一对多。假如是一对一,当别人说话时,你一定要全程盯着对方的眼睛,一刻都不挪开。这是倾听的第一铁律,没什么好争论的,照做就对了。你越盯着别人,别人就越会重视你。

按照生物学家的解释,这是因为人的大脑里有一个功能区,叫镜像神经元。镜,就是镜子的镜。它的功能就像镜子,能把别人的感受映衬到你的大脑里,进而让你不自觉地模仿对方的行为。比如,两个人说话,其中一个跷二郎腿,你放心,过不了几分钟,另一个人也会跟着跷二郎腿。

同样,当你一直盯着对方看的时候,对方也会不自觉地模仿,也会把注意力转移到你身上。就算他没有一直盯着你,他内心的注意力也会往你身上转移。

而假如反过来,假如你想给对方造成压迫感,就可以,说话时盯着对方,听话时不看对方。戴愫老师曾经讲过一个概念,叫视觉支配比,简称VDR。视觉支配比,就是对方说话时直视你的时间,除以你说话时对方的直视时间。

比如,领导给下属下指令,领导说话时会一直盯着下属。但是下属汇报时,领导可能就在玩手机。这么一算,领导说话时看下属的时间长,听话时看下属的时间短。VDR数值就高,就会造成居高临下的压迫感。

从这个角度看,假如你想给对方制造压力,就可以提高这个VDR数值,说话时看着对方,而对方一回话,你就看别处。而假如你想提高亲和力,就需要把这个VDR数值降低。别人说话时,你就尽量一直盯着看。

注意,我们前面用的称谓,都是关于怎么和别人,打交道。是,别人,也就是没那么熟的人。假如是很熟的朋友,或者亲人,聊天就不用一直盯着对方,这样反倒显得刻意了。

好,关于怎么在社交中使用眼神,咱们先说到这。最后,借用一句话,之前有位FBI的观察专家,叫乔·纳瓦罗曾经提出过一个观点,他说,别人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但他觉得,全身上下的器官中,最会骗人的,除了嘴巴就是眼睛。我理解,他并不是想说眼睛就一定会撒谎。他想说的其实是,眼神的效果是可塑的。它并没有一个不可更改的默认设置,相反,我们可以控制它的用法,改变它的效果。我们不指望用眼神杀死对手,但至少可以通过眼神跟别人说,来,交个朋友吧。

再来看今天的第二条。前段时间,2023年的普利策小说奖得主,埃尔南·迪亚斯在新书发布会上确认了一个消息。他的新书《信任》,将由HBO改编成电视剧,由凯特·温斯莱特,也就是《泰坦尼克号》的女主作为主演。

普利策奖和HBO,乍一看好像离得有点远。但事实上,现在的很多热门影视剧,都是由普利策获奖作品改编来的。比如,去年奥斯卡的最大赢家《奥本海默》,原著就是2006年的普利策传记文学奖作品。

当然,普利策奖除了是热门文学作品的指针之外,它更是新闻行业的风向标。毕竟,普利策奖的21个奖项中,有14个都是新闻类奖项。其中最重磅的奖项,叫公共服务奖。这也是普利策上,唯一颁发金质奖章的奖项。而今年的普利策奖,上个月刚刚结束。

今天,正好借着这个话题,咱们就说说这个普利策奖。我们将通过这些年普利策奖的变迁,看看新闻行业在过去一个世纪的总体变化。

首先,新闻报道的媒介变了,普利策奖的奖项设置也跟着变。比如,1942年到1947年之间,有一项“电报报道奖”,后来电报过时了,奖项也就取消了。再比如,之前的普利策奖都是发给传统媒体机构,网络兴起之后,2008年,普利策把在线新闻也纳入了评选。再比如,2020年,普利策新增了“音频报道奖”,这是因为,播客也变成了新闻的一种重要形式。

其次,普利策的获奖名单,往往体现了美国社会最关注的议题。2018年,华东师范大学的学者专门做过研究,分析了普利策奖嘉奖词的词频,从中找到了每个时期美国社会关注的新闻重点。比如,整个二十世纪上半叶,“美国”和“战役”这两个词高居榜首。再比如,上世纪80年代,改革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对应当时里根政府的经济改革。90年代,出现了两个之前没有的高频词,一个是“儿童”,对应当时老布什推出的教育法案,另一个是“产业”,对应克林顿政府的产业改革。

好,这是从整个普利策奖的沿革,能看出的一些趋势。接下来,咱们再看看新闻行业正在发生的变化。最近,媒体人、香港中文大学新闻学院助理教授方可成,在播客节目“声东击西”上分享了这么三个观察。

第一个趋势是,人工智能对新闻的介入程度会越来越深。这里说的AI介入,不是用AI替代媒体,而是,让AI成为新闻报道的生产工具。今年的普利策奖申报,多了一个规定,要求所有报道列明有没有AI参与,以及如何参与。提名阶段的45名入围者中,有5名使用了AI工具。最终,有两个获奖作品使用了AI。比如,媒体机构《隐形研究所》的获奖作品,关注的是美国失踪案中警察不作为的情况,他们训练了一个叫“朱迪”的AI工具,分析了2011年到2015年之间美国警察的不当行为档案,最终分析出了54项跟失踪人员有关的不当行为,最终构成了报道。

第二个趋势是,地方报纸在衰落,独立媒体在崛起。从获奖名单上看,《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美联社》《路透社》这样的大机构,几乎年年得奖,而除了他们,剩下的获奖者都有谁呢?20年前,可能是美国的地方报纸,比如《洛杉矶时报》《波士顿环球报》。而今年的名单里,地方报纸几乎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批独立新媒体。

这背后折射出的,是新闻行业商业模式的变化。过去的地方报纸,遵循的是“商业逻辑”,目的是盈利,靠发行和广告赚钱。但是,纸媒的衰落加上社交媒体的冲击,让地方报纸无法盈利,过去的商业模式跑不通了,就只好关停。

现在出现的这批网络媒体,遵循的是“基金会逻辑”,它们的目标不是盈利,因此不靠广告来生存,而是依靠基金会和个人的捐赠来运营。他们会宣传自己代表公众利益,以此来招募捐赠。

第三个趋势是,媒体正在越来越多地发挥自己的社会影响力,推动公共事务的发展。今年普利策的公共服务奖,颁给了一家叫ProPublica的机构,它是靠捐款运营的非营利媒体。这家媒体的风格很强悍,号称是“不计成本地为公众利益做调查报道”,成立不到20年,已经得了四次普利策奖,也获得了非常多的捐款。

今年的获奖作品内容是,他们调查了美国最高法院的九名大法官之一,披露了他跟房地产富商之间的利益输送关系。在报道发出之后,因为社会反响太大,美国最高法就发布了针对大法官的行为准则,补上了这个漏洞。

好,以上就是咱们通过观察今年的普利策奖,发现的一些趋势。从中我们也能看出,网络时代的新闻,让大众的参与度变高了,现实和新闻相互影响的飞轮,也转得越来越快。

最后,总结一下,今天说了两个话题。

第一,怎样修炼眼神不败术?我们说了使用眼神的三个段位。新手可以通过先盯着对方的一只眼睛,适应眼神交流。熟手可以一直盯着对方看。而高手可以调整看与不看之间的比例,把眼神变成社交杠杆。

第二,新闻行业有哪些新趋势?通过今年的普利策奖,我们可以看到新闻行业的几个变化。分别是,AI的介入程度越来越深、独立媒体的崛起越来越快,以及新闻的现实影响越来越强烈。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得到头条》,明天见。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