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互联网公司,早早就做专车和代驾生意,苦苦耕耘几年,可一夜之间就被滴滴打得人仰马翻,这背后的规律是什么?迅雷的联合创始人程浩最近分析说,滴滴作为后来者,靠两招成功逆袭,一招叫“高频打低频”,一招叫“刚需打非刚需”。
我们先看什么叫高频打低频。
专门做代驾的公司,面对的可是个低频需求,谁天天晚上喝酒啊,肯定是偶尔才会找一次代驾。滴滴靠打车起家,打车软件的使用频率非常高,突然有一天,你发现天天用的滴滴上多了个“代驾”功能,还有红包,你捎带手一试就成了滴滴代驾的用户了。滴滴做代驾,客流量大,司机多,还肯花钱做补贴,你说这仗怎么打?
再来看看什么是刚需打非刚需。
代驾的需求,其实没那么刚。比如晚上有局,但很多人还是要开车,目的只有一个:用开车做借口避免喝酒啊。开车又喝了酒的人群就小多了,而且让熟人帮忙代驾也行,很多饭店也有对口的线下代驾公司,人家没必要非下载一款代驾软件。相比之下,打车可是刚需。倒过来说吧,非要你卸载一个软件,你说你是卸代驾软件,还是打车软件呢?
所以你看,创业能不能找到高频和刚需这两点很关键,找不到,就会被比你高频、比你刚需的人逆袭。
本文源自:滴滴如何从打车软件成为出行平台
撰稿:孟佳
讲述:郑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