伙伴们,快刀广播站又开始广播了。
在ChatGPT还没有火的时候,我就从万维钢老师那里知道了OpenAI这家公司,和他们正在做的事情。而去年,万老师总是能很快把关于人工智能的前沿研究和思考带给我们。在第88期广播站里,我也跟大家介绍了万老师的新书《拐点》,讲的就是如何更好地了解AI的底层逻辑,然后更好地与AI协作。
这周四晚上,我特别高兴邀请到万老师来跟我直播连线,关于AI发展,和普通人如何用好AI的技巧,我们畅聊了一个半小时。
首先我特别好奇的是,万老师的专栏《精英日课》第六季刚刚上线,这已经是他写日更的第六年了,那么对于一个专栏作家来说,有AI和没有AI会有什么样的区别?
万老师回答说,现在AI已经全方位进入了他的写作流程,所以如果现在突然不让他用AI了,那他一定会觉得非常不顺手、非常难受。不过他虽然频繁使用AI,但写作的时间并没有比以前减少,因为AI起的作用,主要是让他在写一篇日更之前,更高效地处理更多材料,这样生产的每一篇日更,都会比之前没有AI的时候,涉及的知识面更广,知识浓度更高。
我问他,现在AI能力那么强,几秒钟就能读完一本书,生成非常靠谱的摘要,那么对于像万老师这样的科学作家来说,会不会担心有一天自己被AI取代呢?
万老师说,他暂时看不到人类作家会被AI取代的可能性,因为大部分的人类作家,都有自己的风格,有自己的写法,这种AI是非常难模仿的。虽然现在有不少的类似AI帮你读一本书的功能,但是这种更适合读一些商业书或者非虚构的书,让AI从里面提取精华,提取可以给我们带来启发的经验或者教训。
但是对于有故事性的小说或者文学作品来说,其实大家享受的就是沉浸其中的那种感觉。我们在读很多长篇小说的时候,如果内容足够精彩,那么越读到最后,我们其实是越不舍得直接读完的。这就跟电影一样,有些电影可能直接去看短视频平台上,那些名叫“五分钟说电影”的账号就可以。但是对于一些大片,我们还是希望能去巨幕厅,享受视听盛宴;对于一些爱情片,我们还是希望跟心中的他或者她,一起去线下看。
说到这里的时候,我就在想,如果让AI看完当年那部《泰坦尼克号》的话,估计它会非常简单地说,这部电影就是一艘船撞冰山上了,一男一女掉水里了,最后男的死了的故事。
所以使用AI的更好的方法是,让AI去提炼一些报告或者我们自己懒得读的书的要点,节省时间。然后我们自己花时间去读那些带给我们享受的书或者电影。
紧接着,万老师也介绍了他的整个工作流,是怎么样使用AI的。例如,他会把一篇东西的写作过程分几个环节,第一步是产生灵感或者想法,这里他就会直接跟ChatGPT聊天对话,把灵感说给他听。然后基于这个灵感,一个人类和一个AI开始了你来我往的讨论,讨论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完善想法的过程,有时候AI还会批评人自己的想法有点太偏激。完成想法之后,下一步就是开启内容的调研和收集。万老师经常用的搜索调研工具是Perplexity,如果大家在国内的话,也可以使用秘塔搜索,同样可以帮你找到很多精准的资料。
在这个过程中,万老师会为每一篇专栏准备一篇很长的文稿,里面存满了写作过程中必备的资料。然后为了追求流畅感,万老师会用类似Audiopen这样的音频转文字的软件,对着它直接自己说一遍。说的过程中,肯定会有很多口水词和语义重复的地方,不过最后AI会帮你整理成一篇相对比较规范的文档。
不过,这个文档还只是草稿,距离能发表还比较远,万老师会花3-4个小时的时间来修改这篇草稿。因为作为一个作家,需要掌控自己的语言,每一句话都要做到比AI更加合适。改完之后,万老师会把稿子再发给AI,让AI最后检查一遍错别字,然后也会找一个语音软件,让它把文章读一遍。这时,万老师就化身为一名普通的读者,就可以听到很多不太合适的地方,最后再优化一下。
当然,刚才万老师说了一个音频转文字的软件,这种工具其实有很多,咱们广播站里上周也介绍过,从飞书妙记到通义助手。
聊到对接下来AI发展的期待时,万老师说特别期待接下来苹果六月的发布会,因为这次肯定有AI的功能,可以让我们借助AI去调用手机里的其他App,更快捷地完成一些任务。
当然,直播中我们还聊到了,例如哪些事情应该让AI去干,哪些事情还是应该人类干,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点击文稿区的链接,去看直播回放。
好,今天的快刀广播站就到这里了。如果你觉得今天的内容对你有帮助,欢迎分享到朋友圈或者转发给你的朋友们。明天咱们接着聊AI。
相关链接:
点击查看万维钢直播连线回放https://www.dedao.cn/live/3aRKDYqeyaEoV2M6LWnAGgZ5PXzLDCLJ6nqONlm2pOl30Jv8z7B1bm4r9dXjNkx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