伙伴们,快刀广播站又开始广播了。
今天我们来聊一场AI界顶级大神的对谈。在赌城拉斯维加斯结束的今年消费电子展(CES展)上,AI毫无疑问地成为了最受关注的概念。吴恩达和李飞飞做了一场长达40分钟的对谈,含金量非常高。今天的广播站,我就来跟大家聊聊,这两位大神都讲了什么。
先为不熟悉的小伙伴介绍一下这两位大神。作为谈 AI 的广播站,估计这两个大神无法绕过,会经常出现。在整个 AI 学术圈,论影响力,吴恩达和李飞飞都能排进前十名。
吴恩达曾经是谷歌大脑的创办人。他在2014年到2017年,担任过百度的首席科学家,也曾经担任过斯坦福人工智能实验室的主任,还一起创建过全球顶尖的在线教育平台 Coursera。2017年,他创办了一家公司叫landing.ai,从公司的名字就能看出,他想做的就是AI在各行各业的落地。
除了这些成就,吴恩达还做过一门人工智能入门课程,全球应该有近千万人学过,那门课,我也学了好几遍。在AI圈里众多大神中,吴恩达是我的偶像,没有之一。
而李飞飞身上的光环也非常多。她首先是斯坦福首位红杉讲席教授,美国国家工程院、国家医学院和艺术科学院三院的院士,2018 年曾担任谷歌云的首席科学家,后来回到斯坦福,担任以人为本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
去年她也写了一本自传叫《我看到的世界》,里面写了她在十几岁时,跟父母从成都到美国,怎么一步步地,从一个洗衣店打工的小女孩,变成了现在全球闻名的AI教母。现在这本书还只有英文版,不过我已经拿到了中文的内部审阅版,应该等到春节后就能出版,到时我跟大家讲讲书里的东西。
介绍了这么多背景资料,现在你肯定能理解,为什么他们俩的对谈这么受关注了。
两人对谈中最精彩的部分,是人类和 AI 的关系,这也是很多企业和普通人特别关心的话题,“AI 到底会不会取代人类的工作”。
李飞飞说,我们必须小心两个词之间的区别,一个是代替工作,一个是代替任务。其实这一句话,就让我收获非常大。因为她非常简洁地把AI现在能起到的作用给提炼出来了。
李飞飞说,每一个人类的工作,其实是涉及到多个任务的集合,例如一个护士8小时的工作里包含了数百个任务,人工智能肯定能在很多任务上提供帮助、辅助和增强功能。但是要说 AI 直接取代人的工作,应该非常谨慎。
吴恩达也接着说“任务”的话题,他说,自己团队为很多企业工作,做 AI 的落地,经常会收到很多企业管理者的电话,就是对AI能不能取代人类的工作,感到非常焦虑和迷茫。
吴恩达对企业落地AI提出的建议,就是先不要想取代某个人的工作,而是观察你的所有团队成员,找到大家都在做哪些任务。然后分析,哪些任务可以被人工智能辅助或者是取代。这样其实就可以算出业务的回报率,也能避免陷入道德层面的争执。
他还举了一个非常有说服力的例子,就是人们最初以为AI能做的事情,未必有最高的回报率。
例如,当人们想到放射科医生时,会认为放射科医生就是要看X光片,那么AI只要帮他看X光片就好了,考验AI的就是看得准不准。
但是实际上,如果把一个放射科医生,每天需要完成的所有任务分解开的话,就会发现大部分时间,他们都在收集患者病历、整理患者病历。
如此一来,如果让AI先完成这些收集整理的事情,回报率更高,也能帮助放射科医生用更多的时间去提升自己看X光片的能力。
看到这里,我就联想到,如何对待设计师群体。大家现在都知道,AI制图发展得很快,但是在商业世界里,AI生成的图往往还都需要设计师进一步优化,才能使用。这就导致了企业和设计师都非常焦虑。
但是,如果把设计师的所有工作拆开,我们就会发现,AI制图能极大地节省前期的确认需求时间,另外还能飞快地出上几十个版本的草稿,这样就能提高整个项目的效率。
所以,AI肯定无法取代设计师的工作,因为没有设计师对美的鉴赏能力,再强大的AI也发挥不出自己的实力。但是,AI确实能提升设计师效率,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看画展,提升专业审美能力。毕竟专业的设计师写出的指令词,其他人可写不出来。
除了AI会不会让人失业的问题,吴恩达和李飞飞也聊了关于 AI 版权和大视觉模型的话题。他们有一个共识,就是这次AI爆发的浪潮,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只热闹几年,而是真正地变成基础设施。
什么叫基础设施?吴恩达反问了一句话:“你能说出来现在电的价值吗?”这就很难回答了,因为对很多东西,电都是前提条件。
特别建议,如果有小伙伴对这两位AI大神感兴趣,可以去找出完整访谈看一遍,也许中间就有一句话触动了你。
今天的快刀广播站就到这里了,明天咱们接着聊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