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8|英伟达秀多项世界级突破,熬夜听完发布会我写下三条感受

伙伴们,快刀广播站又开始广播了。

我最开始规划广播站内容时,并没有把硬件新品的动态放进来,因为我觉得这部分内容距离咱们普通人太远,尤其是对非AI底层技术从业者。当然,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我在这方面比较外行。

但是如果不聊聊最近的英伟达开发者大会,那就显得与这个世界太格格不入了。我不会跟你罗列各种新品的参数,因为业内从量子位到机器之心等专业媒体,已经把发布会的内容报道得非常专业了。我就跟同学们聊聊我听完整个发布会的感觉。

第一就是科技在以指数级速度发展。大模型在指数级发展,硬件基础设施也在指数级发展,你甚至只能说这两者是相关的关系,很难说谁是原因,谁是结果,到底是因为AI的发展需要更强大的硬件,还是硬件更强大了,帮助AI领域有了突破。要知道英伟达黄教主(黄仁勋)这次推出的不仅仅是更强大的GPU芯片,还可以将GPU芯片在一块板子上堆叠在一起。

发布会上黄仁勋提到了大模型的参数量正在指数级增长,之前一张顶级GPU,如果要训练一次GPT-4这样的模型,也需要1000年才能完成,马上就有业内人士推断出GPT-4的实际参数量应该是1.8万亿。这是什么概念?马斯克的AI团队刚开源了他们的Grok大模型,参数量是3140亿,这个数字已经在开源模型中遥遥领先了,是第二名的4倍。现在看来,GPT-4是现在使用最广泛的开源模型参数量的30倍,这个差距就过于明显了。

当然,我并不是说参数量越大越好,因为对很多企业来说,如果要单独部署,解决企业自己的问题,那么不用追求参数量的大,而应该追求独有数据的多。但是如果有创业公司想在开源模型上做通用场景,我强烈建议再思考思考。

这次黄仁勋发布的新GPU名字叫Blackwell,这个名字其实是为了纪念数学家布莱克威尔,同时他也是第一位入选美国国家科学院的黑人学者。其实光是英伟达一系列产品的命名,就能学到不少科学史的知识,例如经常在媒体上曝光度很高的H100显卡,这里的H指的就是上一代英伟达的Hopper架构,这个Hopper就是以计算机科学家格蕾丝·霍普的名字命名的。在他们历史上,例如还有图灵架构、高端工作站特斯拉、帕斯卡架构……我在看发布会的时候,就一直在想,英伟达什么时候推出一个爱因斯坦架构或者显卡呢?

有几个宏观的数据,我跟你说一下,你体会一下这个产品的炸裂之处就好了。我在文稿里放了一张发布会的图片,这指的是过去八年来,AI算力增长了一千倍。这次发布的新显卡上,一共有2080亿个晶体管。

如果你看过吴军老师的《浪潮之巅》,也许你还记得1971年,英特尔推出第一款微处理器4004时,上面的晶体管是2300个。到了2022年,苹果的M1芯片上的晶体管是1140亿个,而现在,英伟达的显卡再一次完成了突破。英特尔曾经预测2030年将会实现芯片上有1万亿个晶体管的创举,不过看英伟达现在这种节奏,我觉得可能不用等到那个时间了。

第二是从长远看AI算力不会是问题。这次发布的芯片,除了计算参数之外,最大的特点是专门加持了AI场景,例如最高端的GB200超级芯片,比现在的最高等级的H100芯片,在AI推理方面的性能提升了30倍,并且把成本和能耗降低了25倍。我特意加了一个限定词“从长远看”,因为一定会有同学说,这种超级高端的芯片,咱们还用不上,那对我们有啥好处。我觉得不管是OpenAI在大模型上的尝试,还是英伟达在硬件上的尝试,他们是在人类科技上勇攀高峰,正是因为他们的尝试,对全球大部分的企业来说,才有机会打开想象力和勇气,“原来这件事情是可以做到的。”

例如这次发布的皇冠上的明珠是GB200,核心是把1个Grace CPU和2个B200GPU组合起来,这是世界上第一次非常高效地把几个芯片整合在一起。光是几个芯片之间的高效互联技术,就可以帮助我们相关从业者打开很多技术想象力。

在很多领域,打开想象力和束缚,比直接拿到具体方案还重要。如果大家是田径爱好者的话,一般有两个男子项目在奥运会很受关注,一个是百米短跑,另一个是马拉松,因为夏季奥运会的起源背景就是古希腊的英雄长跑传递胜利消息,所以在1896年第一届夏季奥运会上,马拉松冠军路易斯被看作是民族英雄,他的成绩是2小时58分,打破了当时的世界纪录。

而现在呢?最新的纪录是肯尼亚年轻选手基普图姆在2023年的芝加哥马拉松上创造的,他以2小时0分35秒的成绩完赛,也是历史上第一位正式在比赛中突破2小时1分的选手。

他曾经说过一句话:“人类可以跑到1小时59分钟或者1小时58分钟。科学家认为人类突破2小时的马拉松极限会发生在2075年,但我觉得我在未来可以突破1小时59分。”他现在的成绩要比100年前的奥运冠军,整整快了近1个小时。只不过特别让人悲痛的是,他和他的教练在今年2月,不幸因为车祸去世了,他停下了自己追求纪录的脚步。但是我相信他的成绩,一定会激励到更多年轻的运动员,在心里默默地立下誓言“他能做到,我为啥不能?”

第三条感受,也是我觉得最重要的感受,那就是大家放松心态,别绷得太紧。一年后AI的能力或者机器人的能力,肯定超出我们现在的想象,所以此时此刻着急上火并没有太大的必要。因为在英伟达的发布会最后,黄教主身后站了一排人形机器人,有全球各个厂商的,也有我们国内企业的。这说明大家都在一个认准的目标下,玩命探索,以现在的科技发展速度,肯定会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咱们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和开放轻松的心态,面对这股变革浪潮,可能反而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例如我看完发布会,就去约了一个拖了很久没有做的健康检查。

在这期内容里,我反复说的一个词就是“指数级”,不管是对于芯片性能的提升,还是我们自己能力的提升。在我看来,指数级靠的一定是新方法、新突破,而不是时间的线性累加。说直白点就是,我们普通人做任何事情,都要去考虑有没有什么工具或者捷径,可以让自己更轻松,而不要靠加班加点或者盲目的熬时间。如果你是管理者或者创业者的话,可以多去关注那些同样的工作能完成得又快又好的人,而不要一味地去夸那些加班到深夜的人。在这个AI科技突破大爆发的时代,聪明地工作要比勤劳地工作有价值得多。

好,今天的快刀广播站就到这里了。如果你觉得今天的内容对你有帮助,欢迎分享到朋友圈或者转发给你的朋友们。明天咱们接着聊AI。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