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丨02 苏格拉底

【人物介绍】

苏格拉底,生于公元前469年,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他有一句名言:“我自知我一无所知”。公元前399年,他因为亵渎神灵罪被雅典法庭判处死刑。

【正文】

古代希腊是西方哲学的发源地,那里产生了许许多多著名的哲学家,仅雅典城邦就出了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他们可以说是后来西方哲学的灵魂。

但是,雅典城邦也是以迫害哲学家著称的。

譬如有一位叫做阿那克萨哥拉的哲学家提出,世间万物都是从一个叫做“种子”的原始物质中成长起来的,这个断言与天神造万物的故事背道而驰,于是雅典人把阿那克萨哥拉投入了监牢。幸亏城市中有占上风的开明势力,阿那克萨哥拉最后缴纳很小的一笔罚金就获释出狱了。

还有一位哲学家叫普罗塔哥拉。他宣布说,人是衡量世界万物的尺度;生命转瞬即逝,因此不要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探究神是否存在上,应该用全部精力来使生活更加美满快乐。这个观点无疑是击中了要害,比以往任何文字或者辩论都更能动摇人们的信仰。普罗塔哥拉被指控为无神论者,同时被勒令必须改变自己的观点。普罗塔哥拉虽然是个科学家,但是对科学殉道毫无兴趣。他逃跑了。不幸的是,在驶往西西里的途中,他的船失事了。他可能溺水而亡,因为从那以后再也没有听到过关于他的消息。

希腊人不容其他学说的偏见愈演愈烈,其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法庭冤死苏格拉底一案,历史对此有详尽的记载。

这位才华横溢、但常常触犯众怒的演说家对公元前5世纪盛行于古希腊各地的自由思想精神做出了直接的贡献。当时的普通人仍然坚信天神是存在的,苏格拉底便把自己说成是天神唯一的代言人。雅典人尽管不能完全理解他所说的“精灵”,但人们完全清楚他对周围人坚信天神的理念是持否定态度的,对传统秩序也不屑一顾。最后,当权者杀死了这位老人,而他的神学观点与审判的结果几乎毫无关系。

苏格拉底是石匠的儿子。他的父亲子女众多,收入微薄。因此他小时候没钱念正规学校,因为当时大多数哲学家都很现实,讲授一门课经常收取两千块钱的报酬。此外,在年轻的苏格拉底看来,追求纯粹的真理,研究没用的科学现象简直是在浪费时间和精力。他认为,如果一个人不断培养自己的信念,没有几何学的知识也无关紧要,要拯救灵魂,不一定要认识彗星和行星的自然规律。

然而,这位鼻梁塌陷、衣衫褴褛的朴实小个子,白天在街头巷尾与无业游民辩论,晚上则得耐心的倾听他妻子的唠叨。苏格拉底多次参加战争和远征,是个可敬的老兵。他还是雅典参议院的前议员,在同时代的许多教师中,只有他因为信仰被判处了死刑。

那苏格拉底到底做了什么样的努力以至于推动了人类知识与进步事业的发展呢?

苏格拉底在他的一生中竭力告诉人们,他们正在虚度时光,浪费过多的时间在空虚的欢乐和徒劳的胜利上,白白挥霍了伟大而神秘的神赐与恩典,只求几个小时的虚荣和满足。他完全相信人的崇高使命,从而打破了旧哲学界设置的所有束缚。他比普罗塔哥拉走得更远。普罗塔哥拉教给人们:“人是衡量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则声称:“人的无形意识是世间万物的终极尺度;决定人类命运的不是神,而是人类自己。”

苏格拉底的这些言行引起了人们的嫉恨,于是人们用亵渎神灵的罪名把他送上了法庭。

苏格拉底在法官面前慷慨陈词,他争辩说:“世界上谁也无权命令别人应该信仰什么,或剥夺别人自由思考的权利。如果一个人问心无愧,有自己的信念,即使没有朋友的认可,没有金钱、家庭,甚至没有住所,他也会取得成功。但如果不彻底研究问题的来龙去脉,任何人都不会得出正确的结论。因此,人们必须有充分的讨论各种问题的自由,并且不受官方限制。”

遗憾的是,这个被告是在错误的时间发表了不合时宜的演讲。自伯罗奔尼撒战争以来,雅典富人与穷人之间及主人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便一直处在激烈斗争的状态。而苏格拉底是个温和派,他既看到双方利弊,又力图寻找折中方案去满足有理智人士的愿望。这自然使他在任何一方都不受欢迎。只是因为那时双方势均力敌,还腾不出手来对付他。到了公元前403 年,纯粹的民主派完全控制了希腊,并赶跑了贵族,苏格拉底也就到了倒霉的时候。

他的朋友们知道了此事,建议苏格拉底趁早离开这座城市。其实这是明智之举。苏格拉底的朋友多,但敌人也不少。他充当“口头评论家”长达大半个世纪,是个聪明绝顶的大忙人。他的爱好是把那些自我标榜为雅典社会之栋梁的人的伪装和文化骗术曝光。结果,他的名字在希腊东部家喻户晓。他早晨谈到的一些趣事,到了晚上全城便无人不晓了。他被捕入狱时,全希腊的人对他一生中的大小琐事都了如指掌。

那些在审判中起主导作用的人深信他们审讯苏格拉底是在为社会做重大贡献,为城市清除“知识界”的高度危险分子,一个只能教给奴隶们懒惰、犯罪和不满的人。

有趣的是,即使在这种环境里,苏格拉底仍然能施展他的辩论才能,竟然使陪审团的绝大多数人都倾向于释放他。他们建议,苏格拉底只要放弃辩论、争吵、说教等恶习,不再干涉别人所偏爱的东西,不再没完没了的去质问去纠缠他们,他就可以得到赦免。

但苏格拉底拒绝接受。

“不行!”他喊道,“只要我良知不灭,只要我微弱的心声还在催我向前,还让我给人们指出真理的方向,我就会向遇到的每一个人阐释我的理论,绝不考虑后果。”

法庭别无选择,只能判处这个囚犯死刑。

苏格拉底被缓刑三十天。一年一度去戴洛斯朝拜的圣船尚未返航,雅典法律规定,在这个期间不准行刑。整个一个月的时间,这位老人在囚牢里平静地待着,琢磨着如何改进他的逻辑体系。虽然他有许多次逃跑的机会,但他都拒绝了。他觉得不虚此生,履行了自己的职责。他累了,他想离世而去。直到临刑前,他还在和朋友们交谈,尽量将自己的真知灼见传授给他们,劝他们不要把心思放在物质世界上,要多用在精神世界里。

然后他喝下了毒药,躺在床上,从此以后一切争论都随着他的安息而结束。

苏格拉底的门徒们曾一度被公众的极度愤怒吓破了胆,明智地避开了之前常去的活动场所。

不过等他们看到一切平息时,便又重操公开讲学的旧业。在这位德高望重的哲学家死后的十多年里,他的思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传播。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