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4|连线梅丹青教授:对比中美脱钩对创新的影响,AI领域差距在缩小

伙伴们,快刀广播站又开始广播了。

本周四我邀请到了长江商学院的梅丹青教授,进行了一场直播,重点聊的是这波AI创新趋势和对普通人的影响。在直播的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启发,我帮大家划几条重点,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文末的直播回放。

第一条是关于中美脱钩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梅教授说,如果看全部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之前一直是美国遥遥领先,但是在最近几年,中国的专利申请数量已经超过了美国。几天前李飞飞团队发布的报告也提到了这点,去年一年,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AI专利数量超过了美国。

除了数量,梅教授还关心在各个领域里,中美之间谁更依赖谁,衡量的标准就是专利的互相引用。如果在某一个领域里,中国引用数量超过了美国,那就说明中国更依赖美国,如果美国引用超过中国,那么就说明美国更依赖中国。在过去20年里,前十年是中国更依赖美国的技术,但是在2010年之后,这新的十年里,中国对美国的技术依赖是在逐步下降的。在不同的领域里,互相依赖的程度也不一样,例如在衣服的新材料领域,中国的技术就比较占据优势,另外因为大疆的存在,在无人机这个细分领域,美国也更依赖中国的技术。

第二条是新旧技术在科技领域的进一步细分。如果想要区分一项技术,是新技术还是旧技术,只需要以2008年的金融危机为分界线去衡量就可以了,如果这项技术在2008年之前没有专利就是新技术,有就是旧技术。例如机器学习、无人机、自动驾驶等等,都可以分到新技术领域,而内燃机、传统软件就是旧技术。对比新旧技术领域,我们在新技术领域,对美国技术的依赖越来越弱,并且依赖度下降的越来越快。在旧技术方面则反之,不过这可以理解,比如在内燃机方向,我们肯定落后非常多。但是现阶段重要的不是在内燃机领域追上美国,而是要另外开辟一个战场,比如新能源车,我们完全可以在新的战场、新的赛道上,占据先发优势。

第三条是中美在AI领域的发展有哪些不一样。梅教授说,美国的项目多是做底层技术,比如各个技术环节上的优化。中国AI领域更多的是把大模型运用在各个垂直赛道上。在ChatGPT最早出来的时候,我们说中美AI产品的差距在一年半到两年之间。但是现在来看,这个情况会乐观很多,因为在过去一年里开源社区提供了很多帮助,很多的中国公司并不需要从0开始,可以直接在前人打好的基础上,做出产品创新。

我先和不了解IT领域的同学,解释下什么叫开源和闭源。开源社区,就是我把我的代码全部贡献出来,任何一家公司都可以去下载、去研究,可以在上面加上自己的页面,变成自己的产品。开源还会分为可商用和只供研究学习两个版本。闭源,就是你们可以用我的产品,但是别想知道我背后的技术逻辑。本周,百度在深圳召开了开发者大会,李彦宏还提到了开源和闭源的问题,他在大会上发布了百度文心一言的新版本,并说:“开源模型会越来越落后。”

他的这个观点,我是极为不认同的。百度应该和OpenAI的ChatGPT,或是谷歌的Gemini比拼,而不应该拿着自己花了几十亿研发的模型,去跟几个人的小团队比性能。开源模型的价值,在于让生态更加丰富,让很多国内的非大厂开发者,也可以在开源模型上做出很好的AI应用产品,这能提升国内AI从业者的整体技术能力。

第四条是一个非常小的角度,但帮我扩充了视野。因为前不久OpenAI突然宣布,用户使用GPT-3.5,也就是他们稍微弱一点的版本,不再需要注册。说实话,在产品领域,很少有公司会推出一个产品,却不需要注册,所以很多专家或者媒体都在猜测,OpenAI的流量在下滑,他们希望用这种方式提升每日活跃人数。

但梅教授提供了一个细节,那就是在使用GPT-4或者其他的AI产品时,系统都会问你,是不是允许他们拿你的对话数据对基础模型进行训练。因为很多人都担心数据泄露问题,大家往往选择不允许。但是这次开放GPT-3.5,对用户来说,因为不存在注册环节,直接打开就问,用起来更方便了。对于OpenAI来说,他们可以收集到大量的游客对话、命令和交互数据,虽然不能精准地告诉你这些数据是谁说的,但是对于基础模型来说,没有个人信息的脱敏数据,训练的价值也很强,毕竟模型之争,到最后一定是数据之争。

好,今天的快刀广播站就到这里了。如果你觉得今天的内容对你有帮助,欢迎分享到朋友圈或者转发给你的朋友们。明天咱们接着聊AI。

【相关资料】

长江商学院梅丹青教授:如何用好AI助手,为你的工作流提效?

点击查看直播回放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