伙伴们,快刀广播站又开始广播了。
又到了周日荐书的环节。这次我想给你推荐的,是一本2021年就出版的书,《技术陷阱》。它的作者是瑞典籍经济学家卡尔·贝内迪克特·弗雷,而且这本书有一个很长的副标题,叫“从工业革命到AI时代,技术创新下的资本、劳动与权力”。
这本书刚出版时我就看了,但当时只觉得里面的案例和数据特别好,可以用在公开演讲或者分享里,显得自己很有学问。
不过我最近在搜索笔记时,无意中搜到了当时从书里摘录的一些内容,觉得很有启发,所以我又重新刷了一遍这本书。2021年的时候,人工智能其实还不像现在这样受大众关注,不过从去年开始,铺天盖地的宣传和报道,都在说AI是又一次工业革命级别的变革。《技术陷阱》这本书里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如今的人们常常把人工智能的未来描绘成世界末日,与之相似,工业革命时期的人们也认为,技术给人类未来带来的危害将多过好处。”
我强烈建议你看一下这本书,书的信息量极大,各种数据和案例信手拈来。我在之前的AI写作课里讲过一个案例,是1907年纽约街头,有600名灯夫因为电的出现而罢工,那个案例就来自于这本书。
接下来,我就和你分享几条我二刷时感触更深的笔记。如果感兴趣的话,你可以去翻一下书。
我记下来的第一条笔记是一句金句,亚里士多德曾说:“当织布机能自己织布时,人类的奴役将会终结。”那个年代说织布机能自己织布,感觉就像在说人能原地飞上天一样,只是妄想。但是今天,织布机能自己织布,这有啥可大惊小怪的。美国有个新材料实验室,研究的就是布料的四维化,什么意思?就是智能服装设计机器,可以根据一个人的身材数据,直接调整布料,而不是只做传统的缝纫和修改。别说织布机能自己织布,未来说不定织布机能具备视觉和多模态的能力,给它看张照片,就能帮你做一件明星同款的服装呢。
第二条笔记是关于工作岗位的。书里提到,当技术变革取代劳动力时,工人们过得如何,会取决于他们的其他工作选择。
这里作者在讨论一个问题,为什么工业革命时,会出现纺织工人摧毁机器阻挠变革的情况,而同样是技术革命的印刷术在推广时,以抄书为生的那些人却没有反对或者抵抗?书里给出的答案是,那些以抄书为生的人,反而很感激古腾堡发明了印刷术,因为对他们来说,这项新技术并没有导致他们收入减少,他们要么专门去抄那些用印刷术不划算的短文本,要么成了装订员或设计者,还有一些人成为了书商。
不过书里也说,并不是所有地方都欢迎印刷术,苏丹巴耶济德二世因为担心识字的人会影响自己的统治地位,所以1485年颁布了禁令,禁止在奥斯曼帝国里用阿拉伯文印刷,这一禁令就对这个地区的发展带来了长期的负面影响。
第三条笔记是研究先进技术与失业之间的关系。作者把省力的先进技术分成两种,一种是使能技术,意思就是帮助人类更高效地完成已有任务,或者创造新的工作机会。另一种就是取代技术,是直接取代掉人类的工作。这两者的差别非常大。
1934年,经济学家哈里·杰罗姆就写到,如果用1890年的技术,生产1929年的钢铁产量,需要125万工人,而不是现在的40万工人。难道中间差出来的80多万工人会失业吗?其实不会,因为钢铁需求总量也在稳步提升,让这个行业的工作机会也变多了。
不过,负面案例也有很多,例如15世纪的时候,人们预计有了起毛机(一种给针织衣物勾毛的纺织设备)之后,一个男子和两个小男孩就可以完成十八个男子和六个男孩的工作,但英国官方在1551年的时候给这个机器下了禁令。
1589年,牧师威廉发明了丝袜针织机,也遭到了官方的强烈抵制。当时的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拒绝授予专利,并且还对牧师威廉说了一句话:“请想一想你的发明会对我可怜的子民们造成什么影响吧。你的发明会剥夺他们的工作,给他们带来灭顶之灾,使他们沦为乞丐。”后来威廉不得不离开英国。所以对新技术会替代人类工作的担忧,不同时代都存在。
第四条笔记是robot(机器人)这个词的来源。在匈牙利,为封建领主工作的,没有薪水的农奴叫“robotnik”,这就是现在机器人robot这个单词的来源。这个单词最早出现在卡雷尔·哈佩克1921年的著名戏剧《罗素姆万能机器人》里。因为在那时,贵族所有复杂的乏味的任务,都是由奴隶去完成的。
今天我只挑了几条自己觉得比较受启发的笔记,和你分享。我看了一下,这本书我一共做了70多条笔记,应该是我看过的书里笔记记得最多的。大家在翻这本书的过程中,也可以摘录一些自己受启发的段落,顺便把现在人工智能领域发生的场景,迁移对照着看,来想想技术变革时期,我们到底应该怎么面对新技术,怎么既能识别陷阱,又不因为惧怕陷阱而不敢前进。
好,关于这本书,我就介绍到这里。今天广播站最后,想提醒一下新同学,由我主理的AI学习圈产品,现在有学习周限时优惠价,优惠仅剩最后2天,还没加入的同学可以抓住机会加入,咱们一起把AI用起来。
如果你觉得今天的内容对你有帮助,欢迎分享到朋友圈或者转发给你的朋友们。明天咱们接着聊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