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说话的时候,很容易对别人进行评价。最近,心理学博士李松蔚在一篇文章里说,其实我们应该用不评价的方式说话。
很多人都以为,不评价的说话方式就是不批评人。其实,不光是批评,赞美别人也是一种评价。李松蔚说,赞美听起来很舒服,但容易把人捧到高处。当我们受到赞美之后,我们可能会害怕自己配不上这样的赞美,就会有压力,这样我们就更愿意重复相同的工作,因为我已经受到赞美了,何必再冒险去做没把握的事情呢?举个例子,关于儿童教养的研究已经发现,赞美孩子并不总是有好处的。有研究者让不同的儿童做数学题。做完一组简单题目之后,研究者给了每名儿童一句反馈。对一些孩子赞美他们的智力,夸他们太聪明了。而对另一些孩子,则描述他们的努力,说他们一定平时很用功。然后,研究者出了一组困难的数学题给孩子们,结果,那些被称赞聪明的孩子更担心失败,他们更愿意完成难度较低的任务,遇到困难更容易退缩和焦躁,甚至自尊水平都下降了。
李松蔚说,评价就相当于给你下了个定义,你只有接受或者不接受。如果是现实的交流,还可能造成冷场,因为你都已经下结论了,我还说什么呢?从这个角度说,赞美甚至比批评更容易终止一个话题。批评好歹还可以反驳几句,比如,你说我不好,我不接受。但是,如果你赞美我,说我好,我拒绝也不是,接受了,又不知道接下来该说点儿什么。
那什么是不评价的说话方式呢?简单说,就是只关注事情本身,而不是进行简单判断。比如,有个学生总不做作业,有的老师会说:“你最近怎么老不做作业?”这就是一种评价的方式,直接给学生定了性,这样就找不到学生不写作业的原因了。而有的老师会说:“你最近经常不做作业,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呢?”用这种不评价的方式,就可以知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什么问题了。你看,这种不评价的方法,让人更容易了解事情的真相。
再比如,如果你的孩子在画画,你可以不说他画得好不好,而是说说他画了什么:“你在这边画了一个太阳,这边画了一个月亮,那这是白天还是晚上呢?”当你不评价的时候,你关注的是具体的过程,孩子就会觉得他做的事情被看见了,就更愿意和你交流了。他们也会更有兴趣继续做下去。
所以,下次和别人聊天的时候,不要只说好或者不好了,试试这种“不评价”的交流方式吧。
本文源自:不评价的交流方式是怎样的
撰稿:朴朴
讲述:哈楠