伙伴们,快刀广播站又开始广播了。
今天向大家推荐一款名为“Get笔记”的微信小程序。你只要在微信里搜索这个名字,就可以找到直接开始用了,主打的就是一个随时随地打开就可以语音记录。在详细介绍这个小程序的使用场景之前,我必须说明一下利益相关,这个小程序是由得到的产研团队开发的。
当你有一些灵感或创意需要记录下来时,如果没有一个轻便的工具,你可能会在思考的过程中把这些想法遗忘。
这毫不夸张,《纽约时报》的一项研究显示,当今社会中,平均每人每天需要处理的信息量已经达到了34GB,这可能就是一些同学手机一半的存储量了。另外一项独立研究也验证了这个结论,指出现代人每天处理的信息量相当于174份报纸的全部内容,这一数据比1986年高出了五倍以上。
其实这个不用证明,我们自己也能理解,每天翻朋友圈或者是刷短视频的时候,会感觉全球信息浪潮汹涌而来,我们每个人要面对各式各样的浪潮。我关注AI产品比较多,但是我也经常会懊恼,不久前刚看到的那个AI产品我怎么找不到了呢?
所以我们做了这个Get笔记小程序,核心功能有三个。第一个是微信里打开,就可以直接录音,然后通过AI语音识别接口实时记录下来。第二个是一次能录三分钟的内容,这个时间长度对很多碎片性想法已经足够了,说话慢的能记录五六百字,快的能记下来小一千字。第三个是核心功能,记录后,当你点击完成的时候,AI会开始帮你整理和润色,但不会篡改你的原意,只会帮你去掉一些口语的冗余词,例如“这个”“那个”“好吧”,对语义不通顺的地方做一些润色。当然,还能帮我把一些发音不标准的英文转成正确的,例如ChatGPT我经常说成“恰特GPT”,AI会主动帮我做一些纠正。
这个小程序本周二才上线第一版,不过已经有很多用户看到我发的消息后开始试用了。还有不少用户提出了对后续产品迭代的建议,比如可以搜索,可以录更长时间,这些需求都先记下来了。
这个小程序跟得到APP里刚上线的一键笔记功能,虽然主打的场景不太一样,但起到的作用是一样的。就是希望让记笔记这件事情变得简单,说一句话就是一条笔记,发一张图片就是一条笔记,转一个链接就是一条笔记。当然,一键笔记功能上线后评价也很两极分化,喜欢的用户特别喜欢,不喜欢的用户特别厌恶,这反而有利于我们去优化,比如可以增加一个开关,不喜欢的用户就可以直接关闭这个功能。
在没有AI之前,这样的功能并不友好,因为如果记下了海量的笔记之后,无论是管理还是再次调取都变得极为困难。而对笔记来说,最重要的价值并不是记下来的瞬间,而是在未来的某一天,通过一个小小的线索,让你能找到之前记下的某条笔记。用一个武侠小说里常用的词汇,那就是“收放自如”。
你可以从这句话里听出来我对Get笔记的长期想象,那就是在记笔记的时候,尽量地顺滑和简单,通过长时间的阅读和学习,积累出一个庞大的笔记库,再通过AI去发现众多笔记中的关联关系。在你需要的时候,比如写PPT的时候,思考方案的时候,随时都可以找到需要的笔记。
现在的这个小程序,刚在这条路上走出一小步,其他的功能也已经在路上了。
其实这里描述的很多场景,一点儿都不新鲜,很多重度的学习者都会有这样的需求。包括在2017年,我去挖我们公司现在的首席科学家溥神时,他之前在讯飞研究院,主要研究知识图谱和人工智能,他问我进入得到的主要工作会是什么。当时我很怂地说:“我觉得你的背景肯定能帮助得到把很多底层的知识关联起来,但是具体要做什么我并不知道,所以你给自己找点儿活干吧。”
后来得到很多算法层面的事情,包括全文搜索等等都是他搞出来的。这波大模型出来后,很多非常难的场景,都变得有了可能性。
在《打造第二大脑》这本书里,介绍了一个微软公司开展过的研究,美国员工平均每年花费在寻找无序信息,如笔记、文档上的时间为76小时。另外一个来自国际数据公司的报告指出,平均每位脑力劳动者日常需要花费26%的时间,从散落在形形色色的各种系统中搜寻和拼凑信息。不过令人惊讶的是,成功寻找所需信息的概率只有56%。
只看26%这个数字,你可能还没有感觉。如果换一个维度,我们每周有五个工作日,光是耗费在搜索信息上的时间就占了一个工作日,成功率却只有五成。
所以不管是找到更靠谱的内容,还是提高笔记信息的成功率,都能帮助我们节省很多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你只要在微信里搜索“Get笔记”就可以了,要是觉得好用,可以推荐给自己身边的人。如果你有什么想要的功能,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
最后再说两件AI学习圈的事情,第一件今天是618年中大促的最后一天,如果你还没有加入可以趁着这个机会入手,续费也更划算,第二件事情是这个专栏即将结束免费内测,6月21日0点起将正式升级为AI学习圈订阅用户的专享权益。为了感谢大家的支持与陪伴,所有在内测期加入的同学将获得200积分和一枚限定勋章。
好,今天的快刀广播站就到这里了。如果你觉得今天的内容对你有帮助,欢迎分享到朋友圈或者转发给你的朋友们。明天咱们接着聊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